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陳純真:發揮智庫諮政職能 服務國家文化發展

首屆全國文化藝術智庫座談會在南京召開

2019年12月14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紫金文創研究院主辦,《中國特色藝術智庫研究》課題組、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南京藝術學院文化產業學院承辦的“首屆全國文化藝術智庫座談會”在南京藝術學院召開。座談會圍繞“文化發展與智庫擔當”主題,就中國文化藝術智庫的內涵及範疇、現狀與問題、未來發展趨勢,在當代中國建設文化智庫的必要性及難點,中國文化藝術智庫的功能定位、體系構建及組織保障,文化藝術政策制定與國家治理能力、文化戰略與國家文化形象的關係等多個專題,進行了深入座談研討。國內學界30餘位專家學者出席座談會。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周泓洋介紹了中國藝術研究院建設國家文化藝術高端智庫的情況。他首先總結了三年來的智庫建設成果,包括搭建了兩個國際交流平臺,即泰山國際文化論壇和上海合作組織邁向命運共同體論壇;打造品牌項目,即海峽論壇之兩岸文化發展論壇、“一帶一路”文化藝術交流合作國際學術研討會、亞洲文化論壇及中美中俄中歐文化論壇、世界儒學大會;構建智庫通道,即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外宣辦智庫單位、教育部中歐人文交流文化藝術教育聯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創意與可持續發展中心和社科院文化智庫聯盟;承接中宣部的委託項目和研究課題;等等。周泓洋還介紹了中國藝術研究院智庫建設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指導思想是聚焦國家重大政策和現實需求,加強兼顧科學性和實用性的對策研究,立足中國本土實際、放眼全球,以推動文化改革發展、繁榮社會主義文藝創作、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為目標,以國家文化發展重大戰略性問題研究為主要任務,以提高研究質量、推動內容創新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動力,培養一支跨學科、綜合能力強的優秀智庫人才隊伍,建設國家級高端文化智庫。發展目標一是建立一個特色鮮明、識別度高、以文化戰略為主攻方向的國家文化智庫;二是建立一套科學有效、運行合理的中國特色文化智庫體制機制;三是培養一批具有前瞻力、創造力的科研骨幹;四是承擔一批具有全局性和帶動性的重大科研任務;五是形成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平臺和品牌。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國家對外文化傳播體系和國家形象構建研究、國家發展大局的文化戰略支撐體系研究、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研究、文化改革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研究、科技劇變時代的文化藝術前沿問題研究等。研究方法則包括宏觀戰略研究、政策諮詢研究、問題對策研究、中外比較研究、典型案例研究等。

