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本田車通病,發動機一流,簡單的降噪為何做不好?

菜蟲~


首先說本田的汽車隔音比較差,這是事實,但是僅限於低端的車型,本田的高端車型隔音還是比較好的,比如說謳歌高端品牌,它的隔音也很不錯,簡單來說就是一分錢一分貨。



每個汽車的廠家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戲,本田也是一樣,本田的三大件足以說服消費者購買他的汽車,本田的發動機故障率比較低,也是出了名的,而且是動力比較強,所以說本田一直都是一個賣發動機送車的企業,這足以說明本田的發動機比較牛。


很多人覺得噪音控制是很簡單的一個事兒,加上一些簡單的實在用料做工就能達到一個好的噪音控制效果,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噪音的控制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工程,現在我們市面上後期做的那些隔音降噪,也效果非常的普通,因為噪音主要來源於胎噪路噪和發動機噪音等等,不僅僅是簡單的用料隔音和整體的車型設計,空氣動力學的設計都有很大的關係。

還有就是噪音的控制和成本有很大的關係,你想要從聲源上控制,這不僅涉及到汽車的開發,而且還會考慮到後期的輪胎的採購以及做工用料,隔音棉的厚度等等,這些都涉及到成本。既然在發動機方面做得很好,肯下成本做到最好,那麼其他的地方肯定是有所犧牲的。



而且大家有目共睹的都是知道本田的發動機隔音不好,這樣的話在買的時候就會有所心理預期,不會把這個缺點當做缺點,而會用其他更優秀的方面所掩蓋,這也是廠家不肯下成本所改變的原因之一吧。


66號車坊


車身技術好的廠家,汽車隔音就好,當然也有玩堆料的,例如通用,所有的地方加制震板,能塞隔音棉的地方塞隔音棉,96年的時候通用拆了20輛凱美瑞進去研究隔音,最後發現了看上去像“黑心棉”的隔音棉,原來是豐田特製的高科技,這種“黑心棉”後來被髮揚光大,很多車都用了。前陣子有個拆車測評的傻逼拆了輛新7系,發現了大量這樣的“黑心棉”,在網上批判了一番,不懂車就別裝懂啊!車身技術好的全世界大概就是奔馳和豐田了,寶馬和通用第二陣營,剩下都是三流了,像馬自達本田,堆料堆再多都沒用,加裝全框副車架,加厚橡膠襯套也就新車時候好一點,6萬公里後原形畢露。隔音好的像凱美瑞,拆進去看不到幾塊制震板,隔音棉也是屈指可數,防火板甚至不做隔音,故意讓發動機聲音傳進來,與ES 拉開距離,不然誰買ES ?!不過,隔音差的廠家一般都“很勤奮”,操控好是肯定的了,也必須操控好,才好解釋自己為什麼隔音不行,然後發動機變速器很牛逼,一切都是為了分散注意力,因為隔音不行,哈哈!。。。割。。。最後回答樓主問題,車身隔音是個玄學,很多車廠可以把車子強度做很大,但是依然做不好隔音,理論上車身強度越大,共振越少隔音越好,但是能做好隔音的也就那麼一兩家,最著名的就是本田和馬自達,車身強度非常好,耐用度也很好,但是就是有聲音傳進來,也跟它們喜歡用硬避震有關,大眾就很取巧,用軟避震,感覺會比那兩家好一點,其實瑣碎的震動和聲音也非常多,只是感覺好一點。車身隔音做好很難,真的很難,難到就算你努力了,投了很多錢進去,也不一定出效果不一定出成績


黑山老妖37625003


本田車的通病,一流的發動機,可為什麼簡單的降噪卻做不好?

本田一直被冠名為“技術宅”,而大家對於“技術宅”的理解,就是一直致力於研究自己的“黑科技”,兩耳不聞窗外事,不管別人怎麼說,只做好自己想做的。

在日系車裡,本田的發動機技術,更是翹楚,對於節油方面,更是做到了極致,對於極限速度的追求,更是接近瘋狂。以至於到量產車裡偶爾會出現一些小bug。

可是優點非常出眾的本田,缺點也同樣突出。那便是在車內的噪音控制做得很不好。

那麼為什麼對於這款“技術宅”來說,“簡單的隔音降噪”卻沒辦法做好呢?

