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蘇聯丟了莫斯科,斯大林還能退到西伯利亞繼續抵抗並反敗為勝嗎?

於無聲處34



蘇聯即便丟了莫斯科也不等於說使去反抗能力,要知道真正扭轉蘇德戰局是在斯大林格勒,莫斯科雖然是蘇聯的國都,斯大林和主要蘇聯實力所在地,德軍打敗他們佔領了莫斯科,但不排除斯大林會將實力東移,因為蘇聯本身國土面積很大,拖就把德軍給拖死。在廣袤的西伯利亞對於極寒的氣候和複雜的地形,德軍是耗不起的,他的輜重如果追還得追到遠東,那得要走他個兩回,莫斯科即便被攻下,可它南邊也有堅強的防禦陣地,沿著縱橫南北伏爾加河,德軍要想越過這個防線是很困難的,畢竟這是蘇聯腹地,他在斯大林格勒已經損失更多了,南線的潰敗也無法彌補北線的防務。

一而蘇聯本身也不是吃醋的,它在戰前是有強大的工業基礎的,和二戰其他國家不一樣,比如中國和東南亞工業基礎就弱了,國家也很虛弱,法國和歐洲國家又是小國,軍工業發展相對來說是沒有德國那麼強,這也是德國趁虛而入的原因。德國在當時實力是超過英法的,它在希特勒時期已平復了一戰的創傷,使德國一躍成為地區強國,這也是德國為什麼如此囂張的原因。至於針對的對象龐大的蘇聯,我想它是不可能戰勝的,原因是蘇聯本身是個工業強國,國家政局來說是比較統一和穩定的,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唯一支撐國際共產主義大國,上下一心,凝聚力比較強。軍工業也是相當強大的,在當時也算老牌列強,小小德國之所以在二戰飲馬伏爾加河,是因為他們用的是閃電戰,意思就是趁其不備攻其不意,蘇聯在毫無準備下才被德國追著打。等蘇聯意識清醒了,德國哪能是蘇聯對手,因為蘇聯也是新生力量,新生力量本身就有強大的發揮餘地,而對於剛壯大的德國急於吞併蘇聯,我想這是不現實的,只會是自毀長城。


希特勒同樣走的是拿破崙的敗路,拿破崙就是因為天氣原因,最終敗給了沙俄,兩者不但沒有攻下對方反而被對方端了老巢。這也正是俄羅斯地形具有易守難攻的優勢,從俄羅斯崛起之日起都是主動欺負對方,它在之後三四百年時間裡,國土一直在膨脹,直到二戰前,斯大林仍幻想著從周圍弱國手中撈點油水,比如當時咱們中國,蘇聯雖然表面是共產主義國家,站正義一面,可內心卻不忘恢復沙俄時期的霸主地位,在我國東北旅順和外蒙仍繼續接管管轄權。


雖然早在列寧時期口口聲聲說把沙俄曾經侵佔的領土歸還中國,可最後呢,不了了之,這是他緩兵之計而已,原因擔心其他周圍國家趁俄國內戰之際乘虛而入,等蘇維爾結束內戰統一全國後,一切不認賬了。反而繼續欺負一些弱國,面子撐的很好,所以蘇聯要比之前的沙俄建立的更強大,這也是日本一些周圍國家不敢染指的原因,還是擔心蘇聯背後強大的實力。就拿日本為例,雖然當時日本在日俄戰爭打敗了沙俄,可卻在二戰時讓日本北進吃盡了苦頭,使日本不敢越雷池半步,就連當時希特勒也喚醒不了日本和他共事東西夾擊蘇聯,所以這本身和蘇聯一直強硬的對外政策是分不開的。


斯大林為了抵禦德國來襲,首先拿西面一些小國墊背,給自己構築西部防線。目的就是防止希特勒的西侵,他和希特勒損害一些小國利益,抓分小國,來換取德國的信任,一部分也是擔心希特勒對自己下手,在互相不斷的摸底情況下,斯大林也是在做準備,於是為了自個安全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所以斯大林也是看對象行事,面對日漸強大的德國,斯大林也在害怕,而不敢侵犯它,但同時也保持大國間平等的外交手段。所以對於膽大的希特勒而言如果面對智商更高斯大林而言,他是鬥不過的。斯大林鐵腕手段統治蘇聯,國家在短暫時期復甦,走上工業強國也和他的雄才大略分不開的。希特勒恰恰遇到的不是好的對手,即便莫斯科攻陷了也無濟於事。



