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碎片化時間,培養孩子“學霸”大腦,拉開差距的地方就在這裡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智商和大腦中的知識儲備量幾乎處在同等水平,會造成日後成績差異的關鍵,在於學習的累積。

沒有人出生就能讀懂漢字,也沒人提筆就能計算數學公式,所有成就靠的,大多都是不斷努力,但努力也需要通過方法和時間才能收到成效。

有些家長常抱怨:自家孩子從不缺課,週末時間還參加補習班,仍然和班上成績好的學生有差距,是不是孩子根本不是學習的料?

注意力集中,遠比智商來得更可靠

其實,孩子做不成學霸,並不是孩子智商問題,可能是學習方法不對。孩子看似按部就班地學習,每天花大量時間預習、複習,做試題,但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做到了集中精神呢?

有研究表明: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每節課45分鐘,如果能做到20分鐘集中在學習上,就能收穫比較好的學習效果。然而,想要完全45分鐘打起精神,大部分學生做不到。

這也就是學霸和普通學生拉開差距的原因,學霸能自我控制注意力,在學習的關鍵時刻集中精神,做到合理學習,自然成績就好。普通學生容易分心,比如沉浸在上節課讀的小說中久久不能回神,或者是被錯誤的數學試題攪得不能安心。

45分鐘課堂,如果完完全全投入進去,會覺得時間很漫長,而被其他心事分走時間之後,就會變得短暫。可能學生回過神來時,已經錯過了老師很多知識點,靠後期彌補要花更多時間,也會間接耽誤其他課程的學習。

碎片化時間,培養孩子“學霸”大腦,拉開差距的地方就在這裡

實際上,孩子表現出的學習操作很常規,但可能系統內部已經出現了混亂。很多家長以為只要花了時間和精力,就能讓孩子成績好,這只是片面的想法。想要讓孩子成為學霸,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和智商不一樣,可能有些人確實天賦不錯,通過學習可以參加世界級的奧數比賽,物理競賽,這是遙不可及的一類人。但大多數人,都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趕超的。

完成成績逆襲的那一部分人,說明他們的父母有合理的引導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力訓練。

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學習的時候容易無所適從。比如沒做幾分鐘題就會去倒杯水喝,看幾分鐘書就會想刷手機。甚至連玩的時候也不能集中精神,拼圖沒拼幾個就喪失鬥志,這些問題實際上都可以從注意力找突破口。

碎片化時間,培養孩子“學霸”大腦,拉開差距的地方就在這裡

衡量注意力好壞的四大標準

衡量注意力的好壞有四個標準,分別是注意力的穩定性、廣度、分配和轉移。

穩定性和特定的對象或者活動有關,比如孩子上課容易分心,本來老師在分析一篇英語文章,孩子從開頭聽起,中間被打斷,最後也只聽到了結尾。這中間出現了斷節現象,也就是穩定性比較差。

廣度指的是學習的涉獵範圍,這直接關係到孩子學習能力的高低。像記手機號碼這類的測試,就是對注意力廣度的延伸。

分配性指的是孩子是否能夠做到“一心多用”,是否能邊聽課,消化知識然後完成習題,分配性高,能最大程度提高效率。

對於孩子來說是否能對所有科目及時消化,剛做完數學測試,下一節課就能很快投入英語聽力學習中,這就是轉移的能力。

可以說,注意力的形成是一個體系化過程。不過這並不代表只有專業人士才懂得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只要家長願意學習,就可以從生活中很多小事找到靈感,然後可以把方法運用到孩子身上。

在找方法的同時,家長首先應該瞭解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弄清楚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孩子為什麼會注意力不集中

1、 孩子大腦發育不夠完善

人的大腦和身體一樣,需要通過成長才能達到平衡。孩子大腦正處在發育階段,容易產生興奮的情緒,因此容易被外在事物吸引,自我控制力又不夠。加上學習本來就是件燒腦的事情,容易讓人產生疲倦。

碎片化時間,培養孩子“學霸”大腦,拉開差距的地方就在這裡

孩子懂得趨利避害,自然會把學習的時間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基本上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家長如果看到孩子不能專心投入學習,不要把它看成是天生不可逆的行為,只要方法得當,孩子是可以轉變的。

