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別忘了他們!在看不見的地方,他們與病毒“同行”

“怎麼總感覺天空霧濛濛的”

“哪裡啊,這麼好的天!”

哦,原來是護目鏡上的霧氣模糊了視線

別忘了他們!在看不見的地方,他們與病毒“同行”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

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不是一線醫務人員

雖然不直接接觸患者

卻每天與病毒“同行”

別忘了他們!在看不見的地方,他們與病毒“同行”

救護轉運車隊:

無數次經過長江大橋,卻從未看清過黃鶴樓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每天在武漢市醫院各個病房和診療室之間來回穿梭,他們不是醫生,但他們每天需要照顧幾百位新冠肺炎患者,他們就是中國紅十字會救護轉運車隊的隊員們。

別忘了他們!在看不見的地方,他們與病毒“同行”

每趟轉運對患者、對隊員,都是一場“生死接力”。

救護車顛簸過大,極易導致病人呼吸受阻,出現危險。他們與危重症患者“零距離”接觸,防護稍有紕漏,就可能被感染。

別忘了他們!在看不見的地方,他們與病毒“同行”

隊長王海濤參加過汶川和玉樹地震救援,也曾遠赴菲律賓海嘯、古巴颶風救災現場。

“自然災害救援中,你能預測到身邊危險,可疫情中,病毒可能無處不在”。

但更多的時候,患者眼神中的感謝,或者為他們豎起的大拇指,又讓他和隊員們倍受鼓舞。

別忘了他們!在看不見的地方,他們與病毒“同行”

車輪不停,他們累計已轉運超過1600名病人。

“現在住院轉運的病人數量明顯減少,出院的越來越多,這就意味著我們正在邁向勝利”

王海濤說,他們最想做的事是,等疫情結束10個隊員,一個不落脫下防護服,摘下護目鏡,走上武漢長江大橋,瞧瞧黃鶴樓的真容,感受武漢的晴空萬里。

別忘了他們!在看不見的地方,他們與病毒“同行”

方艙清潔隊:

我們會一直在這裡做,直到方艙關門

在方艙做清潔不僅體力消耗大,因為要接觸患者的生活和醫療垃圾,風險也很大

張登漢曾是一名武警部隊的軍人,退伍後已從事環衛工作11年。得知武漢江岸方艙需要一支突擊隊時,他第一時間報名,和同事們奮戰5天5夜,將1000張床位鋪設到位。

別忘了他們!在看不見的地方,他們與病毒“同行”

清潔隊中共有8名退伍軍人,有的人還穿著曾經的軍裝。

張登漢說:“集合時感覺像是準備要上戰場了…我們會一直在這裡做,直到方艙關門。”

別忘了他們!在看不見的地方,他們與病毒“同行”

醫療廢水輸轉隊:

說不怕是騙人的,但這是我們的戰場

別忘了他們!在看不見的地方,他們與病毒“同行”

“醫療廢水轉運任務艱鉅,非常危險,派誰去?”

“我們請戰!讓我們上!”

主動請戰的這群消防員,都是90後,最大的29歲,最小的21歲。

湖北荊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洪湖大隊的7名90後消防員,組成的一支醫療廢水輸轉處置黨員突擊隊,

執行高風險的轉運任務,時刻承受著可能被廢水噴濺、從高處墜落等諸多危險。

十多天來,他們累計轉運醫療廢水360餘噸,確保每一次醫療廢水都得到安全處置。

別忘了他們!在看不見的地方,他們與病毒“同行”

“說不怕是騙人的。”中隊長助理金鑫說,“但怕也得上,哪裡有危險,我們就要到哪去,職責所在。這是我的崗位,也是我的戰場,上了戰場就絕不能退縮!”

別忘了他們!在看不見的地方,他們與病毒“同行”

由於身染廢水,這段時間7人只剩下了5人,但“疫情不退我不退!”這支119黨員突擊隊早已許下了莊嚴承諾。

經此一役,當少年成為戰士,戰士將永遠是少年。

哪有什麼超級英雄,不過是一群平凡人換了一身衣服……

在這場戰爭裡,每一個咬牙堅持的你,都是最勇敢的戰士。

一起努力,中國加油!世界加油!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綜合報道

轉自:上觀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