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羅平鎮境內的背夫山出土戰國百越君主墓葬

百粵之君,又稱百越之君,顧名思義,就是古代百越族人的君主。今雲浮市羅定市羅平鎮境內的背夫山,就曾出土過一座戰國百越君主的墓葬,墓葬中出土了先秦時期大批珍貴的青銅器,這批青銅器就是百越君王至高無上權力及嶺南悠久文明的見證。

羅平鎮境內的背夫山出土戰國百越君主墓葬

據史書《淮南子》的記載,當年秦始皇在消滅山東六國之後,繼續把劍鋒指向南方,他派大軍南征百越,一直攻打到了駱越和西甌兩個部族的腹地,兩個部族為了抗擊入侵的秦軍,遂組成百越抗秦聯盟,推舉西甌族的譯籲宋為聯盟的領袖,即百越之君。譯籲宋成為百越之君後,領導越人抗擊秦軍,但不敵秦軍,為秦軍所殺;譯籲宋去世後,百越聯盟又推舉桀駿為將軍,繼續抗秦大業,桀駿擅長游擊戰,他領導越人利用山川形勢進行埋伏,結果秦軍中伏,秦軍將領屠睢被殺,秦軍潰散。最後,秦始皇又派遣任囂、趙佗等將領率五十萬秦軍南下,才平定了南越之地,百越之地最終併入秦帝國版圖,秦始皇在南越建立南海、桂林、象三郡。

羅平鎮境內的背夫山出土戰國百越君主墓葬

背夫山戰國墓中長眠的百越君主,到底是不是百越抗秦英雄譯籲宋,至今已不得而知,但可以說明的是,這座墓的墓主是先秦百越族身份顯赫的君主。背夫山上的戰國墓,出土了青銅器多達九十七件,器型多種多樣,其中以兵器最多,有戈、劍、矛、鉞、鏃等,此外為飲食器、盥洗器、樂器、儀仗器、 工具等,出土時排列有序;另外,還有一件象徵君權至上的青銅人首柱形器,此器物與分會坑口巖畫的武士圖像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這批青銅器的出土,為今人傳遞了一束來自遠古時代的文明曙光。

羅平鎮境內的背夫山出土戰國百越君主墓葬

背夫山百粵之君墓的出土,說明雲浮大地自古就是百越方國的政治中心,是古代百越君主主持軍政大事的地方,也是古代百越族人最活躍的地方,所以以南江流域為起源地的南江文化,最接近古百越文化,今南江流域流傳的禾樓舞,就是古百越先民遺留給今人的寶貴的文化遺產。

羅平鎮境內的背夫山出土戰國百越君主墓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