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該如何緩解五十多歲的母親的孤獨?

GavinYs


您好,您提到的這個問題是現在很多老年人需要面臨的問題,老人年紀大了,或者退休了,或者老伴離世了的悲傷,突然的那種脫離社會的失落感,孤獨感,和無價值感,等等會讓他們體現出一些身心問題。

關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是現在社會很重大的一個關注點。

作為子女的,可以多給與老人陪伴,陪他們做飯,嘮嗑,看看電視,聊聊回憶……傾聽他們的嘮叨和回憶,週末帶他們出去走一走逛一逛……如果沒辦法有很多的時間陪伴,可以多視頻,打電話……

還可以給老人家找一些可以做的活動,比如,畫畫,十字繡,毛筆字,國畫,廣場舞,老年大學報個課程……鼓勵老人家,多參與老年人的社交活動,志願者活動,多參加社區街道舉辦的老年人的活動等等。生活中可以讓老人家幫忙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有價值感的體現。

重點就是讓老人家有事可做,有社交圈子。業餘生活也可以豐富多彩。



樂培心理張老師


  我經常回家看母親,父親走了,母親的雙目失明,從那時起,我才隱隱感覺到自己對父母有了虧欠之心,於是即便工作再忙,每年也要擠出時間回家幾趟陪陪母親,雖然每次來回只有兩到三天,但多少對母親也是一種安慰。

母親住在二哥家,每當二哥去上班,她就把門拴住,然後躺在房間裡靜靜地睡覺。當二哥回家後她就起床,摸著桌椅或牆壁走出房間,或在客廳坐著,或走到客廳外,站在二哥家栽了兩棵柚子樹和許多花草的院子裡翹著頭呆呆地望著天空。她是在等待著“天亮”,然而,白天對她來說已經沒有了,只有我們這些子女回到她的身邊的時候,她的心裡才算點上了油燈,臉上的笑容比陽光還要燦爛。

我每次回家,她都要翻箱倒櫃,儘量找出一點吃的來給我們。她說:“如果在外面工作得不好就回來,反正一家人添碗添筷子。”

我發現母親變了,以前她總是鼓勵我們要好好工作,我們長年累月不回家她從來就沒有責備過我們。每當她想我們的時候她就帶上點家鄉特產到單位上來,每次看到我們把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她就心滿意足地回家了。母親是一個堅強而通情達理的人,她一輩子寧願苦了自己也不願給子女增添任何負擔。如今,我每次看望她之後要回廠,她都是那樣的依依不捨,甚至對我將要離開她而感到失望。我知道,這是因為她雙目失明已失去了自立的能力。每當此時,我的淚就往心裡流去。

我嘗試著把母親接到新餘來住,因為妹妹和我都在新餘,兩家人照顧一個人應該沒有問題。第一次把她接來是2014年的5月份,當天下午我牽著她的手陪她下樓去散步,她的手冰涼冰涼的,我帶她沿著小區的綠化帶慢慢地走著,她用手緊緊地捏住我的手掌全身打著哆嗦,害怕我會把她拋棄似的。沿小區兜了幾圈以後,她的手才有點暖和,身體也不顫抖了,好像我已經通過了考驗值得她信任了。這時我要接個電話,妻子準備替換我陪她,可母親卻死死地抓住了我的衣服,不讓我完全脫開她的手,妻子說母親有排外思想,我點頭承認。這一次她在新餘呆了不到一個月就鬧著要回家,因為她知道,我幾乎每天都在上班,,妻子和我妹妹只有週六、週日才休息,平時只能靠我妹夫照顧她,她不願給我們增加麻煩。

第二次是在2015年的5月份。為了能夠留住母親多住一段時間,我提前在客廳裡裝了臺櫃式空調,我和妹妹輪流帶她,儘量不要讓母親發現我們工作太忙。我們經常帶她去散步,或到街上買小吃,或到郊外看風景,她雖然兩眼漆黑,但她的嗅覺和觸覺特別敏感,我們每次帶她出去她都玩得很開心,但,兩個月後她還去世了。

因為母親年齡大了,生了一場大病,後來病情加重了,沒幾天就去世了。我有時候想起母親,我還會掉眼淚。











平凡的農夫


你母親50歲就孤獨了?那是她沒事做的原因。

我不贊同孩子陪母親,因為50多歲的母親,孩子20多歲,正是幹事業壓力大的時候,哪有時間陪母親。還是讓母親培養興趣愛好吧!現在老年大學有各種班,公園裡免費的活動也不少,讓你母親參與進去,結識新朋友,生活充實快樂,你也放心,才能安心工作。還可以繡十字繡,織毛衣打發時間,好多事都可以使50多歲的母親不孤獨。

我媽年輕時縫紉活、地裡的活都是能手,50多歲時開始哄孫子,孫子上高中後她就開始失眠,整天想著睡覺的事,失眠越來越嚴重,各種中醫藥都吃過不管用。我覺得她心裡不靜,整天閒著沒事幹,但快80了又幹不了其他的。所以無論男女在退休之前一定要培養一個興趣愛好,好好享受老年生活,別給孩子添麻煩。


行攝時光


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是一個孝順的孩子,深知失去父親後,母親面臨一個人的孤獨,心中不是滋味




我知道的一個姐妹,她丈夫四十多歲患癌去世,她自己默默地帶著孩子們往前過,還好兒子已結婚生子,女兒也即將大學畢業,當時兒子還不能挑起家庭重擔,還得她操持著家中的一切。他們夫妻感情很好,丈夫的離世讓她整天昏昏沉沉、眼裡時刻噙著淚,就懼怕漫長的黑夜,一宿宿睡不著,開一整夜的電視盼天明,只有白天帶帶孫子、不停的幹活才能暫時忘掉傷痛。這就是一個母親孤獨受傷的心。失去丈夫的女性往往受到歧視,這給她們本來就已冰冷的心再覆蓋一層霜




