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二戰時期的日本,假如不侵略其他國家,全力進攻美國,會怎麼樣?

i咖喱給給


日本全力進攻美國不僅不會佔到便宜反而會加速日本的投降,兩國國力上的差距就註定日本最後是失敗的,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反倒是侵略其他國家為日本帶來的資源幫助日本“續”了不短的壽命。下圖為1944年12月8日在烏利西環礁短暫停留的美國第38特混艦隊,僅照片中就包括CV-12“大黃蜂”號、CV-18“黃蜂”號、CV-10"約克城”號、CV-14“提康德羅加”號、CV-16“列克星頓”號、CV-19“漢考克”號大型艦隊級航空母艦。在2個月前結束的萊特灣海戰中,美國動用的航空母艦共35艘(包含18艘護航航空母艦),超過日本聯合艦隊有史以來所有航空母艦。而整個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完工的航空母艦數量達到130艘以上。

實際上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是他的致命性問題。下圖為1935年日本資源的自給能力,在佔領中國東北的前提下日本在各種戰爭資源中都存在極大的缺口。而1940年日本西部和朝鮮出現大旱導致大米嚴重減產,在有越南等國糧食輸入日本的情況下,日本的成人日口糧供應量只能達到350克,相當於每年的127公斤,而1937年前每人每年的供應標準可以達到165公斤。

而石油方面,下圖為日本在珍珠港前各年份石油,基本上90%依賴進口。由於日本本土沒有勘明的石油資源,所以完全依賴美英對日貿易,僅1937年日本就從美國進口了多達550萬石油。而整個1932-1939年,日本的石油及石油產物有75%來自美國、銅90%來自美國、廢鋼70%來自美國、鉛45%來自美國。要知道石油不僅僅是可以用來燃燒,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包括化肥、合成纖維都是依賴石油。

也就是說美國其實是在把握著日本戰略資源的“命門”,如果日本在不侵略別的國家的前提下(沒有其他國家資源奪取),一旦日本主動進攻美國,只要美國及其盟友英國、荷蘭斷開對日的石油、鋼鐵的貿易日本就會出現自我崩潰。如果不侵略別的國家,日本將喪失來自帕勞印尼和馬來亞的鋁土、喪失來自朝鮮及中國東北的生鐵和鋼、喪失來自庫頁島臺灣和中國東北的石油,大量資源的缺失將會加速日本的崩潰。

假設真的開戰,那麼日本戰敗也只是時間問題,戰爭的本質是什麼?是誰拼刺刀厲害嗎?戰爭的本質是國家綜合實力的對比,除了單兵作戰素養之外還包括資源、後勤、工業生產能力,而後幾項日本全部處於極大的劣勢。很多朋友覺得美國是二戰崛起的,其實美國在1900年就超越英國成為世界財富份額最大的國家,到1920年代美國獨佔全球62%的財富,雖然在之後的大蕭條中有所打擊,但在1940年時仍然佔據世界49%的財富,而同年日本僅佔6%。

在資源產量方面,除了美國本土各項資源儲量極為豐富之外,美國還控制著東南亞的菲律賓、英國控制緬甸印度、荷蘭控制著荷屬東印度群島,幾乎是“要什麼有什麼”。1941-1945年,美國的鋼鐵產量為3.87億噸,而同期日本的鋼鐵產量為3018萬噸,美國是日本的12倍。我們換個角度想這個問題,如果日本的鋼鐵夠生產100艘航空母艦,那麼美國可以生產1200艘,在任何年份美國的鋼產量都足夠對抗整個軸心國。

而石油產量,美國在1941-1945年總產量10.5億噸,而日本同期則只有可憐的132萬噸。在石油方面,美日之間的差距更是從鋼鐵的12倍增長到800倍。當美國的戰鬥機轟炸機可以想怎麼飛就怎麼飛的時候,日本卻在用地溝油和松枝提煉可以供飛機發動機燃燒的燃料。通過租借法案,美國的石油及其衍生物源源不斷送往英國、蘇聯和中國,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軸心國。

