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狗鎮》:用上帝的視角審視人性,好人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狗鎮》是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

在2003年所指導的一部舞臺劇電影。

所謂的舞臺劇是指:在固定有限的舞臺上,利用燈光,音樂,造型和舞臺設計等手段,由專業演員來出演的一種戲劇藝術。當然,把這種舞臺劇用電影的形式呈現出來,就是舞臺劇電影。舞臺劇對演員要求苛刻,強調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塑造。

拉斯·馮·提爾是一位集偏執粗暴個性與創作才華於一身的“鬼才”導演。他導演的電影視角獨特,善於表現對孤立個人的關懷,以及對命運與信仰的詰問。他的魅力曾經迅速征服過尋找刺激的小眾文藝青年。

除了這部《狗鎮》,他的代表作還有《犯罪分子》《歐洲特快車》《憂鬱症》等多部優秀作品。這部《狗鎮》獲得第16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和第56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狗鎮》:用上帝的視角審視人性,好人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狗鎮》講述的是:和黑幫父親因為觀念不同而決裂的女孩格瑞斯,逃到美國一處偏僻的小鎮,在哲學青年湯姆的幫助下,小鎮人同意接納格瑞斯。隨著警察的到訪,小鎮的每一個人開始了對格瑞斯變態的摧殘,直到湯姆的告密,格瑞斯才得到父親的解救,而小鎮人也承擔了自己罪惡的後果。

影片的舞臺道具很簡單,一切都是象徵性的存在。牆壁用白色線條來替代,觀眾可以客觀的看見所發生的一切,就像以上帝的視角毫無遮攔的審視著人性。影片以善良小鎮人黑化的蛻變,讓人們不禁思考到底好人的底線在哪裡?同時也告誡人們沒有誰可以不為自己的罪惡結果負責。

《狗鎮》:用上帝的視角審視人性,好人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用舞臺劇的藝術表現手法,從上帝的視角審視人性

牆”除了能夠遮風擋雨,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製造“隱私”。

我們坐在某地喝咖啡,近在咫尺可能正在發生著各種令人難以想象的事情,而如果一旦沒有了牆,醜惡和善良將會一覽無餘。這就是《狗鎮》這部電影最有特色的地方

導演不但拆除了生活裡遮擋隱私的那些牆,也推到了存在於看似正常的人們心裡的那道善與惡的防線,把赤裸裸的人性展現出來。

《狗鎮》:用上帝的視角審視人性,好人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1 小鎮人的“善”的體現

小鎮的人形形色色,就是我們現實社會代表的一個縮影,他們勤懇的工作,鄰里和睦 ,過著寧靜而美好的日子。

當格瑞斯偶然逃到小鎮,哲學青年湯姆熱心幫助她,替她在小鎮人面前遊說,爭取收留的可能。

小鎮人也以全票通過,同意格瑞斯留在小鎮上,還給格瑞斯提供了工作的機會,並從自己微薄家庭的收入中拿出一些支付給格瑞斯。好幾個婦女也和格瑞斯成了知心好友,分享自己的秘密。

小鎮人以滿滿的友好和熱情,接受了一個陌生而脆弱的姑娘,並盡其所能的提供幫助,還給與足夠的尊重。這些都表現出了小鎮人的“善”。

《狗鎮》:用上帝的視角審視人性,好人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2 小鎮人的“惡”的體現

小鎮人“惡”的爆發,是從警察到訪懸賞尋找格瑞斯開始的。

一方面,警察的到來讓小鎮人開始懷疑和猜測格瑞斯可能有不光彩的過去。

另一方面,人們覺得幫助和隱藏格瑞斯風險代價增大了。

《狗鎮》:用上帝的視角審視人性,好人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於是,人們提高了對格瑞斯貢獻的要求,延長了她的工作時間,同時也取消了報酬,並且開始經常指責格瑞斯犯的錯誤。

直到有一天,從蘋果男人開始,小鎮的男人都開始強暴格瑞斯,並沒有一點羞愧感。曾經的好閨蜜也來侮辱格瑞斯,砸壞格瑞斯最喜歡的泥人,

而那些泥人曾經是格瑞斯對小鎮美好的一種珍藏。

小鎮人把不堪凌辱逃跑的格瑞斯抓了回來,像狗一樣給她鎖上鍊子。曾經一直幫助和愛慕格瑞斯的湯姆也為了和小鎮人保持和諧出賣了格瑞斯。

於是,小鎮人在慾望的誘惑下,一直隱藏在良知下的邪惡被喚醒了,洶湧的爆發。

《狗鎮》:用上帝的視角審視人性,好人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我們可以說小鎮裡的人是“善良”的,也可以說他們是“邪惡”的,因為那都是真實的人性。導演拉斯·馮·提爾的鏡頭就像是可以看穿一切上帝的雙眼,把人性一點點解刨,漏出最本真的面目。

小鎮人集體淪陷“惡”的深淵,試問好人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影片一開始就給觀眾帶來了懸疑,因為格瑞斯的出現伴著槍聲,黑幫以及警察的出現,這總是不得不讓人懷疑格瑞斯所表現的善良和純潔背後是否隱藏著巨大的陰謀。

而當我們看到脆弱的格瑞斯受到小鎮人令人髮指的摧殘時,才知道格瑞斯就像她看起來的一樣,是個真正的好人。而那些最初看起來很善良的小鎮人最後卻墜入了罪惡的深淵。

這一切不得不讓我思考:真正的好人會被人迫害得遍體鱗傷,而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努力做好人的“正常人”最後成了邪惡的人,那麼,在人類社會共同的

