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新型直20直升機會有反潛型號嗎?

走近哈佛


好消息,直20直升機的反潛型號在今天,也就是2019年的6月29日正式被確定,他的軍方1比1模型被發現在055的飛行甲板上,這是海軍新型艦艇在搭載直升機之前進行的一個測試,此前056和054A在服役的時候都搭載過類似的模型,不過他們搭載的是直9的模型,目的是測試飛行甲板的畫線和機庫、甲板大小是否合適,會不會對軍艦平衡造成影響等。

直20直升機當然有反潛型號,這是直20作為我國新一代軍用10噸級通用直升機必須具備的能力。我國海軍在直20開發出來之前,有兩款反潛直升機,分別是直9和直8兩種直升機,他們也是我國海軍僅有的兩種直升機,其中直9有直9D和直9C兩種,直9C是反潛型號,可以攜帶一個吊放式的主/動探測聲吶,還可以攜帶魚7型反潛魚雷作戰。直9D則可以搭載反艦導彈和對空導彈作戰。

但是直9是4噸級輕型直升機,而直8是13噸級的海用大型直升機,他們的技術分別來源於法國的SA365海豚型直升機和法國的SA321超黃蜂型直升機,屬於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仿製,在上世紀90年代進入部隊服役的上一代直升機型號,不但技術已經有些過時,功能比較有限,電子設備性能不足,而且直9機動性差、功能較弱,在反潛作戰中搭載的聲吶浮標和反潛魚雷都不夠用,甚至必要時需要2架配合使用。

直8作為13噸級直升機,雖然性能上足夠了,設備搭載也夠多,單機就具備搜索-攻擊功能,可以攜帶兩枚魚7魚雷,而且飛行距離遠,探測範圍大,實在是好用的不得了,但是他的噸位實在是太大,體積也太大,不能搭載在驅逐艦和護衛艦上使用,只能以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大型船塢登陸艦為平臺使用,這就大大限制了他的部署數量和範圍,不是一種隨時能調出來的勤務機型。

直20作為一種10噸級的中型直升機的及時出現,彌補了這一缺陷,要知道現在美國和日本、英法等國家都是使用10噸級直升機作為其主力的艦載機,他們單機就具備搜索-攻擊能力,可以攜帶兩枚反潛魚雷,可以攜帶反潛火箭,攜帶的聲吶浮標數量也更多,搜索的區域範圍更大,機動性也足夠好,電子設備搭載夠多,可以一機執行多種任務,比如對反艦導彈等的引導和火控任務,因此我國直20上艦就等於對海軍的各種能力提升做出了很大貢獻。

此前,直20上055和052DG兩種新型驅逐艦隻是一種猜測,畢竟他們的飛行甲板和機庫比此前海軍的052D等驅逐艦都要大的多,可以搭載更大的直升機型號,但是一直沒有直接證據,此次海軍在055後甲板測試了直20的1比1等比例、等重模型,可以說是實錘了這一猜測,也證明海軍的綜合作戰力量,尤其是反潛作戰能力將會進入新的階段。

除了反潛型直20,直20今後還能發展出海軍的攻擊型、通用運輸型、搜救型、預警型、電子戰型等子型號,滿足未來海軍大型兩棲攻擊艦作戰所需,成為海軍今後最為常見,也最為倚重的新一代機族。


海事先鋒


這個問題從直20剛剛曝光的時候起,就已經成為必然。最新的媒體照片已經明確印證了這種反潛機型的存在。畢竟,直20這種10噸級機型,本就是作為解放軍三軍通用直升機而生,無論是在陸軍用作空中輕騎,還是到海軍蹈海踏浪,對直20來說都是遊刃有餘。

這裡不得不提到我軍反潛直升機的艱難歷程。大家知道,直升機是解放軍的短板,多年來,由於對直升機領域關注和投入不夠,我國直升機行業技術一直較為薄弱。

上世紀80年代,在與西方國家的特殊“蜜月期“,中國引進了法國“超黃蜂”和“海豚”直升機和相關技術,經技術消化和改進,最終成為直-8、直-9兩種機型。應該說,這兩種機型的性能在立項之初還算不錯,而且都以此為基礎研發了反潛型號。