而1944年日本的口糧是飯糰,所謂的牛肉罐頭因為資源短缺而摻雜大量的“下水”,這種被日本稱為“豬食”的罐頭也只有軍官能享受到。而1944年美國的口糧是什麼呢?可口可樂、好時巧克力、箭牌口香糖、“斯帕姆”午餐肉、巧克力豆、雞蛋粉等等,美國在高峰時期每週可以供應4.3億支香菸和2000萬支雪茄、2400萬條巧克力,午餐肉在二戰總產量超過10億盒。

至於武器產量

  • 飛機:美國26.25萬架、日本6.2萬架

  • 坦克及自行火炮:美國10.3萬輛、日本6500輛

  • 卡車:美國238萬輛、日本16.4萬輛

  • 火炮:美國25.73萬門、日本1.33萬門

而美國僅B-17、B-24、B-29和B-32四種四發重型轟炸機總產量就達到3.6萬架,各型轟炸機總產量6.36萬架,相當於日本所有飛機的總產量。

這種資源、工業、後勤全面落後於美國的情況下,只攻擊美國只會加速日本的滅亡,兩個國家根本不是同等水平的。很多朋友認為日本極強,那是因為當年亞洲沒有強國,一個工業國欺負一群農業國自然顯得他“厲害”,但是放到全世界來看,與美國相比日本連“矮子”都算不上。


雛菊西瓜Peterpan




二戰時期的日本,如果不侵略其它國家,全力進攻美國,那結果只有一個:日本碎了,美國勝了。

日本的綜合國力差美國太多



二戰前後,日本在亞洲,還是個很牛逼的存在,但比起歐美列強差距還是很大。戰爭到底打的是什麼?綜合國力。

美國在1941年,整個gdp兩千多億美元,足足是日本的十倍。工業企業比起日本更是發達了很多,可以年產飛機四萬架,年產坦克兩萬輛。而在整個二戰期間,日本總共才造了5000輛坦克。

這是一個巨人和矮子的對決。除非美國所有人都喝多了,否則小日本是絕對佔不上便宜的。



日本在侵略中國的時候,消耗很大,橡膠、石油、鋼材都遠遠不夠用,因此,日本殺向了東南亞,其目的不言而喻,獲得更多的資源。而美國不缺資源,鋼材、石油都很豐富。

如果日本敢於遠征美國,那幾千公里的距離,將會成為日本人的噩夢。派兵少了,不夠人家打。派兵多了,消耗將無比巨大,本來就缺資源的日本,根本耗不起。

綜合國力的差距,是日本無法戰勝美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的武器裝備不如人家



(美國坦克)

二戰期間,美國各類航母加起來有一百五十多艘,而日本只有17艘。美國的飛機數量很多,而且製造快速。

美國的坦克,數量多而且性能好,美國的戰鬥機開始有兩千多架,美日開戰後,很快就增加到了兩萬多架,而日本只有幾百架戰鬥機。這是絕對的碾壓。



(美國飛機)

輕武器方面,美國有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這火箭筒,連德國的裝甲部隊都曾經吃了虧,更不要說日本的坦克了。美國人自己研製的M1半自動步槍,性能優越,而日軍改造的佩德森自動步槍比起名槍M1還是有些差距。關鍵是,日本的工業水平太低,製造能力太弱,武器裝備不如人家,而且數量相對太少。

