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突然想到一問題,為什麼古代的皇帝壽命都很短?

說說炒股哪點事


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為39歲;

年齡最小的2歲左右;

年齡最大的90多歲。

探究皇帝短命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四個方面:

1、死於謀殺。

422位皇帝中死於謀殺的多達61位。而謀殺的手段形形色色,被稱為“十三殺”:

近臣殺。如隋煬帝楊廣被近臣宇文化及所殺。

宦官殺。如秦二世胡亥被宦官趙高所殺。

兒子殺。如隋煬帝楊廣殺其父楊堅。

叔伯殺。如十六國時期張天賜殺張玄靚。

兄弟殺。如五代十國時期劉洪熙殺劉玢。

母親殺。如北魏時期太后胡充華殺兒子元詡。

妻子殺。如韋皇后殺唐中宗李顯。

父親殺。如五代十國劉旻殺劉鈞。

外公殺。如隋代楊堅殺宇文衍。

士兵殺、被俘殺等等。

2、死於疲勞。

相傳秦始皇一天規定要開六百斤竹簡奏章、據說武則天經常半夜三更還在辦公、據說康熙乾隆都是很勤勉的皇帝。大家都是當皇帝的,都輕鬆不到那裡去,於是被活活累死。

3、死於縱慾。

雖然設立有監督皇帝不能縱慾的機構和負責人,但是皇帝想辦事誰能攔得住。再說那個皇帝身邊不是美女如雲,為了能懷上龍種,妃子們都在變著花樣的接近皇帝。縱慾導致皇帝身體衰敗也是一大誘因。

4、死於濫用藥物。

追求長生不老幾乎是每個皇帝的夢想,就連秦始皇和乾隆爺這種明君也都痴迷於服用長生不老藥。這種藥物的成分極其複雜,大量礦物、重金屬、有毒物質,長期服用安能不死。


水滴國學


中國皇帝,自始皇帝建“皇帝”尊號始,合計:秦二人,兩漢漢三十一人,三國共十一人,兩晉十六位,十六國共計七十八人,南北朝共計五十九人,隋三人,唐二十一人,五代十國共計五十五人,兩宋十八人,遼金西夏共計三十五人,元十五人,明十六人,清十二人。合計四百零五人。

這其中沒有包含如秦子嬰、西楚項羽、晉司馬倫、隋楊侗、唐李重茂、遼耶律淳、宋趙雋、及李自成、洪秀全、袁世凱等不被承認的帝王。另有王朝追封的不計、少數民族區域首領不計。

這其中,年齡在八十以上者:清弘曆、梁蕭衍、武周武則天、宋趙構、元忽必烈、吳越錢鏐等六人。

年齡在七十以上者;楚馬殷、唐李隆基、前蜀王建、明朱元璋、吳孫權、荊南高季興、後燕慕容垂、漢劉徹、唐李淵、遼耶律洪基、西夏李仁孝、南燕慕容德等十二人。

而不滿四十即去世者,共計一百四十七人,佔皇帝總數三分之一強。

四百餘皇帝的平均年齡,不過將將四十而已。

皇帝為天下至尊,以天下物力人力所奉一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成為皇帝,無所不享、無所不得。

但就是這樣豐富得無可復加的物質條件,皇帝們壽命平均起來,也不過堪堪活到普通人水平,甚至還有不及。

四百皇帝,正常死亡的不過二百餘人,其餘一百二十餘人,被臣子弒、被敵國殺、夭折、戰死、自盡、中毒,不得永年。

即使正常去世的皇帝,也大都壽命短促;他們手握社稷權柄,錦衣玉食,享他人之所難享,但卻享國不長,壽命不永。

歸根到底,還是以下數點:

一、錦衣玉食,缺乏鍛鍊。皇帝物質條件極度豐富,營養攝入過剩,同時因為自身安全,又很少出宮,造成生活極度不健康,身體機能早衰,並因此短壽。

二、工作強度大,一個勤政的皇帝,日常處理政事十分辛苦,每天巨量的奏章、批示,需要皇帝處理,事必躬親之下,損害健康,極易早逝(即過勞死)。

三、心理壓力,皇帝獨坐高位,時刻提防所有潛在威脅,外敵入侵、權臣奪位,宗親篡權,時時刻刻緊張萬分,戰戰兢兢,小心翼翼,長此以往,想長壽也難。

四、醫療水平差,古時條件有限,而防護手段低下,一旦染病,大都聽天由命。尤其皇帝患病,不同於普通人,他人診治,多少還可以冒險以虎狼藥孤擲一注。皇帝身份至尊,醫士用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所以史書常常有載,聖躬違和,不豫,之後大漸,在之後就崩了。