一晃七八年過去了,女兒也已出嫁,孫子也長大,她一個人住在老家空蕩蕩的大院子裡,已沒有眼淚,只剩下冷清和孤獨


再溫馨的親情也替代不了夫妻之間的那份感情。我們只能盡最大努力鼓勵母親做她感興趣的事,給予家庭的溫暖,讓她多和孫子在一起擁有天倫之樂的時光,淡化母親內心的孤獨


最主要的還是作為母親自己內心要強大起來,絕不能活在別人世俗的眼光裡,不再唯唯諾諾、怕前怕後,靜下心給自己找個方向,因為五十多歲的年紀不算老,讓自己有事幹、動起來、充實起來。如果真能碰上一個讓你心動的人,去談一場忘年戀也未嘗不可。活出精彩、活的漂亮才讓人羨慕!



深秋楓葉林aa


五十多歲的女性,有工作的五十五歲前還在崗,退休後,有兒有女的正是忙的年代,要麼幫兒女做飯,要麼照看孫子外孫,買菜、做飯、洗衣、打掃衛生,一天忙到晚,根本沒有時間“寂寞”。一般到了六十多歲,孫子外孫上幼兒園或小學了,才有時間休息一會兒。如果不帶小孩,閒得無聊,還真有些寂寞。不妨幫她找一些愛好的玩:出門找朋友們聊天、打牌、遛狗,看電視、玩手機抖音、養花、練書法、寫文章、跳舞、散步。身體好有興趣的可以謀求第二職業。或者旅遊觀光。



漢江庸叟


提供兩個辦法給你參考:

1.給你母親找一個聊得來的伴兒。人是社交動物,需要和別人有互動。哪怕是吵架,那也算互動。如果長期一個人獨處,不與外界來往溝通,恐怕會悶出心理疾病。

如果這個不符合你的現實的話,那麼可以試試第二種方法。

2.不知道的母親會不會玩手機。比如說我的母親,以前不會玩手機的時候,天天在家裡胡思亂想,還有事沒事打電話給我們吐苦水,整個一怨婦。現在學會了玩手機,發現了各種新奇的玩意兒,根本就沒時間管束我們了,她整個人也開心很多。我身邊有一個朋友他說他的爺爺八十多歲了,前幾年身體不好,別人都以為他命不久矣了。結果,他給他爺爺買了部手機教他玩手機,玩平板,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他爺爺每天樂呵呵的,病好了,走路也利索了。玩手機玩的不亦說乎。

所以,可以教你的母親玩手機,手機裡面是很廣闊的天地的。

或者,讓你的母親培養一個興趣愛好,去學跳舞,學畫畫等等,這些都可以讓她一步步邁入社交圈。相信可以幫助緩解孤獨。

人之所以寂寞空虛,無非就是閒得慌,又胡思亂想。

忙起來吧!找點事做。


嬋兒說


單從問答題字面來看,這是一個孝順孩子的提問。我是“綠遍天涯”,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但願能幫到你。

在今天,五十多歲的母親,年齡不算大。這個年齡,已成大事的女性不少,才開始做大事的女性也不少。現在,只說最普通的身邊人。我身邊大多數這個年齡的人,一般都是帶孫子或外孫。天性活潑的孩子,攪得大人手忙腳亂,大人也在忙綠中享受天倫之樂,少有孤獨。

“孤獨”,無論是精神上的還是身體上的,都是“閒”的。忙到精疲力盡,只想休息的人,是不會感到“孤獨” 的。我建議,五十多歲的母親,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生活,若身體還好,又沒有特殊的愛好和很好的事業,最好 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自己“有用”。這一方面體現自己的價值,另一方面在做事中,可以不斷提高自己,能體會進步的快樂。

最靠譜的是做法是幫助五十多歲的媽媽讓她自己覺醒,自覺自願投身於要做的事情中去,說不定一不小心就成功了呢?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事還是有的。想想都快樂,更不用說緩解孤獨了。

不妨試試。


綠遍天涯



用戶3421057195274


50多歲的母親就要靠子女的安慰來緩解孤獨嗎?我覺得如果這樣是這位母親缺乏心理健康的表現。

現在50多歲的人應該都是受過教育的,在這個年紀應該也還是有學習能力的。現在網上資訊這麼發達,也許這位母親剛退休,時間充裕,正好通過學習來彌補年輕的時候想做而沒有條件完成的事情呀!

我的一個朋友,她的心願就是退休以後學習彈鋼琴。她從小就喜歡看別人彈鋼琴,但小的時候家裡沒有條件滿足她,現在,她從網上下了教程,買了鋼琴,她說人生要有儀式感,退休的時候希望能給我們彈上一個完整的曲子。

我還知道有個人,55歲退休以後開始環遊世界,同時學習攝影。現在也不過才兩年多的時間,她的風光攝影都可以達到作品的級別了。

年齡不是問題,心態才是。喜歡小孩子的就去帶孫子,不想再為子女付出的就為自己活。學習新的技能,以開放的心態去交新的朋友。幸福需要自己去踐行,享受幸福的當下,開創幸福的未來。如果整天想著掛在子女身上,彼此都是負擔。

作為子女,更應該鼓勵母親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新生活。因為年輕一代有自己的人生,每個人屬於自己的人生都只有一次。你應該做的是幫助母親學習如何建立自己的人生。


瀟瀟雨810


有你才不孤孤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