不說其他,光是美國幾萬架飛機來回轟炸,就夠日本人喝一壺的。而且,此時的日本一缺鋼材,二缺石油,三缺橡膠。這種情況根本沒有辦法和美國對打。

武器裝備的差距,也會讓日本很難戰勝。

日本的整體人口相對更少



日本距離美國太遠,另外一個情況也不能忽視,那就是人口問題,日本人口當時有7500萬人,而美國人數是1.4個億。

美國以逸待勞,兵員補給要比日本相對更充足。

有人說,美國人多沒用,戰鬥力不行。人家小日本都打到門上了,你當人家美國大兵還會像在外地作戰一樣?全球第一大國,眼睜著讓別人欺負?一定不會。



如果日本敢殺到美國,絕對不會少出現“鐵血巴頓”一樣的人物。而日本,甚至都有可能根本打不到美國邊上,就被“群毆致死”。

因此,日本就算全面壓上,從豐富的兵源補給來看,也很難拼過美國。



綜合來說,二戰時期的日本,如果全力進攻美國,那麼定會失敗,原因是:一是日本綜合國力太弱,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二是日本的武器裝備不如美國;三是日本當時的人口又僅是美國的一半,兵源補給稍遜一籌。


藍風破曉


假如日本、德國不侵略其他國家,聯合起來進攻美國,也照樣打不贏美國。美國當時從工業能力上來說,早就已經具備碾壓其他國家的超級大國的實力,無非只是不習慣於介入全球事務而已。

珍珠港事件等於幫助美國上層改變了美國民意,使美國開始對外派兵,再次介入世界大戰。以日本以及德國的實力,都無法跨越浩瀚的太平洋、大西洋去進攻美國本土。美國以逸待勞的話,可以同時在東、西海岸輕鬆擊敗來犯之敵。

事實上,當時能在全球同時投送兵力,不管是在亞洲,還是在歐洲、非洲與中東,只有美國一個國家,其他國家都做不到。日本與德國,在當時都是陸軍強大,而海軍、空軍實力一般的國家。原因是什麼?工業能力都跟不上。

我們不妨比較一下美、德、日三國在1940年的經濟總量:

1940年,美國經濟總量妥妥超過2000億美元,德國為560億美元,而日本才90億美元左右。美國一國的經濟總量是德、日之和的三倍不止。

戰爭,說白了就是拼國力,而國力拼的就是工農業實力。在當時,無非就是誰更具有工業消耗能力。德、日當時想打美國的話,等同於未發育健全的小孩在挑戰人高馬大的大人而已。就因為惹了美國,美國才跨洋過海來揍它們,而且照樣將它們揍趴下了。

我們要知道,主動進攻方的消耗永遠是大大超出防守方的。因此,在當時德、日唯一明智的選擇就是不要去惹美國,更何況是全力進攻美國。


建章君


假如二戰中日本全力進攻美國,美國會被日本人打下來,然後日本成為了藍星王者,所有人類都淪為日本人的奴隸,不好意思,以上一切都是意淫,而且也是日本人做的稱霸地球的鬼夢。在吐槽君看來,日本人如果一開始就全力進攻美國,不僅會被美國人吊起來打,而且還會死的更快!


一個國家打仗比拼的是什麼?當然是工業實力,換在二戰時期,那就是鋼產量、石油產量!在1940年,美國鋼產量6076萬噸,日本只有685萬噸,整整十倍的差距。再看石油,這個差距就更大了,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匱乏,當時只有庫頁島產一點點油田,其他都依賴進口,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前,東搜西刮總共也就儲備了500萬噸,最多夠一年之用。而美國在1939年的石油產量達到了1.7億噸,幾乎佔整個世界的一半,為什麼美國一停止出口日本石油,日本就發動偷襲?就是因為沒有石油,日本就成了廢物!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具體的軍事武器產量,整個二戰美國生產飛機262524架,日本62036架,相差4倍。美國生產坦克近10萬輛,日本生產不到7千輛,而且大部分都是隻能欺負欺負游擊隊的豆丁坦克,相差10倍以上。美國生產火炮257390門日本13350門,相差近20倍。美國生產卡車238萬輛,日本16萬輛,相差10倍以上。看完這個你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日本人不裝備衝鋒槍了,因為窮,衝鋒槍消耗子彈太快,他們生產跟不上!所以只能教育士兵:三八大蓋是世界上最好的槍,你們一定要確保一槍打死一個美國佬哦!


