03.05 新加坡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經濟很發達?

用戶百無禁忌


亞洲四小龍中,新加坡的人口最少,土地面積最小,但卻是經濟最發達的一個。2018年新加坡人口只有560餘萬,GDP總量卻高達3600億美元,人均GDP接近6.5萬美元。其人均GDP水平要明顯高於香港,韓國和臺灣。



新加坡是一個彈丸小國,但經濟卻高度發達。新加坡獨立之後,利用其馬六甲海峽有利的地位,發展外貿驅動型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新加坡三個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航運、金融和旅遊。根據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報告,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這個排名僅次於紐約、倫敦和香港。


其實新加坡和香港、澳門這種城市很像,發展的是城邦經濟。一開始也是依賴簡單的製造業起步的。先發展起來的是電子、玩具等外貿型產業,然後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之後,就開始轉型到了金融、娛樂、零售、旅遊等服務業。

新加坡能發展起來,應該說有至少一半的因素是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如果沒有這個獨特的地理位置,新加坡也很有可能成為一個發達國家,但是時間可能不會這麼快。扼守了馬六甲海峽的咽喉。東亞東南亞通往歐洲或者中東的貨輪,大部分都要停靠在新加坡進行補給。光這一點就能為當地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因此,新加坡其實在很早就已經很繁榮了。在英國殖民時代,新加坡就是一個自由港,有大量的貨輪在當地停靠。


但是新加坡的真正崛起是李光耀促成的。他將西方的政治體制,經濟體制引入新加坡。利用使全球範圍內產業轉移的機遇,吸收了一部分西方國家轉移過來的產業。同時也利用其地理優勢發展了石油化工產業。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新加坡是一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東南亞有很多國家的成品油都是從新加坡進口的,包括我國香港地區也是。
(新加坡石化基地)


財經知識局


新加坡是怎樣掙全世界的錢呢?靠高品質服務掙錢。

一是過路費。新加坡,離馬六甲海峽近,很多貨物運輸經過那兒,國際貿易中心,那就需要很多服務,通過服務掙錢。

二是通道費。人和貨從新加坡經過,資金就會從那兒過,國際金融中心,有資金,就會有利息和金融服務佣金。

三是旅遊費。地緣優勢,自然美景,品質服務,遊人如織,人來了,錢就來了,把新加坡天然的資源變現了。

四是博彩費。人流多的地方,博彩業就容易發展起來。新加坡的博彩業,悄悄發展起來,直逼澳門,資金流入不斷。

五是培訓費。很多他國人士,到新加坡學習國家治理、城市治理和企業管理經驗,相當於出口了很多知識和經驗。

更為重要的是,新加坡非常重視人力資本投資,全民學習理念緊追世界,保證具有能夠為全世界提供高品質服務的可持續能力。


小王爺駕到


新加坡作為全球面積最小的國家之一,國土面積只有719.1平方公里,這個面積跟我國一個大一點的鎮差不多。但是它的GDP總量卻不小,比如2018年新加坡的GDP總量達到3610.5億美元,人均GDP更是高達6.4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11位,新加坡也成為了全球最富有的地方之一。

新加坡這麼小的國土竟然能創造出這麼高的經濟產值,可以說這是一個奇蹟,那新加坡的經濟來源是什麼呢?她是靠什麼把GDP做到3600億美元的規模呢?

實際上新加坡國土面積非常狹小,可利用的資源非常少,所以剛開始的時候,新加坡其實也是非常窮的。以前新加坡是屬於馬來西亞的一部分,當時新加坡與馬來亞聯合邦、勞沙越以及北婆羅州共同構成了馬來西亞聯邦,但是1965年8月份新加坡就被踢出馬來西亞聯邦,併成立了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

剛獨立的時候,新加坡其實也是一窮二白的,因為沒有什麼資源,甚至連水都要從馬來西進口。好在新加坡本身具有天然的優良海港,因此當時的領導人李光耀就充分利用新加坡的這個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鼓勵外資到新加坡進行投資。

比如在1965年新加坡就取消了所有進口關稅,同時取消對外匯的管制和產業保護。這麼做雖然短期之內給新加坡國內的製造業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但是在新的外向型經濟導向之下,新加坡大力發展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比如生產製造一些化妝品、假髮、蚊香、發膏等等。與此同時,有很多香港和臺灣的企業紛紛到新加坡市場,重點發展一些紡織玩具等工業。

依靠外向型經濟政策,新加坡完成了基本的積累,七八十年代之後新加坡也開始轉型,重點發展一些資金密集型產業和金融業,比如石化工業,電子產業,還有金融業。

進入80年代末之後,新加坡開始重點發展一些高新技術產業,並鼓勵跨國公司與本地中小企業掛鉤,鼓勵外國企業到新加坡進行投資,並通過降低企業所得稅,放寬投資政策等措施,吸引了大量國際企業到新加坡進行佈局。同時進一步改革金融市場,通過改革監管體系,鼓勵股票交易和金融交易所合併,開放銀行業,鼓勵外資銀行到新加坡設置分行等等,之後新加坡的高新技術產業和金融業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

