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民生銀行往事:安邦一天爆買50億、掉隊招行、“小微之王”淪落

民生銀行往事:安邦一天爆買50億、掉隊招行、“小微之王”淪落


文 ✎ 唐郡


時隔3年,民生銀行再度迎來董事會換屆時刻。

在這個重要關頭,希望系劉永好密集出手,11月4日以來22次增持民生銀行H股。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家民營銀行,民生銀行素以股權分散、股東大佬雲集、派系林立著稱。每到董事會換屆時刻,資本大佬們就會你方唱罷我登場,圍繞董事會席位上演一出又一出合縱連橫的精彩大戲。

由此,民生銀行董事席位爭奪戰又被戲稱為“一群最強男人的戰爭”。

上一輪交鋒中,“神秘人”吳小暉攜安邦系強勢登頂第一大股東位置,奪得2個董事席位;曾於換屆前2年宣佈退休,辭任民生銀行董事的史玉柱捲土重來;東方系攜手明天系死守席位;泛海系暴力增持強勢迴歸;希望系減持迴避;復星系清倉退場。

三年風雲變幻,物是人非。讓希望系、復星系避其鋒芒的“神秘人”已經身陷囹圄,其餘大佬也都各自體會了一把經濟下滑的苦楚。大佬們爭搶的香餑餑民生銀行也今非昔比,連續陷入內控醜聞不說,在大型商業銀行中已徹底掉隊。

而今硝煙再起,誰欲入局?民生銀行又將鹿死誰手?

01

最強男人的戰爭

民生銀行股東暗戰可以追溯到其籌辦之初。

1993年,泛海系掌門人盧志強深感民營企業融資之難,在泰山會首次座談會上提議成立一家主要服務於民營企業的民營銀行。

監管對民營企業籌辦開閘是2015年的事情,比盧志強的構想晚了12年。可以想見,當時要籌辦這樣一家銀行有多困難。

但辦法總比困難多。經過多方牽線搭橋,最終決定由全國工商聯主席經叔平主導籌建民生銀行。籌備委員會中,4股是泰山會成員,8股是工商聯成員,前者代表為泛海系,後者代表為希望系,兩派暗暗較勁。

1996年民生銀行正式創立,全國工商聯並不直接持有股權,但出於當時“民有、國營、黨管”的籌辦方針, 工商聯實際擁有最大的話語權。2000年民生銀行上市前夕,這種影響力被張宏偉的東方系所取代,傳聞張宏偉與經叔平關係匪淺,其實際上是工商聯在民生銀行扶植起來的代理人。

民生銀行往事:安邦一天爆買50億、掉隊招行、“小微之王”淪落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民生銀行呈現東方系、泛海系和希望系三足鼎立的局面。

這一平衡在2014年被打破。當時如日中天的保險業“神秘人”手握巨資四處舉牌,大手一揮攪亂了民生銀行這一池春水。

2014年11月28日,安邦系通過旗下3家公司的4個賬戶在二級市場瘋狂掃貨,一次性買入民生銀行5%的股份,完成首次舉牌。根據當時股價估算,安邦這一天撒幣超過50億元。

隨後,財大氣粗的“神秘人”繼續在二級市場掃蕩。截至2015年1月26日,安邦系已經拿下民生銀行22.51%的A股和5.18%的H股,A+H合計持股數佔總股本比例逼近20%,穩坐第一大股東寶座。

安邦短短2個月完成從舉牌到第一大股東的全套動作,讓民生銀行從股東到管理層一時間都亂了陣腳。其他大佬儘管失了先機,但大都不願輕易放棄有“現金奶牛”之稱的民生銀行。時值董事會面臨換屆,於是各路諸侯各顯神通,股權暗戰迅速白熱化。

泛海系盧志強同樣搞二級市場閃擊戰,短短4日耗資75億元增持4.49億股,迅速從十大股東開外躍升為第二大股東;東方系則選擇與明天系旗下華夏人壽結盟,勉強保住第三把交椅;復星系、希望系已分別參股網商銀行和新網銀行,二者選擇減持套現,退位讓賢。

直到2017年2月民生銀行董事會換屆完成,這場波瀾壯闊的董事席位爭奪才算告一段落,各方勢力暫歸平衡。

所有人都沒想到,拔得頭籌的“神秘人”次年就翻車,安邦保險被銀保監會接管後更名大家保險,泛海系、東方系各自都在經濟下滑的背景下疲於奔命,一切竟又繞回了原點。

2019年12月10日,民生銀行公告宣佈董事會換屆時刻又一次來臨,風雲會否再起?

02

劉永好密集增持


據港交所披露,2019年11月4日以來,劉永好22次增持民生銀行H股,持H股比例從0%躍升至1.05%。

據民生銀行2019年中報,劉永好通過旗下南方希望實業有限公司和新希望六和投資有限公司合計持有該行19.31億股A股股份,不持有H股股份,合計持股份額為4.41%,為第四大股東。

3年前,曾為第一大股東的希望系在民生銀行換屆前夕大幅減持。換屆完成後,希望系高層王航退出民生銀行董事會,僅餘劉永好一人退守城池。

民生銀行往事:安邦一天爆買50億、掉隊招行、“小微之王”淪落

▵ 劉永好


彼時,民營銀行設立開閘,新希望與小米聯合籌辦的四川希望銀行(即今新網銀行)剛剛獲批。有了能當家作主的民營銀行,為啥還要跟其他人爭得頭破血流呢?希望系退守的選擇能夠理解。

儘管新網銀行近2年業績增長不錯,但與民生銀行畢竟暫時沒有可比性,劉永好此時重新買入民生銀行H股,或將爭奪更多話語權也未可知。

當然,這還要看其他大佬答不答應。以民生銀行當前的股權結構看,在希望系之前,還有持股17.84%的安邦系(安邦保險現更名為大家保險),持股7.91%的東方系(包括華夏人壽持股)和持股6.94%的泛海系。