(二戰美國轟炸機生產線)

(二戰日本砸鍋賣鐵)

再來看看在太平洋戰場上起到決定性作用的航母,在1941-1945年四年間,美國共建造了航空母艦131艘、幾乎每十天就有一艘新航母下水,而當時的日本傾盡全力也總共才造了17艘航母,所以珍珠港事件中美國人雖然損失了太平洋艦隊的主力,然並卵,不到半年時間就造出來一隻新艦隊,難怪山本五十六說:對美國開戰最大的可能也就是體面的失敗!最後輸得褲頭子都沒了!



這個仗怎麼打?靠日本人的萬歲衝鋒?有一句話怎麼說的來著,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技巧都沒有意義,這句話在沖繩島戰役中被體現的淋漓盡致,日本人充分利用地形排兵佈陣,各種坑道工事錯綜複雜,火力配置合理到位,然並卵!美國人不需要什麼戰術,就是用炸藥填平你,地面用重炮,海上用大口徑艦炮,天上有飛機丟重磅炸彈,直到把你工事炸平,把人炸殘炸死了再衝上去一塊一塊的佔領!所以日本人在二戰中如果一開始就全力進攻美國,不僅會死,而且死的更慘,最多不過兩年,日本人連美國西海岸都看不到,就會被美國佬用炸彈填平東京灣!


軍武吐槽君


二戰時期的日本,不去侵略其他國家,直接全力進攻美國,那下場就是一個,敗得更快。眾所周知,日本軍隊由於受到武士道精神的影響,作戰能力確實很強,不談武器方面,就只談單兵戰鬥素質的話,當時世界上應該沒有比日本單兵素質更強的了。


然而日本只是一個島國,土地面積太小,且資源不豐富,所需要用於戰爭的材料日本都很稀缺,所以日本才將目光轉向了中國。《田中奏摺》上說“日本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亞洲,欲征服亞洲必征服中國”。由此可見,日本早就有稱霸世界之決心。不得不說,日本國土面積不大,野心卻是異常的大。

日本在侵華戰爭中,許多物資補給都是依靠美國,倘若不是美國在前期一直支援日本物資,日本也不可能進攻如此之快,頻頻發動大規模會戰,造成中國軍隊巨大的傷亡。在侵華戰爭後期,美軍才放棄了提供日本軍事物資,所以日本不得不將目光轉向東南亞豐富的資源,日本迫於資源不得不進攻緬甸等國。日本又擔心美軍會切斷其航海線,才決定空襲珍珠港。說白了日本沒想與美軍發生大規模戰爭,只是想通過空襲珍珠港從而摧毀美軍海上力量,從而消除美軍消除其航海線的危險,只是沒想到美軍制造業如此發達,在珍珠港事件不久後便基本恢復海上力量。



所以說,倘若日本一開始就集中全部力量進攻世界工業強國美國的話無異於自取滅亡。在侵華戰爭中物資尚且匱乏,更何況與美軍作戰。再者如果沒有侵佔中國東北,光靠日本本土的資源,很快就會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


傳奇歷史觀


什麼假設、如果?表YY啦,勞師隔洋遠征會贏……沒可能。

在明朝以前的元朝,中國的艦船都是世界頂級的,可結果呢?

二戰前,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在全體國民的合力下,經濟、科技迅速崛起,發展成了一個以侵略掠奪為主的軍事帝國。在東南亞基本屬於生物鏈頂端的存在。打前蘇聯、打中國、打東南亞英殖民地菲律賓、印尼及南太平洋諸群島(英國當時主力都在法國及本土消耗著,泥菩薩過河在自保),轟炸澳大利亞達爾文港,時任澳總督的小心臟都要涼了啊。

