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增值稅由16%降至13%後,企業利潤真的增加了嗎?

LOK~㊣


增值稅由16%降至13%後,企業利潤是否增加,分情況分析,整體對利潤的影響比較積極!

這個問答其實包含了3部分內容。純理論對企業利潤的影響,降稅不降價的影響,降稅又降價的影響!總體來說,降稅對於企業利潤是有積極意義的!

一、按照增值稅的理論分析

按照增值稅的徵收原理,和其價外稅的特性。無論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稅率和增值稅的徵收率增加或者降低,對於企業利潤均不會產生直接影響。

公式分解為:應收價款=不含稅收入+增值稅(不考慮消費稅)。企業利潤和不含稅銷售額直接相關,和增值稅沒有關係。因此,企業利潤不會因為增值稅由16%降至13%發生變化!

二、降稅不降價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現實與理論總是有很多差異,比如增值稅下降,應收價款就應該隨之降低,但現實經濟業務關係不會因為單一理論因素,價格就會隨之降低。但增值稅稅率下降,賣家不一定會主動或者被動接受降價。我們用公式分解一下:

應收價款(前)=不含稅收入(前)+增值稅(前);

應收價款(後)=不含稅收入(後)+增值稅(後);

降稅前後不降價,就是前後的應收總價不變,即應收價款(前)=應收價款(後)

也就是不含稅收入(前)+增值稅(前)=不含稅收入(後)+增值稅(後)

但是,增值稅稅率真正切切的從16%下降到13%,增值稅(後)也就是不含稅收入(前)

也就是說降稅不降價變象增加了企業的收入,收入增加,這樣的情況,利潤必然增加,單位毛利率和利潤總額均增加!

三、降稅又降價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增值稅稅率下降,應收價款(=不含稅收入+增值稅)隨同下降,且下降的幅度與增值稅的下降一致(暫不考慮其他價格因素)。這樣的情況,降稅前後不含稅收入的金額沒有發生變化,也就是企業的利潤沒有變化!與第一條理論高度吻合!

很多學習市場營銷學的朋友都知道,價格發生下跌,不一定促進銷售量的增加,但一定是增加銷售量的方法之一。因此,通常情況下,應收價款隨稅率下降而下降,或許會增加銷量,單位收入和毛利率不變的情況下,銷量增加,企業總利潤隨即發生增加!

四、綜述

增值稅雖然屬於價外稅,但經過上述計算可以得出,增值稅稅率的下降,無論上述那種情況,對於企業利潤是呈積極影響的。或增加單位利潤、或增加利潤總額。對於企業大好!


順通財稅段賢明


增值稅由16%降至13%,這是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來的。根據稅務部門的公告,國家從4月1日開始實施,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稅率由10%降低至9%。

