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醫生火車上用筷子救人引質疑,大眾為何對醫護越來越苛刻?

醫生火車上用筷子救人引質疑,大眾為何對醫護越來越苛刻?

近日,武漢開往上海的動車上,一乘客突發癲癇。同車某醫院副院長周民聽到廣播後,立即趕往施救。為防止病人咬傷舌頭,醫生將一次性筷子裹上布塞到牙關中間,及時專業的救助下,最終使患者脫離了危險。臨下車前,周民放心不下,特意趕到患者車廂,詢問病史並細細囑咐。

醫生火車上用筷子救人引質疑,大眾為何對醫護越來越苛刻?

這原本是一件救死扶傷的好事,然後事件在網上發酵後,一些網友卻質疑醫生急救措施不夠專業,認為癲癇發作時,舌頭收縮,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管它,只要注意到周圍的尖銳物體就可以了。而舌頭也真不會如電視裡演的那樣輕易就能被咬斷,使用筷子多此一舉。

幸運的是,此次不少專業人士為周民醫生正名:由於患者當時已經出現了不停嘔吐、滿嘴鮮血、呼吸不暢的症狀,情況非常緊急,若不給患者嘴裡塞毛巾,患者可能發生咬傷,嚴重者可發生更嚴重的呼吸道阻塞問題。

其實,現實中醫生在治病救人同時受到非議的事並不在少數。

2018年7月19日,遼寧錦州南站,一醫學生跪地為一突發心臟病暈倒的老人做心肺復甦,最終使老人恢復意識。事後卻有大量的人質疑該學生動作不規範。

2018年12月6日,邵陽學院附二醫院一家屬因質疑兩病床同時按鈴,護士卻先給另一床加藥而引發不滿,突然衝到護士背後狠擊護士頭部。

很多時候從旁觀者來看,一些緊急的情況好像會顯得非常簡單,他們只需要紙上談兵,給出想法,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說得頭頭是道。

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鍵盤俠

醫生火車上用筷子救人引質疑,大眾為何對醫護越來越苛刻?

醫護治病救人作為大眾本應報以感恩之心,為何當今社會大眾對醫護越來越苛刻了?

1. “以百度為金標準,衡量醫生”。

現代社會我們接觸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廣泛,各類科普文章、科普APP,我們隨處可見,隨手可查,讓我們誤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金標準,因而在評估醫生醫療活動中總是以自己百度的標準衡量醫生,醫生行為稍與我們瞭解的不同就口誅筆伐。

2. 無法改變自己的消費者心態,對醫護人員不尊重,對醫療行業缺乏敬畏之心。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認為付了錢就要享受應有的服務。既然花了錢就應該把病治好。但事實上,並不是每一種病都是可以被治癒的。醫院也不是酒店,醫護更不是服務員,患者來醫院是求醫而不是買醫。若這種消費者心態一直不改變矛盾只會越來越嚴重。

3. 對醫鬧尋釁滋事事件打擊力度不夠,處罰形式威懾力度不夠!

雖然國家三令五申整治醫鬧,如“醫鬧黑名單”等,但現實處罰中一般都將患者視為弱視群裡,多以拘役和罰款處理。醫鬧的成本如此之低,這些人對醫生的要求只會更苛刻。

4. 媒體總愛化身正義使者,斷章取義、推波助瀾進行報道。

現在媒體為爭奪流量,在不瞭解事情真相的情況下總愛斷章取義,博取公眾眼球。他們黑化醫生形象,將少部分醫生收取紅包、拿回扣的行為故意誇大,讓人誤以為這是廣大醫生群體的形象,讓公眾對醫生產生不信任感,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待醫生的醫療行為,對醫生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