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古代有沒有那種很懶惰、沉迷酒色、每天工作時間很短但國家卻很富強的皇帝?

生活360x


二十年不上朝,每天只負責沉迷酒色,根本不工作,夠懶惰吧?

我疑心你在點名批評萬曆皇帝,但我沒有證據,怎麼辦?

萬曆十七年十二月大理寺左評事雒於仁寫《酒色財氣四箴疏》:“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財氣也。夫縱酒則潰胃,好色則耗精,貪財則亂神,尚氣則損肝”。

寫這封奏摺的時候,大臣們心態估計是崩得很徹底。

這還算不上最給力的消息,《明史·神宗本紀》:臺省空虛,諸務廢墮,上深居二十餘年,未嘗一接見大臣,天下將有陸沉之憂。

萬曆朝可以說是明朝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個時期,憑萬曆皇帝的作為,他卻支撐起了“萬曆中興”的名頭,成功為明朝續命一波。

要理解萬曆朝的富強,咱們就必須瞭解萬曆上位前的國情,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句民謠:一畝官田七鬥收,先將六鬥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來好白頭。

這裡說明了百姓的日子過得相當悽苦,自己生活非常困難,可看似拿了大頭的皇帝,其實日子也很苦的。

1567年,戶部開展了一次針對國庫存銀的考察工作,這不考察不要緊,一考察卻爆出了一個猛料:國家存銀只有130萬兩,而應支官軍俸銀135萬、邊餉銀236萬、補發年例銀182萬,三項通計總支出銀需553萬兩!

朱元璋打下的萬里山河,沒想到竟然快到“萬曆”年了,國庫裡的錢連工資都發不起了,這該有多窘迫啊。

萬曆帝的心:苦啊!我好難。

但難的卻絕不止萬曆一人,他的得力助手張居正登臺的時候,也難!

張居正重新丈量國家土地,讓百姓依據土地的多少去繳納賦稅,這一番操作讓不少地主補交掉了朝廷的虧空,短短几年,國庫不僅有足以支撐國家十年開支的盈餘錢糧,還緩和了階級矛盾,讓萬曆享受了一波躺贏的福利。

萬曆不上朝的理由很戲劇化,他因為大臣們針對自己該選皇長子朱常洛還是福王朱常洵為繼承人的問題,苦惱了十幾年,最後更是開啟了近二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的記錄。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1】《明史》


腦洞趣味歷史


“很懶惰、沉迷酒色、每天工作時間很短,但國家卻很富強”,在我國曆史上還真有能達到這“境界”的皇帝,而且可以說都只存在於明朝。因為,明朝的皇帝可是出了名的“懶”,然而明朝卻依舊能維持長治久安,享國長達276年。這其中就有個別既懶惰又沉迷酒色,卻能實現國家富強的皇帝。

1.首先最典型的就是明武宗朱厚照;

朱厚照可是歷史上著名的“頑童皇帝”,生性好玩,做出了不少離經叛道的事情,因此後世對他的評價都不怎麼好,基本上和昏君是可以劃等號的。然而,朱厚照其實是一個“小事任性,大事不糊塗”的皇帝。

別看朱厚照整天就是和一群太監和近臣到處尋歡作樂,又是修豹房,又是游龍戲鳳,甚至封自己為將軍,親自帶兵玩打仗。實際上,朱厚照在玩的過程中,也還是做了不少正事的。

朱厚照在位期間,重用名臣楊廷和,主持朝政,推行了兩大造福於百姓、有利於國家的政治舉措。首先是實行江南賦稅改革,他讓楊廷和主持這項重要的賦稅調整,改變了自朱元璋以來江南賦稅過重的局面。從正德八年起,江南各地即全面推行賦稅改革,此舉極大的減輕了江南地區百姓的負擔。僅用兩年的時間,便成功的還清了江南地區自弘治晚期以來,拖欠朝廷累積達十年餘之久的賦稅,進而改善了弘治年間的財政困局。

其次,就是同進市舶司改革,進一步強化市舶司的收稅職能。這項改革可以說是打開解除海禁的第一步,進而實現明朝外貿收入的增長,拓寬了明朝的稅收來源。通過這兩項改革的開展,實現了明朝的發展。而一個被刻意埋沒的事實是,正德在位的十五年間,明朝的實際財政收入,其實要遠高於其父皇十八年的“弘治中興”時代!

