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剛畢業大學生如何理財?

用戶3708573184


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有理財的意識已經領先很多人了, 理財是一個體系,想要聰明的理財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開始:

1、 多看書

看書可以讓人少走很多彎路,想要理財,必須多看些理財類的書籍,先從入門類書籍開始,之後不斷升級。

推薦幾本入門的書籍給你,如《小狗錢錢》、《窮爸爸富爸爸》、《理財就是理生活》等,用一兩個月的時間對理財有個初步的認識,然後再考慮升級,開源節流,學習基金類知識,再進階股市。

2、 建立理財體系

理財體系包括了掌握自己的消費習慣,節省開支,找到開源方式,學習複利的魔力,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配置適當的保險這些方面。

剛畢業很容易成為月光族,先從記賬開始,記錄自己消費的每筆賬單,然後再覆盤,找到節流的地方,開始節省第一筆錢,或者最簡單將每次工資的50%用於日常生活,將20%用於投資自己,20%用來應急,10%可以存起來。

如果自己每個月都月光,可以尋找開源的方法,在畢業之初建議不要找投入時間較多而回報較少的工作,儘量做可以掙錢又可以提升自己的方法,比如看書寫作。

等自己存下了一筆錢之後,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複利的作用,愛因斯坦曾感慨:“複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蹟”。投資的複利能力更是驚人,認識到理財需要長久的耐心和學習,才可以讓自己一直堅持理財。

有存款之後可以學習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可以購買基金,可以適當買些寬基範圍的指數基金,進階的話再學習下如何看財報,價值投資,從而篩選出適合長期入手的股票,並在實戰中鍛鍊自己的心態。

最後要學會配置合適的保險,來化解疾病帶來的風險,不要購買綜合型的保險,最好將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和壽險配置齊全。

3、 不斷更新自己的理財體系

當上面自己的理財體系建立之後,要學會不斷的覆盤,可以每個月或者每個季度覆盤下自己的理財體系是否有更新或提升的地方,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漸的完善理財體系。


白掌心


我自己覺得我很有資格來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先說下我的情況。

本人男,普通專科畢業四年,存款 2 w(我時長自黑自己:在這方面,從失敗的角度看,我屬於一個成功的典例,希望題主從我失敗的經歷中學到對你有用的東西。)


相信畢業四年的大部分朋友存款都不止這個數吧,而我就是因為當初畢業各種揮霍,導致幾乎零存款,但是從去年開始我已經嚴重感覺到了問題的重要性,感悟也挺深的,所以,我來說說自己的感悟,當題主看完後,到底該怎麼投資,該怎麼理財?我相信你心中自會有答案。


01、剛畢業什麼最重要?

通過我這四年多的經驗來看,剛畢業千萬別急著賺大錢,只要工資夠本就好,要是有盈餘那就更好了。畢業前的實習階段我覺得特別重要,這是讓你第一次接觸社會,而且是和自己學習的東西關聯性最大的一次機會,在實習階段,最好儘快瞭解該行業,看是不是自己想發展的方向,或者說判斷該行業是否有發展前景,當選好行業後,開始穩紮穩打。


02、選好行業後什麼最重要?

選好行業後,前兩年最應該好好的投資自己,學習該領域的一切技能,賺取寶貴的工作經驗,如果工資有盈餘,就拿出 10 % 去買該領域的書籍或者線上課,為什麼要花錢買?因為現在網上的信息五花八門,自學又不成體系,而付費學習可以篩選出有價值的資料,而且知識容易融會貫通,學起來事半功倍,此時你的投資收益有兩種:時間,經驗。而恰恰這兩種收益,會讓你在今後的金錢理財方面有更大更穩定的基礎。


03、經驗學到手之後什麼最重要?