一直到今天新加坡的經濟結構當中,技術密集型工業和金融業以及外貿仍然佔有很大的比重,也是新加坡最主要的經濟來源。

先來看一下技術密集型工業。

目前新加坡的工業主要以一些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這些產業主要以電子和石油化工為主,比如目前新加坡是全球重要的硬盤驅動器產地之一,國內有13個晶片園;同時也是世界第三大煉油和石化中心。2018年新加坡的工業增加值達到917億美元。

再來看一下金融業。

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他在國際金融貿易融資,海事金融,保險,財務運作,資產管理等方面都處於全球領先的位置,而且目前新加坡也是全球第四大外匯交易中心。目前新加坡所管理的全球財富大概是在2萬億美元左右,僅次於紐約和瑞士位居全球第三。目前新加坡的金融產值佔到GDP的比重大概是12%左右。

最後來看一下外貿。

一直以來新加坡都是全球主要的貿易港口城市之一,2018年新加坡對外貨物貿易總額為7800億美元,進出口貿易總額可以排在全球第15位,進出口規模比印度、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國家都要多。

當然除了製造業、金融和外貿之外,新加坡的旅遊業也是比較發達的,比如2018年新加坡接待的國際遊客達到1850萬人次,旅遊總體收益達到271億新元。


貸款教授


新加坡是東南亞第一也是唯一一個發達經濟體,新加坡的陸地面積僅720平方公里,還不如中國許多縣的大小,人口561萬,也僅是中國地級市的水平,經濟卻十分發達,人均GDP達到7.9萬美元,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那新加坡的主要經濟來源到底是什麼?

筆者查閱了新加坡統計年鑑,將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闡述:1)新加坡就業人口在各行業的分佈;2)新加坡各主要行業的行業產值;

首先來看新加坡就業人口在各行業的分佈,詳情見下表,單位為千人,由於該數據為英語,為方便理解,由筆者來做一解讀。

首先新加坡是一個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經濟體,服務業從業人員182.9萬人,遠高於製造業的22.3萬人和建築業的10萬人。

在服務業中,公共服務是從業人員第一大的,其次是批發零售和商業服務,運輸和金融業排名第四和第五。

看完從業人員數,我們再來看新加坡各主要行業的產值,見下圖,單位是百萬。

如果橫向拉通比較,新加坡的最大產業是製造業,製造業增加值為803.8億,這與香港的情況就有很大不同了,香港已經幾乎沒有製造業了。

第二大產業是批發零售業,增加值為737.9億,第三大產業是商務服務,增加值為621億,第四大產業為金融,增加值為557億,第五大產業為交通運輸,增加值為302億元。

總結一下,新加坡是一個服務業和製造業都比較均衡發展的經濟體,而新加坡的服務業,大多也立足於貿易運輸和零售,這與香港高度依賴金融和地產的情況有很大不同,更健康,也更可持續。


南方新城事


新加坡的三大經濟支柱是:國際貿易、加工業、旅遊業。

另外金融業和航運業也是比較重要的經濟來源。

新加坡是亞洲的發達國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根據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報告,新加坡是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亞洲重要的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被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網絡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五位。

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也是世界貿易組織、英聯邦以及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成員經濟體之一,外貿總額是GDP的四倍。

新加坡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是最天然的轉船港口,因為新加坡是深水港,可以停靠大船,而且新加坡與目的港的距離都差不多,最重要的是新加坡是自由貿易港,轉船無須手續和稅費,使它可以成為世界性的物流中轉港,也是大宗貨物的交易地。

新加坡旅遊業以大力發展國際入境遊客到導向,旅遊產品質量、旅遊服務水平、國際旅遊競爭力位居世界前列,2018年,新加坡入境國際遊客數量達到1850萬人次,旅遊收益達到200億美元。

保持均衡的產業結構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基礎,擁有不錯的抗風險能力,再加上新加坡一直以來都打造著廉政透明的政府體系,這讓國際投資者對新加坡比較有信心。在投資者眼裡,一個國家的政治的穩定性是其投資的安全保障因素之一。

綜上所述,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前景良好,想不發達都難。


勃君


新加坡是一個東南亞的小國,人口僅564萬,面積719平方公里,但其經濟卻很發達,2018年的GDP達到3641億美元,僅次於印尼、泰國。新加坡經濟發展這麼快的原因:優越的地理位置、科學的產業定位。



優越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的最南端,有新加坡島和附近54個小島組成。北面與馬來半島隔著寬僅1.2千米的柔佛海峽,西邊有長堤相連。南面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望。


新加坡扼守著馬六甲海峽。這成了它最大的地理優勢。所有從中東經印度洋向亞洲運輸的貨輪,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正是因為這個優勢,它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國際地位也得到顯著提升,成為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拉攏對象。



