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保險行業:重大災情疫情 驅動投保意願提升

一、SARS期間的保險需求變化

大陸:當年4、5月份SARS疫情集中爆發,至5月末疫情狀況開始好轉,人身險尤其是健康險前期抑制需求開始爆發,5月單月健康險保費增速高達309%。此後的三個月健康險仍維持高增長,單月增速分別為265%、158%、131%。

香港:個人壽險新單數量 Q103、Q203、Q303分別同比-5.77%、-4.96%、-6.07%,Q403開始出現好轉,保費增速回正。Q104個人壽險新單數量及保費均出現大幅改善,保單數量同比+18.31%至24.32萬張,保費同比+113.62%至95.14億元。

臺灣:(個人)人身險同比+27.80%,較2002年+5.51pct。同時2004年也並未出現保費的短期爆發。

以人均人身險保費/人均可支配收入來計算,2019年大陸為7.20%,而香港和臺灣地區2018年分別為22.20%和22.10%,以此來看國內(大陸)保險業(人身險)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而回望2003年,彼時香港和臺灣的指標值為6.87%和11.63%。

二、自然災害或刺激農險潛在需求

汶川地震:重災區阿壩、綿陽、德陽、成都、廣元等五個地級市(州)當年呈現出明顯的保險深度上移,此後兩年保險深度處於爬坡狀態直到2011年才開始出現下滑,呈現出“小山坡”形態。

山東旱災:2015年大旱災,農民投保意願進一步提升,農作物承保面積同比增長53.08%至1.17億畝,農險保費當年同比增長88.13%至16.53億元。

三、英美成熟市場波動較小

英國:近三十年來非壽險行業保費增長波動較低外,其細分險種結構變化也較小。保費的增長主要來自經濟強勁增長帶來的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但現代火災保險源於1666年倫敦大火,自然災害的風險提升意識主要受制於保險密度(深度)的水平。

美國:與英國類似,近三十年來意健險的爆發點以及醫療險的激增點均無出現大規模疫情及災情,但風險的持續暴露對投保意願的刺激作用是長期的,1988年美國意健險深度為1.91%,至2018年已增長至3.79%。

四、投資建議

預計疫情大規模好轉後(3、4月份),保費或迎來短期報復性“補漲”,雖然漲幅可能不是很大,但對於目前已充分消化疫情負面情緒的板塊來說,無異於一劑強心針。2020年保險行業仍處於轉型過程中,上市險企的核心變動因子仍在代理人規模及其產能的邊際提升效應上。行業向長期保障型及長期儲蓄型發展方向不變,繼續推薦中國太保、中國平安、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

風險提示。疫情持續超預期影響全年展業節奏,線上培訓低於預期影響產能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