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老人股骨頭骨折怎麼樣護理?

雨下田3



瀋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骨關節科的蔡振存副主任醫師分享這樣一個病例,供大家參考。

患者海大娘95歲,在家摔了一跤,拍X光檢查後發現老人右側的股骨頸骨折,建議行股骨頭置換術。


這麼大的年齡了,還能換股骨頭嗎?

但要知道,這病十分嚴重,被稱為“人生的最後一次骨折”或者稱為“死亡骨折”。很多老人就這麼一摔,沒多久,人就“沒”了。

因為如果不手術,很多老人遇到這種情況都需要長期臥床,容易形成血栓,肺梗塞,褥瘡,呼吸道和泌尿系惡性感染,併發症高,死亡率高:骨折1年內因併發症的病死率15%~25%,骨折後50%的人會終身殘疾,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15%~25%的人需長期陪護,最佳治療方案為人工股骨頭置換。

交代了老人病情各種治療方案的利弊,家屬及患者最終決定行手術治療。 我們對海奶奶進行了全面的手術前檢測評估,並邀請麻醉科,心臟內科、呼吸內科等多科室會診,調控老人生命體徵。完善術前準備,老人狀態穩定後,在手術室等多個科室的密切配合下,局麻下進行了右側的人工股骨頭置換術。



手術過程順利,總共股骨頭置換時間為30分鐘,手術過程中老人一直保持清醒。

手術後當日,海奶奶回到病房後右下肢就可以自由活動,術後第2天,老人就在醫生指導下下床站立,術後第3天,老人在助步器輔助下可以自己行走。


術後第4天出院時,海奶奶及家屬都表示沒想到這麼大年紀竟然可以做手術,並且做完手術可以這麼快下地走路。

近年來臨床上骨科碰到的高齡患者越來越多。提醒老年人以下幾點:

(1)預防骨質疏鬆,防止摔倒。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骨骼系統也逐漸老化,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骨質疏鬆,骨骼的強度、硬度均有所下降,所以當老人受到輕微的外力時就有可能導致骨折發生。特別是在北方冬季,老年人外出活動、曬太陽時間少,骨密度下降更快,加之冬季地滑,容易摔倒,引發最先著地的髖部骨折,海奶奶就是因為摔倒而產生的股骨頸骨折。

(2)要初步瞭解髖部骨折的診斷特徵。 老年人摔傷後,如果出現髖部疼痛、活動受限,要考慮到髖部骨折的可能性,此時不要急於站立,因為此刻可能發生的是部分骨折或者骨折沒有移位,一旦站立或者大幅度活動,可能會引起骨折完全斷裂或者明顯移位,後期治療將比較困難。當摔傷後髖部出現明顯骨質摩擦感或者下肢短縮、髖部變形,則一定是出現了髖部骨折,此時要靜臥原地,放鬆肢體,防止神經血管損傷,呼救或者撥打120,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

(3)髖部骨折並不都需要股骨頭置換治療。 如果髖部骨折為不完全骨折或者骨折移位不重,臨床上可以採用非手術治療,臥床,適當牽引,骨折可以自行癒合。如果骨折發生於血運較好的股骨粗隆部,及時移位比較明顯,可以採用微創方法行髓內釘固定術,創傷小,骨折一般都能癒合。骨折如果發生於血運較差的股骨頸部,但是患者年齡較低,體質較好,也可以採用微創透視下螺釘固定,骨折癒合率也比較高。但是,如果股骨頸骨折發生於高齡老年人群,特別是80歲以上老人,並且移位明顯,那麼就需要行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了。

最後提醒大家:“股骨頸骨折手術並沒有年齡上限,只要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高齡仍然可以手術,且術後可正常行走,恢復傷前日常生活能力。”


遼瀋名醫


針對這個問題,我要說的是股骨頭骨折是很少見的,所以問題所指的股骨頭骨折應該是指股骨頸骨折,或者說是老年人的髖部骨折。老年人的髖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頸骨折和股骨粗隆間骨折。針對這種骨折最重要的無外乎就是延長患者生命,保證生存質量。治療和護理是分不開的,所以這裡從治療上一起談談護理。

針對髖部骨折的治療其實就兩種方式,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首先說保守治療,患肢穿防旋鞋牽引固定6~8周,3個月後可逐漸拄拐下地活動,保守治療只適合一些特殊類型的病人,比如:全身狀況很差,不能耐受手術的再一次刺激;患肢功能已經喪失者(截癱病人等)以及家屬強烈要求保守治療者。保守治療最大的弊端就是臥床併發症,這也是護理的難點,為了避免下肢靜脈血栓,應鼓勵患者在不影響骨折癒合的情況下多進行主動的肢體活動。深呼吸等肺部功能鍛鍊可減低墜積性肺炎的發生。因牽引固定往往需要患者平臥,褥瘡便很容易發生,這時可應用氣墊床。

