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藥店行業展開“清場”行動

“兩會”結束後,各政府部門就開始緊鑼密鼓地落實政府工作報告中佈置的任務。3月18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天津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打擊欺詐騙保維護基金安全”集中宣傳月啟動儀式。據瞭解,國家醫療保障局將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打擊欺詐騙保 維護基金安全”集中宣傳月活動。

緊隨其後,3月19日,國家藥監局在官網發佈《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於開展藥品零售企業執業藥師“掛證”行為整治工作的通知》(藥監綜藥管〔2019〕22號),指出為全面落實藥品監管“四個最嚴”要求,嚴厲打擊執業藥師“掛證”行為,現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為期6個月的藥品零售企業執業藥師“掛證”行為整治。

可見,藥店行業風雨欲來,藥店人該如何反思、謀變?與之相關的醫藥企業,又該如何在這一重要市場縱橫捭闔?

藥店行業展開“清場”行動

信息化與高科技手段 方能根治騙保

醫藥觀察家:自去年“瀋陽騙保案”發生後,國家醫保局就將打擊醫療騙保行為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並將目光瞄準定點醫療機構、零售藥店和參保人員三大領域,但有人認為零售藥店是“背鍋”了。您認為零售藥店是“背鍋俠”,還是事實上存在較為嚴重的騙保行為?

蘇韋錕:首先應該定義好什麼是騙保?個人認為,以虛假手段騙取醫保資金,如偽造虛假病症通過結算騙取醫保資金等,才是騙保。這個手段只在醫療機構存在。其實,目前不合理的醫療報銷制度才是一個不得不重視的問題,如住院可以報銷更多,導致不該住院的都被安排住院了,而且現在這個問題很普遍也很嚴重。過度醫療、無效醫療正在傷害著老百姓的身體,甚至延誤治病。這也導致大量的醫保資源和醫保資金的浪費。這個問題比被個別騙保造成的損失要嚴重得多。

至於個別藥店存在刷卡套現或者購買非醫保支付範圍的商品,個人認為雖屬於騙保行為,但性質並不嚴重,所涉金額也有限,而且屬於個例,不具有普遍性。以珠海為例,首先,藥店目前被醫保部門限制經營範圍,只能銷售醫保允許支付的商品;其次,藥店只能刷醫保卡個人部分款項,不能享受聯網支付結算。因此,就算騙,消費者也是騙自己卡里的錢。這只是個別人的無知行為而已。

邵清:騙保行為肯定是存在的,因此不能算“背鍋”,但在程度上可能沒有那麼嚴重。因為絕大部分醫保藥店刷的是消費者個人賬戶裡面的錢,這個錢本身是屬於消費者自己的,消費者用自己的錢來買藥或者買日用品,從理論上來講不算是騙保,例如在北京地區就是允許的。但在醫保局看來,醫保卡里面的錢,只能用來買藥,購買其他用品就是違規。

袁則紅:不存在“背鍋”的說法,很多醫保藥店零售額的提高,就是沾了醫保額度的光,而這個沾光肯定有很多違規行為。

醫藥觀察家:如果是真的存在騙保行為,主要是哪些類型的藥店較為嚴重?表現出哪幾種手段?

袁則紅:主要是醫保藥店。因為醫保藥店有資格刷醫保卡,那麼小店也可以刷大店的醫保額度,店裡非醫保的類別也在刷醫保額度。反正什麼都可以刷,保證讓個人醫保卡的自用部分完全被刷出來。

邵清:這種騙保行為在所有的醫保藥店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絕大部分的手段就是“換藥”,藥店系統顯示是藥品,但其實消費者購買的不是藥品。現在很多藥店的“進銷存”有兩套賬,一套是真賬,一套是假賬,也沒有完全和醫保數據打通。

蘇韋錕:騙保的行為主要是在比較靈活的單體店多一些,主要的手段有:刷卡套現或者購買非醫保支付範圍的商品。

醫藥觀察家:在3月18日的“打擊欺詐騙保維護基金安全”集中宣傳月啟動儀式上,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說要“發動一場打擊欺詐騙保的‘人民戰爭’”,這是否能真的威懾到騙保分子?如何才能根治騙保行為?