在法國SA565反潛直升機基礎上研製的直-9C反潛直升機,裝備SKD-41吊放聲吶、國產KLC-1型水面搜索雷達、魚叉著艦系統、懸停壓力加油系統,可掛載2枚魚-7反潛魚雷,具備功能全、體積小、機動靈活的特點,適合中小艦艇搭載。

但直-9C的最大問題是機型偏小、偏輕,載荷和航程都非常有限,難以搭載較大的拖曳線列聲吶和重型反潛武器;而且受限於動力,通常只採用雙機協同反潛,一架搜索、一架攻擊,因此遠程搜潛和攻潛能力受到極大制約。既便如此,直-9C直到2004年才交付海軍使用。

由於直-9C難以勝任我國海軍主力反潛直升機的任務,從90年代後期開始,海軍先後引進了23架俄羅斯卡-28反潛直升機。卡-28採用了共軸對轉雙旋翼佈局,機體非常緊湊,動力非常充裕,裝備了吊放聲吶、磁異探測器、搜索雷達、聲吶浮標,專門的武器艙中可以攜載自導魚雷和深水炸彈,綜合性能較為優異。

但該機最大的問題在於機身高達5.4米,大大超出了同類機型,而且維護保障複雜,加之俄式電子設備相對落後,因此也越來越難以滿足中國海軍繁重的反潛需要。

當然,海軍也曾研製過直-8反潛直升機,利用其載重能力強、內部空間大的優勢,安裝了較為完備的搜潛攻潛設備,但這種直升機顯然並未裝備中國海軍,恐怕與其過大過重不無關係。當然,也有消息稱:基於新型直18的反潛型號,未來有可能登上航母。這種反潛型直-18採用新一代聯合式的反潛作戰系統,以綜合信息處理系統為核心,包括完備的水面雷達、吊放聲吶、聲吶浮標等設備,通過數據總線實現統一處理和綜合顯示,並通過數據鏈與載艦進行數據交換,提高了對抗先進核潛艇的能力。但這種性能先進的直升機即便性能完備,也只能用於航母和兩棲攻擊艦一類的大型艦艇上,無法搭載於為數眾多的驅護艦隻。

從當前面臨的國際環境來看,中國崛起必將面對世界強國壓制,海軍作為維護海洋權益和海上生命線的主要力量,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必然要面臨日益嚴重的空中和水下鬥爭。近年來,我國海軍獲得快速發展,054、052、056等一大批艦艇下水服役,但艦載反潛力量薄弱的問題依然存在,甚至更加嚴峻,畢竟直9難堪大任,數量有限的卡-28不堪重負。面對當前迫切的形勢任務,直-20艦載型顯然就是化解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

這種10噸級艦載直升機外形尺寸和負載能力都比較適中,不僅方便在各類大中型艦艇起降,還能搭載較為健全的反潛裝備。直-20使用1600KW的渦軸-10發動機,具備飛行速度快、續航力高等優勢。 既能搭載於驅護艦艇,也能搭載於航母、兩棲攻擊艦等。

據悉,直-20反潛型配備水面搜索雷達,對水面艦艇的探測距離達200千米以上,能夠引導艦艇實施超視距攻擊。該機可外掛1-2噸武器,包括直升機載空空導彈、輕型反艦導彈、輕型對陸攻擊導彈等,能夠對60~200千米的海上或陸上目標進行遠程打擊。

直-20海軍運輸型還能在人員物資運輸、海上搜救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直-20載運3-4噸物資,或者13名全副武裝的突擊隊員,從而滿足艦艇之間、岸艦之間的物資和人員轉運需求。可以認為,直-20具有優越的多任務能力和艦機適配性,反潛性能更是遠超直-9和卡28,是當前艦載反潛直升機的最佳選擇,推動中國海軍海上反潛能力的大躍升。


