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俄羅斯是不是現在連搞六代機都有危險?

兮兮Lemon


自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的國家整體發展一直不盡人意,直接導致國防預算非常有限,2019年俄羅斯全年的國防預算只有430億美元,而同期的美國國防預算竟然高達7300多億美元,兩國差距如此巨大,使得俄羅斯無論是武器裝備的研發還是採購上面,都非常拮据。

但是面對世界各國陸續裝備五代機,俄羅斯所要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也不得不抽取經費研製五代機,所以蘇57戰鬥機誕生了,使得俄羅斯成為全球第三個研製五代機的國家!但是蘇57誕生後,很多人都不承認它屬於五代機,至少在隱身方面,這款戰鬥機的外形並沒有像其它國家四代機那樣光滑,另外蘇57戰鬥機至今都沒有公開彈倉,這也是人們質疑它的一點,認為它的彈倉很小,一般還是需要通過外部的掛點掛載武器,極大的影響隱身性。

不過作為世界第二大軍事研發大國,俄羅斯並沒有大家想的那樣實力下降的很厲害,就在五代機蘇57戰鬥機研製出來後,俄羅斯已經在進行六代機的研製工作,俄羅斯在今年進行了“獵人-B”無人機的首飛,這是一款被譽為俄羅斯六代機驗證機的無人機。

該款無人機屬於重型無人機,重量超過20噸!同樣採用的是隱身設計,外部塗有多層吸波材料。它具有和有人駕駛戰鬥機幾乎一樣的配置,比如擁有先進的相控陣雷達、光電偵察設備和內部彈倉,這在全球無人機當中獨樹一幟。

關於第六代戰鬥機的指標,目前公認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和無人機的配合作戰,或者六代機的駕駛模式有兩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其中和無人機的配合作戰,俄羅斯已經使用“獵人-B”重型無人機和蘇57戰鬥機進行編隊訓練,為六代機的研製積累經驗。

所以俄羅斯已經在進行六代機的研製,根據俄羅斯的科研實力,研製第六代戰鬥機不成問題。沒有危險!唯一能制約俄羅斯六代機研製,就是經費問題,這也是俄羅斯國防工業所要面臨的共同難題:有技術沒錢!俄羅斯或許也極有可能為了分擔六代機的研製經費,允許一些國家參與,比如印度。


資訊所長



俄羅斯當然正在積極開發無人駕駛的第六代飛機,他們已經開始畫設想圖了。與將使用美國F-35 五代機的北約盟國不同,自給自足對俄羅斯來說是絕對必要的,因此研發六代機是不可避免的。



隨著第五代PAK-FA重型戰鬥機已經開發出來,俄羅斯航空業也在展望空戰的未來,對能夠在21世紀中期主宰空域的飛機進行研發。 第六代遠程戰鬥機的工作正在進行中,很可能這架飛機將無人駕駛。雖然一些北約成員國計劃勸俄羅斯放棄,開發第五代戰鬥機,購買美國的F-35,從頭開始開發第六代飛機,俄羅斯不可能在這方面節約。 俄羅斯必須獨立完成這項嚴肅的任務,因此跨代發展幾乎是不可能的。

俄羅斯拒絕比較PAK-FA、美國F-22猛禽和中國J-20第幾種五代機的作戰特點。他們認為“只有真正的實踐才能暴露這些飛機的優缺點”。 俄羅斯人認為在真實的戰鬥情況下,PAK-FA將利用飛機上的所有隱形設備,使飛機無法被敵方雷達探測到。但他們承認,製造一架絕對不可探測的飛機似乎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在俄羅斯看來,儘管現代空對空導彈具有超越傳統的先進能力,但超機動性是“狗鬥”的一大優勢,在未來仍將是一個選擇。因此,王牌飛行員需要可靠的駕駛技術和完美的飛行技能。 俄羅斯人還認為用400公里射程的空對空導彈武裝空軍是多餘的武器,更適合戰術轟炸機,而不是戰鬥機。 俄羅斯人強調俄的軍事思想並不意味著在外國領土上採取侵略行動的意圖,而是考慮到俄羅斯聯邦的面積,空天軍的遠程能力是絕對必要的。



儘管未來的戰爭將是新型空襲的試驗場,但戰鬥人員的軍事目標不僅僅是由空軍實現的。 俄羅斯新一代戰鬥機不可能很快問世,“人們可能會認為技術進步很快,但從第四代戰鬥機到第五代戰鬥機需要35年的時間。他們相信下一代戰鬥機不會早於15年出現。


