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肩袖損傷的診斷

肩袖是包繞在肱骨頭周圍的一組肌腱複合體,形成一個類似於“袖口”狀的結構,如圖1所示。前方為肩胛下肌腱,上方為岡上肌腱,後方為岡下肌腱和小圓肌腱,這些肌腱將肱骨頭穩定於肩胛盂上,對維持肩關節的穩定和肩關節活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肩袖的運動功能主要通過兩對力偶完成:肩胛下肌VS岡下肌、小圓肌;岡上肌VS三角肌。


(1)肩胛下肌VS岡下肌、小圓肌

肩關節前方的肩胛下肌與後方的岡下肌、小圓肌形成一對力偶,該力偶能夠將肱骨頭固定於肩胛盂上,維持肩關節的穩定性,同時可以完成肩關節的旋前與旋後運動。


肩袖損傷的診斷

(2)岡上肌VS三角肌

單純依靠三角肌的外展提拉作用,無法完成肩關節外展運動。岡上肌的作用力有向下方向的垂直分解力,該力能夠下壓肱骨頭,為肩關節外展提供支點,使得肱骨能夠圍繞該支點完成外展運動。


肩袖損傷的診斷

肩袖損傷的機制

肩袖損傷機制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有明確的外傷史導致肩袖發生急性撕裂;第二類是慢性退變性改變,此類臨床最為常見。下面重點介紹慢性退變性肩袖損傷的發病機制。

肩關節前屈、外展時,肱骨大結節與肩峰前三分之一、喙肩韌帶和肩鎖關節發生撞擊,導致肩峰下滑囊炎等退變性改變,日積月累逐漸發展為肩袖撕裂。

根據此理論可以對肩峰形態進行劃分,拍攝肩胛骨Y位影像:

  • I型肩峰下表面平滑;
  • II型肩峰下表面為弧形;
  • III型為鉤形肩峰。

在肩峰撞擊這一始動因素下,隨著患者年齡增長,肩袖組織退變,日常上肢上舉動作過多等導致肩峰撞擊次數增多,最終導致肩袖損傷。


肩袖損傷的診斷

肩袖損傷的臨床表現

外傷導致肩袖撕裂的患者一般均有明確的外傷史。而慢性退變性肩袖損傷的患者,其年齡較大,多為勞損性退變導致的損傷,患者肩關節功能障礙及疼痛症狀一般持續時間較久。患者最典型的兩個臨床表現是“疼痛”+“力弱”。患者主訴肩關節疼痛劇烈,疼痛區域集中在肩峰前外緣、肱骨大結節區域。患者力量減弱同時表現為耐力較差,如無法長時間維持上肢上舉動作等。


肩袖損傷的體格檢查

(1)疼痛弧

疼痛弧是肩袖損傷患者的臨床表現之一。患者肩關節外展至60-120°時會出現明顯疼痛表現,繼續外展超過這一角度範圍時,疼痛消失。出現該表現的原因是,在肩關節外展至60-120°範圍時,肱骨大結節與肩峰發生撞擊產生疼痛,繼續外展超過這一角度範圍時,肱骨大結節不再與肩峰發生接觸,疼痛消失。

肩袖損傷的診斷

Neer徵

檢查者一手固定肩胛骨,另一手保持肩關節內旋位,使患者拇指尖向下,然後使患肩前屈過頂,如果誘發疼痛,即為陽性,機理是人為的使肱骨大結節與肩峰前下緣發生撞擊,從而誘發疼痛。


肩袖損傷的診斷

岡上肌抗阻試驗-Jobe’s試驗

上肢外展90°前屈30°拇指向下,上肢位於肩胛骨水平,類似於倒水杯動作,故該試驗又名空杯試驗,檢查者用力向下按壓上肢,患者抵抗,與對側相比力量減弱或者患者出現疼痛,提示肩袖病變或者岡上肌腱病變或者撕裂。

肩袖損傷的診斷

落臂徵

將患者患肢被動上舉,然後令其緩慢放下,如果不能慢慢放下,出現突然直落到本側,為本試驗陽性,說明岡上肌腱完全撕裂。

外旋抗阻試驗

患者肩關節處於內收位,屈肘90°,肘部處於體側並夾緊,讓患者抵抗阻力將雙肩外旋(如圖8所示)。如力量明顯減弱即為陽性。提示岡下肌和小圓肌肌腱損傷。

肩袖損傷的診斷

Lift-off試驗

患者將手背置於下背部手心向後,囑患者將手抬離背部,檢查者給予抵抗阻力,不能完成動作為陽性,提示肩胛下肌損傷。


肩袖損傷的診斷

壓腹試驗

患者將手置於腹部,手背向前,屈肘 90 度,肘關節向前。檢查者將患者手向前拉,而囑患者抗阻力做壓腹部的動作。患者在將肘向前時不能保持手壓腹的力量或肩後伸則為陽性,提示肩胛下肌損傷。


肩袖損傷的診斷

肩袖損傷的輔助檢查

(1)X線檢查

可見到大結節硬化,肩峰前緣骨贅囊性變,肩峰、肱骨頭間隙變窄等表現


肩袖損傷的診斷

MRI檢查

進行MRI檢查時,尤其要注意MRI掃描切割平面的確定,應該選擇斜矢狀位(垂直於肩胛骨平面)及斜冠狀位(平行於肩胛骨平面)進行切割,這樣才能完整的顯示岡上肌腱、岡下肌腱。尤其要注意觀察T2壓脂像,該顯像序列對於觀察肩袖損傷最為重要。

肩袖損傷的診斷

肩袖損傷的MRI表現主要有三點:①信號增高;②肌腱厚度增粗;③肌腱連續性中斷。以上三條只要出現一個,就可以確定有肩袖撕裂的MRI表現

肩袖損傷的診斷

CT肩關節造影檢查

CT肩關節內造影檢查適用於MRI檢查禁忌的患者,該方法向關節腔內注入造影劑,如岡上肌腱存在全層撕裂,則表現為斷裂部位造影劑充盈缺損。但注意該方法只能顯示肩袖全層撕裂,對於部分撕裂,則可能造成漏診。


肩袖損傷的診斷

肩袖損傷與肩周炎的鑑別診斷

臨床診療中,肩袖損傷患者極易被誤診為肩周炎進行治療。下面列舉兩者的鑑別診斷要點:


肩袖損傷的診斷

其中最重要的鑑別點是活動範圍,肩袖撕裂患者其肩關節主動活動受限,被動不受限;而肩周炎患者其肩關節活動範圍主動、被動均明顯受限。尤其需要注意肩關節的外旋活動,如患者肩關節外旋活動正常,則基本可以排除肩周炎。

肩袖損傷的診斷,要結合患者症狀、體格檢查和影像學結果進行綜合診斷,一定要注意對患者肩關節主動、被動運動範圍的檢查,切勿將肩袖損傷誤診為肩周炎,延誤治療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