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真實故事:世間再無瞎老孃

真實故事:世間再無瞎老孃

今天來講講莫嬸的故事,莫嬸是村裡很多人的叫法,沒有人知道她的本名叫什麼,輩分小的年輕人稱呼她多叫莫嬸——“莫”是她男人的名字,年紀或輩分大她的人則叫她“小山他娘”——小山是她和去世多年的男人的第一個孩子。

只不過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位老人,或者說即便是見過大概也是沒有留意過,我所知的她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她死後聽人講起的。

莫嬸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老太太,像很多一輩子生活在農村的其他老太太一樣,莫嬸一生沒有出過遠門,去的最遠的地方也不過是幾里外的鎮上。即使是鎮上,莫嬸也很少去,一個很簡單的原因,莫嬸是個盲人,農村人的說法叫瞎子。

莫嬸並不是生來就看不見,姑娘時候的莫嬸雖然稱不上村裡的頭號美人,卻也長相清秀,身材苗條,收拾家務、拾掇莊稼麻利乾淨,針線活也不在話下,這在那個年代的鄉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未出嫁的閨女不會做針線活誰家敢娶啊?

更何況,莫嬸家裡兄弟姊妹眾多,她身為長姐,從地裡幹活回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幫娘照顧好家裡的弟弟妹妹,紡線、織布、做飯、洗衣服、納鞋底、做衣服、帶孩子,就這麼忙忙碌碌的一年就到頭了。一年年的過去,爹孃不願意失去這麼個好幫手和壯勞力,就這麼著,莫嬸就長成村裡的老姑娘了。

莫嬸嫁人的時候已經二十三了,當初村裡和她一樣大的姑娘,孩子都已經滿地跑了。莫嬸的男人大她六歲,之所以如此晚婚,無非是當時家裡成分是地主,一般人家不願意結這門親戚。

不光如此,男人是家裡的獨子,上面只有幾個姐姐,爹孃年紀大了,家境稍好的人家都擔心閨女嫁過去不光公婆不能幫忙照顧孩子,日後閨女還要和男人單獨承擔照顧老人的重擔,身邊沒有兄弟可以分擔。

莫嬸的爹孃不是沒有這種種的顧慮,奈何家裡孩子們慢慢長大,吃飯都是個大問題,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的,家裡能少張吃飯的嘴總是好的。況且自家窮得叮噹響,也拿不出像樣的嫁妝來,於是沉默幾日,便許下了這門親事。

莫嬸嫁過來的生活和往日當姑娘時並沒有多大的區別,一樣的忙忙碌碌,一樣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同的是,所忙的一切都是在為自己的小家付出,因此想起來總還是忍不住自己偷偷笑彎了唇。

莫嬸的男人是個忠厚木訥的人,家裡因為成分不好常年被村裡拿來批鬥,一家人過得總是有些謹小慎微,生怕說了不該說的話,惹了不該惹的人。好在男人雖然訥言,卻也心疼莫嬸,從地裡幹完活回家,發現莫嬸去山上拾柴火挖野菜沒有回來,便會出門接孩兒他娘回家,在家裡也會幫忙掃掃地、喂喂牲口。兩口子平平淡淡,日子倒也過得踏踏實實。

婚後的第八個年頭上,莫嬸的男人在幹完一天的活從地裡回家的路上,被村上一匹驚著的騾子撞倒在地,隨後胸口又被蹄子踩了一下。聽天由命的鄉鄰們都沒有去醫院看病的習慣,村裡的赤腳大夫看了看也只能嘆口氣搖搖頭。被街坊們幫忙抬回家時,男人已經不能說話了,只是看著年輕的妻子,眼角不斷地流出眼淚。

莫嬸那時候已經懷著他們的第五個孩子了,沒有見過世面的鄉下婦人,不知道能為自己的男人做些什麼才能減輕他的痛苦,只會眼淚汪汪地端碗湯放在男人嘴邊,卻也早已無濟於事了。男人終究還是沒有挺過去,最終被村裡安排匆匆下葬,一了百了,只是苦了身後的年輕寡婦了。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年輕的莫嬸想起早亡的男人,想起一貧如洗的老屋,想起嗷嗷待哺的孩子,日也流淚,夜也流淚。漸漸地,她發現自己有些看不清東西了,再往後,“看不清”便成了“看不見”。就這樣,莫嬸再也看不見這個世界的光明瞭。