根據美國人的說法,第六代戰鬥機必須具有以下特徵:“極端”隱形、多模式作戰能力,在所有飛行狀態下摧毀任何類型目標的能力,從亞音速到高達5馬赫,大約每小時6000公里,可能的機身自我修復能力,加上“變形”和智能蒙皮功能。預計六代機將擁有探測極遠的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將給出戰場的高度詳細的圖像,每架高度網絡化的六代機都將成為更大網絡的一部分。而且有一天這種飛機將裝備“定向能”武器。

在美國,第六代戰鬥機項目被稱為“下一代戰術飛機”,預計不會早於2030年投入使用。俄羅斯比美國至少落後十年,2040年出現吧!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但是,要說明的一點是,類似於下圖的俄羅斯第六代戰機假想圖則僅僅是假想了

這是來自於阿根廷的一個畫家畫的“幻想圖”而已,作不得數的。


如果現在預測第六代戰機,那麼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高速度”,這個速度的等級會從6馬赫作為起點。

而俄羅斯(蘇聯)在高超音速戰鬥機的原型設計上實際上還是在世界領先的位置。還是那句話——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其實對於“速度”來說,“隱身”技術就是走了戰機發展的一條邪路而已。從方向來看,戰機還是會堅定不移的向更高更快更強的方向發展。舉個例子大家就基本上可以看到這個論斷的依據了:

SR-71從服役到退役沒有被導彈擊落記錄,Mig-25同樣可以打開後燃器逃出導彈的射程。

所以說高度和速度依然是戰機保命的基本要素。


而俄羅斯在米格-41的項目上依舊是突出高速高空飛行的特性。


在這個層面上來說俄羅斯實際上一點也不落後。同樣,不出20年,戰機的速度也會不斷的被刷新,而目前的六代機標準在那時候再看就又是比較中二的感覺了。


軍武數據庫


這兩年貶低俄羅斯的言論此起彼伏,尤其是在五代機蘇-57的研發上,因氣動佈局設計不利於隱身被廣為詬病。在隱形機研發領域,俄羅斯多少受到蘇聯解體的影響,所以在隱形機研發上面與美國拉開了時間差距,算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這一點毋庸置疑。

談俄羅斯是否具備開發六代機的能力,很有必要線談一談蘇-57這個梗在廣大軍迷心頭的硬梗。這個問題尚需客觀看待,能力到底弱不弱?單純隱身指標來看,蘇-57的確存在很大問題。蘇-57沿用了蘇-27系列成熟的中央升力體氣動佈局,在機身隱身處理上也採用了一定的物理處理,從而導致蘇-57機身扁平,因而被戲稱為“壓扁了的蘇-27”。

對於蘇-57隱身性能最多的詬病來源於其機腹部進氣道的設計,中美兩國的四代機對於機腹部的設計都採用的整合式設計,將傳統進氣道融合到機身中,採用S型進氣道,最大限度的降低發動機葉片的雷達反射,同時成為內置彈艙的核心位置。蘇-57則不同,腹部有兩條明顯的進氣道裸露在外,儘管設計人員在進氣道口部塗上了一波材料,但從設計角度來看這顯然不符合隱身處理。

轉換一個全新的角度,蘇-57身上還是有很多新穎的設計理念。我們當前評判隱形機的指標主要基於美國提出的“4S”指標,潛意識中對隱形機的認知也停留在4S指標上。跳出這個侷限思維,蘇-57在航電領域設計還是可圈可點的,首次實現了智能蒙皮技術,裝備有N036有源相控陣雷達,另外還有SH121雷達系統,三部X波段雷達,分別置於正前方及左右兩則,機翼另有L波段雷達,以應付對X波段有低RCS的低可偵測目標。

除此之外,蘇-57還特別強調無線電偵察和對抗能力,安裝了一套全新的無線電偵察、對抗系統,實現在自身雷達不開機的情況下,對可控範圍內目標進行探測和干擾,這和美國F-35的EODAS和EOTS功能類似,但思路完全不同。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晰的發現,蘇-57設計首要指標在機動性上,這從機身12個氣動控制面和矢量發動機的結合體就能看到一些端倪。第二點,蘇-57強調反隱身探測能力以及電子偵察對抗能力,直白點講,該思路可以理解為我雖隱形指標低於對手,但是我能在較遠的距離上探測到隱身目標,從而抵消隱身能力缺陷。這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看,可以看作是在發展思路上的一個創新或者偏離。

