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直接說吧!最有故事的城市名字究竟叫什麼?

直接說吧!最有故事的城市名字究竟叫什麼?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就像要問中國最有故事的城市名字叫什麼?這就難免會繞好幾道彎。而且,還必須通過古稱和曾用名,才好拿現在的名字說事。春節期間的“西安年·最中國”系列活動,就讓人有這樣的感覺。當年,這樣有故事的城市不光有西安,只是西安最典型罷了。

西安地鐵為何修得慢?原因終於找到了

網聞博報注意到,又挖出文物了!網友感嘆“西安修地鐵最累的總是考古隊”!據觀察者網2019年3月9日報道,作為十三朝古都,陝西西安在文物界的地位自不必說,民間俗語“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陝西”就是最好的實證。 9日,微博認證為陝西省文物局的@漢唐網一條微博再次讓網友感嘆,你們西安怎麼挖個地鐵都能挖出文物。@漢唐網在博文中提及,正在建設中的地鐵5號線2期發現了三秦之一的雍王章邯的都城——廢丘。為了保護遺址與文物,地鐵或將更改路線。@江寧婆婆轉發並評論道,西安每次修地鐵,最累的是考古隊。

報道稱,這也讓不少沒去過西安的網友不禁問到,你們陝西是隨手就能挖個古蹟嗎?一鋤頭下去就是文物的那種?畢竟,當年光是挖地鐵2號線,就挖出了文物200多件。2號線的挖掘堪稱打通了一條歷史走廊,從西漢王侯將相到明代朱氏藩王,地鐵南北中軸線途經57個文物點。所以說,在西安挖地鐵,不僅施工隊累、考古隊也累,考古隊一累,規劃人員就得跪!看來,西安地鐵修得慢終於找到原因了。網上有個段子這樣講:到北京看牆頭,到上海看人頭,到蘇州看橋頭,到杭州看丫頭,到南京看石頭,到西安“看墳頭”。除了地鐵之外,建築工地上挖出文物的新聞更是屢見不鮮。

據西部網報道,2008年3月,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在西郊東凹裡村南邊的一個施工工地,發掘出30多件精美的唐代彩繪陶俑;2014年,在西安市北郊中官亭村裡的一片地上被人為傾倒了一片渣土,而在這渣土堆中竟然埋藏有不少的古代錢幣——“開元通寶”;同年,西安西郊一工地施工時挖出一唐代墓穴,發掘出2件彩色唐代塔式罐、2件彩繪陶俑和雞等4件獸頭人身生肖陶俑。

報道稱,除了挖地鐵、建築工地,西安高校也屬於群雄榜上的常勝冠軍,有人曾戲言,如果不挖出點文物,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西安的大學,也不好意思出來打招呼。比如,西北政法大學建新校區時,發現西漢廷尉張湯的墓,學生們戲稱發現了“祖師爺”!1987年西安交通大學發現一座漢代墓葬,專家推斷墓主人極有可能是漢宣帝時期的御史大夫蕭望之,相當於今天的“紀委書記”2004年西安財院新校區發現大型秦墓,出土“六馬鞍車”,專家結合文獻記載,推測墓主人極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奶奶夏太后!

報道指出,西安是一個有故事的城市。在西安,別說什麼英雄不問出處,只要挖得到,考古隊就能給你說道。作為一座有著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澱的城市,文物本身成就瞭如今西安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網友評論說,感謝考古隊的付出,讓我們看到悠久的中國歷史。

夢迴漢唐:西安怎能走出長安的歷史背影?

現在,要對外介紹西安,就必須緊接著說古稱長安。只要提到長安,人們就會想起“漢唐盛世”。只有“夢迴漢唐”,中國人才能夠找到已經失落了一千多年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中國人總是“長相思在長安”,西安人則更是難忘大長安。而且,一旦說起西安的歷史故事,人們的精神視野和時空座標系也就立刻會隨之放大。

言歸正傳,西安古稱長安,位於中國內陸腹地黃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是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發祥地。自從“盤古氏開闢鴻蒙”,再經“有巢氏教民建房築屋”和“燧人氏教民鑽木取火”,又經“華胥氏教民結繩織衣”和“女媧氏教民煉石補天”,直到“伏羲氏教民演易八卦通天道”和“神農氏嘗百草教民稼穡”,這就是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始制有名”的中國式表達。

在“諸子百家”著作《列子》中,記載有“黃帝夢遊華胥國”的故事。這個“華胥之州”的“華胥古國”,就是“華胥氏生女為女媧生男為伏羲”的故土。當地人世代相傳,“華胥之州”稱華州,華州的靈山稱華山,華州的人民稱華人。華夏有諸夏,華州為中華。華山根系大秦嶺,大秦嶺原本就是“中華龍脈”。就在發現“藍田人”遺址和上陳遺址的西安市藍田縣,有一處古蹟便是華胥氏陵墓。這個地方叫華胥鎮,據說就是因此而得名。巧合的是,今日“中國大地原點”也在大西安的西鹹新區。如果說,這個“華胥之州”就是中華大地的中心。那麼,狹義的華州,便是指渭河流域的關中地區。而廣義的華州,就應該是整個華夏神州。西安市藍田縣最新發現的舊石器時代上陳遺址,又將“藍田人”歷史推前至距今212萬年,從而使這裡成為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老的古人類遺蹟點。這片神奇的黃土地,因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考古發現正在不斷改寫歷史教科書。

