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財富自由度,取決於你對世界的理解深度

正和島


財富自由度,取決於你對世界的理解深度


今天分享的出自一位非常著名的硅谷投資人,他的名字叫做雷·達里奧(RAY DALIO)。

他是橋水資金的創始人,橋水資金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對沖基金之一,管理資金規模超過1600億美元,而雷·達里奧的個人資產高達184億美元。

2015年年底,橋水基金超越了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成為了為投資者賺錢最多的基金。從1975年起累計為投資者賺了超過450億美元,創下世界紀錄。

這還不算什麼。

2008年,眾多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在金融旋渦中倒下,而雷·達里奧卻成功預測了這次金融危機,帶領橋水基金安然度過了這場浩劫。

2018年,對沖基金的平均跌幅為6.7%,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4.4%。而橋水基金呢?在市場一片蕭條的情況下,它居然實現了14.6%的巨大漲幅。

雷·達里奧是怎麼做到的?

答案可能就在這個視頻裡。

雷·達里奧說:經濟就像一部簡單的機器一樣運行,但很多人不知道這一點。

他對經濟的理解也許比其他任何人都更透徹。

財富自由度,取決於你對世界的理解深度

雷·達里奧這個名字,也許你沒有聽說過,但是你一定聽過他寫的一本超級暢銷書,叫做《原則》。

《原則》的中文版在中國已經賣出去超過100萬冊,這本書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

但相比於《原則》,達里奧的這段視頻更加震撼我。

所以今天,我忍不住要把它分享給你。我建議每個人都要完整地看一遍,每個人都要看,一定要看完,並且一定要把每一段都看懂。

只要你看懂了這段視頻,你就能理解到底什麼叫做經濟。

看完這段視頻只需要花費你30分鐘,但是它也許會影響你的一輩子。

▼點擊看視頻: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


看完視頻之後,可能你會有一些不太明白的地方,沒關係,這很正常。

我挑出了視頻中幾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為你做一些解釋和說明,試圖給你講明白它們到底是怎麼回事。

財富自由度,取決於你對世界的理解深度

商業的本質是交易

交易這個概念,在商業和經濟學中都非常重要。

商業和經濟學有很大不同。商業是從下往上來看世界,而經濟學是從上往下來看世界。什麼意思?

換句話說,商業是從微觀來看宏觀,而經濟學是從宏觀來看微觀。

我們經常說,商業的本質是交易。為什麼?

因為沒有交易,就沒有商業。你生產的產品再好,你種的玉米再好吃,如果不跟別人進行交易,就不會形成商業。

當你拿著自己的玉米,去跟另外一個養羊的人交換,這個時候才會形成商業。

因為一旦交換,就涉及到我用多少玉米才能換你的一隻羊呢?這是商業中的定價問題。

再往後,換了我的玉米的那個人,他會不會吃飽了之後,又有能力去養更多的羊,然後再拿羊去換別的東西呢?這就環環相扣,形成了更多的交易。

有交易就會產生交易成本,有交易才會形成商業。

所以,商業的本質是交易。

商業的視角非常微觀,就像是站在“原子”層面來看世界。

那什麼叫做經濟?

雷·達里奧在視頻中講到,經濟是由所有市場中的全部交易構成。


我覺得這句話說得特別好,因為它非常符合商業的視角。為什麼?

你站在經濟學的宏觀角度,從上往下看,你看到的只是一片江河湖海,你是看不到“原子”層面的。

而雷·達里奧對於經濟的定義,直接從上往下,一直看到了“原子”層面。

宏觀來看,經濟是所有市場中的全部交易,而微觀來看,商業的本質是交易。

所以雷·達里奧說,理解了交易,就理解了整個經濟。

雷·達里奧是個真正的商人,他是投資家,是創業者,他不是經濟學家,所以他能夠站在商業的角度來看待經濟,也因此能夠看得更透徹、更深刻。

財富自由度,取決於你對世界的理解深度

貨幣 + 信用 = 支出總額

雷·達里奧在視頻中說,貨幣 + 信用 = 支出總額。

看到這兒你也許會覺得困惑:貨幣可以當作支出我理解,可是為什麼信用也可以當作支出呢?

