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尿素到底是怎麼用來養牛的?每個養牛人都應該懂

用尿素養牛已經存在了幾十年,而且屬於比較成熟的養牛技術,特別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十分流行。尿素呈白色結晶狀,易溶於水,無臭而略有苦鹹味,而且方便易得,價格低廉。原理就是用非蛋白氮飼料產品來代替部分植物蛋白,作為反芻動物的蛋白補充源。

尿素到底是怎麼用來養牛的?每個養牛人都應該懂

肉牛飼餵尿素主要是依靠瘤胃中微生物將其轉化為菌體蛋白,滿足育肥肉牛對蛋白質的需求量。數據表明,尿素中的氮可提供相當於7倍量左右的大豆餅粗蛋白質中的氮。假如一頭成年牛一天喂50克尿素,就相當於350克左右豆粕所提供的氮。不過尿素代替部分植物蛋白是可以的,但使用過程中操作不當的話可能會引起牛尿素中毒。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注意事項:

1.首先要注意用量。育肥肉牛每天飼餵精飼料量一般是按照育肥牛體重的1.2%左右計算,體重越大飼餵量越多;在育肥肉牛精飼料中能量飼料如玉米約佔70%左右,蛋白飼料如豆粕、棉粕等約佔23%左右,飼餵尿素後可以減少蛋白飼料的用量,但牛瘤胃內的微生物在利用氨合成菌體蛋白時需要大量消耗大量碳水化物,要適當增加玉米等能量飼料的喂量。原則上,尿素在飼料中的添加量佔混精料的2%或不超過總乾草穀物日糧的1%。尿素的添加量並不是越多越好,它的利用效率受到飼料中各種成分、瘤胃的pH值等的影響,在肉牛育肥的實際生產中,一般體重在350~500千克的育肥牛,每天飼餵50克左右的尿素是適宜的。

2.由於尿素需要依靠牛瘤胃內的微生物進行消化併合成菌體蛋白,因此6月齡以下瘤胃機能尚未發育全的牛不可使用,此外患有胃腸菌群失衡的成牛年同樣不可使用。使用尿素養牛時一定要讓牛有一個適應過程,必須由少至多逐漸進行添加,使牛有7-10天的適應期,每天的喂量應平均分配在全天的日糧中。

3.禁止空腹飼餵尿素,應先喂一些乾草,然後再喂含有尿素的飼料,這樣做也是避免尿素進入皺胃出現中毒。

4.尿素在飼餵時要混拌均勻,混拌不均勻和過量也會造成中毒。一般在夏季飼餵尿素後1.5~2小時內不要飲水;冬季飼餵尿素後2~2.5小時內不要飲水。

如因使用不當造成育肥牛中毒,症狀主要表現為神經症狀,如厭食、流涎、呼吸急促、肌肉震顫、行動失調、強直性痙攣,甚至昏迷等。發生中毒後應及時搶救,否則半小時到幾個小時即可死亡。

治療可採取以下措施:灌服1.5~2千克食醋,中和瘤胃內的氨,症狀嚴重的要靜注生理鹽水和利尿藥;也可以灌服10%的醋酸鈉和5%葡萄糖生理鹽水混合液1~1.5千克。

除尿素外,還有其他一些種類的非蛋白氮飼料,如無水氨、氨水和銨鹽。無水氨和氨水一般不可直接用於肉牛的飼餵,主要用於肉牛粗飼料的氨化處理,如作物秸稈和劣質牧草的氨化。氨化好的秸稈由於味道比較大,因此在飼餵之前必須經過放氨處理。另外一類非蛋白氮飼料是銨鹽,常用的銨鹽有碳酸銨、磷酸銨、氯化銨和硫酸銨等。銨鹽既可直接飼餵,也可用於秸稈氨化處理。直接飼餵時比較安全,但一次喂量也不可過大。用於秸稈氨化時,先溶於水,均勻噴灑到秸稈上,然後密封,其作用機制與氨水類似。由於天然飼料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銨鹽,因此,在實際生產中很少通過外源途徑添加。

其實尿素喂牛廣泛應用於從前糧食比較匱乏的年代,在現在,尿素養牛並不是非常划算。因為雖然尿素代替了一部分的蛋白飼料,但是被代替的部分要用玉米補充才可以,雖然便宜一些,其實差距不大,而且尿素喂牛是有一些風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