軍備解碼


直20作為我國“20系列”家族中的一款雖已亮相多時的,但是遲遲不露面的新型多用途直升機,雖然一直沒有官宣,但是坊間對其的亮相還是很期待的,特別是在前幾天剛剛落幕的珠海航展上,有很多網友希望能夠親眼看到直20真機亮相,可惜事與願違。




從06年珠海航展上一款外形和黑鷹直升機很相似的直升機模型到2013年網上首次傳出新型直升機的運輸/試飛諜照,再到這兩年大量的高清照片流出。可以看出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和美軍現役最重要的“黑鷹”直升機在氣動外形上很相似,當然這也和我軍曾經裝備過二十餘架黑鷹直升機的民用版本有很大關係,這算是借鑑成熟產品的設計經驗吧,畢竟黑鷹直升機在其過去服役的幾十年時間裡既經歷過戰場的洗禮,也上過高原下過丘陵,可以說是直升機史上一款經典之作,所以我們借鑑這種成熟的經典設計是有很大優點的,比如可以在氣動外形的氣動控制上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加快研發進度。當然後期的高清照片也表明其只是和黑鷹相像,但是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比如主旋翼槳葉由黑鷹4片變為升力特性和噪音更低的5片槳葉,後機身空間也更大等眾多不同點。









雖然這幾年關於直20的消息一直沒斷過,甚至有照片傳出直20已經進入部隊服役(機身刷有軍用編號),但是為何沒有亮相今年的珠海航展就不得為知了。從直20借鑑的黑鷹直升機的定位來看,其未來在我軍的地位應該是舉足輕重的,作為一款10噸級的通用直升機,其可以作為快速運輸、突襲作戰,輕型武器裝備的短程運輸、戰場支援等多用途直升機。後期的艦載版本出現,將改變我海軍軍艦一直缺乏一款合適的多用途艦載直升機的空白場面。



直20未來作為艦載直升機是有很多好處的。首先目前我軍現役的艦載直升機主要有4噸級的直9、12噸級的直8、和進口俄羅斯的卡27/28這種13噸級的艦載直升機。直9雖然國產化不是什麼問題,但是由於艦載直升機往往執行的是近海救援、搜索、反潛攻擊等任務,而直9的噸位太小,所以在執行像反潛搜索的任務時,就需要兩架直升機,一架偵察搜索,一架攻擊。受限於我軍目前一部分軍艦的機庫只能搭載一架直升機的空間限制,所以其作戰能力整體並不強;


而直8和卡28雖然噸位較大,在執行反潛搜索等任務時可以將偵察設備和魚雷等攻擊武器集成到一架直升機上,但是這兩款直升機還是有很多缺點。比如直8雖然噸位合適,但是體型太大了,所以只能搭載在像071級別的兩萬噸級的大型水陸兩棲登陸艦上,像驅逐/護衛艦受限於直升機甲板和機庫面積限制是沒辦法搭載的。

而體型小一點的卡28直升機雖然具有體型小、載重大、懸停穩定性好等優點(共軸雙旋翼結構)可以搭載在我軍很多驅逐艦上,但是正是由於其採用的共軸雙旋翼結構造成其整機高度較高,比其他直升機要高30%左右,這還不算其由於機腹設計有彈艙所以離地間隙大造成整機高度進一步加大的缺點。雖然這種高度對於普通陸基直升機來說並不算太大缺點,但是放在艦載直升機上的缺點就很明顯,首先由於整機高度較高,所以很多軍艦對於這種直升機只具有起降能力而沒有繫留搭載能力,要不就是在軍艦建造之初就得加高機庫,但是這會增加軍艦的重心,造成軍艦的適航性降低。
所以在4噸級的直9和12噸級的卡28之間明顯缺少一種起飛重量在10噸級的多用途直升機,而一直不露面的直20就是這樣一款10噸級的多用途直升機。首先直20機身外形扁平,再加之其採用常規帶尾槳結構,所以在面對很多軍艦的機庫時不會有過高進不去的囧況。再一個這個噸位可以同時搭載偵察搜索設備和攻擊武器,體型和噸位不大不小剛好合適。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軍艦都將10噸級的黑鷹和NH90直升機作為艦載通用直升機的原因所在。