安邦被接管後,針對民生銀行的股權和管理層都出現了重大變化。

股權上,安邦系全部持股都被集中到安邦人壽一家公司手中,後續動作不明;管理上,其所提名的董事姚大鋒、田志平,監事程果琦同時辭職,幾乎算是完全退出了民生銀行管理層。

此外,2019年2月,銀保監會宣佈對安邦集團的接管期延長一年,似乎是要錯過董事會換屆時間了。安邦系戰鬥力存疑。

張宏偉和盧志強兩個老對手倒是更有可能成為攔路虎。

03

“現金奶牛”掉隊

拋開各派勢力變化不談,大佬們爭搶的“現金奶牛”本身也已今非昔比。

史玉柱是第一個對董事會換屆發聲的董事。12月11日,他在微博上表示,希望“新董事會成員收入必須與業績市值掛鉤”,絲毫不掩飾內心對民生銀行業績和市值的不滿。

民生銀行往事:安邦一天爆買50億、掉隊招行、“小微之王”淪落

上一輪董事席位爭奪中,史玉柱曾表明自己財務投資人的身份。

彼時,安邦強勢舉牌,其他大佬都驚慌失措,唯有他樂見其成,發表微博稱:“安邦控股民生,我覺得挺好。”同時留下一句廣為流傳的“如果將來把民生股票搞跌了,我去踢他PP”。

2017年換屆之後,民生銀行股價一直處於陰跌行情,與2015年股價最高點相比更是跌了20%,當前總市值不到3000億元。與此同時,原本處於同一身位的招商銀行、興業銀行股價卻蒸蒸日上,前者市值逼近萬億元大關,後者市值也已突破4000億元,民生銀行已經掉隊太多。

民生銀行往事:安邦一天爆買50億、掉隊招行、“小微之王”淪落

市值掉隊的根源還在業績上。

2012年以來,招商、興業、民生三大銀行的加權ROE(淨資產收益率)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ROE是衡量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該指標下滑,說明三大銀行的盈利能力都在走下坡路。

不同的是,民生銀行下滑太厲害。

民生銀行往事:安邦一天爆買50億、掉隊招行、“小微之王”淪落

從2015年起,民生銀行加權ROE一直在墊底,且與招商銀行差距逐漸拉大。2019年前三季度,民生銀行加權ROE只有10.64%,約為招商銀行的三分之二。

盈利能力差距體現在業績上就是淨利潤的差距。2019年前三季度,民生銀行實現歸母淨利潤455.29億元,規模不到招商銀行的6成。

對資本市場來說,成長能力是比盈利能力更受關注的一個點。銀行的成長性受到資本充足率的制約,資本充足率越高,其騰挪空間就越大,未來成長性越有看頭,民生恰恰受制於此。

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要求,2018年底,系統重要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5%,其他銀行在此基礎上分別少一個百分點,即7.5%。

民生銀行往事:安邦一天爆買50億、掉隊招行、“小微之王”淪落

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民生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30%,同期,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分別為11.90%和9.45%。

實際上,這還是民生銀行今年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後的結果,就在2019年半年報中,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僅為8.90%。

僅從資本充足率一項來看,民生銀行未來想象空間遠不如招商銀行,無怪乎二者市值天差地別。

04

“小微之王”為何淪落?

市值、業績雙雙掉隊,民生銀行為何淪落到這步田地?

外界對此論述頗多,其中一個頗有影響力的觀點是,民生銀行股東太過分散,各家很難形成合力推動該行發展,而自從前董事長董文標離職後,該行失去了能夠平衡各方勢力的重要角色,這一情況更趨嚴峻。

董文標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掌舵民生銀行多年,最難的事情是處理股東關係。股東列表中大佬太多,大家持股都不超過10%,誰都不好得罪。或許正因如此,史玉柱曾認為安邦控股民生是件好事。

不過,至少在董文標離職前,這種股權分散的機制運行得還不錯。民生銀行董事曾表示,股權分散的好處是各股東相互制衡,沒有任何一家能夠將民生銀行變成“私人提款機”。

民生銀行往事:安邦一天爆買50億、掉隊招行、“小微之王”淪落

▵ 董文標


董文標於2014年離職後,安邦迅速叩門,這一微妙平衡遭打破,各家勢力被迫重新洗牌,必然引起民生銀行內部動盪。

同時,董文標離職後,其一直推動的“小微戰略”被拋棄,民生銀行走上了轉型道路,曾有業內人士對媒體稱,此舉意在與董文標進行切割。

所謂“小微戰略”,指的是民生銀行在2009年開始推動的小微業務,該業務旨在向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經營商戶提供包括快速融資在內的一攬子金融服務,類似招商銀行推動的零售業務。

依靠小微業務,民生銀行放貸規模高歌猛進,在2012年前後攀上業績巔峰,獲封“小微之王”。

有意思的是,恰好在民生銀行拋棄“小微戰略”轉型之時,招商銀行進一步將零售業務推上核心戰略地位,徹底轉型為一家零售銀行。

當前看來,民生銀行在2014年之後每況愈下,招商銀行則業績市值節節攀升,對比再明顯不過。

必須強調的是,一家企業的興起和衰落不可能只受單一因素影響,成需天時地利人和,敗亦如是。民生銀行掉隊的原因錯綜複雜,有關鍵人物的離去,有各派勢力爭奪動盪,也有其本身戰略搖擺的緣故,更逃不脫大環境變化的影響。

如今董事會換屆選舉在即,民生銀行再次走到命運的十字路口,曾經的“小微之王”又將走向何方?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