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兩極分化!疫情大考,旅行社們命運各異

電影《紅海行動》裡,戰地記者夏楠在得知自己的助手阿布被武裝分子割頭處決後,她說了一句話:“我不怕死,我怕的是自己沒有辦法……”

在疫情爆發的第39天,小微旅行社仍舊沒有辦法,他們一天天地祈禱疫情快點過去,一邊焦頭爛額地尋找新的現金流,有的正在嘗試日前火爆朋友圈的“京東芬香”,有的上網聽課看能不能撈點方法,還有的直接關門睡覺。

無奈、無力交織在他們的心中。“在未來3、4月前,小微旅行社都基本沒有復工的可能。”多位旅遊從業者向新旅界(LvJieMedia)肯定。

兩極分化!疫情大考,旅行社們命運各異

而另一邊,眾信旅遊、中青旅等一批大型、老牌旅行社負責人則向新旅界介紹道,他們短期內未見有明顯的現金流緊張問題。穩健的現金流背後是長期建立的防範機制或實力強大的股東背景。

疫情之下,大小旅行社兩極分化繼續加重,關於風險機制、旅行社承包關係等關鍵詞再次擺上檯面。

“覆巢之下有完卵”

新旅界聯繫到的所有旅行社中,仍能在這次疫情中安穩備工的,無一例外都是長期建立防範機制的。

已經在旅行社內沉浸20餘年,現任國旅(珠海)總經理一職的林小姐在與新旅界打電話時,她剛剛結束了她的電話會議,在這兩天裡,即便是整個旅行社都處在停業狀態下,林小姐仍忙前忙後地安排未來的復工計劃。

她開門見山道,“因為我經歷過非典,非典對我的啟發就是——在你最風光的時候一定要想到自己最落魄的一刻,風險防範必不可少。這一次經歷疫情,我們公司就是得益於過去建立的保障基金制度,有效保障現金流安全。”

對於未來複工,她頗具信心,“現在各景區已經陸續開放,我們也有一些客人在線上開始諮詢未來暑期甚至之後的旅程。我認為復工後的收入問題不大。”

兩極分化!疫情大考,旅行社們命運各異

專注出境遊二十餘年的上市旅企眾信旅遊同樣如此。眾信旅遊高級公關經理季軻向新旅界總結了三方面的原因。她介紹說:“一是眾信旅遊合作的大多數供應商能夠給予一定的延期或退款,我們也在爭取更多的供應商給予比較好的退改方案,力爭將客戶和公司的損失都降至最低。同時,鼓勵客人辦理延期,從一線員工與客人溝通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客人待疫情解除後還是有強烈的出遊意願的;二是政府各個主管部門都推出了一系列對企業的扶助政策,例如要求銀行對企業“不抽貸、不斷貸”、給予旅行社80%質保金的退還、企業社保免減緩三項措施等,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的燃眉之急;再有就是,眾信旅遊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有著嚴格的風險防控工作機制。這些都保證了公司的現金流安全。”

季軻還補充道,事實上,旅遊行業,尤其是出境遊行業在單一目的地的業務近年來經常會因突發事件或政治、自然災害等原因的衝擊而遭遇短暫停滯。作為一家出境遊為主營業務的旅行社,眾信旅遊在危機處置方面也會做好預案。“每到旅遊旺季之前,我們都會組織一線服務人員參與突發事件應急演練,保證了公司各個部門能夠在遇到緊急情況時組織有序、分工明確、默契協作、有效處置。”

兩極分化!疫情大考,旅行社們命運各異

此外,眾信旅遊近年來著力建立出境綜合服務業務體系,發展新興旅行業務,業務由出境遊拓展至國內遊、高端旅遊、遊學留學、健康醫療、移民置業、貨幣兌換、購物退稅、海外資源運營等一系列旅遊及“旅遊+”服務,實現了各類業務間“用戶+渠道+資源”的有效轉化。在傳統旅遊業務短暫停滯的期間,初具規模的新興業務也能夠有效地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

據瞭解,眾信旅遊同樣經歷過非典時期,對“風險”二字的警惕程度就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腦袋。