所以直20身上的優點有很多,首先其10噸級的定位可以適應更多的作戰需求;其次其體型和噸位更適合驅逐艦/護衛艦等中大型作戰艦艇搭載。所以直20的出現正好填補了我陸航部隊缺乏一款10噸級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機的空檔,也彌補了我海軍部隊一直缺乏一款體型緊湊、噸位合適的艦載通用直升機的空位,從目前傳出的直20高清諜照來看,直20似乎已經定型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所以出現艦載版本的時間已經不遠了。當然前提是具備批量生產後還需要特別針對艦載版本進行旋翼、尾梁摺疊,海上防腐蝕等改進,但是這些我們都已經有成熟經驗,所以還是希望艦載版本的直20儘快進入海軍服役,畢竟055已經多艘下水,等待與直20搭配作戰了。



魑魅涅磐


直20必然會有海軍型號,而且全尺寸模型也已經出來了,想必未來就會出現海軍版本。這也是必然的,因為目前中國陸海空三軍缺的最多的就是像直20這種10噸級的通用直升機,而且直20對標的必然是美國的黑鷹直升機。
對於陸軍空中突擊部隊和空軍空降兵
來說,10噸級的通用直升機可以運載一個步兵班組進入戰場,而直8和米17/171直升機又太大,屬於排級直升機,在戰術上不像10噸級的通用直升機那麼靈活,而且米17/171系列直升機對於場地的要求比較苛刻,不像黑鷹那麼不挑食。所以陸軍和空降兵自然會對10噸級的通用直升機望眼欲穿。

但是,陸軍和空軍著急,海軍更著急,因為海軍目前最缺的就是像美軍SH60那樣的10噸級反潛直升機。
因為最好的反潛方式就是用飛機反潛,因為飛機速度快,可以快速趕到目標海域,定為並攻擊地方潛艇。而護衛艦和潛艇速度不如飛機,因此在反潛方面比較吃力,因為當護衛艦和潛艇趕到目標海域的時候,敵方潛艇要麼已經跑了要麼就躲起來等著打伏擊。

這一點也是中國海軍上下心知肚明的,但是在這一方面海軍卻是嚴重短板,可以說反潛方面得戰鬥力還不如日本海上自衛隊。海軍的反潛機總的來說,一共有直9、卡28以及直8/直18這四個型號。


直9的前身是從法國引進的海豚直升機,但是海豚最開始不是反潛機,本行是搜救直升機,但是中國引進並仿製後,由於實在是沒有合格的直升機,只能不斷挖掘直9這個平臺,並推出了多個型號。但是問題是,直9實在太小,4噸級的體量實在過於單薄,難當大任。比如說裝了反潛魚雷就沒法再帶聲吶,只能一架飛機帶魚雷,一架飛機帶聲吶。總的來說,浪費。
直8/直18前身是從法國引進的超黃蜂直升機,在海軍還沒有仿製出直8的時候就發現超黃蜂這個平臺實在是太大,13噸級的體量,驅護艦根本帶不動,因為塞不進機庫。1980年中國向南太平洋試射洲際彈道導彈,海軍負責給測量船隊提供護航,護航編隊中就有超黃蜂。超黃蜂雖然圓滿的完成了數據倉的打撈任務,但是整個航行過程中都進不去機庫,只能在艦艉直升機甲板上露天存放,這對直升機的壽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後來超黃蜂以及直8乾的最多的活就是跟著補給艦負責垂直補給。