在贏得了老師——德國的尊重後,日本嚐盡了侵略的甜頭而自信爆表,認為自己就是世界第一。之所以發動太平洋戰爭,其實和中國戰場沒大關係的,在他們認為,被侵略後的中國基本就是等同於他們的“後方”,也是自大到了極點。當時國內東北、華北、華東的各種礦產及戰略資源都是供給給太平洋戰場用的。當時日本軍部自上而下的都認為自己能贏美國。結果,經過周密籌謀及勞師遠伐,也就偷襲贏了珍珠港一役。

要知道,美國這個馬蜂窩可不好捅啊!太平洋艦隊,在美國的艦隊編序中,是最弱的。等美國佬反應過來後,迅速從其他艦隊裡抽調精銳艦船,再從本土港口裡改裝了一批封存的船,就打得日本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基本木有還手之力。玻利尼西亞群島、羅加林群島、馬紹爾群島、萊特灣、呂宋島、關島、硫磺島、馬里亞納群島、琉球沖繩……失利的噩耗一個接著一個,直到最後從東、北兩向形成“鉗形半合圍”,攻擊日本本土……就是在每天猛打裕仁的老臉啊!還不投降,炮擊、轟炸。再不降再炮擊、轟炸……還端著?那就丟原子彈吧,再丟……黃了。



陸家梧桐棲小鳳


眾所周知,美日太平洋戰爭開始初期,美日的航母數量對比是7:10、戰列艦、重巡洋艦等也和日本不在一個量級。導致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我覺得是二戰初期,美國並不想過多的參與進來,自己的海軍主要目的是保護商船不被擊沉(夠用就好)。故而,沒有大力去發展海軍。

然而,如果日本全力進攻美國,那麼就會提前刺激到它的,而當美國全力轉入戰時生產後,其生產的速度、規模、排水量等就會瘋漲,這些都不是日本可以相提並論的。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用了短短的3年半時間,就造出了100多艘航母(包括護航航母)、N級多艘頂級戰列艦(代表作為“衣阿華”級)以及其他各種作戰、輔助艦艇,而同期的日本僅僅建成17艘航母(包括杯具的“信濃”號)等。

除此之外,還有最重要的,那就是資源儲備量。兩國根本不是一個量級,其中最主要的資源,比如:石油、橡膠、鋼鐵等。兩國更是差著N個量級。況且,美日戰爭的主體是海空戰:雙方中間隔了個浩瀚的太平洋,作戰理念都不盡相同~依靠自身海空軍實力將對方打倒。但是,這兩項對比中,日本明顯的心有餘而力不足。這點可以參考一下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時的壯觀場面~海面:百艘戰艦齊聚東京灣;空中:幾百架B-29“空中堡壘”呼嘯而過,這即震懾了日本,又提示著世界~誰才是王者。

或許有人會說,日本有“萬歲衝鋒”;美國害怕極高的人員戰損率。然而,這樣都是建立在陸戰的基礎上的。美日之戰,或許真的用不到陸軍(不是海軍陸戰隊),或者極少用到,雙方的交戰方式就是海空軍對磕,陸軍基本是擺設。而以美國的暴兵率來看,這場戰爭日本是不可能會贏。

所以說,日本全力進攻美國的話,迎接的將是一個獨一無二的選擇~被美國反推,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北京最大的四合院


如果二戰時期日本不侵略中國,也不剛蘇聯,連菲律賓什麼都不動,盯著美國往死裡打的話,那麼,二戰時期也就沒有亞洲戰場了...