2、其次就是明神宗朱翊鈞;

朱翊鈞是歷史上著名的“宅男皇帝”,作為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朱翊鈞在位長達48年。然而,後來因為與文官集團爆發了國本之爭,朱翊鈞一氣之下,索性關起門來當“宅男”,有近三十年的時間完全不幹活,他既不出宮門、也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總之就是不露面!

然而,得益於前期名臣張居正所推行的改革,為明朝開創了萬曆中興的盛世局面。萬曆前期,內有賢后孝定太后、帝師張居正和太監馮保的教導和輔政,外有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衛國征戰,明朝國力快速復振。

所以,萬曆在位的大部分時間,明朝都是相當富強的。並且還通過萬曆三大徵的勝利,重塑了大明東亞霸主的雄風。然而,由於他長時間的怠政,也導致明朝最終重回到衰退的路上。

萬曆四十七年,明軍在薩爾滸戰役之戰中被新崛起的後金軍擊敗,遼東局勢急速惡化。所以,後世也留下“明亡實亡於萬曆”這一說法。



這些歷史要讀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就是正德皇帝了。

這小子執政十多年,吃喝玩樂,喜歡美女,四處旅遊。

不過,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資料中這麼寫:他處事剛毅果斷,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叛,大敗蒙古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這些都是正德年間大事。而且,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帝王治下總體上仍有可稱道之處。

正德皇帝信任劉瑾,而劉瑾確實也有一定的政治能力。他利用劉瑾平衡和權臣的關係,作為緩衝。

一旦發現劉瑾不可靠,正德皇帝就迅速除掉劉瑾。

其實,這是國家制度問題。

司馬懿聽說諸葛亮整日忙碌,睡得少吃得少,事無鉅細都自己做。

司馬懿當時就笑了,認為諸葛亮活不多久,認為蜀國國力空虛。

為啥?

其實一個國家,皇帝過於勞累並非好事。

在二戰中,比較成熟的列強部隊,最高指揮官其實並不忙碌。

比如侵華日軍最強大的11軍(相當於中國的大軍區)司令官橫山勇。

這小子平時只是負責制定11軍大的戰略,以及作戰的大體綱要,其餘一切都放下去讓部下處理。

即便開戰了,橫山勇也只是每天開一次短會,瞭解戰場的具體情況,一般並不干涉。如果在靠近前線的指揮部,他每天回去高地觀看一到二次戰況。

其餘時間,哪怕前線打的再激烈,橫山勇一樣自己在辦公室閱讀戰史書籍或者練字。

在今天看來,橫山勇這王八是消極怠工啊,應該槍斃!

其實,這是橫山勇高明的地方。

因為日軍的指揮系統很成熟,11軍下達的戰略命令,會由各個師團(類似於中國的軍)具體執行。每個師團都有自己成熟的指揮班子,不需要橫山勇干涉具體如何作戰。

所以,橫山勇只是負責戰略規劃以及協調師團的關係,根本不干涉具體的指揮工作。

他認為自己不在第一線,隨便干涉只會造成前線軍隊無所適從,錯失戰機。


並非橫山勇一人如此,岡村寧次也是這樣。

即便打仗非常激烈的時候,岡村寧次也能在白天去釣魚。

可以這麼說,一個高級指揮官或者皇帝工作比較輕鬆,只是決定重大戰略問題,就說明他的政府是高效的,有組織的。

這套政府制度才是真正合理的。

相反,皇帝或者指揮官整天累的賊死,未必是好事,恰恰說明整個制度有問題,本來應該下面處理的事情都交給最上層處理。

就說諸葛亮吧,如果下面有很好的幫手,有一整套高效的班子,他能連軍中屁大的小事都管嗎?

這裡就要說說明明代皇帝和清代皇帝的區別。

大家知道,雍正幾乎是活活累死的。

雍正在位的十三年,光是批覆這些奏摺所使用的的文字就多達幾千萬字,平均下來每天就有接近上萬字。不要說用毛筆寫字。就算我們每天用鍵盤敲上萬字,也都得累半死。

雍正每天一早起來工作,到深夜才能入睡,每天睡眠不足6個小時,軍情緊急時期更是隻有二三個小時。

相反,明朝很多皇帝都沒有雍正這麼誇張,甚至還有多年不上朝的,但國家仍然穩定,為啥?

