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真假梅毒,如何斷案?

單位:成都市錦江區婦幼保健院

前言

梅毒是臨床上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且當前診斷更多的以血清學檢查為主,使用最為廣泛的主要有: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CLIA) 、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TPPA)、金標法及非特異性梅毒抗體(RPR/TRUST) 等方法。這些方法檢測效率存在差異,在臨床實際應用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假陰性和假陽性現象,延誤患者治療,同時也進一步激化的醫患關係。

真假梅毒,如何斷案?

病例經過

劉某,女,32歲,計劃生育門診患者,自述無自身免疫性疾病、無過敏史、無用藥史,術前梅毒TP金標法強陽性;再次用ELISA方法複查TP 17.2 s/co(珠海麗珠),有反應性;TP發光定量0.240(亞輝龍ifash3000),無反應性;TRUST陰性;TPPA陰性。具體結果如下:

真假梅毒,如何斷案?

臨床溝通

詢問患者李某病史和臨床表現,只報告TPPA陰性或者TP(CLIA)特異性抗體陰性,既客觀報告了結果,又使臨床醫生和患者避免了假陽性結果的誤判以及心理負擔。同時向患者和臨床醫生做好溝通,建議過一個月複查。

真假梅毒,如何斷案?

討論

梅毒的實驗室檢測分為病原學檢測和血清學檢測,即病原檢測(直接檢測——暗視野顯微鏡檢查、鍍銀染色、核酸檢測)和血清學檢測(間接檢測——ELISA、CLIA、TPPA、RPR等),但血清學試驗更適用於臨床常規檢測。我國主要採用ELISA、CLIA、TPPA、RPR 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熟知各方法學的優缺點才能更好的應用臨床。目前臨床上並沒有對各期梅毒都有較高敏感性和特異性的檢測方法,需要進一步跟蹤患者相關的臨床症狀或者採取更有效確認梅毒抗體的檢測方法。

梅毒檢驗的假陰性與假陽性出現的原因較多,為了進一步提高臨床確診率,應該加強對發生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原因進行分析:

(1)試劑因素:試劑有效期或者試劑瓶間汙染等均容易對檢驗結果產生明顯的影響,在試驗開始前完成各項檢查工作,仔細核對試劑的名稱、類型、劑量及使用年限等, 避免由於試劑因素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2)標本因素:存在的問題主要有血液標本的嚴重溶血、離心不到位及血液被細菌汙染等。

(3)生理及病理因素:生理和病理因素導致的誤診主要發生在老年患者的檢測中。由於老年人血清中的白蛋白抗體及其他蛋白指標相對較高, 容易對檢測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同時, 部分患者麻疹患者、紅斑狼瘡患者在檢測時應該充分考慮其影響因素。

(4)檢驗方法因素:梅毒在檢測過程中不同的方法其準確度、靈敏度等不盡相同。ELISA、CLIA 、TPPA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敏感度、診斷準確度較高,目前TPPA是比較普遍篩查梅毒的血清學確證方法,但操作複雜,需人工判讀結果,不適合大樣本量檢測,而ELISA、CLIA能採用儀器批量檢測。金標法及非特異性梅毒抗體試驗與其它方法相比較敏感性和特異性均低於其它方法。

真假梅毒,如何斷案?

綜上所述, 梅毒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受到人員操作、設備設施、試劑試液、相關疾病、檢驗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實際檢驗中可針對性的設計預防方案, 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梅毒血清學檢查是診斷梅毒的重要依據,但不是唯一依據。診斷梅毒,除依據檢驗結果外,更重要的依據是詳細瞭解患者的生活史和既往病史,以及詳細的體查。所以臨床醫生應根據自己實驗室的具體情況,主動溝通,瞭解可能引起梅毒血清學試驗陽性結果的其它原因,綜合分析後慎重作出判斷,才能避免梅毒化驗結果假陽性造成的誤診。

參考文獻:

[1] 何靜,梅毒檢驗的假陰性與假陽性臨床原因探討[J].中國性科學.2017,26(2),67-69

[2] 郝迎軍,4種不同方法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的價值比較[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6),2198-2199

[3] 賈偉.TPPA、ELISA、RPR三種方法檢測梅毒的靈敏度及特異性對比[J].中國性科學, 2017,26( 5) : 75-7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