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老電影演員項堃有著怎樣的藝術人生?

雲緋


項堃早年是濟南師範學校藝術體育系學生。1935年考入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曹禺是他的班主任。學習期間,就被曹禺介紹到上海中國旅行劇團,當了職業話劇演員。1938年入武漢合唱團任戲劇股長、演員、導演。他帶領劇團在南洋演出直到1940年。南洋歸來後,他到中華劇藝社任演員,成為一名享有盛譽的話劇演員。中國話劇舞臺上第一個飾演《家》覺新的演員就是他。抗戰後,任北平“中電”三廠,上海“中電”二廠演員。拍攝過《白山黑水血濺紅》、《甦鳳記》等10餘部影片。上海解放後,他入上海華東革命大學學習。1950年調入上海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影片《南征北戰》中的張軍長和《三年》中的羅西城,是建國初期他刻畫的兩個很有特色的銀幕形象。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到山東電影製片廠任劇務、新聞紀錄片解說員。指導該廠完成了山東第一部故事片《敢想敢幹的人》。

1961年任山東藝術專科學校話劇科主任。1964年調北京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停戰以後》中的李國卿、《烈火中永生》中的徐鵬飛是他這一時期銀幕上兩個成功的反面角色。文革後,這位年過花甲的老藝術家還在《大河奔流》、《婚禮》、《佩劍將軍》、《垂簾聽政》等十餘部影片中擔任主要或重要角色,形成了他電影藝術創作的新時期。在長達60年的演員生涯中,他塑造了許多經典藝術形象,代表作《南征北戰》中飛揚跋扈的張軍長,《停戰以後》中媚骨奴才相的國民黨談判代表李國卿,《烈火中永生》中兇殘毒辣的國民黨特務徐鵬飛等經典反派藝術形象,足以讓後輩借鑑。2005年他獲國家人事部和國家廣電總局批准的“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


寧波影迷零零玖


“張軍長,看在黨國的份上,請伸出手來,拉兄弟一把”,“請堅持最後五分鐘,請堅持最後五分鐘”。這是上個世紀老電影《南征北戰》的經典臺詞,這個臺詞在當時可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而扮演國民黨軍張軍長的是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項堃先生。
項堃,原名叫王象坤。項堃天資聰明、好學,他沒有進入過正規的小學讀書,卻靠自學使自己成為了中學生,甚至在全省的會考中獲得過第一名的好成績。這在舊時,也相當於舉人了。
1931年9月日寇侵佔東北,充滿愛國志氣的項堃便以寫小說方式進行抗日宣傳,為此他被捕入獄。出獄後他改名項堃,考入到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開始了他的演員人生。他後來又到中國旅行社劇團,主演過《日出》《雷雨》等多部話劇。
抗戰初期,項堃作為劇團戲劇股的股長及主要演員,在東南亞各地巡迴演出、宣傳抗日,歷時一年有餘,受到各界人士和愛國僑胞的歡迎和好評。回國後的1940年,項堃在重慶中國電影製片廠任演員,開始了電影生涯。
期間,他加入到由中共領導的進步文藝團體——中華劇藝社。全國解放後,項堃先後在上海電影製片、北京電影製片任專業演員,先後拍攝過《停戰以後》《烈火中永生》《海囚》《南征北戰》《佩劍將軍》等數十部電影,塑造了各種各樣鮮活的角色。他的多部作品也成為了不朽之作。如《南征北戰》中,張軍長的剛愎與自負;《烈火中永生》中,軍統處長徐鵬飛的陰狠與兇殘;《佩劍將軍》中,起義將軍的睿智與堅定……項堃飾演的角色入木三分,塑造的歷史人物威嚴、大氣,給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項堃多才多藝,集編劇、導演、演員、劇務、攝影於一身,還擔任過給電影記錄片做配音及解說等工作。為了表彰項堃先生對中國電影的重要貢獻,2005年國家人事部和國家廣電總局向他頒發了“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
項堃先生2009年病逝,享年94歲。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上世紀60-----70年代電影《南征北戰》演的張軍長,堪稱經典!👍🏻👍🏻👍🏻👍🏻👍🏻👍🏻👍🏻👍🏻


用戶5801625275458


演技頭孑啦


用戶53355982364


受到過陳強的排擠。項堃積極想入黨,陳強當時作為北影廠的支部委員,一再阻撓。過去的事都過去了,這兩位北影廠的反派演員都已作古。據說,項堃同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是一個挺好的人。他的兒子項智力也很帥氣,拍過很少的幾部片子,後來可能不幹這行了。演員也是人,各行各業都有相似的地方。人過一百,形形色色。總會有這種好人被小人被領導排擠,這也正常。儒家教育,能把人的醜惡發揮出來,整人,玩陰的是如此熟練,無師自通,不用學都能發揮到極致。


真牛的牛紅


從中學時代就看電影。大概廣場漏天放電影不花錢,放的最多的是戰爭類的南征北戰、地道戰、打擊侵略者、奇襲、小兵張嘎以及烈火中永生等革命電影。對項堃先生扮演的角色印象最深。現在想起來那時項先生扮演的張軍長、徐鵬飛相當逼真,叫那時的我們恨得咬牙切齒。臺詞也記得不少還愛模仿他。今天終於認識到老演員們當年,不管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角色,不愧是精益求精,刻畫細膩,演的是嘔心瀝血,一絲不苟,有稜有角,聲情並茂。怎麼能忘記呢?


馬戴牙嚼字


中國過去的老電影裡的反派演員演得好,可能大都是因為這些個演員親身經歷過那個舊時代所留下的深刻印記,看見了太多的壞人包括鬼子國民黨特務殘酷對待人民的那種嘴臉。所以一入戲就控制不住的情緒上的發揮,不做作。可是演好人角色的演員也許因為在舊時的經歷導致人格上的壓抑,社會大壞境無法表現出好人的感覺,結果演好人的演員與那些個反派角色相比則很少會給人留下同樣的印記了。


用戶nz2ym4d6f2


78年在甘肅排《蒙根花》見過項老爺子,和氣可親。


趙榮義166


南征北戰張軍長,讓他演絕了,精點臺詞堅持最後五分鐘。


牛牛的爺爺


現在的演員和導演請你們多看看文革前的藝術家的表演能力和導演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