在西伯利亞有蘇聯遠東勁旅朱可夫,曾輕易的擊敗了日本來襲,現在面對德國東侵,他更有把握,蘇聯也一部分靠的是遠東實力來挽救局勢的,在極其惡劣環境下,這些軍隊是經得起考驗的。所以德國即便進入西伯利亞,面對廣袤及其複雜的環境和氣候,他是吃不消的,因為蘇聯比任何時期都要大,在東部有中亞,可以調動當地兵力,所以莫斯科只是小站而已。


龍文說史


蘇聯如果丟了莫斯科,那麼很抱歉,結果可能並非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蘇聯依舊能夠支撐下去,甚至反敗為勝。而更加可能的情況是:蘇聯滅國。

那麼為何會這麼說呢?

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首先蘇聯的產業分佈很不均衡。

我們知道,蘇聯是一個面積超過了2000萬平方公里的龐然大物,在二戰伊始,斯大林就通過侵略佔據了波蘭和芬蘭等國的廣大土地,為的是在蘇聯和德國之間畫一條緩衝帶。

斯大林的意圖實現了,雖然是在付出了巨大代價之後。

但是,緩衝帶的存在,並沒有讓蘇聯更加安全,在德國人閃擊戰的實施下,歐洲部分很快陷落。短短的時間內,蘇聯在歐洲大大部分領土已經被納粹佔據。

歐洲部分對蘇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斯大林為何當年死守莫斯科?除了莫斯科是蘇聯首都,有著強烈的象徵意義外,更加重要的是,在莫斯科的背後是什麼?

是蘇聯在戰爭中保留下來的軍事工業體系。這是蘇聯能夠反敗為勝的關鍵所在。

我們假設一下,如果當年的莫斯科被攻陷,莫斯科背後的軍事工業也將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失去了多年建立起來的軍事工業,那麼退到西伯利亞的蘇聯軍隊,用什麼和德國人的機械化兵團作戰?要知道,蘇聯人將絕大多數的軍事工業實力都建在了東歐部分。廣袤的西伯利亞平原,因為惡劣的環境氣候,人口本就稀少,軍事工業更是稀疏。

其次,莫斯科是蘇聯的象徵,也是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堡壘

莫斯科作為蘇聯的象徵,是蘇聯人甚至是世界反法斯西聯盟的希望所在。這裡牽制了絕大部分的德國軍團。

看看當時的情況,英法聯軍已經敗守大不列顛群島。指望英法聯軍反攻?要知道,當時德國人停止實施巴巴羅薩計劃,並非是因為巴巴羅薩計劃不可行,而是因為希特勒覺得損失有點大,而德國有著更重要的的敵人——蘇聯。而如果蘇聯被大敗,騰出手來的希特勒全力以赴的進攻英國,一條淺淺的海峽,能阻擋住納粹海空軍的聯合打擊?

所以,莫斯科可以說寄予了整個反法西斯聯盟的期望。如果莫斯科失去了,那麼將對反法西斯聯盟是一個重大的打擊。歐洲可能就此陷落,再無翻盤的可能。

其次,西伯利亞的氣候條件

雖然蘇聯人擁有西伯利亞很多年,雖然他們經營西伯利亞很多年,但是,終究因為那裡的條件太過艱苦,所以,人跡罕見。在隆冬已經來臨之際,數百萬的大軍撤往西伯利亞,靠什麼生存?如何挺過西伯利亞零下數十度的嚴冬?

蘇聯曾經想大批往西伯利亞進行移民,但是效果不佳,為什麼?長期以來,西伯利亞僅僅是作為一個能源提供地,並非是合適的人居環境。所以,在這裡打游擊甚至反攻,這多少有些幻想的成分。

最後,美國的援助

美國人在二戰時差不多有五百億美院的援助,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向了蘇聯。但是,如果蘇聯失去了歐洲區域,那麼美國的援助也將變成雞肋。第一援助將會更加困難,第二成本將會大大增加。那麼,蘇聯人是否還能靠援助來支撐最後的勝利?這種可能性,真的很低。


Crazy歷史


歷史沒有如果!