因為只有噸位大的戰艦能把直8和
超黃蜂塞進機庫裡去,後來海軍陸續裝備的071型船塢登陸艦和遼寧號航母能帶直8的改進型號直18,因為這貨實在是太大。而且,因為這貨個頭太大反而限制了航母上的反潛機數量,對航母編隊的反潛工作造成不利的影響。
卡27/28是引進現代級驅逐艦的時候一同從俄國引進的直升機,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技術上過時老化,而且不符合中國海軍的反潛需求。因為這玩意個頭雖大,但是帶不了反潛魚雷,只能帶深水炸彈。因為蘇俄海軍對卡27/28的定位就是能定位出地方潛艇的位置就可以,剩下的交給水面艦艇去搞定。而中國海軍對於航空反潛的需求是:找出來,炸死丫的。所以這貨並不符合海軍的反潛需求,當初之所以會引進純屬應急。另外,就是這玩意實在太高了,導致驅護艦機庫必須要加高,反而會影響雷達的視野。

所以,海軍目前亟需像SH60那種10噸級的反潛直升機,因為10噸級不大不小,正好夠用,能夠同時裝載聲吶、雷達以及反潛魚雷。而且大小還能塞進驅護艦的機庫,對於航母來說還能增加反潛直升機的攜帶數量,既可以保證隨時有飛機換班,也可以保證戰時有更多的飛機搜潛、反潛。

所以,直20上艦是大勢所趨。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直-20會有反潛型嗎?答案是肯定的,作為三軍通用型直升機,它特別適合上艦使用,以前不是體積太大的直-18和卡-28,就是航程較短的直-9,長期以來由於缺乏合適的平臺,成為我海軍艦艇設計一項難事和頭疼事。直-20的入役,對於艦艇數量正在快速入役的海軍,可謂是一場及時雨,一舉成功解決了平臺的適裝性問題,再造艦艇從設計之初,即可不必為此坐困愁城,的確是一個福音。2017年,055大麴下水,成為最強戰艦,即被人詬議,航空反潛偏弱了;兩棲攻擊艦,沒有直-20,嚴重影響裝備數質量。在我周邊國家,紛紛引進先進潛艇,對於我水下安全帶來挑戰,加速直-20反潛直升機發展,正是有力應對水下威脅的正著和重要舉措之一,對我促進海軍主力艦艇建設,有著非常重大的作用和意義。

▲當年直-9的事兒。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西關係蜜月期,海軍為了搭建反潛直升機平臺,在國民生產總值只有1700億美元的歲月,分別從美國和法國考察了兩款直升機,“依洛魁”和“海豚”,手中沒有即會受制,兩家帶著鐵定要吃上一大筆的念頭,在開始的談判中都很強硬,我們沒有著急,看了東家問西家,就是到了最後,已圈定了“海豚”,還是不斷貝爾接洽,價格一壓再壓,壓得都超過法國宇航的底線,心氣傲慢的高盧雞實在有點吃不消,一拍桌子拔腿走人,可是不得不再次回來接著談,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除了轉讓包括髮動機和反潛設備在內的所有技術,還爭取到可以出口的權利,所以是次合同是非常成功的,從此不僅擁有了一型反潛直升機及設備,而且實現了百分之分國產化。有限的資金辦了一件天大的事,通過引進,加速了我軍反潛裝備進步。

▲“現代”來了卡-28。直升機工業落後是實事,我國在引進直-8和直-9後,苦於直-8沒有能力實現國產,直-9腿又太短,在一面發力自研的同時,也始終在尋求外來技術,本世紀初,隨引進“現代”購進幾架卡-28,再次接觸俄製反潛技術。應當說“蝸牛”技術還是成熟的,但是艦上機庫高度要達到6米才成,我們也不能削足適履呀,這樣反反覆覆折騰十來年,沒有自造型號,還是無法解決。直到2015年,世人突然發現了一款名為直-18的反潛機,其所使用多項技術,如旋翼系統等已達到了四代直升機指標,並加入了美國白宮的專用直升機招標,實驗中我們開上高原,一舉突破了8000米的升限,這不正是我們自家的EH101嗎?有了平臺就好辦,近幾年研製出包括反潛在內的多種海軍艦載型號,只是嫌得體積大了點,不過,完全可以滿足使用了。

