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昆明教育”微公號調查顯示:超五成家長變身“助教”

“昆明教育”微公號調查顯示:超五成家長變身“助教”

“昆明教育”微公號調查顯示:超五成家長變身“助教”
“昆明教育”微公號調查顯示:超五成家長變身“助教”

美編李春濤/製圖

全市小學從2月24日開始實施線上教育,“開課”一週以來,小學生和家長們對這種不同於以往的教學方式,有什麼樣的感受呢?近期,“昆明教育”微信公眾號針對小學生家長髮起線上教學體驗調查,收到的599份問卷顯示,96%的學生參與了學校的線上教學活動,其中21%的家長認為在線學習讓學生的學習生活得到指導、學到了新知識,27%的家長對在特殊時期開展線上教學活動表示理解並願意配合。然而,因為需要化身“助教”督促學生學習,也有14%的家長表示力不從心,還有8%的家長認為學習效果不明顯。

以在線佈置學習任務為主

昆明市各小學的線上教學形式多種多樣。根據問卷調查顯示,在小學階段,通過音視頻直播開展的線上教學活動僅佔20%,音視頻錄播佔29%,老師在線佈置學習任務佔41%,其他形式10%,可以看出更多學校是以在線佈置學習任務的方式為主。一位教師坦言:“小學階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線上直播或錄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吸收知識的效果有限。因此,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會通過QQ和微信推送教學內容,再讓學生反饋。”

老師的說法也同樣是許多家長的感受。三年級學生家長周女士的孩子在第一週內上了語文、數學兩堂校內直播課,周女士發現上課過程中孩子注意力難以集中,一會兒在留言區刷表情符號,一會兒左顧右盼。“線上課或許更適合自覺性強的中學生、大學生,對於年紀小的孩子來說,他們很難在面對一塊屏幕時坐得住。”周女士說。

超五成學生需要家長輔助

目前,不少學校教師是通過學生在線提交反饋的各種作業,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調查問卷,72%的家長表示學校要求每天“打卡”反饋、20%要求不是很嚴、8%沒有要求。

記者瞭解到,不少學校要求通過視頻、照片或錄音等形式反饋,這也使得家長們不得不化身“助教”,指導孩子完成作業。家長李先生告訴記者,“雲開學”第一週以來,他帶兒子做了3份不同科目的思維導圖、2件手工、1份防疫手抄報,還拍了手語操、體育鍛煉、做家務等視頻,最多的一天提交了6份不同學科的學習反饋。

問卷調查顯示:37%的家長表示能經常陪伴孩子一起在線學習;30%的家長負責操作設備,抽空指導孩子學習;10%的家長表示已經復工,只能遠程指導孩子學習;16%的家長已經復工,只能讓孩子獨立學習。而在另一個問題中,僅有30%的家長表示孩子能獨立完成線上教學作業,56%的學生需要在家長輔助下才能完成作業。

家長李先生說:“我們已經復工了,家裡老人不會操作。我只能中午抽空跑回家,幫孩子拍視頻、拍照片。”家長田女士說,儘管已經復工,但是因為學校安排了直播課,所以自己只能遠程教老人操作設備,上班間隙還要抽空聽老師講課的回放,當起一名“雲助教”。對於這樣的情況,不少家長表示:“在線學習考驗學生的自覺性、自學能力,也考驗家長的監督、執行力。”

培養獨立學習能力

“線上教育的矛盾之處就在於:一邊是家長時間精力有限,一邊是孩子需要輔導。”一位家長說。

針對這一問題,五華區春城小學校長魏晴認為,學習是終身的歷程,只要學生用心,處處皆學習、時時有收穫。網上教學,身邊沒有老師、沒有同學,這是考驗學生自律和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最佳時期。

線上教學的課程設置上,春城小學多數以拓展課外教學內容為主,如語文更多是閱讀課外書籍,數學則讓學生多動手和多鍛鍊思維能力,科學以實驗和實踐為主。魏晴介紹,線上學習時遇到問題怎麼辦?學生應該思考自己如何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如何獲取和選擇資源,如何尋求幫助等等。經過一系列的思考,學生會進入獨立解決問題的學習狀態,而這將是他們終身受用的學習能力。

儘管存在困難和矛盾,但不少家長也表示能夠理解,並且積極地和孩子一起適應。家長王女士認為:“雖然每天都要反饋作業,但是有老師的在線指導,我們也積極配合,孩子開始漸漸從假期狀態過渡到學習狀態,有了規律的生活。”不過,有21%的家長擔心孩子長時間對著電子設備,視力受損。雲南省教育廳日前也發出通知,要求小學、中學學生每次教學活動持續時間分別不得超過20分鐘、30分鐘,小學、初中、高中每天網絡教學分別不得超過80分鐘、120分鐘、180分鐘。

根據通知要求,有的學校及時對在線教學安排作出了調整。在高新一小經典校區延期開學第二週計劃中,一二年級取消了視頻為媒介的學習方式;把科學、藝術活動、綜合實踐、衛生防疫、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界定為“選修課程”,孩子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學習。(昆明日報 記者蔡曉磊 餘蘇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