滿清是高度集權的制度,國家大事小事都要由皇帝決定,這樣權力全部在皇帝手上,大臣們只是負責執行的。

明朝的權力則比較分散,首輔和秉筆太監等制度,實際上大大減輕了皇帝的負擔,成為精英治國。因為首輔都是國家的精英,都是有才能的人。

相反,滿清的這套制度就高度依賴皇帝本人的能力。如果是康熙、雍正,國家管理就會不錯。如果是道光、咸豐,那就。。。


薩沙


史書上評價的這種遊戲皇帝,說的就是朱厚照了。


明武宗朱厚照,有說他為政期間荒淫無道,國力衰微,一生貪杯、尚武、無賴,喜好玩樂。很多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

事實的真相是如何的呢?


明代的皇帝基本跟文官集團是對立的,而史書又是這些文人寫的,對於皇帝的行為也是好的縮小,壞的放大。並且《明史》是處於文字獄的清朝時修的,事實的真相也是水份很大。因此,文人所記載的史書上面把朱厚照貶的一文不值,成為一個昏庸無恥的昏君。


歷史上說朱厚照為昏君,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1、重用太監,沉湎豹房
2、不問政事,尋歡作樂

下面我們逐條來分析。


一、重用太監,沉湎豹房


朱厚照的父親明孝宗朱佑樘是個好皇帝。朱佑樘的皇位來之不易,他是在宮女太監的保護下,才能活到當皇帝的那一天。朱佑樘的是個非常勤勉的皇帝,差不多達到了死而後已的境界。


  因此,朱佑樘為了操勞國事,必定沒有太多時間來管教自己的兒子。朱佑樘是個情種,堅持一夫一妻制,一生只有張皇后一個妻子,而張皇后只為其生了兩個兒子,次子朱厚煒早夭,剩下朱厚照一個獨苗,因此朱厚照自小就被視為掌上明珠,集千寵愛在一身。

  朱厚照的童年是由太監們的陪伴長大,因為朱厚照是太子,朱佑樘當然也是要給太子請全天下最好的老師教導。但是相對於古板的教書先生,酸腐的文人,沒事就上綱上線的大臣來講,完全聽自己話的太監要比這些人要可愛得多,朱厚照寵愛陪伴自己長大,並且相依為命的太監無可厚非。


這些太監為了取悅朱厚照,便鼓動他建立豹房。豹房並非養豹之所,也非一般意義上單純遊幸的離宮,實為武居朱厚照居住和處理朝政之地,有人就認為是當時的政治中心和軍事總部。

作為一個皇帝,朱厚照想要建一座自己居住和辦公的地方,其實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可以參考一下漢時的長樂宮,唐朝的大明宮還有清朝的圓明園,後世也並沒有指責和批評這些皇帝大興土木,可為何偏偏要指責也呢。


  朱厚照即位的時候年僅十五歲,正處於叛逆期,最喜歡離經叛道。大臣們想用聖人的標準和法度去要求他,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他在豹房的玩樂,就顯得跟世俗格格不入了,也一點都不像文人喜歡的皇帝。

 二、不問政事,尋歡作樂


這些文人說朱厚照經常不呆在皇宮,沒事喜歡往外跑。康熙還微服私訪,乾隆還經常下江南,這些在後世是津津樂道,到了朱厚照身上就變成了離經叛道了。


其實朱厚照最經常去的就是宣府了。為什麼他喜歡呆在宣府呢?我們都知道土木堡之變,明英宗率五十萬大軍卻被蒙古人生擒,朱厚照在內心裡仰慕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的武功,盼望著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立下赫赫軍功,一雪自己祖輩的恥辱。

正德十二年(1517年)十月,朱厚照終於盼到了一顯身手的機會。蒙古小王子率部寇關來襲,朱厚照親自指揮戰鬥,在戰爭期間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還親手殺敵一人,極大地鼓舞了明軍士氣。最後,蒙古小王子自知難以取勝,只能退兵,明軍取得了一場難得的勝利,史稱“應州大捷”。


