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這句話是情詩嗎?什麼意思?解釋解釋?

BrightOrion


這句詩出自元代詩人唐珙

《題龍陽縣青草湖》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詩名又叫《過洞庭》,唐珙,字溫如,元未明初人,資料甚少,僅知“珙豪於詩”,存世詩僅八首,人們熟悉的便是這兩句詩,卻不知詩人是誰,唐珙太不出名了。

由題目便知是首記遊詩,非愛情詩,竟境很美。

龍陽縣:今湖南漢壽。

青草湖:洞庭湖的東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與洞庭湖一脈相連,是洞庭湖一部分。

湘君:堯的女兒,舜的妃子,死後化為湘水女神。 李白有詩“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天在水:天上的銀河,星星點點映入水中。

秋風吹起,洞庭湖水多了些皺紋,湘水女神多了些白髮。 醉後不知水中的星辰只是天上銀河倒影,滿載一船清夢徜徉在星河。

1 一二句,好奇一“老”字形容洞庭湖。

洞庭已老,為何?秋風蕭瑟,漣漪泛起,而不是春水如鏡,恐怕是湘君惹得禍,傳說湘君聽聞夫君舜死於蒼梧之野,欲殉情卻追隨不及,只能湘江邊上,淚水啼竹成斑,又是秋風起,那斷腸愁,離人恨,怎能不一夜白頭!

一個“老”字,詩人筆下的洞庭不是“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的洶湧蕩激,而是秋風颯颯,湖水不平,白波連連,蒼茫一片。那景象,卻是“秋風秋雨愁煞人”,深沉而厚重,彷彿湖也感知到,又是秋風起,老了容顏,滄桑了歲月。詩人刻意突出“老”字,是移情於物,見秋風而生遲暮感,伴孤舟而生漂泊情,是在感慨亂世個人遭遇多艱。

2 三四句醉臥星河,滿船清夢,看似逍遙的背後是詩人逃離現實,自我尋醉的短暫解脫。

這兩句真的很夢幻唯美,星河,清夢,秋波,洞庭湖上泛舟,遊洞庭,莫過於如此歡愉尋樂。

任誰看到這兩句,都心神嚮往,“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餘生”,“撐一隻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詩情畫意,心靜如水,或許這就是詩句魅力。

然而一個“醉”字,點破了詩人的心事。既有美景,何必尋醉?不過是美景抵不過酒醉後的快感,一醉解愁,唯醉後才覺身在天,滿載清夢蕩星河,片刻有解脫。對夢境越留戀,夢境中越歡愉,越反襯出詩人現實中的失意與悵惘,落寞與憂傷。夢醒醉解後,依舊失意落魄,依舊有浩如洞庭般的惆悵。

靜幽唯美的詩句後,藏著詩人於世不滿,不為人知的憂愁。

越千年,依舊被這兩句詩所動心,所向往,或許也有我們逃避凡塵俗事,身心疲累,尋求解脫的一份渴望。


一綠浮芳


題龍陽縣青草湖⑴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⑵白髮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⑶,滿船清夢壓星河。

註釋

⑴題龍陽縣青草湖:一題作“過洞庭”。龍陽縣,即今湖南漢壽。青草湖,位於洞庭湖的東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與洞庭湖兩水相連相通,詩中當成了“洞庭湖”。

⑵湘君:堯的女兒,舜的妃子,死後化為湘水女神。

⑶天在水:天上的銀河映在水中。

簡析

這是一首超然物外的記遊詩。

一二句悲秋,寫秋風颯颯而起,廣袤無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層層波浪,蕭瑟之秋景,竟使美麗的湘君一夜間愁成滿頭銀髮。三四句記夢,詩人酒醉之後,漸漸地進入了夢鄉。他彷彿覺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銀河之上蕩槳,船舷周圍見到的是一片星光燦爛的世界。

這首詩寫景敘夢,清新奇麗而又含蓄豐富,筆調輕靈,超塵拔俗,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故事語文教室


我認為不是情詩,本詩名為《題龍陽縣青草湖》, 作者是唐溫如,您可以搜一下,從題目可以看出這首詩是一篇遊玩時寫的,其次從本句詩看,可以看出作者當時飲醉後,忘卻了是水面倒映著天上的點點繁星,他睡著了,如有“春水船如天上坐”的感覺,他忘卻了自己在洞庭湖上泊船,而是在天上銀河中盪漾。


但是,作者把夢境寫的如此美好,“此曲只應天上有”,夢醒後是不滿的現實,寄託了作者對現實的失意與失望。


蘇子若


說明靠詩詞文學的不著調和不靠譜,醉酒當歌,一夜白頭,夢裡船行星河,醒來只是水中撈月,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