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湖南省沅江市概況

沅江市位於有“天然溼地”之稱的湘北湖濱,因沅水從市境白沙河口注入洞庭湖,故以“沅水所歸宿之地”而得名。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析益陽縣置藥山郡,領藥山、重華二縣,均沅江縣域。隋開皇初改安樂縣,十八年(598),又改沅江;唐乾寧中(894~897)改喬江,宋乾德元年(963)複名沅江縣,後歷代相沿。1949年8月,沅江縣解放後隸屬益陽專區,1952年11月隸屬常德專區,1962年12月復屬益陽專區。1988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為沅江市。

沅江市地處北緯28°42′26″~29°11′17″,東經112°14′37″~112°56′20″。全市總面積2020.17平方公里,湖洲、水面154.05萬畝,佔總面積的50.84%。耕地80.70萬畝,佔總面積的26.63%。

沅江市歷來被稱為“魚米之鄉”,其地勢西高東低,北為沖積平原堤垸區,海拔26米以上,西部為丘陵;西南地勢低窪,有萬子湖、東南湖等,東北水陸相間,多沼澤和淺灘地,漉湖位其間,境內有草尾河、蒿竹河、白沙長河等。全市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溼潤氣候,其主要特點是:光照充足,雨水豐沛,氣候溫和,霧日多,風力大。

建制沿革

沅江是流經益陽地區的一條著名河流,這條河在古時就非常有名,以“流水歸宿之地”而得名。

湖南省沅江市概況

沅江市

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沅江即有人類繁衍生息。出土文件證明,距今5000年左右,在赤山、漉湖等地,就已開成村落。進入青銅器時代後,在今蓮子塘一帶,聚居村落已趨密集。

東周以前,沅江屬《書·禹貢》所載九州中的荊州管轄。春秋戰國時期,沅江成為了湘楚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戰國時期為楚國黔中郡屬地。秦屬長沙郡。西漢屬益陽縣,南朝梁武帝(公元522年)置藥山縣為沅江市境置縣之初。隋改為安樂縣,因沅江在縣境注入洞庭湖而改名沅江縣、宋改名為喬江縣。宋乾德元年(963年),複名沅江縣。

民國29年起(1940年),沅江縣屬於第五行政督察區。

1949年湖南各地相繼解放,國民黨政府在湖南的統治宣告結束,各行政督察區的建置隨之瓦解。是年8月,成立新的湖南臨時政府(1950年4月正式成立省人民政府)後,全省設1個省轄市、10個專區。專區設專員公署,為省政府派出機關。沅江縣屬於益陽專區。

1952年11月,益陽專區建置撤銷,沅江縣劃歸常德專區,歷時10年。

1988年7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沅江縣,成立沅江市,直屬湖南省政府由益陽地區代管[1]。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洞庭天下水”,沅江市地處八百里洞庭腹地,位於湖南省北部,益陽市東北部,以沅水歸宿之地而得名。東北與岳陽縣交界,東南與汩羅市、湘陰縣為鄰,西南與益陽市接壤,西與漢壽縣相望,北與南縣、大通湖區毗連。東西長約67.67公里,南北寬約53.45公里。地理座標為東經112°14ˊ37"至112°56ˊ20",北緯28°42ˊ26"至29°11ˊ17"。全市總面積為2019.7平方公里,約佔湖南省總面積的1.07%。地域接納湘、資、沅、澧四水,吞吐長江,河湖相通,連接成網,呈“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的地理格局。世界著名的南洞庭溼地保護區,深藏在沅江這個水鄉澤國。

地形地貌

境內丘、崗、平地貌類型齊全,以平原為主,河網縱橫。地勢西高東低,西南為環湖崗地,沿湖蜿曲多汊灣,崗嶺在海拔100多米上下。全市最高點庵子嶺海拔115.7米。北部為河湖沉積物形成的平原。低平開闊,溝渠交織,海拔30米左右。東南部為南洞庭湖的一部分。萬子湖、東南湖等大小湖泊星羅棋佈,淤積洲灘鱗鱗相切。東北部為沼澤蘆洲。全境呈"三分水面三分洲,三分垸田一分丘。最高處赤山,海拔117米。濱湖一帶多沼澤、淺灘和洲渚。

氣候條件

沅江市氣候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具有湖區氣候特色。光熱充足,降水適中。平均氣溫16.9℃。1月平均氣溫4.3℃,7月平均氣溫29.1℃。年平均日照數為1743.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322毫米。多集中在4~6月。無霜期276天[3]。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沅江市土地總面積2177平方公里,摺合21.77萬公頃。其中耕地6.263萬公頃,水面5.4萬公頃,湖洲6萬公頃,丘崗1.4萬公頃。呈“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的湖鄉特徵。

