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河北實踐」用好“鄉土”人才推動基層治理創新

靈壽探索農村選才育才用才新路子

用好“鄉土”人才推動基層治理創新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董昌)在15個鄉鎮創設農村青年人才服務中心,入庫農村青年人才達到2032名……在鄉村振興的舞臺上,靈壽縣引導鼓勵農村青年參與農村事務管理、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帶領村民致富增收,成為促進農村發展的有生力量。

12月2日,靈壽縣靈壽鎮新村的農村青年人才王志廣,剛配合村幹部入戶做完志願服務,又被同村的種植戶拽進他公司的設施大棚,給大夥兒普及新種植技術。“志廣是青年人才又是預備黨員,發展特色種植,還不忘帶領全村鄉親致富,咱不信他還信誰?”帶頭來學技術的楊瑞利年齡大幾歲,但話裡話外卻對王志廣很信任。

提高農村治理能力,基層組織是保障,黨員幹部是關鍵,農村人才是基礎。面對農村青年創業難、青年農民入黨難、村級組織納新難三大農村發展難題,靈壽縣創設了農村青年人才服務中心及黨支部,為農村打造“發展黨員的預備庫、村級幹部的儲備庫、鄉村振興的人才庫”,探索以基層黨建體制改革推動農村治理能力提升。

為了唱好這臺改革大戲,該縣推出了青年人才篩選儲備、培養提升創業、崗位建功、分類管理、發展黨員、進入村級班子的遞進式工作鏈條,闖出一條農村選才育才用才的新路子。

選才,嚴把入門關,全方位動態管理。選拔年齡在45週歲以下,政治覺悟高、服務意識和領富能力強的返鄉大中專畢業生、致富能手等7類青年,加入“青年人才庫”,並實行“一人一檔”,動態化管理,鄉鎮黨委每半年進行一次綜合評定,並根據評選等級優先推薦為入黨積極分子和省、市、縣農村青年拔尖人才。

育才,拿真金白銀扶持,不走過場,不流於形式。設立了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出臺了農村青年人才“星火工程”實施意見,實施了農村青年人才發展提升三年行動計劃,開展技能培訓、創業貸款等15項“清單式”幫扶。目前,已組織各類培訓27期、培訓4100餘人次,並點對點為有創業意願的青年人才發放創業貼息貸款780萬元。

用才,因人設崗、人盡其才。鼓勵農村青年人才創辦農業合作社或家庭農場、參與村務管理、加入“網上信訪代辦員”隊伍、參加省市旅發大會志願服務等活動。“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生態環保,哪兒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就是不佔編制的鄉幹部、不拿工資的村幹部、鄉村一線的勤務員。”靈壽縣靈壽鎮組織委員劉亞茹說。

據介紹,自2017年底創設鄉鎮農村青年人才服務中心以來,靈壽縣通過人才服務中心培養髮展黨員242名,三年以上不發展黨員的村莊今年年底前將全部歸零。2018年村兩委換屆中,462名農村青年人才當選村兩委幹部。166名農村青年人才創辦了農業合作社或家庭農場,吸納1200多個農戶入股發展特色產業,幫扶730多個貧困戶實現脫貧出列。

如今,這套“紅色育腦、金色富腦”的創新工作模式,不僅增強了廣大農村青年對黨的認同、提高致富領富本領,更成為了農村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進一步破解了基層黨建難題、增強了農村發展活力、激發了群眾內生動力。

靈壽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趙麗蓉表示,該縣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繼續拓展鄉鎮農村青年人才服務中心的承載能力,利用三年時間吸納農村青年人才1萬人,真正培養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全面提升鄉村治理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