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部編新課本告訴我們,零基礎入學是行不通的

很多孩子處於幼小銜接期的家長都會問這樣的問題,上小學前要不要教孩子認字,認識多少合適呢?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想讓大家先看看一年級的數學課本。對的,不是語文課本,而是數學課本。這是部編版一年級上冊數學課本第二章裡的內容。

部編新課本告訴我們,零基礎入學是行不通的

在這一頁中,出現了近百個漢字。去掉重複的字,孩子要想通暢地讀下這頁書,需要認識約50個字。

這還只是一年級數學課本中的一頁而已。可以想象,如果是一個零基礎入學的孩子,面對語文、數學兩冊課本,真的是猶如天書一般。倘若老師再要求大聲朗讀,那簡直是要望而卻步了。

部編新課本告訴我們,零基礎入學是行不通的

孩子上小學前應該認識多少字?

這一點,實在不好定論。看看上面的課本內頁,誠實地說,認的字越多越好,越多越輕鬆。但這樣要求不太現實。最低的要求是,即使孩子入學前認不全這麼多字,至少他得對這些字不陌生。

如果孩子認得字少,甚至是根本不認識字,朗讀課文時不敢張嘴,老師提問時不敢舉手,和同學交流時缺少共同語言,這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如果這種情形反覆出現,孩子可能會陷入“習得性無助”狀態,認為“不會、不行”是自己的常態,失去學習、進步的動力。

部編新課本告訴我們,零基礎入學是行不通的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

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人生存的基本條件,如食物、水、熟悉的環境,穩定的養育人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社會需求和尊重需求的需要就會越來越多,人們會渴望獲得友誼,融入集體。

6歲的孩子,就正好處於社會需求和尊重需求增加的階段。他會希望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可,擁有親密的小夥伴。

因此,讓孩子在上小學前認識一些字,並不僅僅與他的學習成績有關,也關乎他是否能夠順利適應小學生活,是否能夠在小學過得快樂。

部編新課本告訴我們,零基礎入學是行不通的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家長該如何教他認字?

北京史家小學的終身名譽校長卓立老師這樣建議,對於學齡前的識字,應該做到“孩子無意識,而父母有意識”。就是說,家長有意指引孩子去認字,但孩子並沒有感覺到這是在學習,這個狀態是最好的。這樣做,孩子是自發、主動地去學習,充滿樂趣。越是年齡小的孩子,這點越重要,只有保持對知識的興趣,孩子才能持續、高效地吸收。

建議大家可以採用這樣一些辦法來教孩子認字。

1、場景認字。

有的家長帶孩子坐車時,會領著孩子看公交站牌;去公園遊玩時,讀公園的景點介紹;在飯店吃飯時,則教給孩子認飯店的招牌,讀菜單;買零食時,也會把包裝上的名稱念給孩子聽……

這樣做,孩子能夠在生活場景中慢慢熟悉很多的漢字。而且,因為這些字都和一些場景相連,孩子更容易理解它的含義,也更容易記住它。這樣認字雖然顯得慢,但印象深刻。而且,當孩子養成習慣後,他在別的地方看到漢字,往往也會主動詢問家長,能夠調動孩子的主動性。

部編新課本告訴我們,零基礎入學是行不通的

2、看書認字。

當然,大家更熟悉的認字方法就是看書了。尤其隨著少兒圖書的發展,現在市面上適合6歲以下的孩子閱讀的繪本也越來越多,選擇面非常寬。

如果能夠從小堅持親子閱讀,孩子自然會在讀書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記住一些字,也能瞭解這些字、詞的含義,上學後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都會比較輕鬆。

不過,認字是親子閱讀的“副作用”,而不是主要目的。因此,最好不要在讀書的時候問孩子這個字認不認識,或者知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之類的問題。

事實上,對於小一些的孩子,在認字時,最開始是把字當成圖畫來記的,所以你可能今天看到他會念一個很複雜的字或詞了,像“警察”,明天換一本書他就又不認識了。因為字的大小、字體甚至顏色變了,他還不明白這其實都是同一個詞。孩子需要多次、反覆的接觸,才能做到真的“認識”一個字,一個詞。有調查顯示,真正學會一個字,需要300次練習才可以。這些練習包括讀、寫,放在句子中加以應用等。因此,家長不要急於看到效果,只要讀總是會有效果的。

3、功利認字。

如果家長以前沒有留意教孩子認字,離孩子入學時間又很近了,這時該怎麼辦呢?

其實,也可以採用功利一些的辦法,直接教給孩子上學需要用的那些字,就是讓孩子預習一年級課本。當然,為了避免孩子提前看了課本,開學後失去新鮮感,導致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家長可以採用“迂迴戰術”,給孩子提供另外版本的課本。

現在多數省份用的是部編版,也就是人教版課本,但還有蘇教版、北師大版等其他版本的教材。對於一年級上學期來說,不同版本教材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差別不大,只是具體課文內容會有差異。讓孩子事先讀這樣的課本,既能認識上學所需的字,還和將來的課本不衝突,兩全其美。

圖書編輯、網絡編輯、運營編輯……這麼多年,兜兜轉轉還是和文字打交道。我願搬書回巢,助你師逸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