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慕尼黑惨案”背后的真相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11名以色列运动员被恐怖分子杀害,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蒙上了恐怖的阴影。事件发生后,西德政府封锁了所有相关的档案资料,使事件的真相变得扑朔迷离。2012年,德国政府应《明镜》周刊的申请,解密了一批相关档案,终于打开了历史大门的一道缝隙。

“慕尼黑惨案”背后的真相

站在阳台上的恐怖分子

奥运村的凌晨灾难

1972年9月5日凌晨4点,慕尼黑奥运会即将进入第11个比赛日,奥运村像往常一样安静。奥运村围墙外出现的9名“运动员”似乎并没有破坏这个宁静的夜晚,他们身着运动套装,手里拎着运动包,门口的几位保安没有对他们的身份产生怀疑。一个名叫阿布·达乌德的“运动员”在目送8名同伴翻越2米高的铁丝网围墙进入奥运村后,随即乘出租车离开了。

进入奥运村的8个模糊身影,“轻车熟路”地来到了31号公寓门口,摸出了一把钥匙打开了公寓大门。随后,这8个人把找到的11名以色列运动员集中到一个房间里。冲突中,以色列运动员温伯格、尤赛夫·罗曼诺被射杀,其余9名以色列运动员束手就擒。

这8个不明身份的袭击者是谁?为何要深夜潜入奥运村杀人?他们和这些以色列运动员有什么深仇大恨?

经调查,潜入奥运村的这8个人全部来自巴勒斯坦恐怖组织——“黑九月”。在1967年6月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整个巴勒斯坦地区,迫使50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流离失所。部分激进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逐步结成联盟,他们以约旦为基地,制造了多起针对以色列的恐怖活动,极大地影响了约旦的国际形象。

1970年9月,约旦国王侯赛因下令驱逐在约旦的巴勒斯坦武装人员,但遭到巴勒斯坦方面的强烈抵抗,数千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死于这场冲突。为了纪念这起发生在9月的事件,1971年9月一支以发动袭击和执行暗杀任务的秘密部队——“黑九月”正式诞生。

巴以双方的冲突由来已久,为什么这群恐怖分子非要选择在奥运会期间下手?奥运会的主办方西德政府在巴以之间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这就要从本届奥运会的筹办说起。

仇恨的渊源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是继1936年柏林奥运会后,德国第二次举办此项盛会。为了成功举办此届奥运会,西德奥组委在硬件和软件方面进行了精心的筹备。而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西德在政治上所作的努力。时任西德政府总理的威力·勃兰特,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极力消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在访问波兰时,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为西德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在这样的氛围下,无论是哪个国家或组织都希望参与这届欢乐、和平的盛会。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巴以双方。

与其他国家的奥运代表团相比,以色列人踏上德国的土地,仿佛多了一份沉重,因为这片土地曾经沾满了犹太人的鲜血。但是西德政府所作的努力,赢得了以色列的信任,以色列毅然派出了到当年为止规模最大的体育代表团,这一充满善意的举动赢得了全世界的赞扬。也正因如此,这支由42名成员组成的代表团从一开始就吸引了世人的眼球。

但反观巴勒斯坦,虽然也很想参与到慕尼黑的盛会中,但巴勒斯坦的申请—直没有得到国际奥委会的回应。

这边,巴勒斯坦苦苦申请却毫无结果,那边,以色列却收获了全部的赞美和祝福。两方的巨大反差就此成为了恐怖组织仇恨的引线,“黑九月”恐怖组织领导人之一阿布·达乌德便策划了文章开始时的这起恐怖行动,他们要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听到巴勒斯坦的声音。

拙劣营救

恐怖分子开出了他们的条件,他们要求以色列政府在9月5日中午12点前释放关押在以色列监狱的234名巴勒斯坦囚犯,否则就要枪杀人质。

被称为“以色列母亲”的以色列总理戈尔达·梅厄夫人是著名的铁腕人物,其态度也意料之中的坚决——“决不向恐怖分子妥协”。但以色列政府愿意向西德派遣特别行动小组协助解决此次事件,由于西德法律不允许其他国家的军队在德国本土开展军事行动,因此,以色列的建议未被采纳。

西德准备的第一手方案是武力解救人质。为了不被恐怖分子察觉,慕尼黑的警察穿着鲜艳的运动套装,伪装成运动员,进入了恐怖分子藏身的31号公寓准备伏击。但警方的行动却被电视台的转播车传到了世界各个角落,当然也包括恐怖分子所在的奥运村31号公寓,西德政府只得被迫放弃这一计划。