▲並非終極型。沒有總想有,有了想更好,有人說,直-20成軍,下一步就照著美軍MH-60R那麼造。是啊,多年來,我們突破了多種反潛技術,現在正可用在直-20身上,如果存在什麼不足和短板的話,努力即是,至少得與世上最先進的反潛直升機等類比肩,正因為此,可以說,10噸級的直-20,使我們在艦載通用型號上,真正實現了一步到位。然而世上裝備發展永無止歇,美軍得益於大型艦隻的進步,在航母和兩棲攻擊艦開始著手研製MV-22“魚鷹”反潛型,速度快,航程遠,作戰半徑大,搭載反潛設備更多,一改艦載反潛直升機腿短速度慢的弱點,實現上艦部署後,又會與我拉開距離。如果我們不迎頭趕上,又不得不面臨落後局面。為此,我們正著手打造更大的一型傾轉旋翼機,這便是自模型亮相以來,大家經常在關注的“藍鯨”。進步不曾休止,海軍要走向更遠的未來,唯有不斷努力。


魂舞大漠


直-20必須要有反潛型號啊!等它都等了N年了,咱們海軍不得不用小得多的直-9湊合著,卡-28那東西也很小,性能一般,直-8倒是夠大,但也忒大了點兒,驅逐艦和護衛艦不適用,所以一直等10噸級的直-20,看著人家的MH-60“海鷹”,咱都饞了。

10噸級的直-20體型與MH-60“海鷹”相仿,非常適合驅護艦搭載,其機身又大小合適,看這MH-60R艙門後那位置,裝了多少可投放浮標聲吶,4噸級的直-9就沒法帶這麼多,而且,10噸級機身可以安裝很多設備,比如多模合成孔徑雷達,能在廣闊的海面上自動搜尋發現潛望鏡大小的目標,還可以安裝紅外光電系統,低頻聲吶等等,武器掛載量也是4噸級的幾倍,小型反艦導彈、輕型反潛魚雷等等可以多帶好幾枚。

美軍的“海鷹”80年代開始用,到現在還在不停地改進,使用的國家也很多,說明這直升機好用啊。

網上這兩天傳出一張直-20模型上艦的圖片,採用摺疊尾梁設計,這技術在艦載直-8上早已使用,看著真叫人高興,052D、055等驅逐艦都等著它上艦呢,如果沒有反潛型,那上艦意義有多大?N


聯合防務


直-20作為我國新一代多用途武裝直升機,肯定會有艦載版本的,至於說什麼時候會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這一點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

中型多用途艦載直升機一直是我國的短板。雖然我國也裝配有兩款艦載直升機,但並不能涵蓋所有的領域。有的就因為噸位太小,無法執行特定的任務,有的因為噸位太大隻能裝配到特定的艦艇上面。所以我國一直缺少一款質量輕又可以獨立執行反潛和護航任務的多用途直升機。直20的出現則解決了我國這一個困境,直20的噸位大約在10噸左右,既不會因為太重而進不了小型艦艇上面,也不會因為太輕無法搭載多種武器。可以說艦載直升機最適合的噸位就是10噸。

當然在直20之前,我國也有自己的艦載直升機。像直8直9都有他們特定的艦載機型號。直9噸位4噸,單獨的一艘直9根本無法執行反潛和護航任務,需要兩架同時出動,一架偵察一架進行攻擊,而我國海軍的小型水面艦艇由於甲板空間有限,不能停放兩架小型武裝直升機,只裝載一架的話戰鬥力卻又不能滿足。直8直升機噸位為12噸,一艘直8直升機可以搭載反潛設備和反潛導彈,但卻因為它的噸位太大,只能在一些大型水面艦艇上使用,比如說驅逐艦或者是航母,小型的水面艦艇根本無法裝下如此噸位的直升機。所以這些年我國海軍一直處於多用途直升機無可用的地位。