因為我們知道,車內噪音,主要來源於發動機運轉聲,輪胎與路面的摩擦聲,細沙石給底盤帶來的碰撞聲和高速行駛風帶來的風噪。


如果要控制這些噪音,我們可以從源頭下手,簡單的說,就是給發動機蓋,車輪翼子板內部,門板,車頂,車內地板,後備箱加裝吸音棉,隔音棉等材料對所有侵入車廂的聲音做有效的隔絕,再換主打靜音的輪胎。這樣做下來必定好了一大截,可謂有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那麼這樣一整套下來,具體花費不說,增加的重量有時可高達100多公斤。現在車子是靜音了,但是我們不妨想象一下車子無時無刻帶多兩個人,車子能跑得快嗎,能省油嗎?



所以隔音降噪,說起來是簡單,但要附帶上,是加速迅猛性的缺失,是油耗的大幅度增加,這不就違背了本田對速度,對油耗的極致精神了嗎?

所以,速度,油耗,隔音降噪,本田只能選擇前者。

再者,加裝隔音棉的材料,人工費用增加的到造車成本里,從而轉嫁到車價上,消費者必定接受不了。


所以,我認為,並不是“技術宅”的本田搞不定“簡單”的隔音降噪,而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以上是我的一點小看法,如果覺得說的對,請給點個贊👍哦!

關注我:@ 👈,有問題隨時私信我


瞎哥說


汽車界有很多不解的謎題,本田車為什麼這麼吵就是其中一個,為什麼本田這麼一個技術實力如此強悍的車企在隔音方面的表現如此糟糕呢,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聊一聊。

“簡單”的隔音降噪並不簡單

很多人認為隔音是個很簡單的問題,只要多用幾塊隔音棉就可以解決問題了,但是事實上,隔音絕非加幾塊隔音棉這麼簡單,如果只要問題如此簡單的話,那麼世界上就沒有隔音效果不好的車型了。

汽車在行駛當中的噪音來自於各個方面,既有發動機傳來的噪音,也有外界的環境噪音,還有輪胎與路面摩擦形成的胎噪,也有高速行駛時的風噪,因此針對多方位的噪音源頭,廠商的工程師們也要相應進行各種措施來降低這些噪音傳到駕駛艙的機會。更好的車身設計能有效降低風阻係數,從而降低行駛中的風噪,多層隔音玻璃能夠隔絕外界環境噪音,而靜音輪胎的採用也可以有效降低胎噪,這些措施都是在添加隔音棉之外的隔音措施,當然這也只是一部分,事實上車輛隔音是一個系統工程,要真的做好隔音的話需要在多個方面同時都表現出色,因此做好隔音其實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

本田並非做不好隔音,而是根本不願意做

本田真的就做不好隔音降噪工程嗎?其實並非這樣。如果你多體驗一些本田以及本田旗下豪華品牌謳歌的車型,你就會發現,本田或者謳歌旗下無論是低端車型還是高端車型,車內的NVH表現相比於同級別車型來說都不算很好,但是如果我們再結合這些車型的其他表現來看的話就知道本田這樣做的用意了。

無論是本田雅閣還是謳歌RDX,這兩臺車的隔音表現都不是很好,但是這兩臺車的車內主要噪音來源都是高速運轉時發動機的噪音還有路面胎噪,而這兩臺車的實際操控表現在同級別車型當中都很優秀,甚至還會讓駕駛者有一絲想要去操控它的激情,因此在我看來,這樣的噪音來源更像是本田刻意為之,每當我踩下油門的時候,發動機渾厚的聲音傳到我的耳內,我都會情不自禁的興奮起來,期待著它更進一步的操控表現,而胎噪也更加深了你與這臺車之間溝通的真實感,如果你是一個喜歡駕駛樂趣的駕駛者的話,其實你是會愛上本田這樣為你可以營造的運動氛圍的。

