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重磅!《石景山分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2017年-2035年)》獲市政府批覆

重磅!《石景山分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2017年-2035年)》獲市政府批覆

2019年11月20日,市政府正式批覆《石景山分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2017年—2035年)》(以下簡稱:《石景山分區規劃》)。批覆指出,《石景山分區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全面深化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批覆和《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注重長遠發展,注重減量集約,注重生態保護,注重多規合一,符合石景山區實際情況和發展要求,對促進實現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發展目標、推動石景山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重磅!《石景山分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2017年-2035年)》獲市政府批覆

▲空間結構規劃圖

分區規劃,即區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我區國土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對實現我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具有重要意義。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分區規劃處於承上啟下的關鍵位置,對《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指標和任務進行深化細化,是下階段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鄉鎮域空間規劃、村莊規劃等規劃的指導和依據。本次分區規劃編制積極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探索完善北京市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為推動《總體規劃》一張藍圖繪到底,夯實了重要的國土空間規劃基礎。

重磅!《石景山分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2017年-2035年)》獲市政府批覆

▲主要功能區佈局規劃圖

分區規劃由石景山區委、石景山區政府會同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共同編制,建立編制工作專班,暢通溝通平臺,多輪研究修改,集思廣益,凝聚智慧,建立體現石景山區特色的規劃策略體系。經區政府常務會、區委常委會、區人大常委會等會議程序審議研究,廣泛徵求了市級有關部門、專家學者等方面的意見,並依法向社會進行了批前公告,對公眾意見進行了充分吸納。

重磅!《石景山分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2017年-2035年)》獲市政府批覆

▲綠色空間結構規劃圖

在分區規劃編制中

石景山區突出把握以下七個特點

No.1

落實城市功能定位

石景山區是《總體規劃》確定的“一主”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四個中心”的集中承載區,是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關鍵地區,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地區。按照《總體規劃》賦予石景山區國家級產業轉型發展示範區、綠色低碳的首都西部綜合服務區、山水文化融合的生態宜居示範區的功能定位,《石景山分區規劃》立足資源稟賦優勢,聚焦“城與園”、“城與城”、“山水城”三大關係,確立了建設創新引領、生態宜居、區域協同、多元文化交融、山水城市相融、產城發展共融、具有國際魅力的首都城市西大門的發展目標。

No.2

優化城市空間結構

突出把握首都發展、內涵提升、功能優化的要求,形成“一軸一帶、多點支撐、組團協同”的空間結構。“一軸”,即長安街及其延長線。完善首都功能,加強風貌提升,促進長安街及其延長線空間秩序、城市功能與環境品質提升,塑造禮儀之軸、復興之軸、綠色之軸,體現莊嚴、沉穩、厚重、大氣的形象氣質。“一帶”,即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以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為紐帶,加強與門頭溝區協調聯動,促進兩岸協同發展,實現山水環境與多元文化有機共融。“多點”,即重要功能節點。抓好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北京銀行保險產業園、中關村石景山園等重要節點的功能建設和服務配套。“組團”,即東、中、西部組團。促進組團均衡發展,與永定河西岸協同發展。

No.3

突出減量集約,嚴格控制城市規模

深入貫徹減量發展理念,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硬約束,實施人口規模、建設規模雙控。劃定人口總量上限、生態控制線、城市開發邊界三條紅線,實行全域全類型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嚴格管控戰略留白地區,為長遠可持續發展預留空間。

No.4

科學配置資源要素,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

壓縮生產空間規模,促進產業用地集約高效利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適度提高居住用地及其配套用地比重,形成職住用地合理比例,促進職住均衡發展。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按照常住人口規模1.2-1.3倍保障係數因地制宜配置公共服務設施,補足城市短板,以高標準要求切實加強公共服務設施、生活性服務業建設,推動優質設施創新引領,提升設施品質,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打造覆蓋全域的綠色空間體系,強化“山、河、軸、鏈、園”綠色生態體系,形成“山環水繞,綠軸穿城,綠鏈串園”的綠色空間格局。

No.5

緊密對接首鋼,強化服務支撐

強化對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的全面支撐,推動文化復興、生態復興、產業復興與活力復興,著力建設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以新首鋼產業復興為基礎,帶動產業拓展與轉型升級,在全區範圍內構建以現代金融為戰略主導,科技服務、數字創意、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特色培育,高端商務服務業為配套支撐的“1+3+1”的高精尖產業體系,打造一軸、三園的高精尖產業集聚發展格局。

重磅!《石景山分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2017年-2035年)》獲市政府批覆

▲文化傳承結構圖

No.6

做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塑造城市特色風貌

以西山古香道、京西古商道、永定河古河道為脈絡,加強八大處、模式口等文物集中區的保護利用,展現京西曆史文化精華。加強城市設計引領和分級管控,加強建築風貌、建築高度、城市色彩、第五立面、城市天際線等規劃引導,保護西北部連綿的山巒背景,營造協調有序的城市格局、清新怡人的景觀環境和富有活力的街道空間,全面提升城市空間品質。

No.7

全面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著力解決“大城市病”

堅持公交優先、綠色出行,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環,提升軌道交通一體化服務水平,構建低碳環保、高效便捷、安全舒適的交通系統。構建高標準、高水平、高效能的綠色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全面推進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改善環境治理。堅持節水優先,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科學利用地下空間,加強地上地下空間一體化設計和統籌利用。

《石景山分區規劃》是石景山區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必須嚴格執行,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規劃的組織實施。

近期,《石景山分區規劃》成果將在石景山區官方網站進行公開公佈。

素材來源: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石景山分局

重磅!《石景山分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2017年-2035年)》獲市政府批覆

Ai石景山—可隨身攜帶的石景山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