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作為冷兵器,鞭和鐗在戰場上的使用有何不同?

喳哩吱


鞭和鐧的使用,標誌著中國進入了重甲時代,在前代鋒利的長刀長劍已經不能滿足戰士們對於擊破敵人鎧甲殺傷敵人的需求之後,再加上錘、棒、大斧、大刀等武器又太過沉重,鞭和鐧這種輕便靈活的破甲鈍器便誕生了。



從出現順序來看,鞭要比鐧出現的早,換句話說,鐧是鐵鞭的衍生物。在評書小說裡面,古代用鞭用鐧的武將很多,最有名的莫過於唐代的秦瓊和尉遲恭,不過事實是初唐並沒有這種兵器,所以不是說秦瓊不會使鞭鐧了,人家壓根連見都沒見過。根據史書的記載,鐵鞭最早出現於五代時期,根據《新五代史·安重榮傳》記載,後晉大將就因為慣用一條大鐵鞭被稱為“鐵鞭郎君”。


在宋代,鐵鐧也出現在了戰場,宋遼夏金四方勢力都有慣於用大鞭大鐧大將,比如宋代的狄青、呼延慶,金國的烏延查刺,都善於使用鐵鞭鐵鐧的猛將。除了將軍,一些精銳的部隊也會裝備這些輕便的打擊武器,簡單又方便。

通常來說,鞭鐧被用於騎兵較為多見,因為騎兵可以利用戰馬的速度來提高打擊力度。鞭通常為單鞭,當然也有雙鞭,和鐧相比,鞭的體積要更大一些,鞭體分節。使用時以擋、摔、點、截、掃、盤、板、戳、攔、撩、撥和絞壓。他要求使用者步伐迅捷,手法靈活,剛中帶柔。鐧有單雙之分,通常使用雙鐧者居多。技法有上磨、下掃、中戳、直劈、側撩、絞壓等二十四法。和鞭相比,鐧無刃而四稜,頭小腳大,做工比鞭簡單,體積也是要更小一點。不過目前沒有發現過有兵書特別記錄過鞭鐧的形制規格。


火器工坊


現在我能收集到的鞭法就是民國時期出版的太師鞭法,是單鞭。而鐧法早年間在武林雜誌上有山東民間的秦家鐧法,但應該是後人所創假託秦瓊之名,武術實戰性的衰落是時代的大趨勢,而冷兵器實用性的衰落是率先開始的,現在中國武術的兵器大多是套路,雖然有人搞過短兵,但也有限。反倒是東南亞的一些傳統武術還保留了一些實戰兵鬥,如菲律賓短棍,馬來的刀術等


手機用戶53419716627


鞭是可以彎的,有金屬的和皮的或者植物藤條;鐧是硬的,不可彎曲大多是金屬的。在戰場上鞭的操作難度比較大,反正我用不來;而鐧的操作難度相對較小,但我還是不會用。這只是按照我的理解來說的,說得不對,也請原諒。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闔家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