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1公斤煤比1公斤紙燃燒剩下的灰燼重,但為什麼煤產生的熱量比紙多?這些熱量從何而來?

物原愛牛毛1


簡單來說,煤炭的熱值或者說燃燒值高於紙,標準煤的燃燒值為2.93×10^7焦耳/千克(即7000千卡/焦耳),而普通紙的燃燒值約為1.35×10^7焦耳/千克。因此,同樣燃燒一公斤,標準煤所釋放出的能量大約是紙的2倍。

從化學角度來看,物質的燃燒是氧化還原反應,化學鍵會發生重組,不穩定並且內能較高、鍵能較低的物質將會轉變為穩定並且內能較低、鍵能較高的物質,由此會釋放出能量。如果要說這些化學燃料的熱量來源,它們最初都是來自於地球上的有機物,而有機物直接或者間接地從太陽那裡獲得能量,所以太陽能是最初的能量之源。

另外,同樣質量的核燃料發生核反應所放出的能量要遠高於化學燃燒。燃燒是化學能,其能量釋放非常有限。而核反應是核能,其能量來自於質能轉換,只要一點點的質量轉換成能量,就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例如,一公斤鈾-235發生核裂變反應所釋放出的能量可達8.21×10^13焦耳,這相當於2800噸的標準煤燃燒之後所產生的能量。

但與核聚變反應相比,核裂變反應的質能轉換效率相對較低,核聚變的效率是核裂變的四倍,太陽以及其他恆星的能量來源就是氫核聚變。


火星一號


有人說,燃燒反應是電子得失,熱核反應是質能轉換。就能量守恆,這個說法是不相容的。

空口說白話,不行。分析它們的反應方程式,然後適當加計算,可以瞭解一個大致。

常見燃燒值(J/kg) 與選用

①幹木柴 1.2×10⁷ ,②煙煤 2.9×10⁷, ③無煙煤 3.4×10⁷,④ 焦炭 3.0×10⁷, ⑤木炭 3.4×10⁷ ,⑥酒精 3.0×10⁷,⑦柴油 3.3×10⁷,⑧ 煤油 4.6×10⁷ ,⑨汽油 4.7×10⁷,⑩ 氫 1.4×10⁷。

幹木柴或紙張,可以看成纖維素。木炭與無煙煤,可以近似作為碳,符合題意。纖維素分子式為(C₆H₁₀O₅)ₙ,碳晶體分子式簡寫成Cₙ。

分析纖維素的燃燒反應與能量守恆


纖維素的分子質量:m=162×1.66e-27=2.7×10⁻²⁵[kg]。

1千克纖維素的分子數:n=3.7×10²⁴個,1個分子燃燒值:Q=3.24×10⁻¹⁸[J]=2eV。

1個纖維素分子的燃燒反應方程式,可以寫成:C₆H₁₀O₅+6O₂=6CO₂+5H₂O+Q(3.24×10⁻¹⁸J)。

這是一個分解反應。左右兩邊的質量守恆,但能量不守恆。那麼這個多出的Q從何而來?

顯然,纖維素分子中的氫原子與碳原子之間的氫鍵(H-bond)斷裂,結合能Eb被釋放出來。

結合能Eb一部分供給CO₂與H₂O的結合能,一部分釋放為熱能Q。因此能量也是守恆的。

氫鍵是什麼?應該是氫原子活潑的價電子與碳原子的價電子之間的交聯。

那麼,幾個價電子相互交聯,為什麼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呢?是什麼介質承載了這個結合能?

根據愛派量子論,電子屬於德布魯伊物質波,是激發真空引力場的光子介質的移動波源。

假設,1個價電子的1次震盪動能激出發第1波陣面的1個光子動能,有:Ek=½mv²=hc/λ。

該光子的波長:λ=2hc/mv²...(1)。假定1個光子的固有質量規定為1個電子質量,對應的真空場引力:F=mc²/r...(2),光子半徑:r=λ/2π。

將(1)代入(2):F=G'Ek (=½mv²)...(3),規定光子引力常數為:G'=πcm/h=1.29×10¹²...(4)。

公式(3)的物理意義:價電子震盪速度少許加快,原子或分子內空間的場引力顯著加大。

C-H的價電子,由於受到碳原子與氫原子的疊加作用,震盪速度大於氫電子震盪速度。

可見,方程左邊的纖維素分子內的光子數及其承載的總能量=方程右邊的光子數與總能量。

分析碳晶體的燃燒反應與能量守恆。

其燃燒反應方程:C+O₂=CO₂+Q。其中,1個碳原子分攤的燃燒值Q可估算如下。

1kg碳原子的燃燒值為3×10⁷J,1個碳原子質量:m=12×1.66×10⁻²⁷=2×10⁻²⁶[kg],1kg碳原子個數n=1÷m=5×10²⁵個,1個碳原子的燃燒值:Q=3×10⁷÷5×10²⁵=6×10⁻¹⁹[J]。

C-C共價鍵之價電子的震盪速度,由於有較多核子引力場的疊加作用,明顯大於C-H之氫鍵。進而其燃燒反應所釋放的結合能要大得多,為3÷1.2=2.5倍。

方程兩邊的質量與能量守恆的原理,與纖維素燃燒反應的原理是同一個邏輯,不再贅述。

分析核聚變的熱核反應與能量守恆

以下是筆者早先時候在頭條發表的內容摘要,此次稍加整理,分享如下。


例1:氘+氚→⁴氦+中子,能量守恆!

