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科大到底能不能在中國排第三名?為何?

話說小王子


最難排的是第三和第八

國內高校排名,最難排的是第三和第八。因為清華北大成一檔,目前沒有高校說有實力挑戰這兩所學校的實力,國內外各大排行榜,清華北大也絕對是國內高校前兩位,從不旁落。至於第三到第七,基本上也比較固定,復旦,上交,浙大,南大,中科大華東五校,只是誰先誰後的問題,當然,隨著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強勢出現,第三的位置又多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部分排行榜把中科大排到15開外,基本不會被認可。至於第八名,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中山大學等多所高校都有競爭的實力,所以爭議也特別多。

中科大能否排第三,大學排行榜都扯不清

至於中科大能不能排第三名,估計這個問題很難有人能給出準確的答案。華東五校雖然相互合作交流比較多,但是也經常相互“不服氣”,比如說招生的時候,經常是你在這個省高我幾分,在另一個省必然要被找回來,沒有一所高校敢說有絕對的優勢。

從各大榜單來看,中科大有排在第三的時候,比如USnews2019大學排行榜以及泰晤士亞太地區高校排行榜,中科大都是第三;但是其他的如QS榜,中科大位於清北復哲交之後,排第六,軟科榜也是位於以上幾所高校之後排第六。但這能說明什麼問題呢,只能說由於各大榜單評審的標準不一樣,導致了不一樣的結果。

不認排行榜,憑感覺排能行麼

說中科大排第三,是因為在排的人心中,他就是第三,因為在做選擇的時候,不自覺地就將目光集中在了科大的優點上,比如說中科大有兩個國家實驗室,這是其他任何高校都沒有的;比如說中科大的基礎學科,特別是物理,量子通信、核科學等領域也具有獨有的優勢;還有科大曆來以小而精、學風好而聞名,素有“千生一院士,七百碩博生的美譽”等等。

說中科大不能排第三,同樣是在排的人心中,第三已經有所屬,所以無論如何中科大也不能排到第三,要說理由,比如說中科大雖然以小而精而聞名,但在醫科與其他頂尖高校還有較大差距,工科比起來也相對處於弱勢,文科更是沒有;近年來的三大獎,科大的表現也算不上突出;從歷年來的分數線,大部分省份,科大排不到第三等等,諸如此類,只能說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必然不一樣。

能不能排第三,科大還是哪個科大

今天剛看到一則新聞,上海控江中學應屆畢業生嚴一粟,因為志向是做航天,所以拒絕了清華北大,選擇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擇校與自己的理想掛鉤,這是一種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認可的人自然會選擇,不認可的人怎麼說恐怕也難服氣。科大雖然地處合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知名度和認可度,但在認可的眼中,他就是最好的學校,也是最合適的學校,排第幾有什麼關係呢。


象牙塔裡講故事


中國科學院大學跟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一樣,是最新成立的大學,是中國大學裡的新貴,也是一類很奇怪、很特殊的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就是依託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成立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簡稱“社科大”,就是依託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成立的大學。

那麼,中國科學院大學在中國的大學裡應該排第幾呢?能排第三嗎?(因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情形類似,下面不另說了。)

由於種種特殊的原因,雖然中國科學院大學已經成立這麼久了,但有關教育主管部門仍根據實事求是、循序漸進、有條不紊的原則,在很多方面暫時未將它放在普通院校的行列,所以它還不是“雙一流”學校(只是一流建設學科不是一流建設學校)、“985工程”學校、“211工程”學校……什麼也不是。這是正確的。


可是大家都清楚,中國科學院的很多硬指標、實打實的數據,僅從數字來看,在國內確實是一流的甚至是最多的。比如有正高職稱(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教師的人數,兩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人數,每年招生與畢業的博士生、碩士生人數,國內一流學科、國家實驗室與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數量,每年獲得各種科研學術成果獎勵(特別是國家科學技術“三大獎”)的數量,學生獲得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的數量……與各高校比都是數字龐大嚇人、遙遙領先,或僅次於北大與清華,或還超過北大與清華。

因此,在一些大學排行榜上,在不少網友心目中,“新貴”中國科學院大學排在了第三位,即僅排在北大、清華之後。這也許還是它表現低調呢,因為它覺得自己應該是超過北大、清華的,應該排在第一――至少這也是它的目標、很多人的希望。

從中國科學院大學的上述各種硬指標來看,它要排第三甚至第一都沒有問題;可是,這個學校更多的還只是一個純粹的、高精尖的學術研究機構,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完全意義上的普通院校,說它是大學,還真有些不倫不類、名字也挺彆扭奇怪。它沒有較大的、較完整的、較豐富的綜合性校園,人文環境、教學體系、學校培養方向與學生自身成長計劃還比較單調,各種學生組織、校園活動、日常生活更加有限。打個比方,一棟高檔寫字樓,與一片居民住宅小區,它們之間怎麼好比呢?