淮海戰爭之後,在戰犯管理所裡,黃維大喊不服,要再打一仗!

粟裕七戰七勝,每戰之後國軍都不服,下一戰再敗再不服!國軍不服,是因為他們找到了破解之法;再敗,是因為粟裕下一戰改變了方法!

黃維還有點資格說兩句,他終究還是參戰了。

在朝鮮,彭德懷大勝之後休整;蘇聯顧問大吼,命令彭繼續追擊。彭反問:你打過仗嗎?你有什麼資格說話。

爭執直訴至莫斯科,斯大林說彭德懷是對的,並且不準蘇聯顧問插嘴!

因為對於朝鮮戰場,斯大林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他甚至懷疑志願軍是否能真的取勝。

孟獲連戰連敗,依舊不服;孟獲是聰明的,第七次服了。

德國希特勒死了七十多年了,依然有人在用各種方式從各種角度為希特勒翻案!

而希特勒的原產地德國都用法律的方式確定不準為他翻案!

即便這些人有本事穿越到希特勒面前,給希特勒出主意。這些人一定死得很丟臉!

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會瞧得起你們?你們就一定比希特勒強?

千萬別當笑話聽。他們可是認真的!


老頑童焦原78483771


如果蘇聯在莫斯科丟掉以後,蘇聯還能不能在西伯利亞成立指揮戰爭機構,並反守為攻繼而贏得戰爭的勝利?

但這需要有一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基輔、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油田沒有被攻克。

如果存在上述幾個地區沒有被攻克的話,假設莫斯科真的被德軍拿下的話,蘇聯是可以繼續戰鬥下去的。

反過來說,如果丟掉了上述幾個地區,即便是莫斯科臨時沒有被攻克,以後還是守不住,一樣要丟掉。



如果上述幾個地區德軍拿不下的話,在莫斯科即將陷落之前,蘇聯政府會提前做好撤離的準備。

在蘇聯電影《莫斯科保衛戰》之中,當時的蘇聯政府其實做了多種準備:一是竭盡全力進行抵抗。

二是密切注意戰鬥形勢的發展。

三是已經做好了所有撤離工作準備,並在發電廠、工廠、橋樑、國家大劇院埋好了炸藥,一旦守不住就將莫斯科全部毀滅。

四是在城市安排了潛伏人員,一旦陷落就對德國高級政要實施暗殺。

通過以上行動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蘇聯政府已經做好了各種各樣的準備,包括撤離莫斯科另立指揮機構。

既然蘇聯政府已經做了撤離準備工作,那它就一定有第二個臨時首都,這一點非常類似於我們把首都南京搬遷至重慶一樣。

蘇聯是不缺這樣的地方的,比如說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等地!

但估計不會把臨時首都遷往烏拉爾東邊的西伯利亞。

且不說氣候寒冷、環境惡劣的條件令人難以忍耐,而且做臨時指揮戰爭的一個機構也不適合。

並且蘇聯是一個發達的工業國家,對城市的依賴性很大,大家不要一味的譴責蘇聯一步都不準後撤的政策,因為它必須這樣做,丟掉了城市和工業區,其實就等於亡了國。

因此,莫斯科一旦守不住,它極有可能把政府指揮機構遷往斯大林格勒地區,或者是列寧格勒地區,而遷往西伯利亞的可能性則不達。


現在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在莫斯科陷落之後,蘇聯還能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應該說,很難。

但也不是沒有任何一絲希望,要知道蘇聯可不完全同於德國。

在蘇德戰爭中,兩國都有敵方軍隊兵臨首都的情況,但蘇聯成功的堅持了下來,德國卻沒有。

情況大概有兩點區別:第一蘇聯有著極大的戰略縱深,但德國卻沒有!

蘇聯在丟失了大片的國土之後,還能最後贏得戰爭的勝利,幅員遼闊的疆域功不可沒。

但德國就不是這樣了,就算希特勒棄守柏林退往巴伐利亞和慕尼黑那又怎樣?

一共巴掌大的國家,步兵一個急行軍隨後就到了,你還守個鳥?