五、縱情聲色、荒淫無度,這個是無解,所有皇帝,只要願意,酒色方面沒有限制,“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天下男子都一般的夢想。皇帝也不例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又沒有超強額自控能力,身體也因工作強度或久不鍛鍊而虛弱,日久透支,縱慾過度,後果可想而知。

六、漢唐時期,皇帝想長生不老,永遠緊握權柄,享受至高無上的權力,從而服用各種丹藥,導致中毒而亡,也是其壽命短促的重要原因。

所以,致使皇帝短命的因素,除了外部不可抗拒的原因,及至尊位置導致精神壓力大、工作強度高從而損耗身體而崩逝以外,皇帝們因自身所擁有的無限權力,導致可以享受到天下幾乎無限的精神及物質需求,如果自控稍差,結局就是縱情聲色、沉迷犬馬、終元氣耗盡,短壽而亡!


伯虎42


首先,萬惡淫為首!

後宮佳麗三千,各各千嬌百媚。再加上孔聖人曾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使很多縱慾無度的人為自己的夜晚操勞找到了藉口。



漢成帝劉驁就是典型的死於夜晚勞累過度,古代稱"馬上瘋″!劉驁不只愛女的,還愛男的。趙合德兩姐妹每天給他吃秘藥,讓他愛得停不下來。就這陣勢,一般人都只能甘拜下風,不敢"馬上瘋",不死才怪!

南宋皇帝宋度宗則被春夏秋冬四個愛妃迷住。"耽於酒色……嬪妾進御……一日謝恩者三十餘人!"

宋度宗這個就更厲害了,一晚上30個大和唱!

明光宗朱常洛死得又年輕又快:"貴妃進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

朱常洛當皇帝,在美女的陪伴下,還沒十天就患病。

當然有的皇帝還跑到青樓尋花問柳,最後染病而死。

其次,勤者多勞,積勞成疾。

中國封建皇帝平均壽命30多歲,統一王朝裡。活過80歲的只有四個。雍正啊,都非常勤政。死得卻非常年輕。明清自從朱元璋廢除丞相之後,勤政的皇帝大部分是累死的。



第三, 服用長生不老的仙丹

秦始皇就想長生不老求取仙丹,漢武帝晚年也怕死,也是想求仙丹。嘉靖皇帝用處子血練丹藥……這些皇帝服用的仙丹,大部分都含有鉛和汞。服用時間長了會導致人全身浮腫,腎衰竭而死。

當然有的皇帝沒有服用仙丹,但在皇位上如坐針氈,經常提心吊膽壓力山大。就算沒有死於意外刺殺,也在重重心裡重壓之下早早身亡。例如,劉邦的兒子劉盈,就是被母親呂后的歹毒嚇死。

當然,也有些君王是死於意外事故,比如秦武王,雖然不是皇上,好歹也是個王。竟然因為舉鼎而死!


無論是皇帝還是平民老百姓,最後都要死,這一天早晚會來臨,只求死無遺憾。

參考文獻:《罪惟錄》《續資治通鑑》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陳賢


陳賢史話


這個問題的題幹說的基本是對的,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古代許多帝王的壽命確實不長。 在古代帝王中活的最長的當屬南越武帝趙佗,活了103歲。

在大一統王朝中,乾隆帝(89歲)、武則天(82歲),加上樑武帝(86歲)、宋高宗(82歲),也才四個活過八十歲的帝王。

古代皇帝活不長的原因大概有這麼幾個。

總體壽命不長


古代人的總體壽命不長,醫療水平不高,即使是皇帝,有最好的醫療團隊和藥品也不能倖免,而且很多壯年去世的皇帝是因為急病,有些病現在都是不好治的。如:漢昭帝、咸豐帝等

皇帝是高危職業


皇位的誘惑可謂是很大的,自秦始皇開始,皇帝因戰亂、亡國、篡位、暗殺而非正常死亡的可謂不少。如:隋煬帝、周靜帝、唐昭宗等

得天獨厚的優勢致使很多皇帝縱慾


這一點就不說了 。如:漢元帝、明穆宗等

精力高度集中卻缺乏鍛鍊

皇帝總決天下大事,極其耗費精力,但又得不到應有的鍛鍊。

因此,古代帝王壽命總體不長。


蔚鸞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總數大概是480位左右,具體數字記不清了。它們的平均壽命為39歲多一點,考慮到舊中國的人均壽命也就在40歲左右,因此,皇上們也不算啥短命鬼!