想想明英宗當年率50萬大軍卻在“土木堡之變”中成了蒙古軍的俘虜,而此次朱厚照率五六萬人抗擊四五萬蒙古軍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此後蒙古兵長時間內不敢內犯便是這次戰鬥的直接結果。應州之役,成為朱厚照一生中最為光彩的時刻。


朱厚照在宣府期間,雖然不在大內,但是特別強調雖然大臣不許前來,但奏章要一件也不許少地送到宣府。可見他在大事上並不糊塗。


總結

  總的來講,朱厚照他不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他絕對是一個好人,也絕對是一個合格的君主,按照古代皇帝就是聖人的規則來評判朱厚照,他不是個好皇帝,但是他在位期間的所作所為根本就不能稱得上昏君,朱厚照只不過是愛玩的皇帝罷了,也就是因為愛玩,才會被文人抓住把柄,才會成為一代昏君的代表。


歷史員外郎


按理說,那種很懶惰、沉迷酒色、還不喜歡幹活的皇帝,通常都是亡國之君。但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還真有那麼幾位奇葩,在這種狀態下都能將國家治理的國富民強。而明朝的正德皇帝便是其中之一。那正德皇帝又是如何在遊戲人間的同時,帶領國家走上巔峰的呢?爆史君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正德皇帝即明武宗朱厚照,他老爹是明孝宗朱祐樘。明孝宗是位勵精圖治的好皇帝,在位期間選賢任能、廣開言路、勤於政事、驅逐奸佞,在他的治理下,明朝國力蒸蒸日上,史稱“弘治中興”。也正是因為有明孝宗打下的基礎,所以朱厚照後來才能在極盡荒唐的情況下還能保持國家富強。而明孝宗也因為一生只娶了張皇后一人,所以子嗣稀少,最終讓長子朱厚照繼承了皇位。

朱厚照自幼聰慧,老師教的東西,他很快就學會了。原本他應該能成長為一位更有出息的皇帝,但身邊的一群太監卻害了他。在他還年幼時,以劉瑾為首的八個太監為了討好他,就不斷向他進獻鷹犬、歌舞、角抵等戲,讓朱厚照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後來再大一點,這幾個太監又鼓動他修建豹房,將珍禽猛獸都收入其中。而且朱厚照因沉迷女色和孌童,導致喪失了生育功能,後期連個子嗣都沒有。

弘治十八年,十五歲的朱厚照繼位,次年改元正德,正式開始了皇帝生涯。但僅僅做了四個月皇帝,朱厚照老毛病便犯了,自行出宮淫樂。吏科給事中胡煜見他玩物喪志,便不斷對他進行規勸。後來朱厚照倒是不出外尋花問柳了,改打獵出遊了。兵科給事中湯一漠再次進行勸諫,朱厚照也不為所動。在劉瑾的引誘下,朱厚照越玩越離譜,不僅讓宮女扮成粉頭唱淫曲,而且還出宮強搶民女。仗著朱厚照的權勢,“八虎”更是在朝中結黨營私,為非做歹。

除了在私生活上混亂外,朱厚照還喜歡領兵打仗。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王子伯顏寇邊來襲。朱厚照極為興奮,打算御駕親征。此時距“土木堡之變”不過七十年,大臣們嚇得亡魂皆冒,實在怕他重蹈英宗的覆轍。於是不斷對他進行規勸。但朱厚照實在不願放棄這次實戰的機會,便以“大將軍朱壽”的名義出征。雙方大戰幾天,朱厚照親自領兵上前線,還斬殺敵酋一人。

而寧王朱宸濠領兵造反時,朱厚照又興沖沖地的帶兵去平叛。等走到半路時,突然聽說王陽明已經平定了叛亂,滿肚子的不高興。等王陽明向他獻俘時,他死活不接受。直到王陽明把功勞都算在“朱壽大將軍”頭上,他才勉強同意。在俘虜寧王后,朱厚照又突發奇想:“要不把寧王放回去,再抓一次?”大臣們對這腦殘皇帝都無語了。

而朱厚照在荒誕的同時,處事又剛毅果斷。批覆奏摺,處理國家大事從不拖泥帶水。在平定叛亂時也很有能力,不管是蒙古伯顏、江西寧王,還是寵臣劉瑾,他在彈指間說滅就滅了。雖然朝政被幾個太監搞得烏煙瘴氣,但他還是提拔了一些賢臣,且多次賑災免賦。在出徵的路上,他與將士們同吃同住,又很能鼓舞士氣。所以對於這位正德皇帝,歷史上一直有正反兩面不同的說法。他在有能力處理政事的同時又放蕩不羈愛自由,所以才能保證國家富強吧!


