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大奸臣賈似道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南宋寶祐六年(1258年)二月,蒙哥發動全面侵宋戰爭,西路由蒙哥親征攻打四川,東路由宗王塔察兒領兵進攻荊山(今安徽懷遠西南),牽制兩淮宋軍。

大奸臣賈似道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同年七月,東路蒙軍對南宋的進攻,首先由原紅襖軍李全之子李璮進攻兩淮揭開序幕。李璮的任務是襲擾牽制當面宋軍,阻止兩淮地區的糧草、兵員增援四川。東路軍本來就是助攻,而李璮更是東路軍中的助攻,這位紅襖軍首領屬於蒙古軍隊體系中的雜牌,並非嫡系,大戰在即他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保存實力,他才不會甘心為蒙古人效力,所謂的進攻不過是走走過場做給蒙古人看。李璮跟對面的宋軍兩淮主帥賈似道還曾經是同窗,於公於私他都不會真心與宋軍開戰。

大奸臣賈似道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眼看李璮的紅襖軍進攻不力,宗王塔察兒親自上陣率東路軍主力攻荊山,但依舊被灰頭土臉地打回來,蒙軍只好增派兵力。蒙軍都元帥也柳幹率領數萬蒙軍,奉命大舉入侵兩淮,牽制兩淮宋軍,掩護蒙哥對四川的重點進攻。

 兩淮,即淮南東路、淮南西路的合稱,地域範圍相當於今天的江蘇北部、安徽中部、湖北東南部、山東南部等地區。自宋蒙聯合滅金之後,這個地區就成為宋元交戰的最前線——也稱極邊地區。由於這一地區緊鄰浙江,是南宋都城臨安的天然屏障,因此,兩淮戰爭的勝敗直接關係到南宋行在臨安的安危。

大奸臣賈似道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淳祐十年(1250年)三月,賈似道以端明殿學士出任兩淮制置大使、淮東安撫使、知揚州。九月,再兼淮西安撫使。自淳祐十年(1250年)開始,賈似道鎮守兩淮達十年之久。

  鎮守兩淮期間,賈似道採取了兩個措施:

  一、充分貫徹孟珙鎮守京湖時推行的方針,大力屯田,增加糧食儲備,以應戰時急需;

 二、他針對蒙軍修建城堡、步步推進的策略,著手構築防禦工事,與李庭芝計議,在沿江一帶加緊修建城寨。先後在清河五河口修建柵寨,增修淮南烽火臺一百二十座。

大奸臣賈似道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寶祐二年(1254年)二月,賈似道派兵修築東海城,當年秋天又築了揚州寶城。並在迷樓故址建摘星樓,並書匾“三城勝處”(三城指大城、寶祐城、夾城)。六月,朝廷特授賈似道金紫光祿大夫加封邑。

 寶祐五年(1257年)二月,賈似道升兩淮安撫大使。南宋諜知蒙軍圖謀在渦河入淮口修築荊山城,以作為沿渦河長驅南下的基地切斷兩淮聯繫。賈似道遂上奏朝廷建議在渦口築城,上環荊山、下連淮岸以便有險可守。得到朝廷准許後,賈似道立即命夏貴率軍往荊山築城,搶在蒙軍之前修築好了荊山城。

 荊山城的築成在後來阻擋蒙軍對兩淮的進攻中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淮河一線戰略要地的防禦城堡建成之後,加強了兩淮戰區的防禦。由於糧草充足、城池堅固,加上兩淮地區天然的河湖縱橫,蒙軍在兩淮地區始終沒有取得進展。

大奸臣賈似道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寶祐六年(1258年)九月,蒙軍都元帥也柳幹大軍前鋒直抵揚州城外,並分兵攻打通州、泰州、廬州和真州。賈似道在杜庶、毛興等將領的配合下沉著應戰,歷時三個月,在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廬州(今安徽合肥)、潁州(今安徽阜陽)等地大敗敵人,將蒙軍趕出淮南。蒙軍統帥也柳幹也被擊斃於揚州城下。

 十一月二十八日,賈似道以軍功升樞密使、兩淮宣撫使。賈似道率領兩淮軍民擊敗蒙古東路軍的進攻,牽制、消耗蒙軍的大量兵力,兩淮戰場取得了多年來從未有過的好形勢,對釣魚城也是有力的策應,減輕了四川戰區釣魚城的壓力。


————————————

摘自《最後的抵抗》

————————————


  45年,從聯蒙滅金到崖山之戰,抵抗的終點不是勝利,是尊嚴。

大奸臣賈似道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作者:宿巍 太白文藝出版社 鳳凰壹力

  從端平入洛到崖山之戰,是什麼支持著南宋政權在橫掃世界的蒙古鐵騎的衝擊下堅持抗爭45年?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思考。

  本書細緻還原了1234年—1279年間南宋、蒙古兩個政權之間的生死較量。

  宿巍,遼寧瀋陽人,青年曆史作家,精研宋史,畢業於吉林大學歷史系,歷史學碩士學位,曾就職於北方文藝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聯蒙滅金寫起,到崖山海戰、文天祥就義為止。寫了南宋和蒙古之間長達45年之久的攻防作戰。

  13世紀中葉,蒙古迅速崛起,兵鋒所向,東亞大地上的各個國家相繼被併入蒙古帝國的版圖之內。在蒙古滅金的之後,南宋獨自抵抗蒙古軍團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本書還原了兩個政權之間的生死較量,這場斷斷續續打了四十多年的戰爭留給了我們太多的故事和思考。



★鳳凰壹力|極致閱讀體驗創造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