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在家裡用監聽音箱的理由

在家裡用監聽音箱的理由

喇叭箱是最主要的音響部件,辛辛苦苦配了一整套音響設備,最後是要落實到喇叭箱出聲音的,喇叭箱不好,其他設備再好,最後臨門一腳是烏龍,前面統統白辛苦。

喇叭箱分三類,家裡欣賞音樂的是HiFi音箱,俗話統稱“高保真音箱”;劇場裡、會堂裡用的叫擴聲音箱;錄音棚裡用的是監聽音箱。這裡面最講不清楚、最沒有標準的就是家裡用的HiFi音箱,因為擴聲音箱也好,監聽音箱也好,都是工程音箱,都有較為嚴格的工業標準,而家裡用的,每人心目中的“高保真”形象不一樣,於是就沒譜,這也是市場上家用HiFi音箱一大堆的直接原因。

在家裡用監聽音箱的理由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除了擴聲音箱、監聽音箱之外,其餘的音箱都是所謂HiFi音箱。但是有一些音響愛好者,家裡也喜歡用擴聲音箱、監聽音箱,所以換種講法也可以,只要不是用在劇場、會場、電影院、錄音棚這些專業場所,出現在家裡欣賞音樂的,都算HiFi音箱。

打個俗一點的比喻就說清楚了,女子分三類:女演員、女軍人、老婆,女演員和女軍人的選拔都有圈內標準,而選老婆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主要依據是情人眼裡出西施,看中了就是較好的。也有少部分人是討女演員、女軍人做老婆的,但娶回家後,無論女演員還是女軍人,都是老婆角色,不是演戲打仗的。

在家裡用監聽音箱的理由

就像有人去追求女兵一樣,也有人喜歡在家裡用監聽音箱,理由是有三:監聽音箱是有嚴格生產標準的音箱,技術上規範;監聽音箱是製作錄音產品的音箱,追循源頭標準可以獲得高保真的效果;監聽音箱一般是佼佼者產品,放在家裡高大上,有品位不用解釋。

這個想法很好,理由也對,但不全對。監聽音箱(包括擴聲音箱)的設計生產,都是針對某種特定用途的,這些用途還隨年代、技術條件、使用場合的變化而迅速變化,如果你沒弄清楚這個監聽箱子屬於哪個時代,原本是拿來幹什麼用的,那就可能成為緣木求魚者,花錢沒得到好的享受。

在家裡用監聽音箱的理由

比如BBC的樂爵士Rogers LS3/5監聽音箱,前幾年連仿製品都被翻炒得上萬元一對,被說成是音響的出色名器,一代錄音室梟雄。其實這個監聽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英國廣播公司新聞播音的監聽音箱,那是單聲道鋼絲錄音機+電子管收音機的時代,當時就是電聲模糊不清的年代,播音監聽的要求就是儘量做到語音清晰。這種技術環境下生產的監聽音箱在今天看來,具有很大的歷史侷限性,如果是歷史博物館收藏麼還好說(博物館也不收藏贗品),搬回家裡聽久石讓的《天空之城》,那就是受罪啊,不僅沒有什麼低音,中高頻都是直勾勾的聲音。

在家裡用監聽音箱的理由

這讓我想起九十年代的時候,廣東一個廠商生產一種音箱,號稱是電臺監聽,列出很多廣播電臺都採購了。這話倒也不完全是瞎編,確實有廣播電臺採購了用作監聽,但是用在什麼地方呢?用在語言社教類節目的辦公室作編輯審聽箱(審聽是監聽的一種工作狀態,但不是錄音師的製作監聽),如果是電臺音樂部的節目審聽就不能用它。這樣的語言監聽箱子,如果也當什麼音樂寶貝弄回家聽瓦格納的唱片,估計鄰居要找上門的,太吵了呀。

