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再談高以翔事件,央視主播:上點心,別讓“傷心”悲劇重演

距離11月27日【高以翔猝死】事件已經過去5天,年僅35歲的他就這樣結束了生命,離開了他的家人和朋友。今天他的水晶棺就要運回臺北,這位溫柔善良的高先生終於要正式回家了。

縱使一直有消息傳出高以翔父母、公司方不想追究相關責任問題,但眾多粉絲仍為之感到惋惜、心痛。加之以不斷有新消息的爆出,讓不少朋友都希望節目組等相關方說明“真正的真相”


再談高以翔事件,央視主播:上點心,別讓“傷心”悲劇重演

昨晚(12月1日晚),央視主播剛強在播報新發高鐵線路時,談及上海到杭州高鐵上有一名男子突發疾病,正好乘客中有一名醫生,才及時挽救回一條鮮活的生命。

剛強表示,類似的新聞並不少見,但一發病碰巧就有醫生在場的概率實在是太小太小。並談及了高以翔猝死事件引發社會對於公共場所急救設備的問題的熱議。

這個問題並不新,但每次發生悲劇時都會引發輿論熱議,這本身就說明了問題:

是得更用心去解決這個問題了,再不多上點心,“傷心”的悲劇恐怕還會發生。

生命中,疾病可能突然發生,但急救不能指望天使突然現身,因為巧合承受不了生命之重。

再談高以翔事件,央視主播:上點心,別讓“傷心”悲劇重演

今天,管家想來和大家說說有關公共場所急救設備,或許我們多瞭解一些,在危機時刻,能夠儘自己一份力,多一絲生的機會。

01 距離出事地300米的“救命儀”

之所以將高以翔猝死事件與公共場所急救設備問題掛鉤,是因為最近有消息指明:在高以翔出事地點僅300米的距離便有AED除顫儀

據瞭解可知,絕大部分心臟驟停的病人早期都是室顫,而AED除顫儀是搶救心跳呼吸驟停猝死病人最有效的搶救手段。

該消息一經爆出,就令很多網友感到不甘心,甚至有人會想:如果在他暈倒的那一刻,有人及時想到300外的“救命儀”,儘快儘早用上除顫儀,或許高以翔就不會離開……


再談高以翔事件,央視主播:上點心,別讓“傷心”悲劇重演

​雖然如今談這一切已經為時尚晚,但仍舊無法阻攔網友們的熱議。因錯過急救的最佳時間而失去生命,實在令人痛惜。

於此同時,也引發了大家對於公共場所急救設備的重新認識,如果人人都能掌握急救設備的使用方法,或許下次再悲劇發生時,我們能戰勝死神,搶奪到心臟驟停的“黃金4分鐘”。

02 學習AED使用,關鍵時刻能救命!

要知道,救治猝死病人,如果在一分鐘內使用AED(自動體外除顫儀),病人存活率能高達90%。在如今這個“高壓”的社會,猝死實在是太常見了,因此學會使用AED,或許就能多救一條人命。

AED,全稱自動體外除顫儀,它是用於搶救心臟驟停非常重要的儀器。它的使用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難,就像我們用手機拍照一樣簡單、易學。


再談高以翔事件,央視主播:上點心,別讓“傷心”悲劇重演

趕緊和管家一起看看:

①當你發現有人倒地時

首先,你要對現場做個評估:環境是否安全、傷患是否有意識和呼吸?一旦發現傷患無意識或呼吸不正常,要立即呼救,讓人撥打“120”、拿AED。

②拿到AED後,優先使用

先讓傷患者仰面平躺在結實的平面上,去除衣物。擦拭患者胸部皮膚,保證胸壁皮膚乾燥。然後,從包袋內拿出電極片,按圖示黏貼,位置要準確,右上胸、左下胸,按緊貼牢。


再談高以翔事件,央視主播:上點心,別讓“傷心”悲劇重演


③使用AED,分散人群

打開AED開關,分析心律,請大家離開,確保無人接觸傷患者。屏幕顯示充電完成,準備點擊,請大家再次離開,確保無人接觸。

④放電後,繼續心肺復甦

在AED電擊後,即刻從胸外按壓開始實施CPR,直至救護車趕到現場或者現場心肺復甦成功。

上面4個步驟已經簡單說明了AED的使用辦法,如果實在還是記不住,那就把下面這個“三步傻瓜式操作流程”圖好好保存著。關鍵時刻,或許就能幫到別人。

再談高以翔事件,央視主播:上點心,別讓“傷心”悲劇重演

03 管家小結

高以翔的離開,留給我們的除了惋惜之外,還有警醒:每個人都應該具備足夠的健康和急救意識。或許當下不能將他挽回,但至少保證了有更多生的機會。

正如央視主播剛強所說的那樣,疾病可能隨時會發生,急救時,誰能保證天使會及時出現,巧合是承受不了生命之重的。

我們不能總把生的希望記掛在專業的醫護人員身上,一些常識的急救技巧其實是每個人都該具備的。只要上點心,或許與死神爭分奪秒的“黃金4分鐘”,我們就能贏。

別再讓“傷心”的悲劇再度上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