所以,對中國科學院大學最好是將其放在一個特殊、單獨的群落裡,而不宜與廣大普通院校放在一起來進行比較、排名,所以它第三、第一都不合適啦!再說因為它的這些缺失、不足,真要一定參加排名,它也排不到第一、第三啦!前十強都不夠,在第十到第二十里找個位子就行。


李子遲到了


講講我的一些感覺吧,家就在合肥。

有虛高的嫌疑

1,這幾年,有好多人喜歡這個學校,當然跟她的學風和低調的態度有很大關係。所以我經常看到高校的排名底下評論有人為科大鳴不平。

2,科大理科很厲害,在理科排名第三覺得比較合理。她的綜合性和規模遠遠不及清華北大和其他名校。

3,科大的學風確實令人傾佩。沒有其他的大學那般的浮躁,他們是很樸實的學習,做研究。她的成就也不用我多說了。

合理的評價,理科第三差不多,綜合應該也在前十,第七左右吧。


內涵醫學生


不知道你說的中科大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還是中國科學院大學,暫且以中國科技大學來作答吧!


中國科技大學位於安徽合肥,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由教育部與中國科學院共建。是首批國家重點大學,是211、985、C9聯盟高校,中央直管副部級大學!該校校長與書記由中組部任命。

至於說排第三,個人認為有點勉強!首先,華東五校有上海交大,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哪個拿出來都如雷貫耳,反倒是科大名氣最小!因為科大學科單一,以理科為主,就業率不高,大部分學生要出國讀研。主要是研究理論,這在我國國情中反而不是熱門!中國是高速建設時代,目前工科是最吃香的!科大的出院士率是千分之一,是我國高校中最高的!但學業苦,還得耐得住寂寞,女生少,學習較累!每年的招生計劃不多。當然,錄取分數也不低!所以,能考上科大的肯定也能考上覆旦上交或南大,大部分考生都不會選擇科大的!雖然說不能排第三,但排在前十名內是沒有問題的!



英雄悲歌


中科院大學2014年開始招收第一屆本科生,共招320餘人,2015年雁棲湖校區投入使用;2017年中國科學院大學由京內四個校區(玉泉路、中關村、奧運村、雁棲湖)。京外五個教育基地(上海、廣州、武漢、蘭州、成都)和分佈在全國的116個培養單位組成;除了以上七個校部學院(系)外,還依託京內外高水平培養單位,相繼成立了38個科教融合學院,其中京內23個,京外15個;。

中國科院大學雁棲湖校區

京外五大教育基地


因此中科院大學可以說是一所沒有院牆的大學,囊括了中科院的所有院所,因此其成立之初便帶有無比耀眼的光環。優秀博士論文186篇(清華大學107篇);擁有兩院院士283人(清華大學84人包含協和醫學院25人);擁有博士生導師6000餘人。擁有簡稱國家實驗室3個(其中一個與海洋大學共建);擁有籌建國家實驗室6個(其中三個共建),高校中只有中科大一個建成、一個籌建,也屬於中科院的兒子學校。

另外中科院大學還擁有73個國家重點是實驗(清華大學11個),以及數箇中科院重點是實驗室,野外觀測站、野外科考站等等。其軟硬件條件是無以倫比的。

目前在校研究生近5萬人,可以說是研究生培養的巨無霸學校,但是看一所學校的成就不是看它綜合了多少資源、多少成果,是要看他成立之後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

中科院大學在研究生培養上來說應該排名比較靠前,但各研究所水平的不同,培養的質量不同,在本科生教育方面尚處於起步階段。

中國科院大學擁有如此多的資源,其前景非常不錯。


大笨new易數學


論中科大的目前科研實力別說前三,就是是第一名也不為過,目前中科大有兩個國家實驗室,僅此一項就秒殺北大和清華了,其它高校更不值一提,這是中科大科研硬件裝備,再看看中科大的科研成果和研究方向,中科大是以物理學為特長的大學,大家都明白物理和數學是高中和大學最難學的課,航空航天,導彈,兵器,核技術,通信,電子,計算機,船舶,車輛等許多高大上的工科專業的發展是離不了數學和物理知識的,中科大的物理特別牛,中科大的物理研究在許多領域居世界領頭羊的水平,比如量子通信,超導研究,受控核聚變研究等等,這樣的高科技高水平的研究,在中國也只有中科大一家能做到,連北大和清華都沒這個能力,其它大學在中科大面前只能算個渣渣。不過近些年,因中科大在合肥這個二線城市的原因,許多各省高考理科狀元不願意來合肥讀書了,影響了中科大的生源質量,不過中科大應該在上海和深圳再建兩個分校,這樣的話上海和深圳的市領導也會歡迎中科大入駐上海和深圳,既提高了中科大的生源質量也帶動了上海和深圳的科研實力,實現中科大,上海,深圳三方共贏,同時中科大再大力發展新工科和醫學,如果這些計劃如期實現,在中國就不存在中科大排名能不能進入前三的話題了,應該是穩妥的中國前三了。