警方的后手方案是与恐怖分子谈判。危机处理小组向恐怖分子承诺,如果释放所有人质,西德政府可以支付巨额赎金,并保证恐怖分子安全离境,但遭到恐怖分子的拒绝。最后,西德政府只能答应9月5日晚派两架直升机将恐怖分子和人质运往菲尔斯滕费尔德布鲁克空军基地,那里的跑道上已经停好了他们需要的波音727飞机。

9月5日晚10点左右,恐怖分子劫持9名人质登上了德国政府准备的两架直升机,直到此时,警方才搞清楚原来恐怖分子有8人,而不是他们原来估计的4人。但这时,警方犯了一个极为致命的错误,竟然没有把这一重要的情报通报给在空军基地机场埋伏的同伴。

警方手里只剩下最后一张牌,就是在机场内突袭来解救人质。这时,机场内已经埋伏好了狙击手,但由于西德宪法限制军方参加此类行动,因此,警方布置的五名狙击手只不过是平时爱好射击的普通警察而已。

到达机场后,2名恐怖分子去检查他们即将“乘坐”的波音727飞机,就在他们返回直升机的途中时,危机处理小组的默克突然命令一名离他最近的狙击手开了第一枪,但不幸的是这一枪只是打伤了其中的一个目标。

机场内顿时枪声大作,战斗—直持续到9月6日凌晨,这时双方已经激战了一个多小时,恐怖分子感到活着逃出去的机会非常渺茫了。随后,灾难发生了:一枚手榴弹炸死了一架直升机上的4名人质,另一架直升机上的5名人质则死于恐怖分子的枪下。

战斗结束了,8名恐怖分子仅有3人存活,而被恐怖分子劫持的9名以色列人质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这起事件就这样以悲剧收场了。事后,全世界舆论哗然,纷纷指责西德政府,认为是他们的失误导致了惨剧的发生。而西德政府对任何指责都是三缄其口。

西德政府可以搪塞,但以色列政府却不能坐视不管,1972年9月8日,就在惨案发生的第3天,以色列政府率先用军事行动作出了回应。以色列空军发动了第三次中东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同时轰炸了巴解组织在叙利亚境内7个、黎巴嫩境内3个游击队营地,200多名巴勒斯坦人被炸死。9月16日,以色列3个装甲纵队越过边境进入南黎巴嫩,攻击并摧毁了至少130座怀疑住有巴解组织好战分子的房屋,造成60多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解密档案,揭露部分真相

“慕尼黑惨案”发生后。全世界都希望听到西德警方的解释,但遗憾的是,40多年过去了,人们始终没有听到令人满意的回答。

应《明镜》周刊的申请,2012年德国联邦安全局(BFV)解密了一批档案,这批解密档案中,有当时西德多特蒙德警察局及杜塞尔多夫的情报机构给西德警方发的传真,西德警方的分析材料、相关人士回忆录以及“黑九月”恐怖分子与德国极端势力来往的信件等。

其中一份传真显示,多特蒙德的情报机构曾经为西德奥组委设想的“21种突发状况”中,就曾预计到了巴勒斯坦人将对以色列运动员实施恐怖袭击。而警方在调查后认为,巴勒斯坦人连找住址都要寻求当地人的帮助,不可能有策划恐怖活动的能力,因此,情报机构的警告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警方忽略了。

西德外交部的一份解密档案也证实了西德政府曾经得到过加强奥运安保的建议。这份档案表明,就在“慕尼黑惨案”发生的三个星期前,一名巴勒斯坦线人曾向西德驻黎巴嫩的外交机构告密,称巴勒斯坦恐怖分子会对奥运会下手。而西德外交部也把这份线报向当局作了汇报,并建议“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卫奥运会”,但没有引起西德当局的重视,当局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如果上面两种情况能得到西德当局的重视,这起惨案完全有可能避免。(来源|《读者报》 作者|胡明浩)

“慕尼黑惨案”背后的真相

走过万水千山

我依然眷念您

欢迎订阅2019年《读者报》

邮发代号:61—98

订阅方式

1. 拔打11185或到当地邮政所订阅

2. 关注“读者报官方微信”,进入微店下单订报

3.淘宝店铺:https://shop269196912.taobao.com

4.《读者报》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

5.《看熊猫》杂志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2441465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