當然是賺錢最重要,之前一切努力都是為了這一步,別覺得談錢太俗,當你缺錢的時候你就知道錢有多麼的重要。


此時,你的工資很有可能翻倍,甚至三倍、四倍都有可能,如果你想繼續深耕該領域,那就不能停止學習,並且開始學習金融理財知識,不能只為應付當前簡單的工作而敷衍自己,同時,你把你的工資分成四份:


第一份:40% 強制儲蓄,工資到賬先儲蓄後消費;

第二份:30% 用於日常消費;

第三份:20% 存儲備用金;

第四份:10% 給自己買保險;


04、理財前的準備

40% 強制儲蓄,工資到賬先儲蓄後消費:這部分錢可以放在定期存款賬戶,找一個穩定靠譜的定存產品,稍微有點收益,跑贏通貨膨脹就行了,主要是為了給後期理財攢第一桶金。


30% 用於日常消費:這部分錢可以放在餘額寶,或者微信的零錢通,這些平臺就相當於你買了貨幣基金,流動性超級高,可以直接用於消費的平臺,而恰恰這部分錢就是為了自己平時消費所用,所以,這些錢能賺一毛是一毛,收益不重要,重要的理財的思考。


20% 存儲備用金:這部分錢可以找基金平臺購買收益稍微高一的貨幣基金,但是流動性稍微比餘額寶之類能差一點,一般隔日到賬,幾乎是保本的,只是收益不高而已,有興趣題主可以深入研究,這部分錢主要為以後備用,比如換季買衣服,買電腦等等。


10% 給自己買保險:說到保險估計大多人都很排斥,那是你沒有我這樣的經歷,我爸上個月一直頭疼,我家是農村的,我把我爸帶到省城檢查了一下,你們完全體會不到一個身無分文的大小夥等待檢查結果的那種心情,多麼害怕不幸落在此時的自己身上,索性結果出來沒什麼大事,通過這件事,我認識到保險的重要性,人生不能裸奔,必須得有保險防身。


利用保險槓桿,將一切身體方面的大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是多麼好的一項投資,如果自己經濟能力差,就趁早買,越早越便宜,無論怎麼說省吃儉用也得給自己把意外險和醫療險買了,23 歲一年下來不到 1500 元,有些甚至更低,所以這部分錢很重要。


05、正式開始理財

等攢到第一桶金,同時學習了很多理財基礎知識,這時候可以用小錢試試水實戰實戰,剛開始不要太激進,然後慢慢的在實戰中學習進步,總結出一套屬於自己的交易規則,此時原來的 40% 的那部分錢就可以用來做投資了,就這樣。


一切都是自己親身經歷,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不知道題主能吸收多少,那麼我想問其他讀者,你看完之後有什麼覺得不合理的地方,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土土哥


有很多答主都提到大學生最重要的是學好專業課,多讀書、學習技能,提高自我能力。這一點我是非常贊同的,但是我覺得理財能力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我記得我有一個好朋友,他開玩笑的跟我講了一下他的經歷:

寒假裡他為了賺錢,找了一個家教的兼職。學生家在市裡,他家在郊外。每天去學生家裡,他要坐兩個小時的車,從學生家裡來回又是兩個小時,那時候冬天特別冷,後來拿到只有3000左右的工資。

從此以後他決定再也不靠這樣的體力勞動來賺錢了,他告訴我說讀書期間什麼勤工儉學兼職打工純粹就是浪費時間,沒體力,好好讀書拿個獎學金,比兼職賺的要多的多,而且拿了獎學金賺錢也不用受人氣還光榮,對以後找工作也是加分項。

畢竟是大學生資金不是很充足。風險投資又承受不起。那麼可以考慮就是定投。可以考慮每個月只存200塊錢,一方面賺的錢更重要的是是一種實踐,一種對未來工作,有用,最適合理財的方式。

比如你特別健全,不想承擔任何的風險,那麼就可以做貨幣基金或者是指數基金。

想預期收益再高點就可以考慮嘉實增長大摩資源,嘉實服務等等,我認為這雖然排第三,但是在目前的事,等一下,風險也不是很大

最後、如果說理財也是賺錢了、就是給你父母買的禮品,這可是靠你自己的頭腦賺來的錢。


王偉增的筆記


人剛好95年,截止到現在工作時間兩年,從事工作也是金融類,說一下自己的理財方式吧。 首先每個月做好固定的小錢投資理財,我的首選是基金定投,我自己也分享了定投的過程,每個月存幾百塊,看著基金的投資時點,隨時可能加倉進去,這個方式比股票要簡單,風險也更小,收益也很不錯。但不保證短時間內賺錢,這個事情一定要堅持。而且要選好合適的投資品種。這個只是把生活中完全能節省下來的小錢做了一個投資。

我一個同事,比我們大好幾歲,經歷了一次2015年的牛市,每個月投1000的基金定投,五萬的總額,收益有七萬,連本帶息12萬多,中間還有一次現金分紅1.8萬,做什麼投資能這樣賺?