不過,按皇帝們優越的生活條件和完善醫保條件來說,這些玩藝們應該比普通百姓活得更長一點,但為啥它們還沒有普通百姓命長呢?

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自古皇家無人性,無親情,更談不上仁義道德,所謂的"仁,孝,忠,義,禮,智,信"全是巫儒之徒騙老百姓玩兒呢,在天家拿顯微鏡都找不到一丁點。有的只是爾虞我詐,勾心鬥腳,明爭暗鬥。當皇上,處在血風腥雨的風暴眼,想得享天年,太不易了,暗殺行刺是歷朝歷代多發的鬧劇,許多皇上年紀輕輕就死於非命,有的幾歲十幾歲就被弄死了,漢代活不過二十的皇上就有好幾位,其餘歷朝歷代都有。這些死於非命的小皇上,大大拉低了皇上們的平均年齡。

二,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不是說教,而是基因使然。大量證據證明,動物在優越的舒適區生活時間太長,生殖能力和質量都會下降,人也是如此。一般而言,在超優裕的物質生活條件下,人的基因在兩三代後就會退化,男性不是生不出孩子,就是生出來的全是歪瓜劣棗,雖然從古齊國開始,王家就有到民間借種的秘訣,但並不是每個皇上都認命,所以,大多數王朝三代以後的皇上多是心殘體弱短命的的劣瓜劣棗,除了藉助外緣,沒有一個朝代能擺脫這個宿命的支配。

民間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其實皇家也一樣,基因衰變一般也不超過三代!

三,不科學的生活方式也是造成皇帝短命的原因。其中,多女伺一夫的性關係,工作壓力大,營養過剩…都是皇上做死的原因。

四,中國人迷信"宮廷秘方“,這實在太可笑了,古代宮廷的太醫很多,水平也很高,但大多數情況下治個小病還可以,面對皇上生死存亡的大病,誰也不敢出一點錯,處方多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庸方,大補大洩,以毒攻毒的方子,誰也不敢用,所以效果也就實在不怎麼樣。因此,皇帝得了大病,也就只有等死一條路!



文刀沐子


曾有人做過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統計,說歷代皇帝中,生卒年月可考者有209人,而這209位皇帝的平均壽命卻只有39.2歲。

我們再來看看另一份數據統計吧。

歷史上壽命超過80歲的皇帝只有四位,即蕭洐、武則天、趙構、乾隆。

其中最長壽的是乾隆,活了89歲。而壽命超過70歲的皇帝只有五位:劉徹、孫權、李隆基、忽必烈和朱元璋。如果按虛歲來算,也只有李淵以及耶律洪基兩位皇帝。

這些皇帝長壽的原因很好理解,有的是開國皇帝(比如朱元璋),因為戎馬一生,身子骨相對而言比較硬朗,能扛住高壓工作以及其他方面的損耗。有的是盛世皇帝(比如李隆基和乾隆等等),盛世的皇帝,因為政局較為穩定,需要操勞的事情比較少,加之保養得當,活得久也是極為正常的事情。

那麼,皇帝壽命短,又是什麼原因呢?

第一,縱慾過度,精力耗損。

不少人都很羨慕皇帝這個職位,其原因也不難理解,皇帝除了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還有三宮六院的眾多佳麗伺候著。而且以當時的審美來看,妃子的顏值都是比較高的。

而皇帝雖自稱天子,但再怎麼說,皇帝終究只是肉體凡胎,如果長期沉浸於美色,輕則耗神傷身,重則滅國亡命。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因貪戀美色而死的皇帝不計其數。