直20作為一種多用途直升機,完全可以填補我國國內這一塊短板。


沐風談兵論道


直-20作為我國航空工業四大20產品之一,一直被寄予厚望,有關直-20的消息在網絡上鋪天蓋地,各種消息層出不窮,官方几乎沒有任何佐證。昨日網絡上一張疑似直-20反潛型號的1:1模型被“披露”出來,再次引起軒然大波,直-20反潛型號出現是必然的,但有關各種網絡消息真假參半,猶難識別。

直-20是我國直升機發展領域的一項重要裝備,充分借鑑上世紀八十年代引進的美製S-70“黑鷹”10噸級通用直升機設計發展的一型通用直升機,它的出現填補了我國10噸級通用直升機發展的空白,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綜合現有披露信息顯示,直-20雖與美製S-70氣動外形極為相似,但內在核心繫統卻完全不同,中美蜜月期結束後,我國再也無法獲取美製S-70直升機,已經服役快三十年的美製S-70依舊在陸航部隊老驥伏櫪發揮著餘熱。

在直-20還處於研發中時,就有不少軍迷參照美軍“黑鷹”直升機體系化發展經驗,開始推測直-20的反潛型號,並製作了一些CG圖廣為流傳在網絡。與陸軍航空兵迫切需求相比,海軍對於一款可靠的10噸級反潛直升機的需求同樣迫切,直-20的出現將有效提升海軍水面艦艇航空反潛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

從我國反潛直升機裝備體系現狀來看,目前海軍艦載反潛直升機主要有直-9C輕型反潛直升機、直-18重型反潛直升機和俄製卡-28重型反潛直升機三種型號。卡-28由於是引進產品受到數量限制,僅裝備部分主力艦艇;直-18主要搭載我國遼寧艦航母;直-9C成為海軍主力艦載反潛直升機。

這三款直升機性能各有優劣,對於海軍戰略轉型的大背景下,反而現有裝備型號的劣勢越發突出。直-9C是我國基於直-9型4噸級通用直升機發展而來,總體性能還不錯,能夠滿足噸位不大的輕型護衛艦的航空反潛需求;僅僅是滿足這些小噸位作戰艦艇需求,對於海軍日益增長的大噸位水面艦艇就略顯不足了,作戰航程和反潛設備和武器掛載能力都嚴重不足。

卡-28引進於俄羅斯,反潛性能優異,得到中國海軍的認可,海軍先後分多批次引進了數十架卡-28反潛直升機。這款13噸級直升機外形設計緊湊,外掛能力達到5噸,反潛作戰半徑200公里,續航時間4.5小時,能夠攜帶反潛魚雷、聲吶浮標以及反潛深水炸彈等武器裝備。優異的性能背後帶來維護保養複雜和對載艦要求較高的缺陷,主要和其採用共軸可摺疊雙旋翼設計有直接關係。

直-18是我國最新研製的13噸級通用直升機,其反潛型號和遼寧艦航母一同出現,和最早的直-8反潛直升機一樣,其較為龐大的機體體型設計嚴重製約了搭載載體的選擇性,只能搭載在遼寧艦這種排水量五六萬噸的航母上,小噸位艦艇普遍無法搭載,且極大限制雙機庫艦艇使用。

通過分析海軍艦載直升機發展現狀,我國海軍迫切需求一款類似於美國SH-60的10噸級反潛直升機,直-20成為當前最理想的選擇,機載設備和掛載能力並不弱於引進的卡-28直升機,作戰航程遠優於現役主力直-9C型,外部尺寸也極為適合4000噸以上艦艇使用。為此我國052D加長版型號在不久前正式下水,或許從某個角度佐證了這一點。

由此可見,海軍基於直-20發展一款艦載直升機是必然的,這從當前海軍裝備體系現狀以及新型艦艇設計建造情況可以充分得到佐證。倘若昨日披露照片屬實,直-20反潛型號距離真正面世為期不遠了。有諸多消息佐證,直-20陸航版已經加入解放軍服役。