其實,本身這一稅率對於小微企業影響不大,因為小規模納稅人從2019年起,免稅額度從3萬元上調至每月10萬元,一季度30萬元。

但是對於大中型企業,可就非常可觀了,一個億的銷售額可以省稅300萬。本身大中型企業競爭力都是足夠強的,這樣300萬元幾乎就是新增的利潤。

因為省稅,會不會導致銷售價格降低呢?有這種可能,但是應當屬於完全競爭行業,才能夠很快實現大家的售價降低到降稅後的水平。至少過渡的這一段時間還是有超額利潤。

不過,我們都知道售價越低,銷售量越大。因此,通過銷售量的增大,原本包含在售價內的固定利潤也會因為銷售量增大而利潤增加。

所以,只要國家降低稅率,對於大中型企業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好的福音。

說起來可能不好聽,但對小微企業也確實形成了相當的挑戰,畢竟價格優勢縮小了。


暖心人社


直觀比較一下,稅前採購價 100,稅前零售價價 200。

16% 增值稅:稅後採購價 116,零售價 232,毛利 116,交納增值稅 32 抵扣 16,淨利 232-116-32+16 = 100 元。

13% 增值稅:稅後採購價 113,零售價 226,毛利 113,交納增值稅 26 抵扣 13,淨利 226-113-26+13 = 100 元。

兩者增值稅方面沒有差別。當然還有一些附加稅是以增值稅為基礎徵收的,這部分會略有減少。

總結:減免增值稅會提高消費者購買力,對企業直接影響很小。要振興實體經濟,減免所得稅才更有效果。


Nickmit


非請自來。

增值稅稅率的變動基本對利潤無直接影響,分析企業利潤增減,涉及的因素太多,內容也很廣泛,真不知道從何談起。

在利潤計算公式中,影響利潤總額的與增值稅有關的因素就是營業成本與稅金及附加,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或許購進業務成本(不可抵扣的進項計入成本)隨增值稅稅率降低而減少,隨應納增值稅減少而相應減少稅金及附加,利潤在一定程度有所增加。

數據計算應該很容易。問題是,稅率降低了,全世界都認為價格也要降低。產品價格能否保持原水平真很難說,價格降低、銷量一定的話,收入有所減少。營業利潤是增是減難以預測。

實現中,影響企業利潤的因素很多。我們忽略稅金及附加,用本量利分析模型來看看吧。基本的損益方程式是:利潤=單價*銷量-單位變動成本*銷量-固定成本。要想利潤增加可以提高單價、銷量、降低成本,也就是說利潤與單價、銷量成正比例變動,而與成本反向變動。

剛才已經講過了,吃瓜群眾管你什麼含稅不含稅,感覺就是降稅了,價格也得降(單價);關鍵是房東也看新聞,正尋思漲租金(固定成本);企業資金壓力沒那麼大,員工也蠢蠢欲動要求加工資、增福利(人工成本);唯一安慰的是,隨著價格下降,銷量可能有所提高。

上述中,價格是否降、如何降不得而知,成本有上升趨勢這都是影響利潤的不利因素,唯一利好的可能是銷量提高,綜合下來利潤未必增加。

因此,增值稅由16%降至13%,企業利潤真的增加嗎?有利有弊,對此,我表示很懷疑!


龍門賬


增值稅的增加和減少在理論上應該是有利於企業的發展的,但是事實上要對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計算方式和結果。

對純進口企業來說,尤其是平行進口汽車來說,增值稅的降低即便是企業不得好處,那麼消費者會因為稅率的降低而獲得實惠,而對出口企業來說,尤其是退稅企業,未必然是利好消息,增值稅的降低也使得出口企業的退稅響應降低,但未必會影響到上游生產企業的銷售價格。

對貿易企業來說因為利潤的空間決定納稅的稅負,增值稅的影響並不是很大。

對建築業房地產業,基礎建設企業來說,影響可能有,因為不瞭解他們的納稅規則,也不好妄斷。

對製造業來說,影響不會很大,雖然說是稅率降低了,但在現行的納稅體制下,各製造業行業的稅負才是影響企業稅收的核心,如果稅率降低了,而稅負沒有降低,對企業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收益,相反可能會面臨更不確定的因素以致影響企業的利潤。

總得來說,看似利潤上從社會消費總額看,因為稅率的降低可能出現計算數據的降低,但稅務總局的收稅報告和總額看,你就知道什麼叫名義上的降低和少收了。


企業管理方案提供者


  1. 企業的利潤除了看稅後淨收入(營業收入-應繳納稅款)之外,還要考慮企業的經營成本開支,這裡包括材料成本、固定資產折舊,以及房租、人工和管理費用開支等等,最後得出利潤。所以,綜合成本不下降,僅依靠3%的稅收比例還是比較難大幅度增加利潤的效果。

  2. 減稅的政策是對每一家企業都是平等的。這就意味著在競爭激烈的如今市場,企業又有了降價的空間,因為產品供大於求競爭激烈,所有降成本的“行業進步”,馬上就會反應在價格大戰中,你不降價就面臨著倒閉。價格降了,利潤自然也要跟著降。

所以我認為,企業的真正利潤來自供需雙方的平衡,再好的行業也敵不過大量同行的惡性競爭。很多行業是很難靠技術創新帶來競爭壁壘的,所以必須千方百計去尋找更多的盈利增長點。

關注我陸續發表的實體創業故事,希望能夠給您帶來啟發與收穫!