小微旅行社傾覆背後

與上述大型旅行社形成鮮明對比的,或是全國3萬多家零零星星,大多以“夫妻店”形式穿梭在各街各巷的門市部門、專線部門了。

來自貴州某旅行社的掛靠導遊向新旅界傾訴:“我掛靠的旅行社早就轉型了,現在在做京東芬香。像我們已經算當地地接社內數一數二的旅行社了,其他地接社早就關門睡大覺了。”還有專帶港團的導遊介紹,由於通關口岸關閉了好幾個,她所掛靠的旅行社目前只剩一個“等”字,復工、復活對於他們來說就像一種未知的恐懼。

沒有人告訴這些小微旅行社需要要熬多久,也沒有人告訴他們怎麼熬,更為關鍵的是,他們大多沒有多少防風險意識。除了熬和倒,他們別無選擇。

兩極分化!疫情大考,旅行社們命運各異

來自四川願景旅遊管理策劃有限公司創始人,曾在旅行社、景區、酒店等多個旅遊板塊擔任職業經理人的何季東針對上述現象,他指出,理解問題的關鍵要從旅行社組織結構開始。“代表旅行社經營的主體主要是專線部門和門市部兩種,小規模旅行社一般以專線部門為主,中大型旅行社存在專線部門和門市部兩種,由於中大型旅行社品牌度高,專線部門和門市部數量眾多,其大量的專線部門和門市部也是國內旅行社經營單元的絕對主流。”

“二是旅行社絕大多數專線部門和門市部與旅行社總部的關係屬於承包關係,旅行社總部向文旅主管部門繳納保證金的同時,專線部門和門市部也向旅行社總部繳納‘保證金’,由於承包部門佔絕對主流,旅行社總部收取的‘保證金’總額龐大,在日正常經營狀態下,承包部門向旅行社總部繳納的‘保證金’往往被旅行社總部投資人挪用於其他非旅行社主業投資,且收益和專線部門和門市部承包人無關,只不過在承包部門和旅行社總部終止合作關係後退還‘保證金’即可。”

“本次疫情背景下,國家雖明確規定部分退還旅行社保證金,但此處的保證金是指旅行社總部上交文旅行政主管部門的質量保證金。旅行社總部向門市部、專線部門收取的‘保證金’是不接受旅遊主管部門監管的,旅行社總部是否向承包性質的門市部、專線部門退還‘保證金’?目前看來形勢非常不樂觀”。

兩極分化!疫情大考,旅行社們命運各異

對此,他強烈倡議,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責成並引導旅行社總部(指發展了專線部門和門市部承包人的情形),退還或者部分退還專線部門和門市部的“保證金”,並引導承包屬性的“管理費”減免,或進行補貼;在未來複工後,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對旅行社保證金加強管理,一是降低總向其繳納的保證金,更重要的是務必將旅行社總部向下屬專線部門和門市部繳納的“保證金”納入監管範圍,為從根本上解決旅行社行業問題提供保障。

對於小微旅行社如何對沖風險問題,他建議,旅行社一要儘快回收春節期間由於業務存在的應收賬款,保障基本收入;二要儘量制定穩定員工方案,特別是旅行社專線OP職務等核心員工,確保恢復之後,有人可用;三是建議旅行社專線部門和門市部,儘快敦促總部部分退還“保證金”,並且有必要的情況下,和總部約定在未來一定期限內降低“保證金”,以確保專線部門和門市部日常運行的需要。

“我並不認為旅行社專線部門和門市部目前開展一些‘電商’不可以理解。相反,我認為這是他們在疫情背景下主動作為,生產自救,謀求多元發展的具體表現。比如,旅行社可利用網絡開展旅遊目的地的名優土特的售賣,充分利用自身對特產瞭解的優勢,動用身邊積累的客戶資源,開展具持續性發展的經營業務。”何季東補充。

疫情之下,旅行社兩極分化形勢繼續加劇。風險管理再一次敲響警鐘,願互聯網擁有記憶,讓警鐘始終長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