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有兒子和沒兒子,晚年有區別嗎?75歲的老人,含淚說出一個事實

作者丨池魚

圖片丨網絡

01

下一代的意義,不僅是傳承,更是一種寄託和依靠。

每個人的一輩子,如同這大千世界的一花一草,經歷過春天的發芽,夏天的蓬勃,秋天的蕭條,最後到達冬天的隕落。

這是大自然的規律,誰也無法避免。

而人總是害怕面對這樣的情況,也害怕老無所依,一個人老來的形單影隻,是這個世界上最孤寂的事吧。

當生命走到了那一刻,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我聽母親講過這樣一件事。

老家有一對老夫妻,年輕的時候很是重男輕女,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總是認為養兒子才能真正防老,而女兒卻終究是要嫁人的。

如果女兒嫁了人,那終究會是別人家的人,心也不可能會留在這個家,所以他們一直都想要一個兒子。

有兒子和沒兒子,晚年有區別嗎?75歲的老人,含淚說出一個事實

但是偏偏自從結婚以後,他們生了好幾個孩子,一直都是生的女兒,夫妻倆不死心,生到第七個孩子的時候,總算是個兒子。

那個時候的農村,家家戶戶條件都不好,要是孩子多,所以吃不飽是正常的事。

但不管條件再是不好,夫妻二人卻也從來不肯虧待自己的兒子,兒子要買什麼吃什麼,都儘量滿足,可以說是被寵上了天。

但是,最後當他們開始老了以後,卻並沒有享到兒子的福。

他們的兒子雖說後來日子過得不好不壞,也搬去了城裡面,只是拒絕兩個老人跟著去住,原因是妻子不同意。

老人的六個女兒,雖說不會不管爸媽,但也因為父母一直以來的偏心,頗有不滿,只願意回去看她,卻不願意把老人接走。

後來,大家商量說把父母送去養老院,畢竟老家現在太荒涼,大家都搬出去了,要是真出個什麼事,可能一時半會都沒人知道。

有兒子和沒兒子,晚年有區別嗎?75歲的老人,含淚說出一個事實

02

這個提議出來的時候,老人的兒子建議說,最好這筆錢大家7個人平攤,這樣每個人都能少一些壓力。

但是老人其她女兒不同意,認為他們並沒有得到過父母的任何好處,從小到大都被忽視,而弟弟得到的好處最多,自然應該他一個人要出一半。

老人的兒子認為自己吃了虧,不同意。

其實,要真是平攤的話,每個月下來的錢也不多,但就是各自站在不同的立場,無法達成一致,這事不了了之。

老人最後和她的老伴是相繼在老家去世的,他的老伴先走,最後老人走的時候,的確沒人知道,突然發病,要是有人在的話,立馬送醫院應該能救回來。

可惜的是,直到第三天,老人有個女兒給家裡打電話,一直沒人接,心生擔憂,這才開車趕回去,人已經走了。

別人說起來不免唏噓,老人這麼多子女,最後竟然是以這樣的方式離開。

原本按理來說,他的晚年應該是比較幸福才對,至少應該是衣食無憂,壽終正寢。

其實,像這種認為一定要養兒子才能防老的思維,不說以前,放到現在也依舊存在,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重男輕女的例子。

這裡有一個問題:有兒子和沒兒子,晚年真的有區別嗎?

我想,在那些有著重男輕女想法的人看來,認為必定是有區別,只有兒子才能保障老來以後的生活,給未來一個依靠。

而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有多少抱著這樣想法的人,最後被現實打臉了。

其實,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一個關鍵的問題,重要的不是有沒有兒子,這和老來的幸福沒有根本的關係。

有兒子和沒兒子,晚年有區別嗎?75歲的老人,含淚說出一個事實

03

那重要的是什麼呢?

另外一個老人,也用他和家裡一個親戚的例子,告訴了我答案。

這個老人的親戚,是他的一個表哥,年紀比他大4歲,老了以後他時常瞞著家中的兒女接濟一下對方,因為表哥生活得一點都不如意。

他們都是4個孩子,老人是3個女兒一個兒子,他表哥是兩個女兒兩個兒子。

他說,表哥的4個孩子,最後因為父親的養老問題吵得不可開交,人年紀大了,做事也不那麼利索,誰都想甩開這個燙手山芋。

甚至當著父親的面,孩子們也不曾避諱過什麼,這個說去他家不行,那個也說不方便,女兒推兒子,兒子裝傻不說話。

作為父親,他並不傻,明明白白看清自己此時的位置,不免感覺心寒。

有時他們聊起來,對方會很羨慕他,因為老人的4個孩子,一個比一個孝順,他們都提過可以要老人去自己家裡,不過老人不願給他們添麻煩。

最後,大家一起給他重新租了一個門市。

在一個比較僻靜的路上,平時不吵,老人也不用爬樓梯,離每個孩子都不遠,只要工作不忙,大家經常聚在老人家的門市上聊天,有時3個女兒天天來。

她的二女兒擔心老人一個人做飯會敷衍,經常在家給他做愛吃的東西,用保溫盒送過來。

兒子工作忙,來得少些,但錢花得最多,說姐姐們照顧得多,時常給各家買東西,大家從未因為老人養老問題有過爭執。

作為兒女,他們唯一遺憾的都是:母親走得早,沒有享到什麼福。

75歲的老人,其實以前也有點重男輕女的想法,只是偏心不那麼明顯,再加上他的老伴是個知書達理的人,比較一視同仁。

他很感謝自己的老伴,因為有她的教育,所以才有了現在4個孩子的現狀,和他寧靜恬淡的晚年。

他含淚說出一個真相,晚年有兒子和沒兒子,其實區別不大。

因為到了最後,每個孩子都在為他的幸福晚年作出貢獻,兒子不是他唯一的依靠,女兒也不是。

有兒子和沒兒子,晚年有區別嗎?75歲的老人,含淚說出一個事實

04

真正區別開晚年的:

是你的孩子們,你曾經給了他們怎樣的家庭教育,最後讓他們成為怎樣的人,擁有怎樣的品行?

孩子的品行是否過關,才是一切的關鍵。

不然的話,養育再多的兒子,如果教得不好,長大以後任性自私,萬事只顧自己,親人之間只有攀比沒有團結,最後也是一場枉然。

老人的4個孩子,在他老伴的教育下,從小就互幫互助,長大以後也是如此,你有困難時我拉你一把,你有事時我也不會置之度外。

所以,他們都有著“大家”這個概念。

認為我們這個“大家”好,每個小家才能好,自然也不會去小事上斤斤計較,去在意誰家吃了虧,誰家賺了之類的問題。

再者,他每個孩子也都過的不錯,是家裡的老三先做生意,最後把所有人都帶進了行。

而他表哥家的孩子,並不是這樣。

親兄妹之間,經常鬧不愉快,概括起來就是:你過得比我差,有些瞧不起;你過得比我好,心裡也會嫉妒。

所以,就連在贍養父親的問題上,也要去追究利弊得失,不允許自己虧一絲一毫。

總而言之,只要孩子有孝順的心思,不管兒子還是女兒,都一定會竭盡全力讓父母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而作為父母,孩子的成才不能完全用長大以後賺了多少錢來衡量,而是他最終成為怎樣的一個人,一個善良明理的人,日子也不會過得太差。

孩子的品性,才和父母的晚年息息相關。

-END-

丨想讓你知道很多道理,也能過好這一生。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