簡單來說,貨幣,是你今天已經擁有的財富;而信用,是別人相信你未來可以擁有的財富。

所以信用和貨幣一樣,其實都是財富。

貨幣是你今天的財富;而信用是你未來的財富。

今天的財富,加上未來的財富,就是你的支出總額。

為什麼信用是未來的財富?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今天去吃飯,刷了信用卡,在刷卡時,你吃飯的這筆錢其實並不存在。你需要等到月底發工資,才能把這筆錢還上。

你現在沒有這筆錢,但你刷信用卡就先把飯吃了,你看,你就拿未來的財富買了今天的東西。

那你今天其實並沒有掏這筆錢,餐廳為什麼還願意讓你刷卡呢?

是因為銀行會先把這筆錢墊付給餐廳。

那銀行為什麼會把錢墊付給餐廳呢?

是因為銀行相信到了月底你會把這筆錢還上的。銀行對你的相信,就是你的信用。

所以信用是未來的財富。

貨幣是今天的財富,信用是未來的財富,今天的財富加上未來的財富,就等於你今天可以支出的總額。

這句話非常重要,理解了這句話,後面的很多疑惑你就能迎刃而解。

財富自由度,取決於你對世界的理解深度

支出總額 / 產銷總量 = 價格

視頻中提到,支出總額 / 產銷總量 = 價格。

站在宏觀的角度來看,支出總額是你一共花了多少錢,產銷總量是你一共買了多少商品,二者一除,就是商品的平均價格,這是一個統計學的概念。

站在微觀的角度來看,比如你今年的支出總額,總共買了兩輛自行車,那麼二者一除,就是一輛自行車的價格。

所以價格,可以是個微觀的概念,也可以是個宏觀的概念。

財富自由度,取決於你對世界的理解深度

金融資產

視頻中說,人們可以用貨幣和信用來交換商品、服務、和金融資產。

什麼是商品?

“邊際時間成本”越低的東西,就越是商品。

什麼是邊際時間成本?

邊際時間成本,是指每多生產或者每多賣一件商品,所帶來的總時間成本的增加。

比如,《5分鐘商學院》的音頻課程是商品。

因為它的“邊際時間成本”為0,也就是說,每多賣出一份《5分鐘商學院》,我並不需要因此多花任何時間。

那什麼是服務?

“邊際時間成本”越高的東西,就越是服務。

比如,理髮就是服務。

假如你給一位客人理髮,所需要花費的平均時間是1小時。你每多給一位客人理髮,都需要多花費1小時。

理髮的“邊際時間成本”很高,因此,理髮是服務。

那什麼是金融資產?

金融資產,其實就是你買了一種未來別人要給你錢的權利。

比如,你買了一支債券。在未來,別人需要將你買債券的錢,連本帶利地還給你(當然,這個利息也可能為負)。

比如,你買了一支股票。在未來,別人需要將你買股票的本金和收益(也可能是虧損),一起還給你。

所以,金融資產,其實就是一個未來可能獲得財富的機會。

金融資產是有風險的,因為在未來它有可能會虧損。它跟商品和服務不同,你買的金融資產,只有在未來才能獲得,而你今天買的是一個有風險的增值權利。

財富自由度,取決於你對世界的理解深度

中央政府和中央銀行

不管是個人、企業、銀行,還是政府,他們都需要發生交易,都需要用貨幣和信用,來交換商品、服務和金融資產。

在這中間,政府是最大的買方和賣方,而政府有兩個組成部分:中央政府和中央銀行。

中央政府有兩種很重要的行為,一種是收稅,一種是花錢。

而中央銀行可以通過調整利率和發行貨幣,來控制經濟中的貨幣和信貸的數量。

我們剛才說,貨幣和信用都可以用來買東西。

中央銀行通過發行貨幣來控制市場上貨幣的總量;通過調整利率來控制市場上信用的總量。

比如,中央銀行將利率調高,借錢的人覺得自己還不起,於是就不借錢了,這就會導致信貸的數量變少,那麼市場上能用來支出的“信用”就會變少。

所以,中央銀行可以控制經濟中的貨幣和信貸的數量,從而影響整個經濟市場。

財富自由度,取決於你對世界的理解深度

信貸

信貸是整個視頻中最為重要的概念,因為它推動了各種各樣的經濟週期。

那麼到底什麼叫做信貸?