第二在莫斯科會戰開始時,英美兩國雖然還沒有對蘇聯開始大規模的支援行動,但至少蘇聯可以放心的全力迎戰德國,對於東方的日本並不是非常忌憚。

而柏林戰役開始的時候,希特勒德國卻是處於東西夾擊之中,柏林的防守兵力不足,而在外地的軍隊也無法趕往這裡。

因此,當莫斯科陷落之後,蘇聯政府可以把臨時指揮機構搬遷到列寧格勒或者是斯大林格勒,並在那裡繼續指揮戰爭。

而當時的英美政府一看到蘇聯危急,一定會不遺餘力的進行全力支援。

其實我們應當看到,儘管納粹德國拼力進攻夢想一舉拿下列寧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它不是一樣沒有成功麼?

同時我們又看到,即便是德軍拿下了明斯克、斯摩稜斯克、基輔,越過了第聶伯河、頓河,蘇聯不也是最後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所以個人見解如下,如果莫斯科真的陷落的話,的確實增加了贏得戰爭的難度,但是僅僅失去一座莫斯科城對於最後戰爭的結果其實關係並不是很大。

以上問答純屬本人原創,如有抄襲和挪用者必將追究。


東方評史


德國進攻蘇聯,德國的將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在西線作戰,嚴重缺乏與俄國人作戰的經驗,對於蘇聯完全缺乏瞭解。

1、你不知道蘇聯有多大

德國從波蘭向蘇聯推進了五六百公里才到莫斯科郊外,要是在西線都推進到大西洋中央了。廣袤的國土,漫長的補給線,德國軍隊攻到莫斯科附近已經強弩之末。即使丟了莫斯科,蘇聯已經決定遷都古比雪夫,拿破崙佔領了莫斯科不是照樣被擊敗?

2、你不知道蘇聯有多少軍隊

莫斯科會議上蘇聯向英法表示可以出動136個師支援英法,這絕不是虛言。德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就說我們消滅了德國人196個師,人家還有196個師。蘇聯損失了幾百萬軍隊,要是其他國家早就崩盤了,蘇聯繼續組織幾百萬軍隊頂住德國軍隊,甚至武器煥然一新。

3、你不知道蘇聯道路有多差

蘇聯雖然重工業發達,但公路建設特別是高速公路建設遠不如西歐,這就導致德軍輪式車輛總是陷入泥濘,嚴重影響了戰鬥力。德國一個月可以擊敗法國,半年都不能佔領莫斯科、列寧格勒,差勁的公路也是問題。

4、你不知道蘇聯冬天有多冷

德軍雖然在北歐參加過戰鬥,但蘇聯那樣的寒冷卻從未見過,這就德國坦克發動機都有些受不了,影響了冬天戰鬥力。許多德軍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希特勒甚至認為冬天到來前就可以結束對蘇聯戰爭,冬季作戰準備不足。

面對著這四個“不知道”,德國不要說打不下莫斯科。就是能打下莫斯科,又能如何?蘇聯畢竟是歐洲頭號工業化國家,武器質量也許不如德國,但武器數量完全壓倒德國,也就能在美國戰略物質大規模到達蘇軍手中之前打贏莫斯科會戰甚至斯大林格勒會戰。


一梭煙雨江湖行


這個問題……當然是個問題。雖然俄國太大了,不是任何一個侵略者都可以隨便吞下的,當年不可一世的拿破崙又如何?也照樣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但莫斯科對蘇聯的意義太過重大,以至於沒有了莫斯科,蘇聯幾乎就等於失去了一切。

作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蘇聯在建立之初國土面積就超過2000萬平方公里,而這2000多萬平方公里使蘇聯擁有了恐怖的戰略縱深,尤其是東西方向,更是超過1萬公里。

不僅如此,作為蘇聯締造者的斯大林在列寧去世後,為壯大蘇聯進行了一系列準備。

特別是在1929年資本主義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後,蘇聯在大力引進資本主義世界先進技術的同時,對於蠢蠢欲動的法西斯主義也進行了相當充分的準備。

二戰前夕,蘇聯在國土西部構建了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沿岸,長達2000多公里的斯大林防線,形成永固的國防工事。