資料顯示,在距今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這裡就已經出現了都邑城垣雛形。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國都史,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東漢、新、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個王朝在此建都,又為赤眉、綠林、大齊(黃巢)、大順(李自成)等農民起義政權的都城。自西漢起,西安就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的重要城市。“古絲綢之路”便是以長安為起點,向西直至古羅馬。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國六大古都”中建都歷史最長的城市。因此,長安文化代表著中華文化的主軸。

西安的城市名稱演變,見證著中國歷史的興衰沉浮。在西周時,西安成為豐都鎬京。秦故都櫟陽,就在今天西安市區域內。秦新都咸陽,也涵蓋今天西安市的很大部分。自西漢開始,西安才有了長安之稱。隋朝時稱為大興城,唐朝複稱長安。自西周開始,這裡也被稱為京兆。宋金之際,這裡曾設京兆府路。到了元朝至元九年,即公元1272年,元世祖封三子忙哥剌為安西王,鎮守這裡,改京兆府為安西路。元皇慶元年,即公元1312年,改安西路為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府城簡稱西安,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西安是全國最早響應的省會城市之一。民國十九年,即公元1930年11月8日,陝西省政府撤銷西安市建制,轄區復歸長安縣。民國二十一年,即公元1932年3月5日,國民黨確定長安為陪都,定名西京,併成立西京籌備委員會,但西京市政府始終未成立,後西京籌備委員會撤銷。民國三十三年,即公元1944年9月1日,西安市政府正式成立,為陝西省轄市。民國三十六年,即公元1947年8月1日,西安市升格為國民政府行政院直轄市,為全國12個院轄市之一。民國二十五年,即公元1936年12月12日,這裡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事變之後,設在西安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駐陝辦事處,為延安革命根據地輸送了大批青年知識分子和軍需物資。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鄧小平、葉劍英等都曾在此領導過革命鬥爭。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之後,西安是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員會所在地,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轄市。1954年6月改為省轄市,1984年10月被國務院列為計劃單列市,1992年被批准為內陸開放城市,1994年被批准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和副省級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西安位於中國地理的幾何中心。目前,西安已經是國家明確建設的3個國際化大都市之一和全國第9個國家中心城市,也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支點城市和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的西部中心城市。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鐵路、公路是全國六大樞紐之一,國際陸港是全國唯一獲得國際國內雙代碼的內陸港口。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西安綜合保稅區、西安高新綜合保稅區、西安出口加工區A區B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成為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和增長極。2017年,已開通了全國首趟北歐(芬蘭科沃拉—西安)國際貨運班列,開行“長安號”480列,新增國際客運航線14條、貨運航線3條。

儘管如此,今天西安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顯然還是遠遠難以企及昔日的榮耀和輝煌。

文化復興:西安複名長安正當其時

如前所述,一旦說起西安的歷史故事,人們的精神視野和時空座標系也就立刻會隨之放大。自從“盤古氏開闢鴻蒙”以來,人類社會已經有過大約三百萬年“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文明發展史。相對而言,自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到原始奴隸制小康社會“公私之變”開始,“大道既隱天下為私”的歷史僅僅只有大約五千年。即便是在這五千年的私有制社會歷史階段,西安失去“大唐長安”的輝煌也只有一個千年。再從歐洲“文藝復興”和哥倫布船隊殖民征服“新大陸”的奴隸買賣“世界自由貿易”狂飆突進以來,“西方文明中心論”的“西風壓倒東風”,也只不過是五百年短短一瞬間。

以中國式“道術用”與“時勢位”天人合一有無相生陰陽易變系統運動思維來看,道為術之本,術為道之用,法術萬變而道不變。想當年,中國擁有“四大發明”的“術為道之用”,卻還是被科技落後的西方世界“追趕超越”了。難道說,這就是“術為道之用”的“核心技術”起決定作用嗎?當年宋朝的物質財富和印發的“紙錢”總額,也曾經是天下第一。然而,卻還是被西夏遼金蒙元接力追打直至滅亡。難道說,這是“術為道之用”的貨幣工具和資本力量起決定作用嗎?環顧當下,面對西方列強的私有化商業化拜金主義“紙牌屋遊戲”貿易戰爭,輸贏勝敗難道還是決定於科技創新和貨幣工具嗎?顯然,只有迴歸“道為術之本”,我們才能夠找到“以人為本”的制勝法寶。否則,就只能繼續重複古希臘式大國崛起的“修昔底德陷阱”天下興亡週期律。甚至,還會重演瑪雅人和印第安人亡國滅種的歷史悲劇!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顯然,此所謂“夫唯不爭”,只是不爭個人私利,而是要爭取社會集體公共利益最大化。如果說,這樣“上善若水”的順天應時,就是“心善淵”的風水輪流轉。那麼這個“居善地”的“好風水”,就來自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天下歸心。

所謂“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自從“華胥氏教民結繩織衣”和“神農氏嘗百草教民稼穡”,直到“黃帝夢遊華胥國”和周秦漢唐的歷史輝煌,中華民族屢屢在這片黃土地上崛起,都是帶有“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的精神基因傳承。再到革命聖地的“紅星照耀中國”和“西安事變”的歷史轉折,我們就更能夠有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覺的心靈感應。如果要問,今天西安最大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是什麼?顯然,這個答案就是“華胥之州”的長安文化。只有讓西安複名長安,我們才能夠接續“華胥之州”的千年地氣,也才能夠實現“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精神基因的薪火傳承。

回望來路,每到歷史轉折之時,這裡就會有中華民族古老傳統文化精神的厚積薄發。西安,絕不只是西安人的家園。漢唐長安,是海內外中國人的精神故鄉。今天,我們呼喚西安複名長安,也同樣寄託著海內外中國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千年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