蘇韋錕:加強監管肯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對騙保行為,個人認為不要再給他們任何機會,讓他們得不償失,甚至付出更大的代價。如此一來,誰還動這個心思。要做好監管,醫保管理部門要利用信息化平臺,通過資金使用監測系統,建立信息異常報警、監督、檢查制機,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採取措施。

袁則紅:根治騙保,關鍵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AI識別系統。因為醫保存在海量數據,如果僅以人工來監督的話,那麼出錯、亂監管是正常的。在現階段採用“風言議事”,是可行的,這也是已經被用了很多年的老方法。

邵清:騙保的重災區在醫院,而不是在藥店,按照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的說法,應該是對騙保行為有一定威懾作用的。

藥店行業格局生變 藥企與之“牽手”須尊重規則

醫藥觀察家:在打擊欺詐騙保、整治掛證行為雙重影響下,零售藥店是否會迎來新一輪的洗牌?

邵清:到不了“洗牌”這個程度,但格局的變化是會有的,會影響藥店行業的整體毛利率,去年藥店行業的整體毛利率只有5%左右,今年可能會更少或者變為負數,大家會感到更難受。如果這種高壓持續幾年,則有可能造成行業大“洗牌”。

蘇韋錕:隨著連鎖藥店的併購和擴張,單體店的佔比會逐步減少,但藥店總量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對於打擊欺詐騙保、整治掛證是否會使零售藥店迎來新一輪的洗牌,個人認為可能性不會太大,但一定會增加藥店的成本。

袁則紅: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併購就是所有企業提升業績的一個大妙招,所以併購將繼續。

醫藥觀察家:中康CMH監測數據,2018年全國零售終端市場增速僅為4.85%,創20年新低,也是近7年來首次跑輸全國GDP增速。今年是否還會延續這樣的低增長態勢?在這種背景下,零售藥店行業該如何尋求轉型升級?

邵清:現在零售藥店面臨著“三座大山”:一個是“4+7”帶量採購,第二個是整治掛證,第三個是打擊騙保,再加上電商的蠶食,使得零售藥店今年將繼續保持低增長態勢,可能比去年更低,有些單體藥店根本“活不下去”。

連鎖藥店要做到價值迴歸,告別過去那種營銷模式,如控銷、高毛利等,這些都不是以客戶為中心。抓住消費者才是抓住商業本質,以前太注重基於產品層面的營銷,必須迴歸服務。現在很多藥店成了“銷售中心”,而不是“服務中心”,這是有很大問題的。

此外,要學會利用一些現代技術手段,如互聯網,讓傳統互聯網企業為自己賦能,降低成本,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和競爭能力。還有,要規範經營。在大風大浪面前,要保持穩定,就必須合規經營,等行業形勢好轉之後,合規經營的企業一定會迎來大爆發。

蘇韋錕:增速放緩是必然的,因為這個行業成本居高不下,“春天”已經過去。如何轉型?藥品零售行業存在“小、散、亂”的問題,行業標準化、信息化、集約化水平整體偏低,所以企業應將解決這些現實的問題作為升級的思路和突破口。未來,這個行業也會朝向兩端發展:一端是做強做大,另一端是做優做精。

袁則紅:以購藥者的需求為起點,藥店的營業額才能回到高增長態勢。目前由於藥店的高毛利需求,導致藥價非常貴、“首推”非常多、不注重品牌產品,這必然會離購藥者需求越來越遠。

醫藥觀察家:在“4+7”帶量採購可能席捲全國的背景下,不少以往聚焦於醫院市場的藥企將目光轉向了零售藥店,但在零售藥店行業監管日益趨嚴的背景下,他們該如何與藥店建立合作關係?

邵清:“4+7”帶量採購對於藥店行業來說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很多藥企可能會將目光瞄準藥店,另一方面,“4+7”帶量採購的藥品價格比此前低很多,這可能會使以往藥店的客戶“倒流”回醫院。

現在藥店的產品不是太少,而是太多,藥店市場是個存量市場,而不是增量市場。因此,未能入選“4+7”的藥品,也未必進得了藥店,藥店會選擇那些好藥、暢銷藥,以前在醫院本身就賣得不好的,轉到藥店也未必有銷路。

袁則紅:尊重藥店的經營理念和規則,這是藥企能夠開拓零售藥店市場的關鍵。此外,藥企在開拓好藥店市場的前提下,一定要多做購藥者的傳播和教育,其藥品增長才能持續。

蘇韋錕:藥企將目光轉向藥店其實無非就是將產品轉向醫院外藥房,通過“跑方”達到銷售目的。在我國目前的醫管體制下,處方外流還是比較難,藥店本身處方藥的銷售佔比還不是很大,且多數都為品牌藥,如果靠院外藥房“跑方”也是不長久的。

如何合作?還是要選擇連鎖合作和能承接新特藥院外供應的DTP藥房為新銷售渠道,且加大對營業員和門店藥學人員的產品專業培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