1939年8月23日,蘇聯與德國在莫斯科秘密簽訂《蘇德互不侵犯協定》,對東歐地區進行了秘密的勢力劃分。

1939年9月17日,在德國閃擊波蘭後,蘇聯出兵波蘭東部,奪回《佈列斯特和約》中失去的西烏克蘭和西白羅斯等地,將國界線推進到寇松線。

緊接著,1939年11月,蘇聯發動蘇芬戰爭,在付出慘重代價後,奪取芬蘭的卡累利阿地峽地區;1940年3月,蘇聯出兵波羅的海三國,強行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併入蘇聯;1940年6月,蘇聯出兵羅馬尼亞,強行奪取比薩拉比亞地區。

至此,蘇聯將國界線向西推進約500公里,並重新構築了新的國防工事,即巴普洛夫防線。

應該說蘇聯對大規模戰爭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但正因為相當充分,使得蘇聯將大部分軍隊及工業佈置在靠近德國法西斯的東歐地區,特別是希特勒的眼皮底下。

所以當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聯軍隊倉促應戰,潰不成軍。短短4個月,蘇聯就失去了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軍隊損失超過300萬,人口淪陷1/4。

到1940年10月莫斯科會戰發起前,斯大林說蘇聯紅軍沒有退路,實在不是聳人聽聞。

很多人認為天氣是扭轉莫斯科會戰局面的重要因素,如果沒有那個恐怖的冬天,德軍不會在莫斯科馬失前蹄。

但事實上,磨滅德軍進攻鋒芒的,是蘇聯漫長的秋雨,這讓德軍幾乎在泥濘中動彈不得。苦惱的德軍甚至希望冬天快點到來,因為道路結冰後有利於裝甲部隊推進。

蘇軍在蘇德戰爭前4個月幾乎損失殆盡,所以如果莫斯科也失守,對蘇聯形成的打擊將是空前的,尤其是蘇軍的氣勢。

要知道,雖然此時的英國出於自身安全考慮,已經開始援助蘇聯,但大洋彼岸的美國始終沒有表態。如果蘇聯失去莫斯科,士氣瓦解,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局勢可能更加危險,屆時美國參戰和對外援助將更加遙遙無期。

而作為德國同盟的日本,也在等待著蘇聯的戰敗。如果蘇聯失去莫斯科,無論進攻西伯利亞有無意義,日本絕對不會在東亞安分守己。

不過最可怕的似乎並不是這些,因為無論沙俄還是蘇聯都將國家發展重點放在烏拉爾以西,尤其是莫斯科以西。一旦莫斯科失守,蘇聯東部薄弱的工業基礎,將根本無力支撐蘇聯的持久抗戰,特別是在面對德日夾擊,缺少美國的有力支持時。

當然,蘇軍也可以化整為零,依靠廣泛持久的游擊戰以及龐大的戰略縱深將德日法西斯徹底拖垮。但我們需要明白的是,蘇聯和我國的情況並不相同,首先他的無產階級革命是先在城市取得成功的,這和我國的農村包圍城市有本質不同。

所以在缺少城市的蘇聯東部,再加上冰天雪地的惡劣環境,即使游擊戰爭也很難堅持下去。

而最可怕的是,莫斯科的失守不僅關乎蘇軍士氣,更關乎斯大林的權威。

因為無論蘇聯的工業化建設,蘇聯的國防體系構建還是蘇德戰爭的戰略部署,都是斯大林統一指揮的。也就是說,斯大林是蘇聯的最高負責人,如果莫斯科失守,就意味著斯大林威望的徹底崩塌。

而在斯大林苦心孤詣構建起以自己為核心的獨裁體系後,自己也將成為這個體系的犧牲品,因為他根本就承受不起失敗。

所以,蘇聯的縱深雖大,但卻並不能為蘇聯帶來希望。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斯大林一定要在莫斯科城下背水一戰的原因所在。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即使莫斯科陷落,蘇聯也不會淪亡。德軍進入的莫斯科只是一座空城。因為斯大林早已把重要機構和部門轉移到烏拉爾地區。