有些皇帝壽命短,就是因為縱慾過度。

第二,高危職業,易被他殺。

事實上,皇帝也是一個高危職業。

據統計,歷史上死於自殺或他殺的皇帝有272人,佔帝王總數的43%。

畢竟,誰登上皇帝的寶座,誰就擁有了整個天下,在這種觀念的驅使下,許多富有野心之輩以身犯險,只為奪取皇位。而這種情況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十分常見。

所以皇帝其實並不好當,你當的不好,壓不住各方勢力,就有被取代的風險。

第三,勤於政事,掏空身體。

歷史上荒淫無道的帝王不計其數,但勤於政事的帝王也有不少,有些帝王勤於政事,甚至日夜加班,時間一久,身體自然就容易出事,身體不好,壽命自然就比較短了。比較典型的就是有工作狂之稱的雍正皇帝。

第四,亂吃丹藥,重金屬中毒。

有的皇帝為了追求虛無縹緲的長生不老,或者因沉浸美色,想補補精氣,這時候一些不靠譜的道士就出來賣弄坑人的煉丹術。

按道士所說,他們煉出來的丹藥,可以幫助皇帝補補精氣,也可以延年益壽,甚至吃了以後還有長生不老之功效。

實際上,這些丹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硝酸鹽等有毒物質,吃了以後的效果跟吃毒藥差不多,有些皇帝天天吃毒藥(丹藥),怎麼可能不短命呢?因吃丹藥而死的皇帝,最典型的就是明光宗朱常洛(紅丸案)。


金兔歷史


皇帝短壽,可能有以下原因:

醫療條件不夠好。雖然皇宮已經是當時最高水平的醫療條件了,但比起現代還是差遠了。古代人的平均壽命,也就三四十歲,皇帝雖然尊貴,但生病而亡的還是很多。清代的皇帝還會因為天花而早逝,這在現代早就不是問題了。再往前的皇帝,生奇怪的病的更多。

先天基因不夠好,後天缺乏鍛鍊。特別是有近親通婚習慣的皇室,後代體質都比較差,甚至比貧民百姓家還差。養尊處優的皇帝,也不會像平民家的孩子那樣,下地勞作,鍛鍊身體什麼的,除了開國皇帝、愛好習武的皇帝外,其他的身體素質普通差,越到皇朝後期越明顯。

養育方式不合理。清代皇帝小時候甚至吃不飽飯,因為信奉吃多了會得病。漢代的皇帝年幼掌權,親生母親會被殺死,這給皇帝留下多少心理傷害。明代的皇帝不被父親重視,可能一直到登上帝位才能揚眉吐氣。這些多多少少影響身體健康。

不合理的養生方式。從古至今,不少皇帝吃丹藥吃死的,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補品,反而沒有平常的飯菜更養生。

不節制的男女生活。後宮佳麗那麼多,皇帝大多忙得很,這是很傷身體的。像明代的荒唐皇帝,登上高位一個月,就享受不了這等福分了。更別提還有雙性戀的等特殊癖好的。

極大的心理壓力。皇帝是個高危的工作,親人要防,枕邊人要防,大臣要防,亂臣賊子更要防。情感孤獨,防備心重,在這麼大的心裡壓力下生活,人會短壽很正常的。如果運氣不好,再碰上個專權的太后,跋扈的權臣什麼,就更死的快了。

極大的工作壓力。皇帝也要上朝,要處理國事,勤政的如雍正,可比一般上班族和創業族累多了,幾乎全年無休。這麼高的工作強度,人會短壽的。

可見不容易是人生的常態,哪怕貴為九五之尊呢。


所謂人生啊十人九悲


古代的皇帝壽命都很短,為什麼?



1.虎視眈眈。

皇帝擁有的權力、榮譽、榮華富貴、眾多美女都讓每一個有野心的人虎視耽耽,他們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利用一切可能成功的機會來結束皇帝的生命,讓自己坐上皇帝的位子。

2.政務繁忙。

當皇帝很累,經常要批閱很多奏摺,瞭解各地方的情況。勤政愛民的皇帝通常憂國憂民,愛民如子。

3.房事頻繁。

後宮嬪妃宮女眾多,過度淫慾對身體有害,導致壽命減短。



4.時時提防,處處擔憂。

皇帝位高權重 ,站得越高就越怕摔得越深,手裡握著玉璽也怕別人搶走,御權之術玩的就是心智,官員是跟皇帝一個人鬥,皇帝是跟所有官員鬥心智,時刻提防有人加害他。開國皇帝登基後,基本上,都會一陣大屠殺,殺死一些有功勞的大功臣,殺一儆百,害怕功臣功高蓋主,自己的繼承人駕馭不了。