產業的科學定位


新加坡作為一個小國,如果不揚長避短,再怎麼發展工業,可能都不會有現在的發展水平。


該國領導人正是認準了自身的特點,充分發揮其地理位置的優勢:既然從中東運輸原油的船隻都要經過新加坡,那它就發展國際轉運貿易、造船工業、煉油產業等。


一艘巨輪向東亞運輸原油,它不可能跑到幾個國家去分別卸載貨物,因為那樣的運輸成本太高,而是在中轉港口換成小的貨輪,分別去各個國家卸載,而新加坡就是理想的中轉港口。



既然中東運往亞洲的原油在這兒中轉,新加坡人想到發展煉油產業,在轉運的過程將原油變成成品油,除了轉運的利潤外,還可以獲得原油加工的利潤。


同時發展服務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既然本國的面積小,人口也不多,那就發展金融服務,利用一些西方國家想拉攏自己的優勢,引導國際資本進駐新加坡。


科學的產業定位,從而使新加坡經濟擠身東南亞前三名。



優勢已經消弱


新加坡的發展離不開我國的支持,但近幾年開始傾向美國,為此我國與馬來西亞合作開發皇京港口,這個港口的業務與新加坡類同,這將消弱新加坡的相關產業。


另外,我國在上海洋山建設港口,並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引導國際貨船在洋山轉運原油等商品,這也將分流新加坡轉運港口的貨物量。



雖然優勢減弱了,但新加坡的發展動力依然存在。


心有主宰33 期待你的 關注!


心有主宰33


新加坡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2018年新加坡GDP達到3610.5億美元,而人均GDP卻高達6.4萬美元,進入了世界前十。新加坡是一個外向型經濟體,其經濟發展嚴重依賴國際市場,尤其是中美日歐以及周邊市場,主要支柱產業有轉口貿易、金融、電子、石油化工、造船、航運、旅遊等。



新加坡是一個彈丸小國,面積只有719平方公里,人口560多萬,但這麼一個小國家,卻發展成為與韓國、中國臺灣和香港齊名的“亞洲四小龍”,亞洲地區重要的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它能夠發展起來,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抓住了機遇。上世紀60年代,新加坡抓住國際產業轉移的契機,開始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經濟開始騰飛。

2、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新加坡遏守世界最繁忙的馬六甲海峽的咽喉位置,通過發展轉口貿易,使得新加坡成為了世界上重要的貿易中轉站。

3、李光耀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領導人,在他的帶領下,新加坡建立了運行高效的現代化政治、經濟體制,健全的法制體系。

4、制定適合本國的發展戰略,重視科技教育,處理好於與中美日歐等大國的和周邊各國的關係等也是它發展起來的重要原因。


錦繡中源


新加坡成為東南亞經濟強國,世界級金融中心之一,首先靠的是以李光耀為核心的老一輩建國領袖人物高瞻遠矚,利用馬六甲海峽的航運優勢,團結人民的力量,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和國防政策,先後學習和背靠美國,日本和中國的經濟力量,在大國之間建立平衡的關係,謀求本國的最大利益。二是新加坡從建國以來基本繼承了英國良好的政治制度,創建了居者有其屋的政府組屋制度,人民安居樂業,形成了一個廉潔,高效,穩定和高度開放的國際化都會,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資,人才和遊客。三是新加坡的精英治國理念和高薪養廉的政策深入民心,幾屆總理都是劍橋、哈佛、麻省理工的高才生,確保了國家政策不被民粹主義者操縱,減少國家發展出現大的錯誤。



暴走滴皮皮


個人認為,新加坡的主要經濟來源於三大產支柱產業:國際貿易,加工業,旅遊業。新加坡經濟發達的主要原因主要歸功於幾個方面:一是國內政局長期穩定;二是經濟發展戰略清晰,確立了有符合新加坡特設的經濟結;三是充分運用經濟槓桿,促使經濟目標實現;四是大力發展高科技加入產品的更新換代;五是重視教育,積極培養和招徠科技人才。同時,新加坡在發展的過程中,注重利用外資推行發展戰略,與世界各國平等互利的進行經濟貿易往來等等,這些都是新加坡經濟發達的推手與重要因素。



中玉財經


新加坡主要經濟來源有:國際貿易;加工業(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和建築業);旅遊業。

1、國際貿易,是東南亞最大的海港、重要商業城市和轉口貿易中心,也是國際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航空中心。獨立後的新加坡經濟發展引人矚目,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2、加工業(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和建築業),製造業產品主要包括電子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機械設備、交通設備、石油產品、煉油等部門。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

3、旅遊業,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國家政策支持以及各種制度完善。新加坡本身是一個資源環境一般的國家,但是地理位置很不錯,所以經過政府與各經濟組織強力合作,新加坡的旅遊業發展得很快。

新加坡屬外貿驅動型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高度依賴美、日、歐和周邊市場,外貿總額是GDP的四倍。新加坡的旅遊業佔GDP的比重超過3%,外貿是新加坡國民經濟重要支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