Boss爆史


第一反應就是齊桓公。但是齊桓公不是皇帝,只是春秋的霸主。

和管仲的初步接觸就告訴管仲“寡人好色、寡人好田、寡人好酒”,這樣能讓國家稱霸嗎?其實這不是問句,齊桓公就是要告訴管子,你如果要老子戒色、戒打獵、戒酒才能稱霸諸侯,那老子不幹。什麼都戒了,人生無趣搞個霸主噹噹又有什麼意思?

管仲這麼牛的人哪看不出來?一句“惡則惡矣,然非其急者也”。這樣確實不大好,但問題也不嚴重啊。

齊桓公開心了,哦耶,這都不嚴重,“那什麼比較嚴重呢?”

管仲表情一肅“人君唯優與不敏則不可.優則亡眾,不敏不及事”當老闆的不能優柔寡斷,智商也不能低,優柔寡斷就沒人跟著你,智商低更不用說了,辦不成什麼事。

齊桓公樂了“上面三個缺點我真有,而且改不了,也不想改。下面這兩缺點我還真沒有,哈哈”管仲及時再表態“相信我,沒錯的。到時候大王不僅可以看到我齊國國富民強,稱霸諸侯,還能在齊國看到一座雄偉的國家大妓院,對,您沒聽錯,不是國家大劇院,我的發音很標準”

“哈哈,從今往後您就我的仲父了”


喬克里夫


說起中國歷史上最懶惰卻又最幸運的皇帝,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位老兄;以下是這位老兄的簡介:

萬曆是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的年號,明朝使用此年號共48年(1572-1620年),為明朝所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

這位皇帝很是幸運,他遇到他的老師張居正,這位爺有大才,剛剛擁有了權力,就對明朝大刀闊斧的改革,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明朝的國力蒸蒸日上。

如果這麼發展下去,明朝也許也會是另一個盛世,不過張居正卻是累得病倒了,張居正一到,萬曆皇帝就像放飛自我的少年,一發不可收拾,沉迷於酒色,夜夜笙歌。

他接連創下了皇帝生涯的記錄,30年不上朝,致使朝廷日漸腐敗,國家幾乎無法週轉。大明王朝逐漸走向衰亡。

萬曆皇帝貪財,為了掠奪錢財,強行開徵礦稅,四處搜刮民脂民膏,造成了極大的民憤,引起了社會矛盾。

由於萬曆皇帝寵愛鄭貴妃,愛屋及烏喜歡鄭貴妃之子、福王朱常洵,從而遲遲不肯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和群臣鬥爭了幾十年,極大的消耗了大明王朝的國力。

五由於萬曆皇帝用人失敗,所以造成了努爾哈赤起兵成功,並且在薩爾滸之戰中明軍戰敗,從而敲響了明朝滅亡的喪鐘。

但即使是這樣明朝的實力依舊居於世界前列,在他執政的後期,還打贏了日本人的進攻,鞏固了漢家疆土,維護了大明王朝最後的顏面。


今天有些小事


不得不再次提名“十全老人”乾隆。沒事兒就微服出巡去浪,把雍正爸爸留下來的充盈國庫,揮霍的差不多了。

可以說只幹了一件正事,就是平定了準格爾之亂。

有人可能要說《四庫全書》,這書修出了多少文字獄,據不完全統計,光是因為編纂這本書,就折騰出了130多起,是其餘歷代文字獄總和的兩倍。

正經事不幹,估計都用來寫詩了。總計四萬多首詩可不是吹牛的,只不過,這個詩的水準就很有問題。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我覺得我們現在發的朋友圈,都比這個文藝多了。

國庫裡面都沒啥錢了,但是他的印章卻多達1000多個,有點兒閒錢幹啥不好。

而且吏治也很差,最有名氣的就是攢了和珅這麼一個巨大的貪官。

閉關鎖國更是在乾隆這裡,達到前無古人的境界。

而且到了六十多歲不捨得退位,還搞出了一個太上皇來。


一人一言堂


腦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這皇帝真是命好到不行,正好接手了一個盛世。

康熙年間由於已經開始趨於穩定,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由於紅薯、土豆、玉米等作物的大規模種植。