當本田開始表現良好的時候大家又都不太適應了

其實本田並非一直都很吵,如果你去試駕過冠道的話,你會發現本田其實也可以很安靜,我對於冠道的第一感覺就是這臺車安靜舒適得完全不像一臺本田車,它既不硬也不吵,這臺冠道更像是一臺別克或者凱迪拉克車型。

事實上很多人都對這臺冠道表現出了極大的不適應,而我其實也是其中一員,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本田真的是我們想要的本田嗎?如果我們需要安靜舒適的乘坐感受的話,我們完全可以去買一臺別克,當我們選擇本田的時候,我們本來就是選擇了一段更運動更有激情的用車時光,因此,我覺得對於噪音這件事情,本田早已經習慣了,我們則比本田更加習慣,相反,沒有噪音的本田才是我們不能習慣的。


以上


當然,大家也可以直接點擊關注我的頭條號:@汽車三國 ,查看更多更全汽車資訊以及評測文章


汽車三國


汽車降噪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關鍵在於車企是否把心思用在上面願不願意去做又或甚至是人為有意劃分差異。本田噪音控制是出了名的爛這也沒什麼不敢說的,從飛度到謳歌同級別車型能找出比本田降噪還差的掰掰手指也幾乎沒幾個。也不要總是說本田忽視隔音要的是發動機“轟鳴”感,這句話幾乎是對我智商的侮辱,你可以忽略它的缺點但你硬把缺點說成優點這就不對了。拜託各位買個家用車要的是快感嗎?要炸街的去買性能車或者改裝個排氣管不得了,買個思域、雅閣瞬間感覺自己都能跑勒芒了吧。



本田你可以說你的發動機出色,沒錯。但車型定位和競爭對手是一定的啊,你仍面對的是家用車領域。就像思域定位A級家用車,雅閣定位B級家/公用車、冠道是中型城市SUV,而你的對手和你定位一樣可為什麼和同級別只能比發動機就不能比噪音控制,別人動力不如就說沒勁,別人隔音控制比你好就說本田專門就是為了保證駕駛“噪音感”,怎麼越琢磨越有掩耳盜鈴的感覺。因此,還是客觀分析下本田為何在降噪處理上改進很慢。

降噪需要增加投入,得花錢

毫無疑問從硬件設施上講降噪需要增加隔音材質,汽車噪音的來源是多方面的而降噪需要針對降震、吸音和隔音三方面進行優化。隔音材質的好壞和用料都會對隔音效果產生影響,一套完善且用料充足的汽車隔音材質成本大概在七百元左右或者更高(根據原材料價格估算僅做參考),這樣降低標準或者節省用料就可能會節省幾百元,對於汽車來說利潤節約都是在幾塊十幾塊來說,那一輛車節約三兩百那一年百八十萬的銷量要節約多少利潤。

隔音板材等主要目的是隔絕聲音,那還有一個辦法就是降低聲音的產生從源頭上處理。源頭處理就是車企降噪技術的一個體現,如何通過技術彌補NVH特性關鍵在於車企有沒有重視這一方面,或者說願不願意投入。比如發動機降噪技術現在乃至以後都會成為越來越多車企未來的必備技術之一,目的很明確就是減少噪音汙染,因為大家的車都是家用的需要靜謐的環境,本田你可以不用但是請不要辯解。NVH的升級和測試雖然投入和成本不及發動機、變速箱的研發但對於車企來說也需要投入精力和資本,當一個車企缺乏經驗或者先進的技術勢必會處於劣勢。