從本質上來說,其實信貸跟買賣沒有任何區別。

貸款人和借款人,與在市場進行交易的買方和賣方沒有兩樣。

貸款人把錢借給借款人,就相當於貸款人拿貨幣去購買了一個未來可能獲得收益的金融資產。

如果借款人保證償還債務,而貸款人相信這一承諾,信貸就產生了。

信貸一旦產生,就憑空創造出了貸款人的資產和借款人的負債。

等到借款人未來償還了貸款,並支付了利息,這些資產和負債就會消失,這筆信貸,或者說這筆交易才得以完成。

那為什麼信貸這麼重要?

因為借款人一旦獲得了信貸,就相當於獲得了更多的信用,他就可以用信用——也就是未來的錢去買東西了。

一旦你能用未來的錢來參與今天的購買,你的消費總額就提高了。比如,你本來只有2塊錢,現在你用信用又借到了1塊錢,那麼你本來只能用2塊錢來消費,而現在你可以用2+1=3塊錢來消費了,你的支出總額就提高了。

而支出是經濟的驅動力,因為你的支出就是別人的收入。

財富自由度,取決於你對世界的理解深度

你的支出就是別人的收入

為什麼說你的支出就是別人的收入?

當你的支出從2塊錢變成3塊錢的時候,那麼就一定有一個人本來能賺2塊,而現在能賺3塊了,他的收入也就從2塊錢變成了3塊錢。

他的收入一旦從2塊錢變成3塊錢,那麼他可以支出的錢也同時從2塊錢變成3塊錢,同樣的道理,那就又有另外一個人本來能賺2塊,而現在能賺3塊了,那這個人的支出也同時從2塊錢變成3塊錢……

以此類推,這樣環環相扣,就因為最初一個人1塊錢的信貸,導致最終在整個經濟中,每個人賺的錢都多了1塊,同時每個人的支出也多了1塊。

這聽上去非常神奇,就因為一個人借了1塊錢,而最終每個人賺的錢都多了1塊。

你知道,在計算GDP(國內生產總值,一定程度上代表某個國家經濟的繁榮程度)的時候,需要考量4個比較重要的參數,一個是消費,一個是投資,一個是政府購買,還有一個是淨出口。

消費、投資和政府購買,這都屬於支出。支出總額來自於每一筆交易。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假如過去大家都以2塊錢進行交易,4個人之間發生了3次交易,那麼過去的支出總額就是2*3=6塊錢。假設沒有淨出口額,這個時候的GDP就是6塊錢。

現在有一個人借了1塊錢,所有人的支出都因此變成了3塊錢,那麼現在的支出總額就是3*3=9塊錢。GDP就變成了9塊錢。

就因為1塊錢的借貸,GDP就從6變成了9,1塊錢的借貸撬動了GDP乘數級地增長。

所以,通過借貸可以放大信用,就可以刺激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理解了這一點,你才能理解後面週期的概念。

財富自由度,取決於你對世界的理解深度

週期

什麼叫週期?

剛才我們說到,人們可以用貨幣和信用來交換商品、服務、和金融資產。

貨幣,是今天的財富;信用,是明天的財富。

所以換句話說,就是人們可以用今天的財富和未來的財富去消費。

但是,未來的財富今天還不存在,而你居然能用它買東西,這是因為別人相信你未來會創造出來再還給他。這也就意味著,你今天所買的東西其實多於你今天所創造的財富。

今天你還沒有把未來的財富創造出來,你就已經提前消費了。

而如果你用未來的財富提前消費,那總有一天,你就必須通過生產出商品或者服務,跟別人交易創造出財富,來把提前消費掉的還清。

長遠來看,你的消費一定要等值於你所創造的財富。不然你買的東西是從哪來的呢?