清朝擺脫了捱餓的局面,糧食一度盈餘,使得幾千年的糧食問題,似乎在此時被解決了。

百姓難得吃飽飯,即便是此時貪汙腐敗已經愈發嚴重,但是人口依舊是暴增,歌頌盛世的人也越來越多。


只有雍正登基之後,才看到清朝特權階級對國家的侵蝕程度,為了避免滿清成為蒙元,雍正厲行改革。

雍正變法算得上是清朝走向真正盛世的開端,因為雍正目標直接指向了滿清功臣權貴和全國大世族階級。

這些特權階級在佔據了大量的財富,雍正明白,必須讓這些特權階級被法束縛,只有這樣,百姓才能獲得實在的好處。

明朝亡國給予清朝的啟示,就是特權階級不可放任,世族階級必須時時打壓。

當年明朝開國初期,可謂是遠超唐朝盛世,因為當時社會幾乎不存在世族階級,一片欣欣向榮,階級流動度大。

然後明朝末年,卻是活生生被世族和權貴所累,這些人挖空了大明朝,覆滅了大明朝。

雍正新政推行期間,可謂是阻力大,考驗多。可雍正以雷霆手段推行了下去,每日都是將泰山背在背上,可謂是負重前行的明君。



可雍正被累死了,未能將改革進行到底。即便如此,雍正留下的還是一個真正的盛世,繁華富裕的程度,可以媲美朱元璋創造的盛世。

乾隆登基之後,第一件事情叫停新政,以換取八旗權貴們的支持,再者便是同世族們妥協,以換取他們的支持。

接下來乾隆也就是開始吃吃喝喝、旅旅遊,時不時跑到江南轉一圈,又時不時修個園子住住。


由於文字獄,現在很難看到乾隆當年的奢侈無度,但可想而知乾隆真是命好的皇帝。

即便是下江南一次需要耗費巨甚,乾隆還是義無反顧的七下江南,還鬧出了不少緋聞,像看上個漢人女子,然後……

乾隆富二代,有享受的資格,但也就是他的享受,斷送了清朝,斷送了華夏的大好機會。


小司馬遷論史


說起中國歷史上最懶惰卻又最幸運的皇帝,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位老兄;以下是這位老兄的簡介:


明神宗朱翊鈞,是大明王朝的第十三代龍頭,掌管著全天下的生殺大權。他在自己的父皇,大明王朝第十二任掌權人明穆宗朱載垕壽終正寢之後,年幼無知,年僅十歲的朱翊鈞小朋友懵懵懂懂地從他父皇的手中接過權杖,在著名的政治家張居正的輔佐下,就此開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終其一生,在他執政前期,他任用張居正為大明王朝的內閣首輔,大刀闊斧地對大明朝由內而外進行改革。促使原本百廢待興的社稷重新步入軌道,煥發生機。這是大明王朝最後一段國富民強,堪稱盛世的時期。史學家稱之為“萬曆中興”。


在他執政中期,他的老師,那位真正享受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待遇的一代權臣;那位被人戲稱“當朝可不取皇帝,但不得不取張首輔”的張居正驟然離場。使這位原本叛逆的青年,剛剛執政十年的朱翊鈞開始放縱自我,逐漸沉迷酒色,日夜笙歌。本來就身體不適的他更是創下了千古唯一的帝王記錄,“二十餘年不上朝”。

在他執政的後期,雖然有著“萬曆三大徵”的豐功偉績,鞏固了漢家疆土,維護了大明王朝最後的顏面。但朱翊鈞開始反覆無常,荒唐處理政事;致使朝廷日漸腐敗,國家幾乎無法週轉。大明王朝逐漸走向衰亡,他要負很大的責任。



總的來說,在萬曆皇帝的執政時期,中國的經濟地位仍處於主導地位,甚至出現了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而人文方面開始出現了“西學東漸”,例如利瑪竇來華傳學,還親自覲見過萬曆皇帝。明朝社會也在萬曆時期開始出現了反對封建禮教、解放個人天性的精神文化層面,堪比先秦以及民國時期的文化活躍面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