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攀枝花市米易縣:濃墨重彩 擘畫業興村美人和“鄉村振興圖”

攀枝花市米易縣:濃墨重彩 擘畫業興村美人和“鄉村振興圖”

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新山村具有民族特色的迎賓節目表演。

攀枝花市米易县:浓墨重彩 擘画业兴村美人和“乡村振兴图”

米易縣城全景。曾仲文攝

攀枝花市米易县:浓墨重彩 擘画业兴村美人和“乡村振兴图”

米易縣稻菜輪作基地。

攀枝花市米易县:浓墨重彩 擘画业兴村美人和“乡村振兴图”

米易枇杷生態園。曾仲文攝

“計劃在這裡建一個公共服務站。”11月28日,攀枝花市米易縣攀蓮鎮賢家村黨總支書記肖祥順,向來考察的客商介紹村裡的發展規劃。賢家村是遠近聞名的康養旅遊村,已打造農家樂260餘戶,是米易縣鄉村振興的示範。

今年以來,米易縣被推薦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縣,被認定為全省鄉村振興規劃試點縣和重點培育縣、全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培育縣、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縣。多個榮譽訴說著奮鬥歷程。

聚焦鄉村振興重點任務,近年來,米易縣全力推進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集中攻堅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探索具有米易特色的鄉村治理模式,濃墨重彩地擘畫出一幅業興、村美、人和的“鄉村振興圖”。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夯實發展基礎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米易縣搶抓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省級現代農業重點縣政策機遇,推動農業提質增效。

在丙谷現代農業園區,萬畝稻菜生機盎然。番茄、辣椒、茄子等帶著“陽光味道”的特色蔬菜,從這裡銷往全國。2019年,全縣預計實現農業總產值26.19億元,同比增長7.1%,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突破2萬元。

打造現代特色農業基地,米易縣持續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分別在安寧河谷區、二半山區和中高山區推動稻菜、特色水果、烤煙等主導產業規模連片發展,構建立體農業格局。

“操作手機APP,可在線採集土壤溫度、溼度等信息,控制鋤草、剪枝、打藥、施肥、微噴等。”在草場鄉頂針村枇杷林,物聯網智能水肥藥氣動一體化系統吸引了前來考察的客商。

以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米易縣已投入1.3億餘元,建成組裝式冷藏庫138座、農產品機械化分級分選線3條,將新增農產品初加工能力26萬噸,特色農產品商品化初加工率預計可達85%以上,建成時光田園果蔬深加工廠,農產品加工產值預計將超過15億元。

按照全省“10+3”優勢特色產業佈局,米易縣建成縣級現代農業園區3個、市級園區3個,丙谷現代農業園區納入全省首批培育園區,果蔬分揀分級中心、農業科技創新孵化中心、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土地託管經營入股分紅等項目有序推進中。

產業升級促進品牌提升。“陽光米易”獲首批四川省優秀區域公用品牌稱號,全縣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66個,農產品品牌化銷售率超過80%。

同時,以現代特色農業為基礎,米易縣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已建成草場枇杷生態園、新山傈僳梯田、普威綠野花鄉等一批農文旅融合示範景區。

“五大行動”扮靚鄉村改善人居環境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米易縣累計投入3.79億元,開展垃圾治理、汙水治理、廁所改造、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等“五大行動”,扮靚美麗鄉村。

治理垃圾,米易縣採購發放垃圾收運車50輛,新建垃圾中轉站4座,配備保潔員884名,814個村民小組實現保潔員配備率100%,87個村垃圾處理率達100%,全面建立“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收儲運模式。

“有了垃圾收運車,我們都改掉了亂丟垃圾的毛病。”白坡彝族鄉油房村村民彭正發說。不久前,米易縣向部分鄉鎮分發第二批15輛農村垃圾收運車,提升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能力。

治理汙水,米易縣探索建立了“集鎮建汙水處理設施”“新村聚居點建人工溼地”“散戶推行廁汙共治”3種模式,全縣100%的鄉鎮有汙水處理廠,100%的行政村汙水得到有效治理。

今年,米易縣改造戶用衛生廁所10233戶,明確“四有一能”建設標準、3000元/戶資金補助標準,探索廁汙分離和廁汙共治模式,建成戶用衛生廁所4.6萬戶、農村公廁112個,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100%、公廁普及率100%。

變廢為寶,米易縣以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推進秸稈綜合利用,開展“誰生產、誰回收”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試點,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90%,建設132個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汙處理設施,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90%。

提升村容村貌,米易縣結合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編制印發經濟、適用、美觀的戶型圖兩套,供群眾選擇,並持續動員廣大群眾開展村莊清潔行動。

走進米易縣各鄉村,只見道路兩邊整齊有序,村民房前屋後乾淨整潔,時時聽鳥語,處處聞花香。

設“三會”“五員”建“四好村”培育鄉風文明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米易縣堅持傳承發展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持續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移風易俗需堅持,大操大辦使不得。”“關心集體心要實,公益事業應支持。”……走進米易各個鄉村,如此接地氣的村規民約隨處可見。

推動移風易俗,米易縣制定並推行了黨員幹部婚喪喜慶“十不準”和民族地區婚喪喜慶事宜八條村規民約,讓農村特色“九大碗”重回餐桌,讓環境衛生“七個好”成為習慣;持續開展“立家規、曬家風、家訓掛屋前”活動,集中打造鄉風文明示範點兩個,設立鄉風文明示範戶63戶;在12個鄉鎮建立了志願服務隊,在87個行政村設立志願服務站,示範引領好風氣。

形成好風氣,是米易縣建設“四好村”(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一個方面。2017年3月以來,米易縣制定了“四好村”建設實施方案,陸續在各村配齊“五員”,即黨風政風民風監督員、鄉村及農房建設規劃監督員、農業產業發展技術員、環境衛生保潔監督員及思想文化宣傳員。

此外,米易縣還組建了“三會”,即黨務村務財務事務監督會、鄰里互助會、紅白理事會;培育“四有”,即有特色產業、有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支部+協會+公司+農戶”產業發展模式、有農村電商服務站點。

由“三會”“五員”牽頭,米易縣持續開展村規民約、守法教育、“七個好”等活動,構建起自治、法治、德治為一體的鄉村治理體系。

截至目前,米易縣已創建全國文明村兩個、省級文明村4個,市、縣級文明村35個,市級文明鄉鎮6個,併成功入選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