前不久,有一條消息值得關注。俄羅斯組織蘇-57與其獵人無人機進行協同飛行訓練,具有明顯的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演練趨勢,這也是當前國際上未來探索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在六代機指標還沒有出現的情況下,這個事件還是很有評估、借鑑價值的。

因而說,俄羅斯或許在戰鬥機發展領域與美國走著兩條存在差異的發展思路,也就是說僅憑蘇-57一個案例,無法證明俄羅斯的航空工業科研能力。因而題主所講的俄羅斯研製六代機是不是存在危險這個問題並不怎麼好說。為什麼這麼講呢?六代機只是一個名稱,甚至到目前連概念也沒有形成,只是有些國家再探索,僅此而已。

因此,對於俄羅斯的能力我們不能盲目的貶低,也不能一味的吹捧,需要實事求是客觀的來看待。六代機迄今尚沒有形成完整的概念,也就是說大家都在摸索,都還處於同一起跑線上,或者說之間的差距並沒有美國研製四代機時那麼明顯,實際情況拭目以待,讓時間去證明吧。


鷹鴿分析


第五代戰機蘇-57差不多應該就是俄羅斯空軍的“最後絕唱”了,第六代戰機只能是俄羅斯空軍的一個幻想,想要真正研製出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或者說以後俄羅斯還能夠研製出更新一代的戰機,但是它絕對不會再和美國處在同樣的起跑線上,也不會和美國在相同的時間擁有相同技術水平的戰機。簡單說就是第五代戰機之後,俄羅斯空軍與美軍必然長期存在代差。
(俄羅斯蘇-57戰機)


在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的戰鬥機技術基本是處於一種你追我趕的狀態,蘇聯的某些戰機甚至一度讓西方國家覺得比自己的都先進。目前美國正在加速列裝的第五代戰機最早在冷戰時期就提出了研製概念,像美國的F-22戰機從1985年就開始研製,而蘇聯的T-50戰機(現蘇-57戰機)計劃提出來的時間甚至比美國的F-22還要早幾年。美國的F-22戰機在2005年就已經正式服役,但俄羅斯的蘇-57戰機至今卻依然遲遲沒有能夠裝備俄羅斯空軍部隊。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的實力大幅衰落,不僅經濟不行,目前俄羅斯的專家也是出現了嚴重的斷代,俄羅斯航空業技術專家的年齡已經比美國能西方國家大了一圈,這說明俄羅斯的軍事技術人才呈現出後繼乏人的狀態。原本俄羅斯的第五代戰機應該要能夠跟美國處在同一水平,但是蘇聯的解體讓俄羅斯的第五代機研製計劃顯得非常吃力,蘇-57的服役時間不僅比美國的F-22和F-35晚,而且它可能還存在不少的技術缺陷。
(美軍F-22戰機)


俄羅斯在信息技術、勢態感知和隱身技術等方面原本就跟美國存在很大的差距,這一差距目前正在拉大,同時俄羅斯在發動機領域的技術也在跟美國拉開差距,或許只有在戰機的外形和氣動佈局方面俄羅斯還勉強可以跟上美國的步伐。以美國的戰機研發規律來看,目前第六代機項目肯定是已經上馬,而第六代機到底要能夠達到什麼樣的標準,這估計也只能由美國來定義。儘管俄羅斯也有自己的第六代機計劃,但是它搞個第五代機都這麼吃力,第六機估計等美國搞出第七代機的時候,俄羅斯也未必能夠弄出來。
(美軍F-35戰機群)


戰機的研發不僅是對技術的考驗,它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也有很高的要求,有專家分析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量至少應該達到1萬億美元才可能具備單獨研發五代機的能力,俄羅斯基本也就剛剛達到這個門檻。今後要研發第六代戰機,其對於相關國家必然會有更高的經濟實力要求,或許俄羅斯都已經不再具備單獨研發第六代戰機的能力。總之根據李姓先生個人的判斷,五代機可能是俄羅斯“最後的絕唱”,此後如果俄羅斯無法融入西方,那它的空軍必然長期與西方國家存在代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