實體創業那些事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搞清楚,企業利潤是什麼?怎麼組成的:

企業利潤的概念

企業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經營的財務成果,等於銷售產品的總收益與生產商品的總成本兩者之間的差額。包括營業利潤、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支淨額。

準確的說企業利潤是指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和費用(包括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及財務費用),再減去營業收入應負擔的稅金後的數額。

上面我們已經理解了什麼是企業利潤,那麼我們再來看一下什麼是增值稅:

增值稅的概念

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實行價外稅,也就是由消費者負擔,有增值才徵稅沒增值不徵稅。

這裡我們要注意什麼是價外稅,關於價外稅,百科是這麼說的:

價外稅

稅收的變動不直接影響商品的價格和企業利潤,稅收透明度高,稅收負擔轉嫁明顯。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價外稅的變動不直接影響商品的價格和企業利潤;也許純文字的解釋很難理解,那麼我們就通過案例及數字來解釋為什麼增值稅的變動沒有影響到企業的實際利潤:

案例解析

增值稅稅率下降前:

公司採購一項原材料購買價格116元(為什麼是116元而不是100元?為了計算方便啊!),轉手直接以232元的價格出售,那麼企業的利潤是多少呢?

首先售賣價格116元是由不含稅價格100元及增值稅進項稅額16元組成,出售價格232元是由不含稅價格200元及增值稅銷項稅額32元組成,在計算企業利潤的時候是按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來得出結果的,即:企業利潤=200-100=100元,應該繳納的增值稅=32-16=16元不影響利潤

增值稅稅率下降後:

公司採購一項原材料購買價格113元(為什麼是113元?需要詳細解答的可以留言!),轉手直接以226元的價格出售,那麼企業的利潤是多少呢?

首先售賣價格113元是由不含稅價格100元及增值稅進項稅額13元組成,出售價格226元是由不含稅價格200元及增值稅銷項稅額26元組成,在計算企業利潤的時候是按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來得出結果的,即:企業利潤=200-100=100元,應該繳納的增值稅=26-13=13元不影響利潤.

圖表實例如下:

由上圖我們可以看出來,增值稅率的變動僅僅只影響了現金流量的變化,而沒有影響到企業利潤的變化,當然,前提是供應商還有我們的採購方均按照原先不含稅價格同比例調整含稅合同額。


安徽小會計


降稅?對中小微企業似乎是個惡夢!

就以一個小型的電子配件廠為例:

從17%降到16%,稅未降,一年的環保,安全,消防等等就消耗了過12萬多的費用。

從16%到13%又是怎麼樣呢?

10萬的銷售,應稅16%就是1.6萬。原來進項票約5萬抵扣16%就是0.8萬。實繳稅0.8萬。

物料稅後差10-5-0.8=4.2萬(減費前毛利)

隨著減稅客戶隨之要求降價,原10萬銷售額變成了10/1.16*1.13=9.74萬應稅1.266萬。

先別談一向難開票的電子元件僅只能減少2個百分點。就按能你有能力隨之按降稅降價。

原進貨5萬的電子元件現為5/1.16*1.13=4.87萬抵扣0.633萬,實繳稅1.266-0.633=0.633萬。

物料稅後價差9.74-4.87-0.633=4.237萬(減費前毛利)。

(降稅後的毛利)4.237-4.2(降稅前的毛利)=0.037萬(毛利增加)

即原10萬的營業額現增加了370元的毛利。

從16%到13%的增值稅,理論上增加了千分之三點七的毛利。如果進項發票較多的企業,或會增加到千分之五,六。是不是與你心目中的想法有點大?