瞎了的莫嬸依舊為這個家忙忙碌碌,做飯、餵豬、洗衣服,甚至還可以為孩子們縫製衣服,因為身邊並沒有人可以幫她分擔多少。

婆婆年紀大了,大姑姐們也都嫁的遠遠的,莫嬸除了靠自己,顯然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從廚房出來,幾步能到堂屋,幾步能到豬圈,幾步能到院門口,莫嬸用自己的腳丈量了無數次,從未出錯。屋裡什麼東西擺在什麼位置,也都記在心裡;孩子們的衣服,用手丈量一下,便可以下剪刀裁剪,由旁人幫忙認一下針,便可以飛針走線。

就這樣,忙忙碌碌中的莫嬸迎來了自己的第五個孩子也是最小的孩子,和前面四個孩子一樣,依然是個男孩兒。莫嬸取名叫小五,小五在父親去世後才出生,因此格外得母親寵愛,畢竟小五是莫嬸男人留下的最後血脈,而且,終其一生,莫嬸也沒有機會見到這個孩子的模樣。

不知道孩子的模樣,莫嬸的心裡大概還是會有些遺憾吧。儘管家境艱難,相比哥哥們而言,小五多少還是有些嬌慣。自古嬌養兒不成器,小五自然也不例外,小五的不成器就體現在四個哥哥都事業有成、安家城裡,小五卻一事無成,農忙時下地務農,農閒時節打零工為生,靠著哥哥們的資助才翻蓋了家裡的房子、娶上了媳婦。

小兒媳婦進門,便生出諸多不滿,例如婆婆做飯不好吃,例如婆婆掃院子不乾淨,後來又開始嫌棄自家的老婆婆總是孩子帶不好,影響到她打牌。小兒子性格溫和,不敢和兒媳婦頂嘴,家裡待不下去,只好日日出去打零工。

只是,小兒子不在家,小兒媳婦對婆婆再不好,人家自家兒子還不說,四周街坊鄰居更不好說什麼。日子就這麼一天天地過去,小兒媳婦雖然嫌棄婆婆,在鄉鄰們看來也沒有太過分的舉動。直到一天,在黑暗中摸索了大半輩子的莫嬸被小孫子的玩具絆了一跤,從此再也沒有站起來過。

站不起來的莫嬸只能日復一日地躺在床上,再也無法像往常那樣摸索著出門和鄰居們聊上幾句,她不願意去城裡投奔幾個大兒子,一輩子沒有離開過鄉村的莫嬸不願意遠離自己生活了一輩子的家。

在床上躺久了,矛盾也就出來了,小兒媳婦開始埋怨老太太生了那麼多的兒子,到頭來卻讓她一個兒媳婦在窗前伺候,她大概忘記了老太太一輩子為這個兒子、為這個兒子的小家付出了最多的愛。

面對兒媳婦的埋怨,莫嬸從來沒有回過一句嘴,可不回嘴不代表不往心裡去。埋怨的多了,終於有一天,躺在屋裡的莫嬸聽見小兒媳婦在院子裡罵道“老不死的”,從此便下定決心離開這個世界。

一心求死的莫嬸,選擇了對她來說最易於操作也最最痛苦的一種求死方式——絕食,面對聞訊趕回來的兒子們,莫嬸不再理會他們的哀求,不再說話,不再睜眼,不再吃一口飯、喝一口水。在那絕食求死的日子裡,沒有人知道莫嬸心裡在想些什麼,也許是想起了未嫁時的忙碌操勞,也許是想起了年少夫妻的恩愛甜蜜,也許是想起了男人早亡後的煎熬苦澀。

莫嬸心裡想的最終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明白。熬到第五天傍晚的時候,執著求死的莫嬸心願達成,斷了呼吸,也許她只是不想再拖累兒子,也許他只是太想這輩子唯一給過她溫情的那個男人了。

斷了氣的莫嬸被兒子們風光大葬,只是世間從此再無牽掛他們的那個老孃了。

莫嬸的一生平平凡凡、普普通通,只是她的故事總是會惹人傷感痛惜,幾分同情,幾分憐憫,幾分心酸,也有幾分遺憾。(原題:《世間再無瞎老孃》,作者:伊米。來自:每天讀點故事APP,看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