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兒女不用管,全憑德行感!

兒女不用管,全憑德行感!

劉善人:

慈道有很多方面。我們不給兒女拉債務,也不給兒女攢錢財,這就是慈道。我們做父母的要培養兒女自立,不能過分地關心溺愛。一般來講,我們把兒女養大,供他念書,走向社會,成家立業,就算完成任務了。

可是,現在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如何盡慈道,對兒女多是溺愛,只會用物質和金錢去慣養他,不會用精神去教導他,更不會用自己的優良品行去引領兒女(多半因為自己沒有),最終導致兒女養成種種惡習,好吃懶做、花天酒地、為所欲為,造下無邊的罪孽。那可真是愛他越深,害他越深,簡直就是一個勁兒地把兒女往地獄裡推,還自以為是盡慈道。

你給孩子很多錢,那就是慈道嗎?不一定是慈,很可能是害。因為財是惹禍根苗,沒有德行,運用不好,就會引火燒身。

兒女不用管,全憑德行感!

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好好想一想,怎麼做才能真正利益我們的孩子?我們可以用金錢立功做德、救困扶急、惜老憐貧、修橋補路、捨身護道、建築學校、安老懷少。父母用錢去做這些事,那叫培德。給兒女培下根基,德蔭子孫。這又說明一句話,“兒女不用管,全憑德行感。”德大了,鬼神都欽佩你,更別說兒女了。王善人也曾經講過:“父母變,兒女就變。父母變什麼樣,兒女就變什麼樣。”

現在很多父母都盼兒女好,盼兒女變,用各種方式,有的是管,有的是吵,有的是罵,有的是打。用這些方式盼兒女好,就是當父母的錯了。錯在哪裡?錯在專用錢財物去培養,沒用德行去培養。等孩子養成了惡習,你再用惡人的態度去管,這就不是慈了。

我們把兒女送到學校,老師情同父母,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要教導孩子尊重師長。老師是幹什麼的?老師是育才的。父母培的是德,老師育的是才。加在一起,才能德才兼備。光培德,沒有好的老師去教,孩子也不能成才。可是沒有德,德根不生,老師費多大的勁兒去教,也不一定能教好。有很多父母都盼兒女有出息,甚至拔苗助長,給孩子的壓力太重,對兒女的要求太嚴,管得太狠。其實,做父母的不用去盼,不用去壓,你只要明白上面的道理,給兒女培上足夠的德就行了。父母先有德,老師再有才,孩子馬上就能把才接收過去。所以,要想把孩子培養成社會的棟樑,父母就一定要先給孩子培德。這是前提,這是關鍵!

兒女不用管,全憑德行感!

還有一些老人不理解兒女的心,挑兒女的理,甚至怨恨兒女,這樣的老人往往容易得心臟病。

有一次,我正給大家講病,一個姓嚴的大夫站起來問我:“善人,我的心疼。我是搞醫的,吃了很多治心臟痛的藥,可還是不好使。”

我就問他:“你家幾個孩子呀?”

他說:“三個。”

我說:“你最不喜歡哪個?”

他說:“老三。”

我問:“為什麼?”

他說:“老大老二都考上大學了,就這老三不好好唸書。”

我說:“所以你就恨他?”

他說:“對啊!我恨他不好好讀書,我恨鐵不成鋼。”

我說:“你想錯啦。一母生九子,九子還不一呢。能都考上大學嗎?我看考上兩個就不錯了,你就該知足了。再說,你也太自私了,大學也是有名額的,你發發慈悲心,給別人留個名額吧。”

經我這麼一說,他樂了,說:“你說得還真有道理,哪有個個都考上的?再說還有別人家的孩子呢。從今以後,再不恨他了。”說也奇怪,約摸過了二十分鐘,他的心疼就這樣好了。

後來我們經常在北安見面,我問他:“你的心還疼不疼了?”他說:“不疼了,您給我說完,再也沒疼過。我放下他了,不惦記他了。”我說:“這就對了,古人講‘兒孫自有兒孫福,別為兒孫當馬牛’,捨得捨得,把心舍了,老牽掛他幹嗎?你想一想,老把另一個人裝到心裡,能好受嗎?牽情掛愛就是罪呀,牽情掛愛就是害呀。”

兒女不用管,全憑德行感!

在這裡,我還想多說兩句。我們做父母的要學會給孩子種好因,什麼是因呢?起心動念就是因。你千萬別說:“我那兒子完蛋了,我那姑娘什麼也不是。”你真要種上這個因,他真就完蛋,真就什麼也不是了。你心裡總懷一個念:我兒子不錯,他肯定能行。結果呢,他就能行!!

兒女不用管,全憑德行感!

在此, 我祈願,今生今世所有眾生都能聽聞佛法,離苦得樂!


南無阿彌陀佛

願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

往生安樂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