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11個大城市賣地收入縮水,磚家:要學會過“緊日子”

最近,有機構統計了2019年50個大城市土地出讓金收入情況。

杭州市的土地出讓金收入高居榜首,達到2836億元,超出第二名上海市800多億元,也是唯一超過2000億元的城市。其他的上榜城市也各自有幾百億元上千億元不等的收入。

數據顯示,總體而言50個大城市土地出讓金收入是上升的,但是有11個大城市的土地出讓金收入同比減少;從土地拍賣的溢價情況來看,有22個城市土地出讓金的溢價率同比出現了下降。

11個大城市賣地收入縮水,磚家:要學會過“緊日子”

磚家銳評: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各種經濟數據的連年增長。如果某個數據一旦增長慢一點,就已經算是某種不景氣的信號了。

但是,我們現在要開始慢慢習慣一種新的變化,就是我們的經濟數據是有增有減的了。還有的數據是總體上在增長,但是有的地區在向上走,有的地區可能在回落,呈現結構性的變化。

11個大城市賣地收入縮水,磚家:要學會過“緊日子”

土地出讓金就是老百姓俗稱的賣地收入。這筆錢一直是各地錢袋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些地方,它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稅收。因此,賣地收入的增減變化,對於一個地方的財政有明顯的影響,進而會影響到當地的經濟,影響到方方面面。

賣地收入的數據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房地產市場的一個重要風向標。當土地拍賣溢價率出現下降,就說明人們對於未來房地產的預期有所降低。這提醒我們,在相關的地區進行房地產投資必須更加謹慎。

11個大城市賣地收入縮水,磚家:要學會過“緊日子”

當然,賣地收入整體數據依然向好,預示著我們的經濟還是處於相對健康的狀態。磚家認為,如果在2020年以及今後的幾年國際經濟環境能夠有所好轉,對中國經濟在經過一定的調整之後,重回中高速增長通道,仍然是樂觀的。

在當前這個階段,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都要慢慢學會怎樣過好手頭資金不那麼寬裕的“緊日子”。這個緊日子不一定不好,只是要求我們要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加強內部管理、內部挖潛。就像武林高手練功,這幾年先把內功練一練,蓄勢待發,下一步做起其他事情來就輕鬆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