5.醫療水平落後。

皇帝得了重病沒法醫,如肺結核,水痘……

6.追求長生不老。

歷史上的皇帝到了暮年,沒有不追求長生不老的。如:秦始皇、漢武帝劉徹、隋煬帝楊、唐太宗李世民、唐宗李純、唐穆宗李恆、以及明世宗朱厚欣朝歷代的許多皇帝都是長生不老藥的鐵粉。丹藥主要成分都含有水銀,五石散成分的藥材,還有金、銀等重金屬,所用材料五花八門。有不少皇帝因服用丹藥導致慢性中毒而活的很短,有的活活被毒死。


心恬澹


在古代,本來人們的壽命就短,並不單單是皇帝壽命短,如果你查查古代文學家、詩人,武將、朝廷官員等,其壽命都不是很長,絕大多數都活不過七十歲,很多人五十幾歲就去世了。這其中的原因也可能很多,但主要原因恐怕和當時的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有關。但作為一統天下的皇帝,其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應該沒有問題,如果正常條件下,應該比普通老百姓壽命應該長一些。如活過80的皇帝就有4個:乾隆、蕭衍、武則天、趙構。另外吳越王錢鏐活了80歲,但他始終沒有稱帝,不算在皇帝範疇內。

活過70的皇帝也有不少,如忽必烈、李隆基、朱元璋、孫權、劉徹。另外,李淵、耶律洪基69,虛歲倒是也算70。再往後越來越多,就不好列舉了。

當然,沒有活過六十的皇帝也數不勝數,但要和平明百姓比,很多還算是長命的,畢竟古代人均壽命也就三四十歲。至於那些沒有活過平均壽命的皇帝,其原因也是千差萬別,有的死於戰亂,有的死於爭奪皇位,有的死於縱慾過度,有的死於勞累過度。但總的來說,做皇帝是一個危險職業,而皇位世襲制又決定了當皇帝的人不一定是天下最優秀的人,智力精力不能勝任的情況下往往要整天超負荷工作,天天忙的焦頭爛額怎麼還能夠長壽哪。


詩說春秋


中國歷史上歷代皇帝有確切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209人,這209人,平均壽命僅為39.2歲。 相對現在人的壽命都比較短,但是在古代人的醫療水平並不發達,實際上中國古代人口的平均壽命不過35歲,所以看似皇帝的平均壽命並不低,不過皇帝擁有專業的醫療團隊,和平民沒有可比性。


造成皇帝壽命偏低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被殺,中國歷史上很多兒皇帝,東漢末年最為典型,這些皇帝基本上都是傀儡利用完了就被殺掉,所以這部分人大大拉底了平均值。

第二,荒淫無度,過早的掏空了自己的身體,還有些亂吃丹藥,加速了自己省體老化,也者造成中毒,所以年輕就死了。

第三,體質本身不好,比如說明朝宣宗父子,這些皇帝都是本身體質不好,所以死的比較早。

第四,政務繁忙,但是事實上真心忙於政務的人都不算是短命,像雍正活了塊五十歲,在當時也算比較長命的了,還有漢文帝,漢景帝都是接近五十歲,並不是很短。所以政務繁忙造成皇帝短命不是很科學,相反處理政務比較厲害的皇帝都是比較長命。

中國歷史皇帝的具體分佈如下:

1.超過八十歲的只有五位,即最長壽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蕭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宋高宗趙構(80)和五代吳越武肅王錢□(80)。

2.超過七十歲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國吳大帝孫權(70)等。

3.超過六十歲的有38位,包括漢武帝劉徹(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楊堅(63)和漢高祖劉邦(61)等。

4.超過五十歲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5.40歲到49歲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嬴政(49)、宋太祖趙匡胤(49)、南唐後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極(41)等。

6.30歲到39歲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緒皇帝(37)、咸豐皇帝(30)等。

7.20歲到29歲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贏胡亥(23)、順治皇帝(23)等。

8.10歲到19歲的有28位。

9.而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歲的漢質帝劉纘,六歲的元寧宗、兩歲的漢衝帝劉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週歲就死去的漢殤帝劉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