2、 孩子可能存在輕微腦組織損害等輕微因素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時候不是孩子主觀原因造成的,可能是受客觀病理原因的影響。如果孩子腦組織受到損害,或者是聽力、視力有欠缺,某種程度上都會對注意力產生影響。

這種時候,父母如果還是想辦法讓孩子學習,很難達到效果,需要詢問專業醫生的建議,才能讓情況好轉。

父母千萬不要把病理原因當成小事,人的大腦非常複雜,對於學習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父母要及時發現問題,才能讓孩子走出學習的困境。

3、 食物中添加劑的影響

食物影響的不僅是孩子的健康發育,對大腦的作用效果也明顯。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變聰明,經常採用以腦補腦的方式,例如“吃豬腦補人腦”。雖然不知道這是否有實際效果,不過應該也沒有壞處。

關於健康飲食,父母還是要多儲備知識,避免孩子因為沒吃好,導致學習不理想這種情況的發生。

一般孩子在學習時,父母要儘量避免給他們吃刺激性的食物,比如人工色素多的飲料或者是添加劑多的膨化食品。

很多小學周圍都會有小賣部賣便宜零食,像辣條、糖果這些食物,本身孩子愛吃,但質量沒有保障,儘量要求孩子不要買這類食品。吃多了影響健康不說,產生刺激感對大腦不好。

碎片化時間,培養孩子“學霸”大腦,拉開差距的地方就在這裡

4、 家長的教育方式

家長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學習時的注意力,孩子的承受能力本身有限。

有些父母為了孩子學業上不拖後腿,每天回家除了監督孩子完成家庭作業外,還會追加任務,讓孩子走在別人前面。

為了養成好習慣,就算有時候孩子學習已經精疲力盡,還是要求孩子完成任務才能睡覺。事實上,孩子精神不集中,很難做到真正學習。

不僅如此,還可能對學習失去興趣,因為每天除了學習就是學習,沒有其他時間娛樂,一般人根本無法做到。

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實際狀況做調整,不要一味地給孩子灌輸知識,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主動學習,才是真正的教育。

注意力不是先天性的特質,可以通過後天培養得到提高。維持注意力,幫助孩子控制自己,可以通過利用碎片化時間達成。

大部分孩子學習的時間都一樣,區別就在於課後的鞏固,孩子間拉開差距的地方就在這裡。如果這兩樣都做好了,就需要擠出更多時間訓練自己。

碎片化時間,培養孩子“學霸”大腦,拉開差距的地方就在這裡

利用好“碎片化”時間,培養孩子的學霸大腦

1、 坐車時間

從等車到坐上公交車,這段時間如果沒有事情的約束,時間是相當漫長的。

父母如果接孩子放學,可以對孩子進行適當的訓練。比如玩找字的遊戲,要孩子觀察附近的廣告牌,隨意說一個字,看哪些站牌上有,讓孩子儘量多找。這樣既填充了時間,又訓練了孩子找東西的意識,能夠培養孩子的注意。

為了提高孩子的興趣,如果孩子表現好,家長可以給予適當獎勵,買孩子喜歡的冰淇淋或者玩具都可以。

2、 排隊時間

排隊的時候多數是漫長又枯燥的,孩子又沒辦法玩手機,父母可以把這段時間利用起來。通過玩小遊戲的方式,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數字遊戲,說到4或者是4的倍數的時候,要用跳一下代替,其實很多節目裡有類似的遊戲,家長可以適當參考。

關鍵是不要讓孩子覺得這是在學習,潛移默化地提升孩子注意力,才是最高明的方法。

3、 睡前時間

如果家裡的孩子不是倒頭就睡的話,父母也可以在這段時間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地注意力。

比如玩成語接龍游戲,父母開頭說個成語,然後讓孩子思考,可以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效率。

遊戲時間不宜太長,也不必耽誤孩子正常的睡眠時間,只要做到調動孩子的注意力就可以,最好每天能實踐,作用會更大。

想要孩子成為學霸,光是鼓勵孩子學習還不夠,要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這其中提升注意力很重要,只有能夠沉浸在學習中的孩子,才能真正學到知識。

培養的注意力,在以後的生活中也會產生效果,家長們可以行動起來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