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武漢地鐵票價漲漲漲,為啥市民集體直呼“坐不起”?!

來自央廣的深度報道:

自今年2月1日起,武漢地鐵上調票價,起步價漲幅最高達到了100%,票價一躍從全國最便宜城市之一漲到最貴之一,讓眾多上班族直呼“坐不起”!948交通廣播記者為此進行了一番深入的調查採訪。

每天早上7點半,家住漢口後湖的方先生,都會準時來到後湖大道地鐵站,刷卡乘坐3號線,經過9站大約8.51公里後,到達工作地範湖站。出站時,刷卡顯示扣除掉了3.6元。而在今年2月1日前,只需1.8元。他對記者說,原來坐地鐵上班才1塊8,現在漲價以後直接翻了一番,要3塊6了。而且距離還是那麼長,對我們這些上班族而言,對地鐵依賴度還是很高的,這無形中相當於增加了上班族很多開銷。

武漢地鐵票價漲漲漲,為啥市民集體直呼“坐不起”?!

方先生的抱怨,從側面反映了大多數市民的心聲。數據顯示,漲價後武漢地鐵9公里至48公里票價與廣州、深圳、杭州相當,從全國最便宜城市之一漲到最貴之一。從本次武漢地鐵調價後的價格表來看,其標準按里程分段計價,即4公里以內(含4公里)2元;4-12公里(含12公里),1元/4公里;12-24公里(含24公里),1元/6公里。因中長客流是主要的運力保障範圍,所以漲幅更高,但是車速、發車間隔和收班時間並沒有改變,很多乘客體驗不到價格與服務之間的對等。市民黃先生認為,票價是漲了,但武漢地鐵還是晚上10點半收班。有些大城市晚上11點、12點還有車可以坐。而且這個票價漲了之後,地鐵的營運速度為什麼不能提起來呢? 漲價的同時,怎麼不把服務跟上?

武漢地鐵票價漲漲漲,為啥市民集體直呼“坐不起”?!

武漢地鐵票價上調,引起了眾多上班族的討論。不少乘客在社交媒體上抱怨票價不符合武漢人均收入水平。有一部分人對地鐵適當提升票價表示理解,但同時也認為,漲價的同時也應該提升服務質量。記者調查發現,武漢地鐵晚上10:30就收班,在國內二線城市中算是早的;武漢地鐵的速度也比較慢;部分線路的發車間隔時間過長;地鐵和公交之間沒有換乘優惠也備受質疑。家住漢陽的謝先生說,其實很多人出發地和目的地都不是在地鐵的邊上,都需要公交轉地鐵。但是別的城市公交轉地鐵都有優惠,武漢什麼都沒有,公交站與地鐵站有的距離也蠻遙遠,換乘非常不方便。

武漢地鐵票價漲漲漲,為啥市民集體直呼“坐不起”?!

網友紛紛質疑地鐵漲價不合理

票價上漲後,武漢地鐵儘管在支付寶等平臺上推出了乘坐地鐵的優惠政策,但優惠的額度和優惠的類型,顯然不能滿足上班族出行的需求。市民馬莉對記者說,支付寶上推出的優惠卡它都是限時的,應該放寬限制條件。還有就是針對學生的優惠、困難群眾、低保人員的這個優惠、還有經常刷卡坐地鐵人的優惠,都應該要有明顯的差異,我覺得地鐵集團應該要拿出誠意來!

武漢地鐵票價漲漲漲,為啥市民集體直呼“坐不起”?!

據瞭解,在武漢地鐵調整票價後,江蘇南京也於今年3月31日正式提高地鐵票價,雖然起步價均為2元4公里,但漲幅明顯小於武漢,且與公交車、有軌電車、輪渡之間,均有換乘優惠政策。特約評論員梅志罡教授認為,武漢地鐵在這些方面,儘管也做了一些調整,但是在相對的便捷性、相對的服務時間、相對的這種乘客的體驗感方面,還有待提升。武漢作為一個面向國際化的大都市,特別是在迎接軍運會到來這樣的背景下,能夠把工作做得再細一點,讓老百姓的這種體驗感再好一點,那麼漲價後的負面影響,可能會更小一點。

武漢地鐵票價漲漲漲,為啥市民集體直呼“坐不起”?!

地鐵與市民出行關係最緊密,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途徑。有交通專家指出,地鐵的建設得到了政府大量補貼,也承擔了公共服務職能,就不能一味地以牟利為目的,理應向市民提供低價優質的服務。況且公共交通,靠的就是低廉的票價,吸引大客流,也可以真正發揮其緩解城市擁堵的重要作用。如果性價比沒有體現出來,選擇開車上下班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如今哪怕是地鐵票價上漲數倍,上班族依然忍痛選擇乘地鐵。這也表明,地鐵實行調價政策,非但緩解不了城市交通壓力,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上班族的出行成本。

專家們還認為,地鐵公司在漲價的同時,應該提高服務質量標準、優化運營策略。給予高頻乘客一定的優惠,例如北京地鐵每月車費超過100元后,多出部分可享受折扣。在票種組合方面進行更多探索。臺北、香港、東京等城市的地鐵均推出了多種套票。而多樣化的票種有助於吸引不同需求的乘客,也有利於地鐵公司增加收入。

(央廣中國交通廣播記者張春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