要知道日本德國就是美國扶持出來,挑戰遠東地區舊有勢力範圍的,所以對日本大量出售諸如廢鋼,石油等戰略物資,大量支援德國工業。


要知道,日本是一個沒有石油的國家,只有庫頁島那一丁點的原油產量 而美國1939年的石油產量高達1.7億噸

在1940年,美國鋼產量6076萬噸,日本只有685萬噸,

至於軍工製造業,美國更是全方位碾壓日本。美國航母雜七雜八造了150多艘日本航母,撐死了才做了二十來艘。坦克呵呵,戰鬥機更呵呵。

並且日本的軍工技術一直都不怎麼地,而日本如果想對美國開戰的話,他沒有一個長期穩定的石油供給,是不可能的。


然後亞洲地區有幾個產油的地方,無非就是東南亞。別說那個冰天雪地的庫頁島,只要日本打算進攻東南亞,那麼他就不可阻擋和英國以及荷蘭交惡。

所以說其實日本的開局就註定了。但很難長久,對於日本而言,它唯一可行的戰略那就是逐步蠶食,步步逼近。

非常幸運,日本愚蠢的去偷襲珍珠港,不然也許我們今天說的話是日語。

點個關注唄。

話說有人覺得淪陷會更好的,參考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

這一百年,列強還是那幾個俄羅斯法國美國英國意大利德國日本,

唯一的例外就是咱們國家


嘯鷹評


日本進攻美國只有一個下場,那就是飛蛾撲火,提早滅亡。



應該明確的是日本的軍事實力並不強大,國家力量更小,缺乏資源,日本並不是強國,日本是因為經濟經經濟危機轉嫁國家矛盾而發起的戰爭,應該說日本國內對於發起戰爭心裡也是沒有底的,只是日本侵略東三省之後,非常的順利的大大刺激了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野心,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把握和美國人直接開戰,畢竟日本人之中的清醒的人也很多,就比如說是三本五十六就非常瞭解美國人,他知道美國的軍事實力是非常強大的,強大的工業實力完全可以碾壓日本,甚至是日本的10倍。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日本人只能用賭徒心理發動戰爭,他們希望是美國人和他們達成和談條件,而不是打垮美國,他們也是知道自己是沒有實力去打垮美國的,而日本之所以對美國人發動飛蛾撲火式的戰爭,主要是因為美國控制了日本的石油資源,美國控制住了日本的石油資源,那麼日本的機械化部隊就成為一堆廢鐵,這樣的戰爭如果不及時開打,那麼日本早晚會輸掉整個戰爭,所以說日本人並不是覺得自己的實力強大,而是和美國人發動戰爭的,而是因為他們必須去作戰,



最終的結果大家也知道了,日本人被美國人按在地上摩擦,雖然美國人猝不及防付出的一些損失,但並不代表日本人就非常強大,而在日本如果是在二戰初期一開始就發動了這場戰爭,後果那只有一個,那就是滅亡,畢竟在美國10倍的實力面前,日本人毫無還手之力,最多是在戰爭初期靠偷襲取得一些戰果,最終還是一個字滅亡。


奇葩歷史大觀


全力進攻美國?靠什麼進攻?怎麼進攻?

從戰力上來說,二戰期間的日軍有可能能頂住美軍的三兩個回合,比如看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在硫磺島、中途島都打的很艱苦……

但這不代表日軍就有能力去襲擾美國本土了,且不說戰爭潛力和經濟實力了,就只說軍事本身,來來來,你跟我說一下,日軍怎麼打美國本土?別管你用山本五十六還是坂垣……

日本到美國本土,大概多遠?就算東京到離著最近的美國大城市洛杉磯,百度說距離是8000多公里……途中還是浩瀚無垠的太平洋……這是什麼概念?日軍戰鬥力最強的陸軍完全派不上用場,只能靠海軍和空軍……海軍?日本弄個珍珠港就已經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了,還只能偷偷摸摸……那是梁靜茹給他們勇氣敢去打美國本土嗎……先不說他們的油料儲備了,他們能開到美國西海岸的軍艦能有幾艘?

實際上,作為當今世界最具地緣優勢的美國,其本土就像是上天賜予的福地,在南北戰爭之後,除了偶爾教訓一下墨西哥,能波及到美國本土的戰爭幾乎沒有,就連一戰和二戰,美國本土也是壓根就沒有啥動靜……

希特勒夠狠吧?德國的實力比日本強吧?德軍的戰鬥力比日軍強吧?那整個二戰期間,德軍也沒有過任何試圖進攻美國本土的打算和嘗試,小日本,拿什麼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