“希望引導人們做個好人”的價值觀下,到底好人該做成什麼樣才算合適?接下來我們從格瑞斯和小鎮人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狗鎮》:用上帝的視角審視人性,好人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1 從格瑞斯的角度分析

影片中格瑞斯用滿腔的熱情回報著小鎮人最初對她的收留

,給孩子們當教師,陪孤獨的失明者聊天,照顧坐輪椅的殘疾人,幫助別人照顧果樹,她同時也獲得小鎮人的尊敬

但是,當人們覺得格瑞斯的付出不足以抵消警察給他們帶來的威脅和利益的時候,人們的心裡就開始扭曲了。當蘋果男第一次想在蘋果園佔有格瑞斯便的時候,這時候,格瑞斯如果選擇的不是那麼毫無威脅的拒絕,而是選擇揭露或是報警等任何一種反抗做法,都不會受到接下來非人的虐待。

格瑞斯選擇卻是原諒和寬容,而且是一次次的寬容。只有她最清楚警察和黑幫為什麼找她,她在這個時候就應該選擇面對,來解決問題,不但能拯救自己,也會讓小鎮的人懸崖勒馬,不會助長他們在罪惡的深淵裡越沉越深。

《狗鎮》:用上帝的視角審視人性,好人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2 從小鎮人角度進行分析

小鎮人最初確實想保持一個“好人”的形象,可是,當他們可以抓住格瑞斯的弱點,就很想利用這個弱點,達到自己的目的,從而獲得一種滿足和優越感。這就是人性深處醜陋的“趁人之危”。

同樣,當這種“趁人之危“很輕易的就能得逞,並且不用承擔後果的時候,人們就會變本加厲的擴大自己的勝利成果,這又是人性的“貪得無厭”

所以,對小鎮人而言,“趁人之危”和“貪得無厭”都是他們醜惡的本性。如果小鎮人針對這兩點,能抑制住不讓自己爆發,他們也許依然還和最初看起來一樣的好。

雖然我們無法判斷,一個好人的底線應該在哪裡,但至少我們知道以上這兩點,是一個人“好人”不能做到

《狗鎮》:用上帝的視角審視人性,好人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人性是複雜多變的,但無論怎麼變,都是由慾望驅動著。儘管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很難全面界定。

但是,一個人如果能夠守住慾望的底線,我想就能守住好人的底線

站在道德制高點的格瑞斯,受盡凌辱後醒悟: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罪惡受到懲罰

1 格瑞斯最初的道德行為準則

影片結尾通過格瑞斯和父親的談話,我們才知道格瑞斯的行為準則:她之所以不反抗,那是因為她認為施惡者是有客觀原因的,是應該被原諒和寬恕的

格瑞斯她把自己放在一個道德制高點來俯視一切。所以她對作為黑幫老大的父親經常因為復仇而殺人放火的做法很不能接受,不惜要斷絕父女關係。

而事實上,格瑞斯儘管在小鎮受到了那麼大的屈辱,直到最後在車裡見到父親時,她還在堅持這種道德準則,跟父親說:“小鎮的人在盡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而她爸爸提醒她:“難道做好事情就夠了嗎?他們愛你嗎?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行為所負責

格瑞斯曾經指責父親傲慢,而實際上,她自己,一個站在道德至高點,不讓別人為自己所犯的罪惡負責的人才是最大的傲慢

《狗鎮》:用上帝的視角審視人性,好人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2 格瑞斯終於改變了最初的道德準則

望著躲在窗戶後恐懼的人們,善良的格瑞斯的內心還曾經閃過一絲歉意。

但是,經過這麼多的屈辱,讓她漸漸理解了父親的話:如果這些人不用承擔自己的行為後果,那麼未來還會有成千上萬的格瑞斯遭受傷害,對罪惡寬恕,就是在間接的傷害更多的真正的好人。

格瑞斯最後用“以牙還牙”的方式,讓小鎮的人承擔了罪惡的後果。小鎮所有的人都死了,只有一隻狗還活著,這是小鎮唯一沒有傷害過格瑞斯的生物。

《狗鎮》:用上帝的視角審視人性,好人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格瑞斯用高昂的代價改變了之前一直信奉的道德準則。她親身經歷了人性醜惡的無底洞,她同時相信這新的道德準則是防止人們墜入罪惡深淵最有效的一種方法。

結束語

在這片上帝的土地上生存,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好的導演,但我不確定上帝是否是世界上最好的上帝”。

這句話是導演拉斯·馮·提爾說的,足可以看出導演另類張狂的個性 ,但不管怎麼說,《狗鎮》這部電影確實讓他獲得了上帝的視角,走進了人性的最深處窺探,一塊塊撕開日常的偽裝,鮮血琳琳的暴露出來。

《狗鎮》:用上帝的視角審視人性,好人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狗鎮》是我唯一強迫自己看完的一部電影。邪惡一但從人的良知掩蓋下爆發,不忍讓人直視。電影裡的這個群體就是社會的一個縮影,狗鎮上的那些人就是現實世界裡的每一個“好人

很多觀眾看完《狗鎮》這部電影,不禁會問,未來我們將如何繼續面對現實裡那些“好人”?羅曼.羅蘭給出了一個方向,那就是:“生活中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本質,然後繼續愛它。”

(全文完)

我是春城花草香,聽風賞雨,採菊南山,希望送你一段輕鬆有趣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