鷹鴿分析


直20參加國慶閱兵式的時候被稱作:先進戰術通用直升機。既然是通用就會有許多型號,當然也會有海軍反潛型號的“海直20”直升機。

實事求是的說,我軍艦載反潛直升機很長時間都是一塊短板,並不是說沒有反潛直升機,而是現役的所有型號反潛直升機,不是體積太大可以起降的平臺太少,就是太小反潛能力很有限。
尾部噴塗“黃頭海雕”的直18大型反潛直升機,從總體性能上來說,即便是將來“海直20”服役了,直18反潛直升機的作戰能力也要強於它,因為飛機體積大,在反潛探測設備安裝量、聲吶浮標,反潛彈藥攜帶量、航程、滯空時間...等諸多方面都要領先一些,畢竟是因為飛機體積大,所提供的艙室空間、掛載量、燃油攜帶量都要超過“海直20”,但是也正是因為體積大,它不適合我軍目前的054A、052C,052D這些主力驅護艦艦是使用,因為這些艦的直升機起降平臺面積有限,而直18的旋翼直徑18.9米、機長(含尾槳轉動)23米,大概面積要超過500平米,500平米是什麼概念?就是25米×20米,並且還需至少150平米以上的富裕面積空間,這樣大的面積我軍包括055型驅逐艦在內所有的驅護艦都提供不了!


直18反潛直升機屬於13噸級別的大型直升機,總體性能相當於英國的EH101大型反潛直升機,性能確實好,但是體積太大限制了它的平臺搭載。

所以,直18反潛直升機只能由遼寧艦或者以後服役的075型兩棲攻擊艦搭載。
我軍現有的能被被驅護艦


搭載的就是直9反潛直升機,但該型號的直升機屬於3噸級別的輕型直升機,受機體空間的限制,安裝的反潛探測裝備、反潛彈藥、機內燃油量...都比較低!最主要的燃油量少滯空時間就會很短,反潛直升機最起碼在滿油量、滿彈藥量的條件下最少滯空時間一個小時,這顯然是直9反潛直升機做不到的,這就嚴重的影響了作戰效能。

通過對直18反潛直升機和直9反潛直升機的簡單介紹,說明我軍是急需一型中型反潛直升機的,因為人民海軍目前正在面向大洋、走向深藍,遠洋編隊的反潛是重中之重,沒有合適的反潛直升機,對於艦隊的安全非常不利!
由於直20的體積適中,可以安裝較多的反潛探測裝備、攜帶較多數量的反潛聲吶浮標和反潛魚雷,同時機內燃油攜帶量也比較多,所以它非常適合改型成反潛直升機,如果我軍航母攜帶12架“海直20”、055艦攜帶2架、052DL艦(加長直升機平臺就是為了搭載直20)再攜帶1架,那麼整個航母編隊就會有20架的“海直20”,艦隊的反潛能力將得到極大的提升!所以,“海直20”的需求緊迫性和需求量會很高,5年內就需要100架以上。


總之,“海直20”若是近期就能服役將很大的解決了海軍艦載反潛直升機方面的所需,人民海軍遠洋反潛能力也會得到極大的加強。


皇家橡樹1972


有且必然有反潛型號。

實際上,直20海軍型已經在本月公開亮相

相比陸軍型直20,海軍型在後輪、尾翼等方面做出了諸多調整,以便更好地適應海上起降和飛行任務。

那麼,作為目前中國最急需的10噸級通用直升機,直20海軍型除了擔負日常運輸任務外,必然會像美軍SH-60海鷹那樣,搭載多種不同裝備,以完成搜救、反潛、反艦等多種任務。

以往,我們的直9和直8不是太小就是太大,在艦上運用方面始終不太令人滿意。如今,直20為海軍提供了急需的10噸級平臺,相信在不久後,我們就能看到裝備吊放聲吶和魚雷的反潛型直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