另外,每個月將自己需要固定花費的錢除外,預留一部分額外資金,其餘的錢存下來。錢存到一定量之後,考慮一下做一些投資對比一下目前市場上正規渠道的理財平臺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這類的。現在很多人選擇網絡平臺,沒什麼大問題,但就是可能出現平臺沒問題,自己個人賬戶出現問題了到時候走流程什麼的麻煩。我看了一些銀行和券商的新客理財的收益都挺不錯的,保險公司也不錯,但一定要看好他的期限收益這些的。這是眼前的,我們現在也只能做好眼前的東西。

最後,做好自己的理財規劃才有可能實現財富自由,我在努力,希望以後我們都能更好!


95後投資日記


剛畢業,你先找到工作才考慮理財的事情!

如果富二代,權當我沒說!

剛畢業的童鞋最好的理財方式就是每月定存,定額消費!

估計很少人能做到!

至少一年之後再考慮投資理財吧。

至少也得積累個原始自己不是!

否則你就是想多了!

因為剛畢業你手裡也存不下多少錢。


易爾


剛畢業的大學生有5000元如何理財?根據我多年的理財經驗我的建議有三點:

01.5000元直接購買一年定期理財,設定成自動續期不用過於操心。

5000元資金量少,不用過於操心怎麼理財收益高,3%收益率與5%收益率差別不大,5000元收益就是150元和250元的差別。

直接購買支付寶一年定期理財,收益率4.5%以上,買入後就不用管了。

02.找份工作對自身進行能力積累,讓自己獲得穩定收入,增加理財資金

理財是靠長時間複利才能見效,如投資1萬按年化收益率7.2%,需要10年才能變2萬。如果你的本金是10萬,10年後就能直接變成20萬。期間差距之大,數據就很直觀。

03.投資自己是最穩賺不賠的理財方式。

洛克菲勒指出:把他剝的赤條條扔在沙漠,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只要能讓他遇到沙漠經過的商隊,他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夠東山再起。

這就是知識的威力,自身具備的學識和能力誰也搶不走。所以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千萬不要眼高手低,放下身段虛心學習掌握技能,通過一定時間的沉澱,就像金子一樣通過千錘百煉一定會發光發熱。

總之,我個人認為剛畢業的大學生要以儲蓄為主,不要過於分心理財增加收入。要以獲得穩定收入為主要任務,做到開源節流,提升自己當是正道。


小方聊投資理財


剛畢業在經濟承受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建議選擇穩健的投資類型,具體情況如下:

一、每月先留出生活的開支:飯錢、交通費等必須用的錢, 必須消費的錢用於理財萬一風險爆發,你的生活狀態就會很窘迫。

\n二、還要先儲夠能應付緊急情況的一些支出:來客人,看病等。 一般年青人有3個月工資就差不多了。這些錢存銀行活期存款。

\n三、儘可能多的買些股票型基金,雖說風險高但收益也大,年青人到退休時能積累下不小的一筆財富。可以定投基金 ,選擇較為穩健的類型,因為你的經濟承受能力有限。

\n四、為什麼沒讓你炒股呢?因為剛參加工作要全力以赴做好工作才是正理。如果個人炒股會耽誤工作,所以就以基金的形式理財較好 。

五、後期經濟承受能力提高後可參與如黃金、期貨、股票、比特幣、外匯、開放式基金、封閉式基金都可參與。


亦雨侃世界


按照人生的不同需求,我們按財務需求將人生劃分為四個階段:思維成形期、快速增值期、穩如泰山期和笑看人生期。

第一階段:思維成形期:18-22歲,財務需求:學習、旅遊、戀愛

財務攻略:開源節流、不負債

保底存錢法:每月存下200元。

在這個階段,最值得投資的是自己,首先,先人一步擁有理財思維,開始啟動複利的小槓桿;其次,做好開源節流,努力挖掘自己的第一桶金;最後,切記不要負債,不能預支未來。

第二階段:快速增值期:22-30歲,財務需求:租房、跳槽、創業

財務攻略:有攻有守

保底生財法:每月投資500元。

人生如同一場長跑,在前期做好積累,人生的下半場才能從容應對。因此,在這個階段,自我投資仍然是最重要的事,財務上要做到有攻有守。

首先是進攻,不要吝惜學習、考證等投資自己的花費,但凡對職業上升有幫助的都是值得的。在理財投資上可以嘗試股票基金中較高風險、高收益類型的投資。

其次是防守,這個階段也許會換好幾份工作,搬好幾次家,甚至創好幾次業。那麼給自己買好保險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另外還應該有一份備用金,可以覆蓋3-6個月的生活支出,這樣才可以應對萬一的失業風險。

因此針對剛畢業大學生,有存款5000元,月薪3000元,該如何理財比較好?這個問題,可以將這5000元都存入目前利率較高,又可隨時存取的銀行創新存款,以備不時之需。而每月存500元進行基金定投,積攢自己的第一桶金。


夕顏15326


看你剛畢業,也想起我以前剛畢業的時候了。能在這個時候就想到理財,說明你很有心眼。以下是我以前給別人寫的不同理財渠道對應的收益率的區別,你可以參考。我要說的是,長期來看,投資股票市場的收益最大。但我不建議你去炒股,因為投資股票市場和炒股是兩回事。投資股票市場的整體收益是最大的,但需要投資指數基金。對於如何購買指數基金,限於篇幅我這裡說不了那麼多,你也可以網上去搜索學習,資料很多。但提醒一點,不要盲目相信那些理財大V的話,大多數人其實就是賺粉絲的目的,真實水平是不怎樣的。

我下面以1萬元為例來說明一下各個理財方式的區別。

1萬元對於普通人來說不算大錢,但也不算小錢。我們來看看1萬有都有哪些理財的手段。首先是銀行存款。當前銀行存款的存款利率如下。

我們以利率最高的五年期存款來計算1萬元存款到底能有多少收益。

將1萬元存入銀行5年,共計可得到1625元利息,期末本息共計11625元。我們假定現在30歲,存款一萬元一直到退休後取出。退休年齡按65歲計算,那麼存款30年,1萬元共計產生11375元的利息,本息一共21375元。再來看看寶寶類產品以下是按照5年總收益率排名前10位的貨幣基金。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貨幣基金雖然單日收益有所差異,但長期來看,其總體收益是差不多的。我們以5年收益最高的易方達財富快線貨幣基金的收益為基準,折算出其年複合收益率為3.75%,相比於銀行的5年定期存款,貨幣基金還具有方便存取的特點。

我們就以易方達財富快線貨幣基金的5年複合年收益為基準來計算一下,持有該基金的收益情況。

可以看出,相比銀行5年期的定期存款,買入5年貨幣基金可以多得250元利息,一共1875元利息,本息一共11875元。仍以30歲存款至65歲退休取出,則可得到利息13125元,本息一共23125元。相比銀行定期存款,可多得1750元。

國債以下是剛剛截取的國債收益率。

從表中可以看出,只有持有30年期國債,其收益率才會超過貨幣基金,而且利率也相差不多。我們就不再計算了。

債券基金投資

債券型基金是指以國債、金融債等固定收益類金融工具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基金,因為其投資的產品收益比較穩定,又被稱為“固定收益基金”。根據投資股票的比例不同,債券型基金又可分為純債券型基金與偏債劵型基金。純債券型基金顧名思義,是投資對象只包括債券的基金。而偏債券型基金則包括了一部分的股票投資。

純債券型基金的風險相對較小,那麼我們將市場上近3年收益率最高的債券找出來,羅列如下:

可以看出債券型基金的收益相比貨幣基金要一些,五年收益率最高的為鵬華豐融定開,2014年11月月19日淨值為1.109元,11月15日累計淨值為1.619元,其五年收益率為46%,年化收益率為7.86%。

我們以5年年化收益率8.36%為基準計算一下收益。

可以看出,相比貨幣基金,買入5年債券型基金可得3930元收益,本益一共13930元。仍以30歲存款至65歲退休取出,則可得到收益27510元,本益一共37510元。相比貨幣基金,可多得14385元。是不是感覺收益率上來之後,隨著年數的增長,差距一下子就出來了?