  南京藝術學院副校長、紫金文創研究院院長李向民介紹了紫金文創研究院作為江蘇省十大重點高端智庫之一在三年來的探索與實踐。他介紹說,按照省委領導“特色立庫、開放辦庫、成果興庫、創新強庫”的要求,智庫聚焦重大問題,把握髮展動態,在諮政建言、理論研究、輿論引導、社會服務、國際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總結歸納了智庫建設的十個方面。一是貼近黨委政府,開展諮政研究。二是注重平臺搭建,集聚優質資源。三是承擔重大科研項目,提高諮政研究水平。四是聚焦重點問題,開展品牌研究。智庫圍繞文化發展重點問題,定期編寫並出版《江蘇文化改革發展藍皮書》《江蘇文化產業發展報告》《江蘇當代藝術年鑑》《長三角文化和旅遊發展報告》等系列報告。五是重要建議被採納,智庫影響在擴大。智庫向黨委政府部門領導報送諮政研究成果共計267期。此外,服務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完成西藏、新疆、鎮江、鹽城等多個地方文化規劃研究,並被政府文件採納。六是發揮文化藝術智庫特點,策劃並推動重要文藝創作。文化藝術智庫服務社會不僅僅是靠研究報告,也要通過文藝項目策劃為講好中國故事作出獨特貢獻。七是理論創新研究,凸顯智庫貢獻。智庫非常重視理論創新研究,形成了一批有重大價值的理論研究成果。八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發揮輿論引導功能。智庫通過多種形式,傳播智庫研究成果和闡釋黨的文化政策。九是參與重大活動,努力服務社會。例如承辦紫金文化論壇,圍繞“江蘇文脈傳承與創新”主題展開深入討論;承辦“2018中國·南京文化產業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峰會及主題論壇”,推動南京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是組建專門機構,開展國際合作。智庫圍繞《全球文化發展指數報告》項目,組建全球文化評估專家委員會,與15所國際機構建立穩定合作關係。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部教授、北京觀恆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祁述裕在座談中講述了諮詢報告寫作要點。通過大量實際案例的剖析,他認為,“吃透上頭,深入下頭”是寫好諮詢報告的要旨,“吃透上頭”就是要準確把握中央精神;“深入下頭”就是要深入實際,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全面瞭解實際情況。“問題意識、做好調研”是寫好諮詢報告的基礎,調研前要充分發揮團隊作用,收集大量相關資料,儘量搞清楚問題所在,帶著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同時,他強調指出,寫好諮詢報告要把握好三個關鍵點。一是精心設計題目。諮詢報告首先要有一個抓人的題目,基本要求是觀點鮮明、新穎、準確、留有懸念、增強吸引力。二是善於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基本要求是尊重常識、做到條分縷析和敢於觸及矛盾。三是提煉建議。

  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分析了影視智庫建設問題。他認為,影視智庫要從以下幾方面展開工作:一是宏觀形勢的研判,主管部門對此非常關心和關注;二是前瞻性研究,對不斷出現的新形式、新問題、新現象,需要智庫去研究去應對。此外,還有政策性研究、輿情研究等。在智庫研究方面,他認為,關鍵要做好三件事情:一是打造專業化的研究團隊,二是建立文獻庫和數據庫,三是保持與行業的互動。

  復旦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孟建認為,新時代的文化藝術智庫建設,特別是高校文化藝術智庫建設,應當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成為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認為,智庫發展應該形成以半官方主導,官方、民間協同發展的多元趨勢。高校智庫應該有更多半官方性,這樣更靈活。最後,他表示,良好的運作體制、充裕的資金來源、科學的人才管理和完善的成果通道是智庫建設的關鍵。高校智庫的運營模式應是科研基礎上的成果產出,方法與路徑應是基於科研上的理論分析,否則諮政建言難以經得起時間考驗。

  與會者認為,文化藝術智庫是黨和政府實施國家文化戰略、推動文化事業繁榮和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加強文化藝術智庫建設,著力於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政策研究,提出專業化、建設性、實用性的政策建議,提高綜合研判和戰略謀劃能力。這對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推動中華文化和當代中國價值觀走向世界,增強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促進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聲、掌握國際話語權等,具有重大意義。與會者指出,《中國特色藝術智庫研究》課題組調查發現,我國已經建立了一定數量的文化藝術研究機構,研究內容較為全面,基本涉及我國文化建設領域的各個方面,具體包括文化及藝術綜合發展研究、文化產業及旅遊產業研究、公共文化服務及文化民生研究、各門類藝術研究、文物與遺產研究、民俗及非遺研究等多個研究領域。據不完全統計,重點研究機構的數量就達到了193個。但是,我國文化藝術智庫建設總體上仍處於鬆散、弱小的初級階段,存在著制度安排缺失、體制約束、智庫人才缺乏、諮政質量不高、成果轉化困難等一系列問題,這與黨和政府對智庫的要求尚有差距。與會者呼籲,鑑於目前我國文化藝術智庫發展現狀,共同發起籌建全國文化藝術智庫聯合體十分必要。通過組建全國文化藝術智庫聯合體,可充分集聚和發揮聯合體成員比較優勢,進一步提升諮政研究質量,同時為智庫自身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