在家裡用監聽音箱的理由

天朗音箱在上世紀六十和七十年代,歐洲唱片公司也曾用在大棚裡當監聽,如今還在少量生產,供不明真相的擁躉搬回家。它的優點就不說了,但它的缺點在今天這個時代是致命的,聲音是“兩頭翹”的,缺中音的,為什麼缺中音,據說因為當時錄音製品的回放曲線,比如黑膠唱片,是中音突出,高低頻相對欠缺的,監聽需要去均衡一下。但今天,我們的數碼錄音製品沒有這個問題,這個“兩頭翹”的設計就有很大問題了。

在家裡用監聽音箱的理由

同時代在亞洲的廣播電臺(包括中國)則大量使用日本大通牌(Diaton)監聽音箱,其中R305被用得最多。這種箱子的中高頻則亮得可以用“驚人”來形容,聲音“梆梆硬”。為什麼中高頻這麼亮,是為了對付家裡的電子管收音機含混不清的綿柔音色,所以它被專用於調幅廣播電臺的節目製作。大通是日本NHK電臺研製的,因為用得非常多,也是一代名器,可如果我們現在還在家裡用大通R305來聽音樂,樓下鄰居可能會報警。

在家裡用監聽音箱的理由

大通監聽的接班者是雅馬哈監聽音箱,標誌性的特點是低音喇叭的紙盆是白的,聲音特點和大通一脈相承,這是早期晶體管音響時代的錄音監聽,清晰度很高,但除了清晰度,其他味道統統沒有。雅馬哈監聽現在還在用,長處就是清晰,能像顯微鏡一樣地找毛病,錄音師如果要聽最終的音樂效果,還是要換其他品牌的監聽。如果在家裡想找找唱片裡有啥聲音毛病,比如大提琴跟慢了1/4拍,建議買雅馬哈監聽。

在家裡用監聽音箱的理由

上世紀九十年代大行其道的監聽音箱是JBL四系,但四系裡面不同型號的用處是不一樣的。比如4311,是監聽語言錄音的;4344是監聽音樂錄音的;4412,是編輯審聽音樂和語言混合類節目的;4208,是劇場監聽舞臺擴聲的……如果家裡要用監聽,不是新聞節目愛好者,總不能買一個語言監聽回家吧,那是沒有音樂味道的。

在家裡用監聽音箱的理由

列舉這些品牌型號的監聽音箱後,似乎可以發現,監聽音箱總體分高清晰語言鑑聽和音樂效果鑑聽兩大類。凡是清晰度很高的監聽音箱,聲音偏硬,沒有音樂味;凡是音樂效果好的監聽音箱,聲音相對柔和,但清晰度稍遜。如果家裡要買監聽,得先搞清它是哪一路的。但監聽用途的音箱總體上具有清晰、平衡、少個性、低失真的特點。

在家裡用監聽音箱的理由

新世紀進入了數碼音樂時代,數碼音樂具有低失真、低噪音、大動態的特點,監聽音箱跟著時代前進,改朝換代了。這種改換的趨勢是,監聽音箱也開始具有一些音色特點,以引導錄音師的製作取向。同時,語言監聽不再作為一種監聽種類存在,語言和音樂節目以同樣的音頻標準制作節目;不再考慮像小型收音機、隨身聽這樣音響效果相對劣質的終端需要,以劃一的高標準製作節目。這種改變趨勢都有其技術時代的根據,對於音響愛好者來說,這是一個福音,眼下的主流監聽音箱,基本都可以當作非常出色的家用HiFi音箱。

在家裡用監聽音箱的理由

目前成為主流的挪威真力Genelec、德國紐曼 Neumann監聽系列,無論體積大小,在語音和音樂監聽上,都有很高的兼容素質。就是檔次稍低一些的德國百靈達Behringer 劇場監聽,也有非常好的欣賞效果。

在家裡用監聽音箱的理由

作為喜愛監聽味道的音響愛好者,如果出於更好地欣賞音樂的目的,建議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把較新的科技成果搬回家,而不是去尋覓半個多世紀前已經掉了鏈子的所謂“出色名箱”

音樂是藝術,歷久陳香,成為出色不足為奇;喇叭箱是技術,後者淘汰前者,技術一旦成為雪藏出色,就只能在教科書上立足了,其實沒有多大實用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