以上的都是一些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對於害怕本金損失,希望有一個相對平穩的高回報的,可以考慮配置一些純債權型債權基金,另外考慮到資金的靈活性,可以配置一些貨幣基金。

股票基金

股票基金又分為主動性股票基金和被動性股票基金。國內的股票基金有接近一萬個,質量參差不齊,選好了能賺錢,選得不好可能會造成鉅額虧損,因此不建議沒有基礎的朋友選擇主動性股票基金。相對而言,被動性指數基金因為跟蹤某個特定指數,其操作透明性更大,費用也比較低,選擇的難度也比較低,相對比較適合那些可以在短期內承受適當虧損,長期有較高回報的投資者。

我們以中證紅利指數為例,我們選擇大成中證紅利指數A為標的,來看看其回報率。2014年11月20日的淨值為0.955元,截至2019年11月15日,其累計淨值為1.748元,淨值漲幅為83%,其五年複合增長率為12.9%。

如果我們按照年化12.9%的收益率計算一下持有收益,又會是怎樣的呢?請看下錶。

可以看出,相比貨幣基金,買入5年中證紅利基金可得6450元利息,本息一共16450元。仍以30歲存款至65歲退休取出,則可得到收益45150元,本息一共55150元。相比貨幣基金,可多得32025元。就因為所選的理財工具不同,股票基金收益居然比貨幣基金的收益高3.44倍!

但是更高的收益也同時意味著更高的波動風險。上圖為五年來該基金的累計淨值變化。可以看到,在2014年底至2015年上半年,該指數經歷了一次非常快的上漲。如果非常不幸地在最高位買入,那麼到今天仍然是虧損的。

我們看看純債券的淨值圖,見下圖,可以看出雖然也有小幅波動,但總體波動幅度很小。

也因此股票基金的投資需要更多的專業性,需要選擇進入的時機。當其估值較高時應該賣出,而當期估值低估時買入。而這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是相對困難的。

通常而言,對於追求資金安全又尋求儘可能高回報的人來說,可以選擇買入純債權型基金,並配以一定比例的貨幣基金。而對於希望獲得更高收益,並願意承擔收益大幅波動風險的人來說,則可以嘗試配置一定比例的股票指數基金,其配置比例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我會在後續給大家介紹各個基金的估值和風險分析,以及如何購買,敬請關注。

最後貼一下各個主要指數的估值。


豬先生666


我是某四大行一名理財經理,專門負責個人理財。

首先看你的理財知識與投資經驗。

不要隨便相信網上的基金定投,微笑曲線。如何定投,如何選基金,如何轉換,如何止盈都是有學問的。理論上來說基金定投在一定年限後,但你不知道這個時間會有多少,而期間只要你需要錢,動了定投,難免虧損。(我認為大學剛畢業日後你用錢的地方會很多,要保持資金的流動性)保持自己的攢的錢越來越多,不要虧損,同樣是理財。



你現在開源節流存下筆自己的財富會讓日後的自己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每月月薪三千元,可以先採用12月存單法存錢。算好每月支出,定下每月存錢的目標,如每月存1000元定期1年,一年下來1萬2。第二年每月取出到期的定期,再加上1000存上,兩年下來2萬4。第五年就是6萬元,還不算你本來擁有的5000元,不算利息。


這樣你無論希望考證,還是考在職研,都會有一筆資產支持自己的職業或者人生規劃。理財就是讓生活更幸福。


同時,攢下錢後,暫時用不到,也可以購買些銀行理財,目前很多理財都是1萬起存,也可以類似存儲。如果以後理財知識增加可以再投資其他理財項目,但是不建議梭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