當然,拿下了莫斯科可大大提升第三帝國的士氣,而且德軍疲憊之師可得到及時休整。蘇聯因為失去莫斯科,後面的戰役可能會打的異常艱難,衛國戰爭要多打幾年。

蘇聯只是多打幾年,終歸反敗為勝。因為幾大因素決定了蘇聯不敗。

一是蘇聯本身已是歐洲頭號工業強國,有很強的戰爭潛力,加之廣袤國土形成的戰略縱深,具備很大的戰略迴旋餘地。德軍必然拉長後勤補給線,兵力也會分散,同時也會遭遇游擊隊的襲擾(1812年也是如此),俄國無邊的原野和黑森林只能給漢斯們帶來恐懼。

二是蘇聯轉移到烏拉爾地區的重要企業很快投入正常生產,武器裝備源源不斷送到前線,距離莫斯科1700公里的烏拉爾,德軍望塵莫及,其轟炸機因航程鞭長莫及。

三是,絕不能忽視的西方援助,英美會加大援蘇力度。尤其是美國絕不會放任納粹德國一家坐大而危及自身,美國等西方盟國的優質物資會極大改善蘇軍的武備。實際上也正是如此,譬如蘇軍的通訊器材後來都換上美國貨,使蘇軍上傳下達更為暢通,戰場指揮的效率大為提高。

四是蘇聯超強的國防動員能力和抵抗意志,出乎德國人意料,當時一億九百多萬的蘇聯人口為前線提供源源不斷的兵員,深入俄國腹地,德國人才明白什麼是泥沼。

這幾大因素,事實上也決定了莫斯科保衛戰不是背水一戰。莫斯科的背後對德國人而言,就是無數的陷阱和森林般的槍炮。

因此,德軍必然會重複1812年拿破崙的噩夢,像一群野狼被俄國人追打著,不同的是,1940年代年俄國人是用坦克洪流碾壓,德軍比拿破崙敗的更慘。

2019.1.28


掌上三言兩語


不可能了,會造成蘇聯抗德意志瓦解,大面積主動投降就在眼前。

莫斯科保衛戰最初階段,其實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軍民同仇敵愾,而是出現了大量的蘇共官員出逃的現象,民眾一看官兒都跑了,那我們還傻站著,得嘞,也跑了吧。於是大量官民帶著金銀細軟妻兒老小就撒了鴨子。而且蘇聯政府也頒佈了疏散令,其實本意是為了大家安全,但是也讓不少人以為德軍馬上要拿下莫斯科。

這說明啥呢,說明面對希特勒的閃電進軍,蘇聯軍民士氣低落,缺乏鬥志。莫斯科保衛戰之時,軍民信心已到臨界點,而莫斯科是蘇聯首都,極具象徵意義,莫斯科陷落,則是壓垮蘇聯軍民抗德信心的最後一根稻草,軍民的鬥志會隨著莫斯科防線的崩潰而瓦解。到時候會出現大面積投降的壯觀場景,斯大林別說退西伯利亞,沒準逃跑路上就被捉了去獻給希特勒邀功了。

如果希特勒再在莫斯科或者基輔仿照維希法國弄個傀儡政權,那斯大林就是沒被活捉邀功,也會凍死在西伯利亞,就連戴高樂跑到盟國的機會都麼有。他那是哪有啥盟國,英美跟他聯合無非也是藉助他抗擊德國,抗擊不了跑過去,在蘇聯國內號召力也沒有,也沒啥價值。那位說了,斯大林明明很有號召力,威望巨大,嗯,確實,但是那是建基於戰勝德國基礎上的,沒戰勝的話,哪有啥威望喲。

各位讀者,您說呢😎


北玄武


俄羅斯不是第一次丟棄首都。莫斯科丟了,不代表斯大林要退到西伯利亞,俄羅斯很大,不只有莫斯科和西伯利亞。

如果德軍佔領莫斯科,當年拿破崙法軍的結局就極有可能重演,德國人並不會因此解決冬天的問題,蘇聯的堅壁清野,漫長的戰線和補及線,活躍的游擊隊,會讓德國人面臨拿破崙當年同樣的困境。

戰前,蘇聯工業的三分之一,就建在了烏拉爾山以東地區,即亞歐分界線的亞洲一側。戰前,蘇聯還向西擴張了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使德國在戰爭初期很大一部分的勝利,除了造成軍隊的損失之外,對蘇聯戰爭實力的打擊,並沒有德國、西方盟國和蘇俄承認的那麼慘重,還為蘇聯位於伏爾加河流域的工業基地搬遷到亞洲部分,爭取了寶貴時間。