而借貸,讓我們今天的消費大於我們今天創造的財富。

在剛才的例子中,因為1塊錢的借貸,GDP就從6塊錢變成了9塊錢。有了借貸,GDP就會進入一個正向循環,開始乘數級地增長,這個時候經濟就會迅速上升。

可是,到了你需要還清債務的那一天,你今天的消費就要小於你今天創造的財富,這個時候你就會變得非常緊張,開始入不敷出了,

怎麼辦?你就會減少消費,不怎麼買東西了。

但是你要注意,你的支出就是別人的收入,你一旦不怎麼買東西,別人的收入就變少了,別人收入變少了,那他也不敢買東西了,他不敢買東西,另外一個人的收入就也變少了,另外這個人就也不敢買東西了……於是就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經濟開始快速下跌。

直到所有的負債都還清了,大家才又重新建立起信心開始借貸,經濟就會又開始增長,進入到一個新的週期。

所有曾經的負債,都要通過未來的創造彌補回來,明白了這一點,你就會明白經濟週期的必然性。


財富自由度,取決於你對世界的理解深度

去槓桿化


明白了借貸和週期,你就會明白,經濟的發展和衰退,不是取決於人們多麼善於創新和勤奮工作,而是主要看信貸的總量。


而信貸的總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受到中央銀行控制的。


剛才我們提到,中央政府有兩個職能,一個是收稅,一個是花錢。稅收是收入,政府有了收入就會把它支出,也就是產生了購買,產生購買就能刺激整個經濟的發展。


而中央銀行,可以通過調整利率來調整信貸的規模,可以通過發行貨幣來控制貨幣的總量。


一旦經濟到了衰退期,大家開始不借錢了,怎麼辦呢?


中央銀行就會開始降低利率,降低利率之後大家借錢的成本降低,有一些人就會又開始借錢,有人開始借錢,就會刺激經濟,經濟衰退的速度就會放緩一點。


可是,當經濟衰退到一定程度,利率都降為零了,人們還是不敢借錢。就像2008年的金融危機,美國的利率已經降為零,還是無法挽回經濟衰退的局面。


利率降到零,大家都不發生借貸,可以用來消費的信用就沒有了,這個槓桿就消失了,這個時候也就意味著,中央銀行利用利率來調整經濟的能力已經消失,這就叫做去槓桿化。


發生了去槓桿化,經濟開始迅速衰退,那怎麼辦呢?


問題的核心在於債務負擔過重,因此必須減輕債務。


這個時候只有四種辦法:削減支出、減少債務、財富再分配和發行貨幣。


削減支出是指,個人、企業、政府削減支出。這很容易理解,沒錢了你就少買東西。但是,這當然不是一件好事,為什麼?因為你一旦削減支出,別人的收入就少了,經濟就會進入惡性循環。


減少債務是指,通過債務違約和重組來減少債務。什麼意思?借款人還不起債務,貸款人就說,算了算了,你還給我一半吧,至少我還能收回一部分,債務就減少了。這個時候,大家還債的心理壓力就大大降低。


財富再分配是指,把富人的財富分配給窮人。沒有了借貸,窮人不敢借錢,而富人借不出去錢,怎麼辦?那就向富人收更多的稅,來分配給窮人,這樣窮人就能夠還清債務,從而使經濟進入到一個新的週期。


發行貨幣是指,央行印出更多的貨幣。印出更多的錢,然後大家拿這些錢去還債,這樣也可以清掉債務。


削減支出、減少債務、財富再分配和發行貨幣,本質上都是在減少債務,從而使經濟重新進入到正向循環。


財富自由度,取決於你對世界的理解深度

三個建議


在視頻的最後,雷·達里奧給我們提了三個建議:

1、不要讓債務的增長速度超過收入。

2、不要讓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生產率。

3、盡一切努力提高生產率。


具體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條一條來看。


首先,不要讓債務的增長速度超過收入,因為債務負擔最終會把你壓垮。


你的收入來自於你創造的財富。你創造的財富越多,你獲得的收入也越多。


一開始,也許你有很多收入,和一點點債務。


這個時候你覺得收入遠遠大於債務,這對你沒有什麼影響。


但是隻關注收入和債務的絕對值是不行的,你還要密切關注一個非常重要的數據:收入和債務的增長速度。


如果你的債務比你的收入增長速度要快,那你就要非常警惕了。


因為總有一天,你的債務會超過你的收入。


這個時候你沒有那麼多收入可以還掉債務,怎麼辦?


你可能就得被迫出售資產。


那如果你沒有資產呢?


那你就會失去信用,被列入信用黑名單,在未來的信用社會里,寸步難行。


中國剛開始改革開放的時候,有這麼一個段子。


中國人怎麼買房?


中國人買房的辦法,是存錢。


等80歲終於存夠了錢,買了房子,沒住兩天,就壽終正寢了…


那美國人怎麼買房呢?


