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藏兵洞在寧夏長城下,我國最早的“地道戰”,就是你想象的那樣

接著分享在銀川去水洞溝景區的遊玩。水洞溝遺址旅遊區位於寧夏靈武市臨河鎮,西距銀川市19公里,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


藏兵洞在寧夏長城下,我國最早的“地道戰”,就是你想象的那樣

​水洞溝全程的240元套票,含參觀水洞溝遺址博物館環廊展廳、博物館實景體驗、張三小店、水洞溝村、水洞溝標誌碑、水洞溝遺址發掘點、蘆花谷、明長城、大峽谷、藏兵洞等景點。交通接駁方式含遊船、馬車或竹筏、駱駝車、觀光車等,還有震撼的實景演出《北疆天歌》。當然,也可以選擇140元的套票,也毫不遜色。安排好一整天的時間慢慢玩,度過愜意的一天。

藏兵洞在寧夏長城下,我國最早的“地道戰”,就是你想象的那樣

​話說,水洞溝裡的最後一站參觀是藏兵洞。這裡不能自主參觀,要集合起來,由景區導遊統一安排參觀。在寧夏水洞溝景區,令人稱奇的“藏兵洞”分佈在水洞溝紅山堡內外,它蜿蜒曲折於懸壁之中,上下相通,左右相連,洞中分叉頗多,左盤右旋,有如迷宮。為啥不讓遊客自己逛?就是怕你跑丟了。

藏兵洞在寧夏長城下,我國最早的“地道戰”,就是你想象的那樣

​其實,在藏兵洞景點裡,無法看到它的全貌,在接下來的長城博物館裡,這張圖片就很直觀了。藏兵洞在水洞溝通往紅山堡幽深莫測的大峽谷中,它依託雄偉的長城、險峻的崖壁,這就是500多年的明代古城堡,充滿了神秘。導遊介紹這裡時,更是把藏兵洞譽為最早的“地道戰”。

藏兵洞在寧夏長城下,我國最早的“地道戰”,就是你想象的那樣

​藏兵洞景區現在開放的是兩個“洞”,這是第一個。據有關專家推測,藏兵洞為明代古長城軍事防禦體系的一部分,是中國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古長城立體軍事防禦遺址。當地文物部門已清理的“藏兵洞”約長3000多米,佔藏兵洞道總長度的七分之一,有關考古研究仍在進行中,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大的驚喜!

藏兵洞在寧夏長城下,我國最早的“地道戰”,就是你想象的那樣

​藏兵洞內闢有居室、儲藏室、會議廳、灶房、兵器庫、火藥庫、炮臺、水井、暗器孔道及陷阱等設施。

藏兵洞在寧夏長城下,我國最早的“地道戰”,就是你想象的那樣

​在藏兵洞的兵器庫裡,可以看到發掘清理出的古代刀、槍、炮銃、炮彈、鐵蒺藜、佩劍、腰刀、箭頭、箭袋、頭盔、盾牌等10多種兵及糧食、蔬菜、瓷器、硯臺等明代守軍殘留下的食物和生活用品,距今已有近500多年的歷史。

藏兵洞在寧夏長城下,我國最早的“地道戰”,就是你想象的那樣

​果然,和我想象中的一樣,這裡有陷阱。陷阱深約一丈,陷阱內多設鹿角。隔著玻璃可以看到裡面的尖銳的鹿角,因洞內只容單人通行,一但有進洞之敵,也只能單線跟進,再加上對洞內地形不熟,很容易落入陷阱的鹿角上,非死即傷。

藏兵洞在寧夏長城下,我國最早的“地道戰”,就是你想象的那樣

​第一個藏兵洞稍顯平淡,真正精彩的是第二個藏兵洞。2008年秋冬,水洞溝紅山堡景區又發現了一段200多米長的洞道,洞口和兵洞相連。

藏兵洞在寧夏長城下,我國最早的“地道戰”,就是你想象的那樣

​據當地老百姓講,在紅山堡,進入藏兵洞的口有三個,現在發現的可能是第二個洞口。經初步清理,出土了很多鐵族藜和一些尚來腐朽的木材,發現了3段大型陷阱坑,坑下有枯草和削尖了的長木樁。洞道地面鋪有明代殘磚,寬度約2.1至2.4米。還有一段平行的雙洞道,每個洞道只有0.78米寬,僅可容一人通過。

藏兵洞在寧夏長城下,我國最早的“地道戰”,就是你想象的那樣

​這個小洞穴中有一口井,不深,但有水。藏兵洞兼具駐兵、貯藏、生活為一體,有一口井供人飲用的水井,當是情理中事。但從洞穴情況看,此洞曾遭水淹。有兩種解釋可供人琢磨,一是井中水大,越冒越多淹了洞穴。二是外面灌水,越流越深衝進洞穴。不過,水是從哪裡來的呢?真的讓人費解。

藏兵洞在寧夏長城下,我國最早的“地道戰”,就是你想象的那樣

​清理藏兵洞時,發現了這處貯藏兵器及工具、生活日用品的洞穴,洞穴裡有盾牌、矛頭、短劍、匕首、炮統、鐵叉、板鍬、香爐瓷器等。令人稱奇的是,在洞穴深處有兩塊巨石,其下是一具戴頭盔的骷髏。據猜測,在巨石後面可能還有一個更隱蔽的洞穴。但這兩塊巨石怎麼能搬進距地表十幾米的洞穴中?為什麼會堵在這裡?至今還是一個謎。

藏兵洞在寧夏長城下,我國最早的“地道戰”,就是你想象的那樣

​雙洞道前,有笨重的木門之設。洞內佈局,比現已開放的藏兵洞更為險要。經過近半年的清理加固,恢復了洞道內的原生場景,並添置了一些參與性項目供遊客通過時體會藏兵洞的奧秘所在。

藏兵洞在寧夏長城下,我國最早的“地道戰”,就是你想象的那樣

​這裡是藏兵洞中最寬的一段洞道,南通“將軍洞”,北接灶臺和出口。清理時,發現有殘朽的條形桌凳。據推測,這裡有議事廳兼餐廳的功能。邊吃飯邊議事,既能節省時間,又可減少佔用空間,一舉兩得。藏兵洞設計者的高明之處可見一斑。

藏兵洞在寧夏長城下,我國最早的“地道戰”,就是你想象的那樣

​這裡還陳列著藏兵洞出土的箭頭、腰刀、文房四寶、瓷器、糧食和蔬菜。展櫃裡的白菜、土豆、胡蘿蔔等蔬菜,儘管已經腐敗乾枯,但對研究寧夏明代農作物生產狀況依然十分寶貴。至於發現的紅棗及遺核,可證明出產“靈武紅棗”的歷史,起碼始於距今500多年以前的明代。

藏兵洞在寧夏長城下,我國最早的“地道戰”,就是你想象的那樣

​據史書記載,明代韃靼、瓦剌貴族多次由靈州至鹽州間拆牆南下,掠靈州、寧夏(今銀川)等,在擄掠後退回北方。但都不進攻紅山堡。專家推測,這跟包括藏兵洞等立體防禦工事,所能發揮的強大威懾力密切相關。

待續,我在銀川懶懶地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