蘇軍隱形師的把戲還欺騙了所有人,它並沒有為蘇軍擴充實力有多大幫助,相反,卻欺騙了德國,令其高估了蘇軍的損失,把消滅蘇軍的一個師,當兩個師(隱形師只是架子貨,有編制,卻沒有人,蘇聯的動員能力很強,但決沒有那麼快,其通訊、交通條件,根本不具備那麼快的動員速度,是德軍在烏克蘭、列寧格勒的擔誤,為蘇聯擴軍準備了時間),錯判蘇軍實力,導致最終失敗。

蘇俄從長遠戰略的考慮,也有必要隱藏自己的實力,誇大自己的損失,因為它的敵人並不只有德國,還有那些戰時的西方盟友,蘇聯不僅僅是要考慮打敗德國,還必須考慮在打敗德國之後,使西方盟國不敢挑起新的戰爭,使蘇聯仍保持與西方盟國抗衡的實力。通過索要西方盟國的援助,蘇聯可以節約更多本國資源,而不是靠援助打敗德國。擊敗德國後,蘇聯展現出的強大實力,使戰後出現冷戰,西方不敢挑起新的針對蘇聯的戰爭。近些年,俄羅斯人的解密也不可全信,俄羅斯最大的敵人依然存在,戰鬥民族還沒那麼傻的沒有保留。考慮長遠的斯大林,甚至在二戰中,就為50年中美在朝鮮半島的對抗挖好了坑,成功促成中美對抗,將不“聽話”的中國拉入了他的陣營,破壞了中國企圖保持中立的戰略設想。

戰略家要考慮的問題,不僅僅是眼前,如同下圍棋,落子之前,一定要算好落子之後的幾步,甚至十幾步。而德國人更多想的是眼前,走一步是一步,以賭博的心態,賭上去,贏了,就得意忘行,最後輸的乾乾淨淨。德國在二戰中,沒有戰略家,只有賭徒、政客、戰術專家(古德里安、曼施坦因之流)。

最後,要感謝赫魯曉夫同志!


沉140769451


許多人都是預言家,天天預言著蘇聯或俄羅斯垮臺。可實際上呢?除了陰謀家忽悠部分250自己搞垮蘇聯外,當繼任的俄羅斯總統普京醒悟過來後,基本上就沒西方什麼事。也讓有些預言家預言失靈。

好了,現在來說莫斯科失守的問題。真的說莫斯科失守,離失敗還早著呢?

在當時,烏拉爾的工業區沒受什麼損失,在整個戰爭期間,烏拉爾充當了蘇維埃兵工廠的作用。蘇聯的政治動員能力很強,在莫斯科反攻時,曾動員了120萬人的龐大力量。這部分人員與烏拉爾的武器一結合,就是新的戰鬥力。再加上蘇聯傳統的騎兵,滑雪兵很厲害。

在1941年冬天,至遲在1942年1月,蘇聯人會轉入反攻。那個時候,德國人會在哪裡?莫斯科抱團取暖!蘇聯人會怎麼進攻呢?從東南與東北兩面發動進攻。他們不會直接進攻莫斯科,而是繞過莫斯科進攻德國人的後方補給線。蘇聯人的T34型坦克,騎兵與滑雪兵形成特殊的突擊力量。一旦德國人被包圍,那麼他們自己的後勤就會出現危機。上百萬軍隊吃什麼喝什麼?只有神才知道!有人說上百萬德軍也不是燒火棒,他們沒有戰鬥力嗎?眾所周知,俄羅斯的嚴冬把他們凍成了冰棒!也許他們在莫斯科城裡還沒回過神來,就得面臨新的戰鬥!

要知道,實際上蘇軍是1941年12月6日發動反攻的。如果莫斯科丟失後,斯大林也不會給希特勒那麼長時間恢復元氣。反攻會很快進行的。

最後會出現什麼情況?拿破崙從墳墓裡爬出來,把希特勒叫走。這樣一來,衛國戰爭就不用打四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