本田可以做,但不願意做或者是挑著做

以本田技術宅的能力NVH控制可以說對本田並沒有多大難度,它只是挑著做。比如海外版雅閣我是沒開過但是聽說靜音效果比國產雅閣要好很多,再比如謳歌的車整體降噪效果要比本田系列的好一些,這就很明顯了本田可以做只是針對市場和車型挑著做。飛度是好車但是噪音爛的不能忍,雅閣一款B級車的噪音處理還不如某些品牌的緊湊轎車,你說本田有NVH實驗嗎?必須有!但它就那不重視或者說經驗不豐富你有什麼辦法。因為隔音性是從豪華車上傳承下來的,本田確實欠缺。

話說回來謳歌的噪音控制在同級別競爭車型中的表現也是一般般,說明噪音控制很可能就是本田的弱勢,因為它不太注重所以就會缺少投入所以就不如別人。既然謳歌在同級別都不佔優勢了那也不要指望本田車型在同級別中有什麼優勢了,所以它的噪音控制一直就很差。實際是你總得體現出車型差異吧,如果讓雅閣達到謳歌的噪音控制那謳歌咋辦?讓飛度有雅閣的噪音控制你讓思域和雅閣往哪擱?整體基數水平低所以只能按層次依次低下去。


本田在平衡投入,把脈市場

其實不光是本田,任何一個車企都是隨市場變動而改變。既然大家同級別車的價格都差不多那我發動機優勢為何還要和你們噪音控制保持一致。大家都是賺錢的憑什麼讓我去加大投入改變市場規則,我加價吧賣不出不加價吧我利潤降低,而這似乎就是各個車企之間的一個默契,只要沒人牽頭改變規則大家都在這個默認規則下維護自己的市場。除非這個降噪問題已經擴大到影響了本田的根本銷量,不然短期內改變不了,只能隨著大家整體搭載水平或者市場需求的提高而逐漸改變。



本田很明白,中國市場和美國市場的銷量佔到了本田總銷量的50%以上,只要不出現意外它會一直躺著賺錢。而目前中國市場的反映十分良好你說本田還顧慮什麼呢?發動機問題都不是問題更別說噪音問題了。有興趣的可以回顧下本田機油增多和現代機油增多兩種不同的市場反響,本田逆勢生長而途勝瞬間月銷僅三位數。說實話把任何一個人放到本田中國大區總裁的位置上你都不會輕易主動的去改變現有缺點,因為改變了銷量也不一定在短期內上升反而一年一百多萬的銷量中每款車都會增加幾百塊成本,這得多賣多少車才能賺回來。

總結:其實說到底還是為了減少投入,只不過看怎麼適當減少又能收到不錯的市場反饋,這樣即保證利潤又保證市場良好反饋,這就是營銷的高明之處。在國內也就大眾能引領市場規則畢竟高處不勝寒,而常年曲據之後的本田只需躺著順大方向漂就可以了,沒必要折騰。本田即使噪音問題解決了還會有其他新問題被揪出來,因為沒有哪個品牌能做到令所有人人滿意,只要自己客戶滿意就行。


旋轉的方向盤


其實這不能說是本田車的通病,也並不是說本田就做不好,隔音降噪這一塊,只能說是本田想不想做?因為日本填自己的技術積累是完全有能力將隔音和濾震的舒適性,做得非常好。至於為什麼,我們在駕駛本田品牌車輛的時候,為什麼會感覺整車的隔音效果顯得比較差呢,我覺得這主要表現在幾個原因上。


一、品牌的區別對待。

要知道本田在國內僅僅是普通的合資品牌,但是他還有高端品牌謳歌,也在國內銷售。大家去乘坐一下,像謳歌旗下的車型TL、RL、TLX等,其實都有著非常好的車輛隔音效果,不會比精通隔音的美系車品牌差多少。但是可能在品牌高度上不同,或許本田在兩個品牌發展戰略上,實現的依然是根據品牌高度的不同,投入不同的技術在兩個品牌產品上。

二、隔音消除方式不同

根據某位本田的工程師曾經透露過,本田的產品更多追求的是從噪音源頭上,去消除噪音。不像對手們更多的是通過材料的堆砌,隔絕噪聲傳入車內。從這一點上,我們就可以明白,不同的造車理念,確實能夠直接影響到消費者對於車輛的使用上整體感官的不同。而本田這種做法,雖然運營方來看,自己已經很用心了,讓消費者卻不能夠接受這種做法。