秦醫生5


中科大在國內排名,是在降低他的身份,,他的淳樸,他的科研,他的魅力。

第一,不想再拿那些冠冕的話了,說什麼綜合,我只知道麻省和加州理工,沒有文科,在全美全世界的排名。

第二,中科大的學術研究以及辦學模式,是美國的辦學,不應該和中國任意一所學校比,不值得比。

第三,每年大學排名,中科大直接秒一眼,陪你們玩家家幹嘛。還幹嘛去幹嘛去,我搞我的研究,你們搞你們宣傳,我可沒那時間陪你玩。

第四,一個國家的實力,基礎學科是至關重要的,美國這一點做的就非常好,因為他們知道基礎學科對其他學科的重要作用。而諾貝爾獎也是誕生於基礎學科。

最後,只想說一句,那些靠錢砸出來的學校,地勢,談戀愛的地方,甚至有個跳舞,什麼特長的就可以進去讀,有關係的人脈,都可以去讀,甚至還能畢業的大學。麻煩別給科大比了,降低科大的品味。也不是你們能比的。這是一個安靜做學術的地方。請讓他好好做研究吧。

祝願中科大在未來的日子,一帆風順,繼續保持優良的作風,迎接諾貝爾!


歷史文化精髓


部分學業不長進,書讀得半拉子的學生;部分急於表現自己並非半桶水的畢業生;部分無知的家長又不懂裝逼,配合個別網紅大學推波助瀾,去爭論或引用中國大學的商業性排名榜,誤導考生入“坑”,實在是可笑之極。

中科大、北航、同濟、西安交大等理工科強校及人大、上海財大,既使各排行榜將他們排到榜尾,其歷年來的招生分數之高,仍令絕大多數考生望而生畏;反之,總是前10,甚至排位第3的武大、第7的華中科技、第8的吉林大學,招生分數卻連年下滑,即將成為985候補守門員了,說明絕大多數優生的智慧是不可能被忽悠的。




手機用戶62734627798


國科大以研究生教育為主,本科生是近幾年的事。之前,稱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改了名字。改名很普遍。

中國科技大學的成果,從不計入國科大成果,也不計入上海科技大學的成果。主要計入其教研室的成果?這一點不是特別確定。

國科大的很多教研室,以在京研究所為依託。通常是一個學科方向,開課十幾門,每門課採用首席教授制,授課小組通常3~4人,包括助教。講座類的課程,授課教師可能會達十幾人。授課老師從院士到副教授,確實是實打實的。首席教授通常是學科知名學者,實打實的講。當然,課時費也相當可觀(比較而言)。由於長期在科研一線,授課的基礎性和前沿性結合比較好。本實驗室的40餘位研究員、副研究員,同時也是教研室的教授、副教授,均授課。

國科大也陸續在全國各地成立了學院。如此擴張,是好是壞,難說。我以為:貪多求大,吃不下,還可能被噎死。

國科大的本科生培養模式,與其他學校似乎有些不同。可能是因為長期做研究的人辦學理念有些不同導致的。看國科大本科生培養成效,再等十幾二十年吧。

排名這種事情,其實挺不重要的。為此糾結,毫無必要。


地理行攝


坦率地講,且不說能不能第三,國科大目前尚不具備參與任何大學排名的資格。


從科研產出來看,中國科學院完全有資格排世界第一,因為大多數國家的科學院其實並沒有實體,更多是榮譽性質的,而中國科學院不僅包括分佈在全國各地的一百多個研究所,還包括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也就是說,在科研機構排名中,中國科學院的成果是打包了一百多個研究所以及中科大的成果,這個體量差不多是全中國科研產出的三分之二,試問全球還有哪個機構能與之相比?


只不過這種虛名沒什麼用,玩的是數字遊戲罷了,宣傳宣傳,長長自己的士氣是可以的,但我們自己心裡要對自己的家底有數。

再來說國科大,目前所謂的國科大師資力量,科研產出遠超清華北大的說法,也是些無稽之談。所謂國科大的師資,也是算了全國一百多個研究所的研究員,這些老師天南海北,真正能調動起來用於教學的其實沒幾個;至於國科大的研究成果,也是打包所有研究所在說,與國科大成立之前,沒有多大的變化。


其實,衡量一所大學好不好,最好的標準不是別的,就是看其培養的學生,畢竟大學的本職就是培養人才。國科大掛牌成立,到招收第一屆本科生,於今不過四年,第一屆學生剛剛畢業。也就是說,就大學最重要的成績單,學生培養上,國科大還是一張白紙,可以說不具備參加任何排名的資格。

只有當國科大真正培養出一大批能夠比肩清華北大的學生出來,國科大的畢業生真正為國家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後,不需要國科大自己吆喝,人民自會給他一個公允的排名的。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