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清風頭條丨冷水江市:對幹事“磨嘰”者,問責絕不“磨蹭”

紅網時刻 通訊員 張偉琳 記者 王義正 冷水江市報道

12月11日,冷水江市紀委監委對沙塘灣街道林業站站長蘭德球開展回訪時,蘭德球頗有感觸地說:“那次的事情讓我心口一直壓著塊石頭,揮之不去。如今終於能夠放下包袱,重新出發!今後在工作上我一定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傾向,真抓實幹,切實維護群眾利益。”

“那次的事情”還得從今年1月冷水江市對“生態扶貧專題”集中治理說起。

按集中治理要求,今年冷水江市各鄉鎮街道對2016年至2018年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等有關資金進行全面清理,並在2月25日前完成集中治理自查自糾工作。

“我們對沙塘灣街道督查時,發現該街道僅停留在制訂工作方案階段,相關資金的清理工作並未全面開展,當即將該情況反映給該街道主要領導。”市紀委監委督查組相關人員表示。

該情況被市紀委監委“拎”上來後,沙塘灣街道主管林業工作的同志王志林開始重視,立即組織召開了工作推進會,加強了對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的清理。

而這一行動,即清理出一筆被“遺忘”的補償資金。

原來,沙塘灣街道有10個村居有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這筆資金分為集體部分和個人部分。根據《湖南省森林生態補償基金管理辦法》,財政部門和林業部門本應在收到上級撥付資金60個工作日內發放到位,而實際上,卻還有部分2016年度的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都未發放。

這下怎麼辦?看著在財政賬戶上“睡大覺”的補償資金,沙塘灣街道決定先不將問題上報,想著將滯撥的集體補償資金髮放到位以彌補這個錯誤。

然而事情並未像他們期待的那樣發展。在該街道上報的集中治理自查自糾整改臺賬中,“長居無收入無支出”問題引起了市紀委監委督查組的注意。

長鋪居委會明明屬於生態公益林補償村居,怎會是“無收入”?那補償資金究竟去了哪裡?帶著疑問,市紀委監委找到了沙灘灣街道林業站站長蘭德球瞭解情況。

“我在得到市林業局辦理撥款手續通知後,彙總10個村居的補償資金總額到財政所開收據,然後到林業局按程序辦理撥款手續,資金到財政所後我再通知村居的報賬員或支書主任去辦理領款手續。”

通過翻閱各項文件規定及請示明細,市紀委監委督查組發現整個撥付事項責任清楚、流程合規,那為何會有補償資金集體部分在該街道的財政賬戶中“睡大覺”?為何198名村民的補償資金個人部分也未及時撥付到村民的“一卡通”上?是遺忘拖沓,還是意圖截留私吞?這其中是否還另有隱情?

為此,市紀委監委督查組查看了沙塘灣街道2016-2018年的明細賬,走訪了10個村居實地調查,並與林業站、財政所進行了談話,以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

“你確認每個村居都通知到位了嗎?通知了幾遍?資金中個人部分的名單,村居公示了嗎?”

“集體部分的我都通知到了,每個村居的資金是一起彙總撥付下來的,通知時不可能哪些通知了,哪些不通知。有些村還是及時領取了,這可以證明我還是通知了的。”蘭德球為自己辯解:“個人部分的,我也是督查組督查時發交辦函我才發現這個問題,我當時電話通知了各村居會計,要求村裡核實錯誤信息,並要他們公示拍照再交給我的。”

“各村居領取這筆資金,必須要找你簽字的,一些村居一直沒來領取,你有沒有催促其來領取?還有各村居將名單公示報給你,你有沒有認真審核上報名單?”面對督查組的詢問,蘭德球神色緊張了起來。

“我……我……2016年-2018年我除了擔任林業站長外,我還在扶貧辦做事,工作非常繁重,我也就沒去催促、審核……”自知理虧的蘭德球頭越來越低。

經查,沙塘灣街道有8個村居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集體部分滯撥,部分滯撥時間甚至長達2年多,198名村民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個人部分因個人信息錯誤未及時支付。2019年7月,該街道林業站站長蘭德球工作責任心不強,對該問題承擔直接責任,被給予黨內警告處分;財政所所長李素蓮知道存在科目餘額情況下未及時反饋,對8個村居資金滯撥問題承擔直接責任,被給予誡勉談話處理;主管林業工作的領導王志林,在該項工作中自查自糾推進較慢,發現問題不報告,對此承擔領導責任,本應對其嚴肅處理,鑑於其事後對相關問題積極整改,且已全部整改到位,被給予履責約談處理。

“沙塘灣街道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滯留等問題,屬於典型的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漠視群眾利益,必須大力整治!”冷水江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代主任曹科識態度鮮明,“不負責就問責,要讓紅臉出汗推動幹事流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