三、隔音不夠操控來湊

其實本田很多車型還是主打的運動性能,主要需要體現車輛的操控性能,所以車輛在行駛的過程當中,發動機高速運轉下的噪音,以及路面上輪胎傳來的胎照,這些聲音都會對駕駛者的駕駛激情,產生一種促進作用。對於本田來說,自然樂意取消一些不必要的隔音材料,讓駕駛者在視覺上能夠充分聽到這些聲音。

四、成本限制材料應用

本田隔音效果差的車型普遍集中在中低端車型,其實很多品牌也都存在這個問題。因為中低端車型本身並沒有多大的利潤空間,而作為製造廠商來說,肯定會壓縮車輛的製造成本,進而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那麼,自然就出現了,我們再接觸部分本田中低端車型時,能夠感覺到車輛的隔音效果比較差。



客觀來說,車輛隔音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工程,要想做好車輛隔音,需要在很多方面共同發力。而本田品牌自身的優勢在於發動機,相信很多消費者會選擇這個品牌的車型,主要也在於這一點,那麼明知道如此,就不要太去計較,本田的車隔音不好。如果真的在乎車輛隔音效果,那麼建議直接選擇美系車型。


鴻漸談車


本田雖好,但是噪音很大。很多朋友在體驗本田之後會得出噪音大的結論,因此也失掉了一部分消費者,但是能夠真正留下來的才是本田的忠實用戶,能夠接受本田噪音的用戶,也能夠享受本田的動力和經濟耐用。


本田汽車在噪音控制上確實是沒有下很大的功夫,在日系車中本田的隔音降噪水平確實表現遜色,要比同級別的豐田差一些,與日產相差更多,我們知道日產的nvh車坐的是非常到位的。

實際上這個與歷史還是有一定關係的。老氣的日產汽車是為皇室提供汽車,那麼對行車品質包括隔音降噪舒適性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這是日產轎車的一個方向之一,直到現在日產汽車的行車品質做的還是非常不錯的,尤其是隔音和舒適性。

而本田作為後起之秀,比較注重運動和操控,更注重發動機的高轉極速。在各大賽事上本田都有參與,並且也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尤其是摩托賽事中本田可以說是相當的強悍。本田發動機的一個特點就是高轉速。汽車在高轉之下噪音肯定會大,這是毋庸置疑的。

當然本田汽車的隔音降噪水平遜色,還與造車成本有脫不開的關係。汽車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那麼價格優勢需要表現出來。如果一臺汽車在發動機上下足功夫,在變速箱上下足功夫,在行車品質方面下足功夫,那麼成本會不低。較高的造車價格在激烈的競爭中肯定不會有優勢。


本田知道我是做發動機的,我是賣技術的,我要把重點展現在用戶面前,而那些細枝末節可以適當的放放。畢竟對於購買中低端汽車的消費者也知道,在一臺相對便宜汽車上不能夠有得到100%的滿足。這也就是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

到了中高端車型上本田的用料也是非常不錯,隔音降噪也得到了一個非常明顯的提升,例如旗下的高端豪華品牌謳歌各方面均有非常不錯的提升,但是對於謳歌的價格或許又有人說太貴了。廠商逐利,本田又何嘗不是?

CMC車友會,悅之心、悅之行,交友、自駕、攝影、越野、漂移,活出精彩,中國汽車俱樂部旗下組織!歡迎加入CMC車友會大家庭!


