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七八十年前的浙大只是二流院校,为何如今成为世界一流名校


七八十年前的浙大只是二流院校,为何如今成为世界一流名校

今天的浙江大学,只要一提起来,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它不但位列“211工程”和“985工程”名录、还是赫赫有名的C9联盟的一员,更是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东方剑桥”。行走在校园里,地处杭州西湖附近的它俨然一幅世界一流大学的模样。

七八十年前的浙大只是二流院校,为何如今成为世界一流名校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七八十年前的它还只是一所地方性的二流大学,即使说他是三流大学也不为过,而将它打造成当今的世界知名一流大学的人就是竺可桢老先生,一个以气象学见长的著名科学家。

七八十年前的浙大只是二流院校,为何如今成为世界一流名校

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老先生

那是在1936年2月的一天,竺老突然收到蒋介石的一个邀请,邀请他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当时竺老已经46岁了。这在旁人看来,可是名利双收的一个好差事。可是竺老并没有给蒋介石面子,直接当面拒绝了。

七八十年前的浙大只是二流院校,为何如今成为世界一流名校

竺老亲笔拒绝信

在给家人的信中,他这样写道:

“不善侍候官长,亦不屑为之;战事在即,不免悬心;不愿长做校长,而半年之内难见成绩。”(当时允诺他任期仅为半年)

据浙大校史研究专家何亚平教授统计,从1936年~1949年的十三年间,《竺可桢日记》中记录的请辞浙大校长的次数,先后就有近40次。不过他最后还是去了。在朋友的劝说下,为了家乡的文化事业,他心软了。

据说当初浙大的管理板子,对于这位突如其来的新校长,其实一开始也是拒绝的。在苏步青的《怀念竺可桢先生》中写道:

“竺先生初来浙大时,我对他是有看法的。因为他这个学者,有好几位大官僚的姻亲。来到浙大后又带来了大批东南大学的师生,分任院长、系主任和教授等等。”另有一个叫费矾的教授,在一次教务会上带着冷意笑道:

“我们的校长只会管天,不爱管人。”

刚到浙大的时候,竺老也被当时的情形给雷到了。浙大当时连个像样的教学楼都没有,图书馆的藏书只有区区六万余册,都够不上清华大学藏书的小拇指。要知道那时候的清华大学馆藏超过36万册之多。至于教师队伍嘛,想找个能教国文、历史的老师都难,不仅教师缺,还不断有教师辞职。

竺可桢先跑到上海交大科学院的院长办公室,张嘴就要借胡刚复。但最终拗不过竺可桢蹲点的执着,只得答应借三个月。三个月一眨眼变成了十三年,浙大物理系也变成了中国物理研究的前沿阵地。对于浙大原有的优秀教授,他也坚持留用,还动用私人关系邀请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到浙大作学术报告,给学生们打足了鸡血。

七八十年前的浙大只是二流院校,为何如今成为世界一流名校

在竺老任职期间,积极改善教室、改善教师待遇、招揽优秀人才,率先实行导师制经过一系列的大刀阔斧的大胆举措的改变,浙大的地位处因此而扶摇直上。1949年3月6日的这一天,浙大学生自治会自发为竺老的六十寿辰举行祝寿晚会,学生们献给这位可爱、可敬的校长的一面锦旗上赫然写着“浙大保姆”四个大字,可见浙大学子们对这位校长的爱戴程度。

1974年2月7日,竺老因肺病在北京逝世。竺老被公认为中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家乡教育事业的爱,让他将一所地方性二流大学变成了世界一流学府!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最好校长!中国,需要这样的教育家、科学家国家级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