從過去減稅後的情形看,隨之而來的稅費,不但扺銷這點微不足道的減稅後增長的毛利率,還會增加比這多幾倍的各種費用增長。

所以說這種減稅,是中小企業的惡夢開始。


鳳城書齋


增值稅稅率從17%降為16%,從16%降為13%,全國上下形式一片大好,不管企業的利潤是否真的增加,降低稅率絕對是好事。至於稅率降低,企業的利潤到底有沒有增加,我認為,還是跟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比如是否有議價能力,以及在銷售鏈條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有關係。

從本意上來說,增值稅是價外稅,是對商品銷售過程中的增值額進行徵稅,銷售企業可以通過售價,把本來自己應該承擔的稅金,加在價格裡面,轉嫁給下游客戶,下游客戶最終轉嫁給消費者。因為是對增值額進行徵稅,所以,增值稅的好處就是避免了重複徵稅,以小規模納稅人為例,假設某小規模企業購進貨物A,購進時支付了稅款A*3%,進項不能抵扣,所以不考慮增值額,在銷售的時候要對A+A*3%進行徵稅,所以,這批貨物流轉幾次,重複徵稅的倍數就是流轉的次數。

下面舉例說明,當稅率降低的時候,售價不變,利潤其實也不不變。

假設購進總價款1000萬,銷售總價款1500萬,來看下在稅率為16%時的增值稅和毛利潤。

可以看到:

增值稅=1500*16%-1000*16%=80萬,

毛利潤=1500-1000=500萬(不含稅的銷售價-進貨價)

當稅率變為13%的時候呢?來看下:

可以看到:

增值稅=1500*13%-1000*13%=65萬

毛利潤=1500-1000=500萬

毛利潤都是500萬,並沒有改變,但是增值稅從原來的80萬,降低為65萬,為企業節約了15萬的現金流,同時,以增值稅為計稅基礎的附加稅也因為增值稅的降低而減少,附加稅最終進入利潤表,影響企業的淨利潤。附加稅變低,淨利潤增加。

以上的舉例是企業購進時能夠取得專用發票,並且是同等稅率的,但實際的經營過程中,企業並非能全部取得發票。所以增值稅對企業的影響是隱秘的,狡猾的。

這裡還有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最終的售價是含稅價還是不含稅價格。比如在銷售終端,直接面對消費者,消費者對售價中的價和稅並不敏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稅率降低了,那麼必然不含稅的售價就會上升,稅和價是此消彼長的關係,這種情況下,可以增加企業的利潤,減少企業的現金流使用,如果是不含稅的價格降低了,稅率下降,意味著消費者最終支付的金額少了,對消費者來說是有利的。

總的來說,稅率降低絕對是好事,但是否增加了企業的利潤,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畢竟企業面對的情況是複雜多變的。


簡淨軒語


我是建材行業,首先降稅的最終指向是整體稅率下調。

原來我的進項專票16%的是8.2%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在不含稅的價格基礎上開票增加的稅點。我中間承擔2%的所得稅和各種附加稅給工程單位開票按10.5%的稅額比例開16%的專票。對方交的10%的稅

現在我的進項專票13%的還是8.2%,我給工程單位開票還是10.5%,對方交9%的稅。

作為中間銷售和加工方來講,稅率一毛錢沒少,對於工程施工單位來講他們要多交2%的稅。

那麼問題來了,降稅的3個點在哪裡?

除了奢侈品行業,汽車及大宗商品來講享受的了福利。中小微企業的福利呢?降稅對企業來講本應該是好事,結果成了一部分企業,主要就是大企業,國企等享有優惠福利。

中小微企業變相的還得增加成本,為啥?16個點降到了13個點以後,我們對應的工程單位就要求也必須降三個點,或者直接在後期貨款中扣掉,他們一部分人就理所應當的認為降的3個點是給他們降的。打官司?拒絕合作?有這種想法的麻煩自己做過中小微企業後再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