手術治療,目前老年人髖部骨折,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一把均建議手術治療。粗隆間骨折可進行PFNA、解剖鋼板甚至股骨頭置換等治療,一般均可取得不錯的療效。針對股骨頸骨折,老年高齡患者可行股骨頭置換以及內固定等方式治療。尤其是頭下型骨折,骨折斷端再次癒合的幾率很低,一般均建議直接行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治療老年髖部骨折有諸多優點,其中最大的優點就是可早期下地活動,避免臥床併發症,提高生存期及生活質量。術後病人的護理,應嚴格遵醫囑進行功能鍛鍊,早期雙柺助行,避免再次摔傷。針對股骨頭置換患者,早期應保持患肢外展位,避免內收內旋,預防假體脫位。

本期答主:萬乾 醫學碩士


杏花島


股骨是人體中最大的長管狀骨。上端朝向內上方,末端膨大呈球形,就是我們常說的股骨頭。股骨頭的外下方較細的部就是股骨頸。股骨頸是股骨上端的重力支持系統,身體的受力和重量通過股骨頸傳到到下肢。

為什麼老年人容易出現骨折?

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質疏鬆悄然發生,股骨頸部的骨小梁逐漸疏鬆,骨骼的密度及質量下降,人體的骨骼就像是“木頭”就逐漸朽了,變得非常脆弱,骨折就很容易發生。

股骨頸骨折有什麼症狀?

股骨頸骨折多由突然跌倒或是外來暴力等原因引起的,骨折發生後,出現髖部疼痛、不敢站立、患肢縮短等表現,但是也有一些在傷後仍能走路或騎自行車的情況,所以要仔細檢查。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對傷害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痛覺降低,所以即使老年人口述並不是很痛也不不能排除損害嚴重的可能。

保守治療:主要方法是牽引治療。在符合手術指徵的前提下,一般會優選手術治療,只有評估手術不耐受、嚴重合並症或是身體狀況極差才會進行保守治療。

1、內固定;

內固定:如果骨折部位血供較好,癒合不成問題,醫生一般多會採用內固定的方法。但是,對老年人來說,股骨頸骨折發生癒合和股骨頭壞死的機率非常高,行內固定手術失敗的幾率很高,並且很有可能發生股骨頭壞死,所以目前一般建議行關節置換。

2、人工髖關節置換;

人工關節置換:是指用人工製造的關節代替自身關節的方法。目前的人工關節置換術已經非常成熟。目前,65 歲以上的患者建議行人工關節置換,55 歲以上的患者,如果全身情況差,骨折移位明顯,也建議行人工關節置換。其餘年齡階段的患者儘量行內固定手術。

如何預防股骨頭骨折

在急診救治的骨折患者中,老年人最常見的骨折部位是股骨頸。

股骨頸在哪?就在人的髖部,是股骨頭上一個細長的結構,類似於人的脖子,連接著股骨的“頭和身體”。

這個地方,為何易骨折呢?

一是因為,老人多有骨質疏鬆,導致骨強度降低、骨脆性增加,而股骨恰是人體骨強度最低的地方之一,股骨頸又是股骨上的“脆弱環節”。

二是因為,老年人體質較差,活動量減少,下肢肌肉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萎縮,導致下肢骨骼應力刺激不足,承載、協調能力下降,因此稍有不慎,就易引發股骨頸骨折。

鑑於此,老年人主動加強下肢尤其是髖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十分必要。

髖關節鍛鍊法

方法一:左右下伏法

姿勢動作:兩腳開立比肩稍寬,兩手叉腰。上身伸直,兩眼平視前方。①右腿屈曲下彎,左腿伸直。②還原。③左腿屈曲下彎,右腿伸直。④還原。

作用:可增加髖周肌群力量,增加協調性。

方法二:屈膝下蹲法

姿勢動作:兩腳開立,距離與肩同寬。①腳尖點地,腳跟輕提,兩腿下蹲,儘可能臀部下觸角跟。②兩腿立起,恢復預備姿勢。

提醒:兩臂不需要用力,老人最好扶住桌椅進行。

作用:防治髖膝關節勞損。

方法三:四面擺踢法

姿勢動作:兩腳並立,兩手叉腰,拇指在後。兩腿輪流前踢、後提、左擺、右擺。

提醒:踢腿時,均以踢平為度。踢起時吸氣,落下時呼氣,不必過分用力,上身挺直,不要低頭。

作用:全面增強大腿、小腿的肌力。

方法四:側臥外擺法

姿勢動作:側臥位,腿伸直,做扇形外展動作。

作用:增強大腿力量,防止外展與內收肌的萎縮。

警示:老年人最易發生骨折的部位在髖部。不想骨折,要加強髖關節鍛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