CMC車主俱樂部


對於車輛的nvh,是投入產出比相當低的項目,可以瘋狂堆料,但成本高昂加上增加車重後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作為成本控制極端苛刻的日系企業,必然不會做這種吃力討不到多少好的事,所以對於利潤空間已經不是十分大的非豪華系列車型,不會在nvh上下太多功夫。當然也有例外,日產。日產對於nvh是走設計出奇蹟的路,拆開日產的車,你會發現裡面的隔音材料可謂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尤其低檔車,但這些讓人噬之以鼻的材料拼起來,卻有領先同級的隔音效果,不得不服。至於本田豐田,豐田為什麼能成為盈利能力最好的車企,成本控制,所以nvh這種大投入小產出的項目他們肯定是排在次次次要地位的,只要不太差就可以了,典型的中庸之道。至於本田,大成本都在發動機,要保證整車利潤也只能在其他方面將就了,就算雅閣這級別,隔音降噪依然是杯水車薪,冠道urv稍微好點,因為利潤大。至於馬自達嘛,錢都去搞轉子了,nvh?對不起,我一個創馳藍天就夠了,技術好就行,關了燈都一樣……


NA控也愛T


隔音能體現一個車企的態度和追求方向,一體現出一家企業的技術底蘊。其實本田並不是做不好隔音,它們主要追求的方向就是操控和動力,有強大的發動機引擎傳遞給司機,感覺更像是在駕馭一臺車,而幾乎沒有聲音的車子,都會讓你忘記車子是啟動著還是熄火狀態。15萬元以下的日系車,隔音普遍不太好,影響汽車噪音的因素比較多,來自跟地面接觸的胎噪,底盤傳來的噪音、發動機的噪音、風噪,車內異響等。尤其是在走爛路時最能考驗這輛車的隔音降噪處理如何。


15萬元以下的日系車,為了節省成本,能減配的減掉,因為追求省油輪胎寬度也比較窄,所以胎噪有些大,發動機沒有全包,所以發動機噪音也大,雖然有人覺得本田雅閣噪音也不怎麼樣,但比起15萬元以下的車型來,已經算是不錯了。要想隔音好,不但要針對噪音源的處理,還要做隔絕噪音傳遞的問題,因為消除噪音就三種辦法,最後一種辦法就是把人耳朵塞住,這個很明顯是不可能的,那麼只能從源頭和傳遞上下功夫,要麼消除掉,要麼隔絕掉,比如練歌房內唱歌聲音特別大,但是在外面的聲音就小很多,這是它們隔絕做得比較好。


同樣的道理,發動機的咆哮聲比較大,尤其是動力越強的發動機聲音越大,降低噪音最好的辦法就是隔絕,國產豪華品牌WEY VV7做得就不錯,達到了三十多萬元的隔音水平,為什麼?捨得花錢用料,把發動機全包做隔音,從車門板、玻璃、密封等各部件使用隔絕材料,輪胎使用寬度較寬的輪胎,系統的隔音措施做下來,乘坐就很舒適了。所以長城旗下的汽車有個特點,車身重,油耗高,但是用料厚道,舒適性不錯。如果能以極少的用料做到極好的隔音,那就成為全球一流品牌了。比如豐田、奔馳、雷克薩斯它們的隔音效果就好很多。


本田汽車追求的是動力,在隔音效果上要弱一些,並不是隨便加幾塊隔音棉就把隔音做好的,比如一臺本田飛度坐在車內時速60時的噪音是60分貝,自己改裝到處做做隔音棉,可能噪音會降低到55分貝,再把發動機全包隔音,更換寬輪胎或者靜音胎,可能降低到50分貝了。繼續做下去,最後降低到35分貝,飛度就不是飛度了,油耗可能得10個油,1.5L排量也成了小馬拉大車,跟本田的追求就不一樣了。本田能做好隔音看冠道就知道了,作為一臺中型SUV,它車內的NVH比雅閣好多了,舒適性也提高很多,當然車也重了比較多。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本田能做好隔音,它就是不願意做。發動機是最難突破的技術壁壘,本田能在這方面成為行業頂級選手,完全有能力做好隔音,因為國產車都能做好,無非就是舍不捨得花錢用料了。


小強說說車


不是不肯做是成本原因不願做,我買的艾力紳頂配隔音也就一般,音響更爛,我花了五萬全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