全市有待開發耕地後備資源有1167.32公頃,主要是蘆葦退化的湖洲、灘塗、荒草地和廢棄佔地和災毀地,已被列入近期開發整理規劃。

水面資源

全市共有水域面積11.68萬公頃,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59.9%。

湖南省沅江市概況

沅江

枯水期可以利用捕撈與養殖水面達4.4萬公頃;洪水期11.68萬公頃。面積之大,種類之多,居全省之首。垸內可進行水產品養殖的0.87萬公頃水面中,有內湖25個,啞河4條,河灣湖汊400多處,溝渠253條,中小池塘27335個;垸外3.53萬公頃常年捕撈水面中,有湖泊64個,河流11條,水深在3米以上的河灣湖汊286處,大中小湖浹40餘處。在擁有220種水生生物中,魚類114種,久負盛名的烏鱧、銀魚、鯿魚、鯰魚等。兩棲類6種,爬行類2種,哺乳類2種,甲殼類7種,螺蚌類18種,水生植物71種。其中湘蓮、芡實、田螺、烏鱧、草魚均為我市傳統出口產品。1987年至1995年,沅江市水產品連續9年居湖南省第一,據2001年統計,全市共有放養水面1.02萬公頃,其中池塘0.703萬公頃,內河溝0.317萬公頃,水面利用率達86.9%。全年水產品總產量64047噸,其中養殖產量50642噸,優質品率50%;捕撈產量13405噸,實現漁業總產值56550萬元。

在整個水域環抱中,全市有大小湖洲146個,湖泊64處,名符其實的水天浩渺,蘆蕩萬頃,湖洲總面積6萬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27.56%。已開發利用的有蘆葦面積2.667萬公頃,速生楊樹林2.53公頃,湖泊水面1.48萬公頃。湖洲盛產的蘆葦和速生楊為泰格林紙業集團沅江紙廠及江鑽湘中木業等10多家企業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湖泊溼地為150多種近50萬隻珍禽候鳥和魚類提供了棲息繁衍的優良環境。

礦產資源

沅江市域地層出露不全,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層大部分缺失,位於燕山運動晚期以來長期下沉的洞庭湖盆地,岩漿活動弱,不具備內生礦藏成礦條件,僅具備外生沉積礦床成礦條件。市域礦產資源貧乏,主要礦種為磚瓦用粘土礦和河道砂石。粘土礦主要來源於第四紀網紋紅土和第四紀全新世以來的湖積沖積土。全市有28個工礦點,厚度6——10米,總儲量約61.21億立方米。2001年,全市建築用磚生產能力為4.57億磚/年。部分磚瓦製品還銷往常德、益陽、長沙等地。

市域河道砂石資源豐富,沉積於200萬至180萬年前的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隨著洞庭盆地不斷下沉,河道砂石沉積愈來愈厚,平均厚度達150米,儲量約為48億立方米。質量較好的河道砂石主要分佈在漉湖草尾河和蒿竹河一帶,生產能力可達307萬立方米/年。

另外,20世紀60——70年代,湖南省石油普查隊、石油物探隊、江漢石油管理局等單位對洞庭湖區進行過石油和淺層天然氣普查工作,並系統論證了石油和淺層天然氣儲藏條件。80年末代曾引進外資在市域進行過石油勘探,發現洞庭盆地屬燕山運動以來長期下沉區域,由生物遺體和泥砂一同堆積下來的有機淤泥隨著盆地日益下沉,所承受的溫度和壓力不斷加大,在嫌氣細菌、溫度、壓力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可逐漸變為石油和天然氣。因此,市域具備石油、天然氣成礦條件,可能勘查的礦產資源為石油和天然氣,可能分佈的區域在市域南部的三眼塘和萬子湖一帶[4]。

區域人口

人口詳情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沅江市常住總人口700236人,其中,山巷口街道33188人,慶雲山街道31070人,凌雲塔街道9341人,團山街道16407人,馬公鋪街道16256人,南大膳鎮30076人,黃茅洲鎮37493人,四季紅鎮17284人,陽羅洲鎮16388人,草尾鎮30149人,泗湖山鎮59875人,共華鎮35873人,南嘴鎮20954人,新灣鎮22642人,三眼塘鎮24332人,北大鄉19827人,雙豐鄉42511人,志成鄉34593人,七子浹鄉31600人,大同鄉18631人,熙和鄉35868人,新華鄉20301人,白沙鄉18322人,竹蓮鄉23391人,萬子湖鄉8816人,茶盤洲農場23214人,千山紅農場21834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沅江市常住總人口666270人,其中,瓊湖街道84374人,慶雲山街道70457人,四季紅鎮13690人,泗湖山鎮44018人,南嘴鎮21323人,新灣鎮19599人,茶盤洲鎮22837人,南大膳鎮75742人,黃茅洲鎮65157人,草尾鎮80854人,陽羅洲鎮39804人,共華鎮58642人,三眼塘鎮45366人,萬子湖鄉7675人,南洞庭蘆葦場7746人,漉湖蘆葦場6205人,經濟開發區2781人。

2015年末全市總人口76.8萬人。常住總人口68.9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3.93萬人,農村人口34.9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520人,出生率12.33‰;死亡人口2696人,死亡率5.15‰;人口自然增長率7.18‰。

民族詳情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沅江市共有24個民族,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23個;有漢族人口677140人,佔總人口的991%;少數民族人口1262人,均為散居。在全市少數民族人口中,土家族310人,侗族220人,蒙古族157人,苗族154人,回族148人,彝族49人,壯族42人,藏族27人,維吾爾族27人,滿族27人,布依族25人,白族24人,朝鮮族17人,瑤族13人,土族8人,佤族2人,鄂溫克族1人,黎族1人,傈僳族1人,仡佬族1人,塔吉克族1人,其他7人。少數民族人口只佔全市人口的09%。全市家庭單一民族戶198320戶,佔全市戶數的999%,混二民族戶621戶,佔全市戶數的01%,混三民族戶4戶[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