D(pn)+T(pn|n)→He(pnpn,3.52)+n(14.06)

在高溫壓下,首先是氚原子發生核裂變,分裂出1箇中子,同時相應的釋放氚原子的結合能3.52+14.06=17.58MeV的總結合能,然後發生核聚變。能量分配:3.52MeV是氦核的結合能,14.06MeV是核反應的放熱能。 顯然:方程兩邊的質量與能量分別守恆。

例2:氘+氘→氚+質子,能量守恆!

D(pn)+D(p|n)→T(pnn,1.01)+p(3.03)

在高溫壓下,首先是氘原子發生核裂變,分裂出1個質子,同時相應的釋放氚原子的結合能1.01+3.03=4.04MeV的總結合能,然後發生核聚變。能量分配:1.01MeV是氚原子的結合能,3.03MeV是核反應的放熱能。 顯然:方程兩邊的質量與能量分別守恆。

例3:氘+氘→³氚+中子,能量守恆!

D(pn)+D(p|n)→³He(ppn,0.82)+n(2.45)

在高溫壓下,首先是氚原子發生核裂變,分裂出1箇中子,同時相應的釋放氚原子的結合能0.82+2.45=3.27MeV的總結合能,然後發生核聚變。能量分配:0.82MeV是氦3的結合能,2.45MeV是核反應的放熱能。 顯然:方程兩邊的質量與能量分別守恆。

例4:氘+³氦→⁴氦+質子,能量守恆!

D(pn)+³He(p|pn)→He(pnpn,3.67)+p(14.6 ) 在高溫壓下,首先是氚原子發生核裂變,分裂出1個質子,同時相應的釋放氚原子的結合能3.67+14.6=18.27MeV的能量,然後發生核聚變。

能量分配:3.67MeV是氦核的結合能。14.6 MeV 是核反應的放熱能。 顯然:方程兩邊的質量與能量分別守恆。

結論: 在高溫壓條件下,核聚變反應,總是存在: 首先是1個反應物進行核裂變,釋放1個核子,同時釋放該反應物的結合能。 然後進行核聚變。所釋放的總結合能,一部分作為新原子核的結合能,另一部分作為核聚變所釋放的核反應能。

由此可見,核反應方程的左右兩邊的質量與能量分別守恆,不存在所謂的質能轉換。

特別提示

由於洛倫茲變換因子是假定光子是波源發射出來的,而實際是場介質固有的,因此構造函數γ=1/√(1-v²/c²)是不成立的,進而質能轉換方程E=mc²也不成立。

好了,本答stop here。請關注物理新視野,共同切磋物理邏輯與中英雙語的疑難問題。


物理新視野


用科學的方法解釋,就是煤的熱值比紙高;用通俗的方法解釋,就是紙的成分已經含有一部分氧元素。

化學反應的能量來自化學鍵,重構化學鍵的過程伴隨著吸熱或者放熱現象,燃燒的放熱量就是熱值。


燃燒是氧化反應,也就是元素與氧的結合。碳可以先結合一部分氧氣生成一氧化碳釋放熱量,一氧化碳再結合氧氣生成二氧化碳繼續釋放熱量。這兩個過程釋放的熱量總和,等於碳直接生成二氧化碳釋放的熱量。

紙的原料是纖維素,也叫“碳水化合物”,包含碳氫氧三種元素。因為其中已經包含氧元素,可以通俗地理解成“紙已經燃燒了一部分”。煤相當於碳,而紙相當於中間產物一氧化碳,所以燃燒煤釋放的熱量比紙多。


飛魚科普


簡單的說,成分不同,不可比。煤就是碳,C,燃燒全都生成二氧化碳。纖維素是多糖類,所含碳元素已經有一部分與氧成鍵了,只剩一部分能成新的碳氧鍵,因此兩者相比,煤生成更多碳氧鍵,就放出更多的熱,熱值也就更高。


雪郎1968


熱值跟灰有啥關係?


半島奧菲斯


它們燃燒產生熱量主要靠碳C+氧氣O2反應生成二氣化碳CO2,所以我們看同樣重量的煤碳和紙的含碳元素量對比……

煤炭的主要成分就是碳!紙張成份是有機物……裡面佔一半重量的是氧、不會燃燒產生熱能!

所以:相同重量的煤炭比紙張燃燒熱能高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