美國人買房的辦法,是借錢。


剛工作就向銀行借錢買了房子,住了一輩子終於把錢還完了,然後壽終正寢…


聽完這個段子,很多人覺得,那我還不如像美國人一樣,借錢買房呢!好歹能住上幾十年。


但其實,這是有一個隱含前提的。


這個隱含前提就是,這個人一輩子創造的財富,要至少等於或者大於他所借的債務。


不然,就會出問題。


2008年的金融危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量本來可能買不起房子的人,向銀行借錢買房,背上了可能一輩子都還不起的債務。


所以,記住,不要讓債務的增長速度超過收入。


第二個建議,不要讓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生產率 ,因為這最終會使你失去競爭力。


這是什麼意思?


收入增長得快一點,難道不是好事嗎?


為什麼不能讓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生產率呢?


生產率的提高意味著什麼?


我舉個例子。


我一個人一年能養10只羊,隨著飼養技術和效率的提高,比如用更好的飼料,更工業化的方法等等,我終於在第二年可以養20只羊了。


這也就意味著,我的生產率提高了一倍。


生產率提高一倍,那麼理論上來說,我的收入也應該提高一倍,對不對?


但是,如果我的收入提高了不止一倍,假如提高了5倍。這意味著什麼呢?


這意味著,我處於一個泡沫裡面,那些多出來的收入,其實是不屬於我的。


我的生產率根本無法支撐我獲得這麼多收入。


終有一天,這個泡沫會破裂。


那應該怎麼辦呢?


降低你的收入嗎?你肯定捨不得對吧?


那你就一定要提高你的生產率。


這也是雷·達里奧給我們的第三個建議,盡一切努力提高生產率,因為生產率在長期起著最關鍵的作用。


你要讓自己真的能一年生產50只羊,這個時候,你才配擁有這筆收入。

不然,這筆收入早晚都要還給社會。


擁有財富最根本的辦法是什麼?


其實就是提高生產率。


記住,不要讓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生產率,並且盡一切努力提高生產率。


財富自由度,取決於你對世界的理解深度

最後的話


到這裡,視頻中的幾個核心概念,我都給你解釋完了,我們來簡單做一個小結。


1. 商業的本質是交易,而經濟是市場中全部交易的總和。


2. 商業是從下往上看,是從微觀來看宏觀;而經濟是從上往下看,是從宏觀來看微觀。


3. 那什麼是交易?


人們可以用貨幣和信用來交換商品、服務、和金融資產。這就是交易。


4. 貨幣 + 信用 = 支出總額。貨幣,是今天的財富;信用,是未來的財富。


5. 那如何提前獲得未來的財富?通過借貸。


6. 有了借貸,你的支出就會變多,而你的支出就是別人的收入,因此別人的收入就會變多;別人的收入多了,他的支出就多了,另一個人的收入就也會變多……於是進入一個正向循環。


所以當信貸參與到交易裡時,交易總額就會乘數級上升,經濟看上去蓬勃發展。


7. 可是,你借得越多,你未來需要償還的就越多,當你發現你需要償還的債務,大於你能創造的財富,你就會開始減少消費,你的支出就是別人的收入,你的消費少了,別人的收入就會減少,他們也會減少消費……於是就會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經濟開始快速下跌。


8. 經濟蓬勃增長+經濟快速下跌,這就是一個短期的經濟週期。只要信貸存在,就必然會有這個經濟週期。


這段視頻把經濟、金融、商業中幾個特別難理解的概念,用一整套邏輯串聯起來,把經濟運行的基本機制講得非常透徹。


我的這篇註解,不是為了把這幾個概念給你重講一遍,視頻裡其實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只是視頻受到時長限制,有些概念可能講得比較簡短,所以我把它拿出來幫你梳理一遍。


搞清楚這些基礎的概念,然後你再回去看視頻,也許就能完全看明白了。


對每一個人來說,理解經濟運行的基本機制都非常重要。你只有理解了這套機制,才能快速做出最正確的經濟決策。


經濟決策不僅僅包括投資、買房,也包括日常的每一筆小開支。當你理解了經濟運行的機制,就能夠更快、更多地積累自己的財富。


祝你在積累財富的道路上,早日獲得你想要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